王鳳儀的改造命運之法

2021-02-07 王通


王鳳儀是清末民初的一個農民,不識字。但是,他卻是中國近代偉大的民間教育家、倫理道德宣傳家、女子教育的開拓者。以下文章是他口述的《化性談》,別人記下的。


10年前看到,讓我受益匪淺,轉摘過來,分享給大家,看了一定會讓你有很大的啟發。


 不怨人


我常研究,怨人是苦海。越怨人,心裡越難過,以致不是生病,就是招禍,不是苦海是什麼?


管人是地獄,管一分,別人恨一分;管十分,別人恨十分,不是地獄是什麼?

必須反過來,能領人的才能了人間債,盡了做人的道。


能度人的就是神,能成人的就是佛。 君子求己,小人求人。君子無德怨自修,小人有過怨他人。


嘴裡不怨心裡怨,越怨心裡越難過,怨氣有毒,存在心裡,不但難受,還會生病,等於是自己服毒藥。


人若能反省,找著自己的不是,自然不往外怨。你能,不怨不能的;你會,不怨不會的,明白對面的人的道,就不怨人了。 


現今的人,都因為別人看不起自己,就不樂。其實我這個人,好就是好,歹就是歹,管別人看得起看不起呢!只是一個不怨人,就能成佛。


現在的精明人,都好算帳,算起來,不是後悔,就是抱屈,哪能不病呢?


 「不怨人」三個字,妙到極點啦!


不生氣,不上火


我常研究,火逆的多吐血,氣逆的多吐食。要能行道、明道,氣火就都消了。 上火是「龍吟」,生氣是「虎嘯」,人能降伏住氣火,才能成道。 


有人惹你,你別生氣,若是生氣,氣往下行變成寒;

有事逼你,你別著急,若是著急,火往上行變為熱。


寒熱都會傷人。

修行人,遇好事不喜,遇壞事不愁,氣火自然不生,就是「降龍伏虎」。


能降伏住,它就為我用;降伏不住,它就是妖孽了。 稟性(怒、恨、怨、惱、煩,又稱氣稟性)用事,鬼來當家。


因為生氣、上火一定害病,生病就是被鬼給打倒了!

正念一生,神就來;邪念一起,鬼就到。

可惜人都不肯當神,甘願做鬼。 


火是由心裡生的,人心一動就生火。一著急,火往上升;一動念,火向外散。若能定住心,火自然下降。


不守本分的人,額外的貪求,火就妄動。若能把心放下,不替人著急,就不起火,該有多麼輕快! 動性(耍脾氣)是火,心裡生氣才是氣。


佛說「七處心燈」,我說不如掐死一頭。


人心一死,道心自生;人心一動,道心自滅,爭貪的念頭就生出來了。因爭生氣,因貪上火,氣火攻心,整天煩惱,就是富貴,也沒樂趣。


所以古人治心,如同治病。

我說把心掐死,多麼省事!


找好處,認不是


修好的人多,得好的人少,是因為什麼呢?就是因為心裡存的,都是別人的不好,又怎能得好呢? 


找人好處是「聚靈」,看人毛病是「收藏」。

「聚靈」是收陽光,心裡溫暖,能夠養心;

「收藏」是存陰氣,心裡陰沉,就會傷身。


人人都有好處,就是惡人,也有好處,正面找不著,從反面上找。


所以我說,找好處是「暖心丸」,到處有緣,永無苦惱。找好處是真金,要想找好處,就得以志為根,在沒有絲毫的好處裡,找出真好處來;在忍無可忍時,還能忍得住,就是「大義參天」。 


認不是生智慧水,水能調五味、合五色,隨方就圓。人的性子,要能煉得像水一樣,就成道了。所以古人說「上善若水」。 


人和天地是一體,天下的事都是自己分內的事,世界沒好,咱們哪能沒有不是?


不是到處都有,低頭也是、抬頭也是、睜眼也是、閉眼也是。看妻子不好是低頭不是,看老人不對是抬頭不是,看別人不對是睜眼不是,心裡尋思別人不對是閉眼不是。


依我說,有不明白的道、不會做的事,都是不是。人要能找著本分,才知道不是。


人把天理丟了、道理迷了、情理虧了,才知道認不是。要能把不是認真了,自然神清氣爽、心平氣和。 


認不是生智慧水,找好處生響亮金;找好處開了天堂路,認不是閉上地獄門;認不是勝服「清涼散」,找好處勝用「暖心丸」。


五行性


我所講的「五行」,是以木、火、土、金、水五個字代表來說的,和佛家的五戒、道家的五元、儒家的五常是一樣的。 


人的苦都在性子中呢!


不服人是陰木,好爭理是陰火,好怨人是陰土,好分辯是陰金,好煩人是陰水。 


木性人招難,火性人受苦,土性人受累,金性人受貧,水性人受氣,像聚寶盆似的,內裡有什麼,就聚什麼。


太上說:「禍福無門,惟人自召」,一點也不錯。所以我說,好事歹事都是性子招的。


常人的性子都有所偏:偏於火的爭理,偏於土的欺人,偏於金的傷人,偏於水的厭人,偏於木的頂撞人。


能化除這一偏之性,自然得道。 陰木性人,抗上、不服人,好生怒氣。

怒氣傷肝,頭迷眼花、兩臂麻木、胸膈不舒、耳鳴牙痛、癱瘓中風。


陰火性人,急躁、爭理、喜虛榮、愛面子、好恨人。恨人傷心,心熱心跳、失眠顛狂、音啞疔瘡。


陰土性人,蠢笨蠻橫,疑心重、好怨人。怨人傷脾,膨悶脹飽、腹痛吐瀉、虛弱氣短。


陰性金人,殘忍妒忌、虛偽好辯,好惱人,惱人傷肺,氣喘咳嗽,肺癆咳血。


陰水性人,愚魯遲鈍、多憂多慮,好煩人,煩人傷腎,腰腿病痛,遺精陽萎。所以說什麼性,就得什麼病。 我說的五行,和佛家的五戒是一樣的。


生怒氣(木)便是殺;

好穿衣服、求好看(火)便是淫;

買東西少給一文錢(金)也是盜;

好吃好東西(水)便是酒;

說半句謊話(土)也是妄。


真木是佛的根(木性仁慈),真(陽)木性人有主意、能忍辱,能立萬物。


真火是神的根,火主明理、知時達務,能化萬物,不為萬物所拘。


真土是道的根,信因果、能容能化,能生萬物。別人壞是別人的因果,你不要怨他,也不要替他著急。


真金是仙的根,能找人好處,找好處生響亮金,和人聚萬緣,有義氣,有果斷力,遇事迎刃而解,能創萬物。


真水是聖的根,能認不是,認不是生智慧水,性柔和,能養萬物。


人如果得不著真五行,固執稟性用事,就死在五行裡啦!

 今生是什麼性,就知道前生是做什麼的。


今生是火性,前生一定是當官的;

今生是水性,前生一定是商人;

今生是木性,前生一定是工人;

今生是土性,前生一定是莊稼人;

今生是金性,前生一定是讀書人。


前生好殺害生靈的,今生火性就高;前生好抗上的,今生木性就大;前生好說謊的,今生金性就強;前生好怨人的,今生土性就厚。


 達天時就是陽火,信因果就是陽土,找好處是陽金,認不是是陽水,能受氣是真陽木,這是真五行。


 現今的天時,人人性裡都有火。火性人主貪、好爭理,所以才爭貪不已、戰亂不息。不爭不貪是真陽火,真陽火才能達天時,達天時不爭不貪。


三界 人是三界生的,天賦人的性,地賦人的命,父母生的身,所以說三界是人的來蹤。


性存天理,心存道理,身盡情理,才能返本歸根。


人只知有個身我,不知天上有個性我,地府有個命我。性化了,天上的性我得天爵;


道理明了,地府的命我得人爵。所以一人本身有三身,可惜人都不知道呀! 我所講的「性存天理、心存道理、身盡情理」和佛家的「三皈」、道家的「三華」、儒家的「三綱」是一樣的。


佛家的「三皈」就是性、心、身。性存天理就是皈依佛;心存道理就是皈依法;身盡情理就是皈依僧。


道家的「三華」就是性、心、身,性華開天理足,心華開道理足,身華開情理足。


儒家的「三綱」就是性、心、身。性存天理有仁;心存道理有智;身盡情理有勇。 


三界就是三教,儒家從立命做起,道家從煉身做起,佛家從養性做起。


性存天理要柔和;

心存道理要平和;

身盡情理要藹和。 


性要服人,不服人傷性;

心要愛人,不愛人傷心;

身要讓人,不讓人傷身。


 性、心、身三界不太平,是因為三界中有三個賊,一稟性(又名氣稟性,指怒、恨、怨、惱、煩而言),二私慾,三不良嗜好。


要想三界太平,就要用天理捉拿性中的賊,用道理捉拿心裡的賊,用情理捉拿身上的賊。


三皇就是天皇、地皇、人皇,人說是上古的三位皇帝。


我說天皇是玉皇爺,管人的性,人要是動性耍脾氣,天就降災;

地皇是閻皇爺,管人的命,人要是壞了良心,違背倫理常道,地府就降病;

人皇是皇王爺,管人的身,人要是犯罪,國法處罰。


三皇管人的性心身三界,是為了叫人學好。 心裡心思別人不對是心病,性裡常發脾氣是性病,心病必引起性病,性病必引起身病,能反過來病就好了。 


性界清沒有脾氣,心界清沒有私慾,身界清沒有不良嗜好;性不清沒有福,心不清沒有祿,身不清沒有壽,所以要清三界。


三界的病我全會治,必須分開三界、清理三曹。


身無不良嗜好,身界就沒病;

心無私慾,心界就沒病;

性無脾氣,性界就沒病。


心性的病,非用道治不好,吃藥是沒有效的,可惜人都不知道呀! 

人生要是就是去貪、去爭、去攪,貪的虧天理,欠天上債;

爭的虧道理,欠人間債;攪的虧情理,欠陰間債。


倘若三個字都犯了,欠三界的債,哪能有好結果?


貪就是過,爭就是罪,攪就是孽。

好抱屈傷心,不抱屈保氣保命;

好後悔傷性,不後悔保性保福;

好怨人傷身,不怨人保身保壽。


人能不抱屈、不後悔、不怨人,三界就都不受傷了。


我也有三個省,


一省性中有沒有脾氣?

有人拂逆我的時候,我的性裡起什麼作用?


二省心裡知不知足?

有沒有偏私?吃虧的時候,心裡是什麼滋味?


三省行為正不正當?

確實會做什麼?這是我的三省。 


我也有個三綱領,就是性存天理,心存道理,身盡情理。


我也有個八條目,一不貪、二不爭、三不抱屈、四不後悔、五不怨人、六不著急、氣不上火、八不生氣。


若能做到,不費金錢、不費力氣,不但成道,還能成佛。 人有三寶就是性、心、身。


性屬水、心屬火、身屬土。水是人的精,土是人的氣,火是人的神。


精足有智慧、氣足有發育、神足有靈。像燒磚似的,先用土坯,再用火燒,最後用水澆,才能堅固。


大家講性心身,講幾遍就等於燒幾把火。

講透了「三寶」足,勝享百官之富。 

能忍則性了,知足則心了,勤勞則身了,這正是好了,不能了,就好不了。


三性


人有三性,一天性、二稟性、三習性。


天性是純善無惡的,孟子說的性善,正是指的天性;人

賦的性是稟性,稟性是純惡無善的,荀子主張的性惡,正是指的稟性;

後天的性叫習性,習性是可善可惡的,「近朱則赤,近墨則黑」,告子說的性「可東可西」,正是指的習性。


 以天性用事的會找人好處,以稟性當家的準看人不對。這叫什麼性,招什麼事。 天性有源,稟性有根。前生的習性,就是今生的稟性。能化去稟性(愁、恨、怨、惱、煩),天性就圓滿了。


不能化的,一觸即發,像被鬼迷住了似的,所以叫做「五鬼」,鬧得家宅不安。又叫做「五毒」,令人害病死亡。它的根最深,不易拔除。人若是降伏不住它,就難當好人。


佛說:「業力隨身,必至妄動無明」,難以成道。 習性是物慾所繞,稟性是人間的煩惱。 能在道德場中盡義務,身界算是脫出去了。


會當人的,脫出了心界。稟性化盡,才脫出了性界。

不然怎能「超出三界外」呢? 神足即是德,神足就樂,樂就可以化稟性。

脾氣化盡,因果自了。 

去習性、化稟性、圓滿天性。


三命


人有三命:一天命、二宿命、三陰命。 

性與天命合,道義就是天命;心與宿命合,知識、能力、錢財都是宿命;

身與陰命合,稟性就是陰命。


把這三命研究明白,你若用好命,你的命準好。命好與不好,在乎自己,那用算命呢?


 「不知天命無以為君子」,不知人不能「達彼岸」。知人的好處是知天命,知人的功勞是知宿命,知人的稟性是知陰命。


知命的人才是君子,好動稟性消天命,好生怨氣消宿命,好佔便宜長陰命。

天命小,要會長;宿命小,要會增;陰命大,要會消。命小要會長,命大要會守,就是「天權在手」。


有人來見我,我先問他是做什麼的,就知道他的天命有多大;再問他的家業和境況,就知道他的宿命有多大。


看看他的稟性大小,就知道他的陰命大小。三命是三界,三界貫通,還有不知道的嗎? 


人都沒有為眾的心,只知為己,所以才糟的。我所以能成為善人,是因為我把為己的心開除了,也就是把宿命掐死了。


宿命是無盡無休的,為它還有頭嗎? 

孟子說:「修其天爵而人爵從之」,可是人一得了人爵,就不再修天爵啦!修德性是長天命;學習技藝、多積錢財是長宿命;善用宿命的長知足,能消陰命。


不會用的長宿命, 是一定可以消陰命的。現今的人,只知用陰命、重宿命,不知道長天命,又怎麼能明白天道呢?


以宿命為公益的長天命;以宿命為自己享受的長陰命。所以說,有錢會花超三界,不會花的孽難逃。


香瓜,苦的時候正長;天命,苦的時候也正長。 不說人的不對,是消陰命。能忍才可以消陰命。


若能忍受大侮辱,便消許多陰命。 天命大的宿命也不小,宿命大的陰命了不了。所以要止宿命、了陰命、長天命。


性命


性命是人的根,我得到了人根,那道根也就算得著了。道根是人的性,人根是人的命,性根若是好了,那命根也沒個不好的。


可見人的命不好,都是被性子累的。所以我教人化性,人能化性,就算得道。 性是命的根,有德的人性量必大。性量大,命也必大。


人的命都是好命,因為性子不好,把命也拐帶壞啦! 性是根,命是果,紮下根才能結果。


人若是定不住性,就是沒紮下根;若不認命,也難結果,好似開個幌花。


學道的人,一要化性,二要認命。

性化了就不生氣,不生氣才肯吃虧,吃虧就是佔便宜。認命就不怨人,不怨人才能受苦,受苦才能享福。


可惜世人都不知道,把性命看輕,把名利看重啦! 


古人說:「修命不修性,此是修行第一病;修性不修命,一點靈光無用處」,這話把性命雙修的重要,說得太透徹啦!


四大界


志、意、心、身四大界(四個境界)。

迷信的人說:奈何橋上三條路,一條是「金」,一條是「銀」、一條就是「黃泉路」。我說用志做人就是「金」,用意做人就是「銀」,以身心用事,就是走上了「黃泉路」。


 我常說,一個人必須把四大界分別清楚。究竟怎樣算是分清呢?若能本性如如不動(罵也不動性、打也不動性、殺了也不動性),把世間的愚人都託起來,使他們成為大智慧人,便是志界,就是佛國的境界;


若能心無一物,常樂無憂,便是意界,就是天堂的境界;若是貪得無厭,多憂多慮,便是心界,就是苦海的境界;若是為名為利,爭貪攪擾,花天酒地,流連忘返,好勇鬥狠,便是身界,就是地獄的境界。


所以說,志界是佛國,意界是天堂,心界是苦海,身界是地獄。志界人沒說(沒有說道,怎樣都好),意界人知足,心界人好貪,身界人好鬥。


沒說的叫做無心人,知足的叫做淨心人,好貪的叫做操心人,好鬥的叫做糟心人。糟心人是鬼,操心人是人,淨心人是神,沒心人是佛。 


身界人只知為身子作打算,有己無人,橫不講理,見著東西就想佔為己有,佔不到便宜就生氣打架,總是發愁,所以是個鬼;


心界人貪而無厭,總是不知足,滿腦子妄想,好用機謀巧算,所以是個小人;意界人知足常樂,樂就是「神」;志界人一切沒說,看透因果,不找循環,沒說就是「佛」。


人要想超凡入聖,得會挪界(轉移境界)。 


身界的人互相揭短,心界的人互相爭理,意界的人互相容讓,志界的人互相感恩。佛界人不思而得,神界人思則得之,魔(心)界人「求」才能得,鬼(身)界人「爭」才能得。 


志有志的性,他是無為而無不為的;意有意的性,是信著人的,遇著好事就願意讓給別人;心有心的性,他是貪而無厭,一心為己,總想佔人的便宜;身有身的性,他是破壞成性的,人己兩傷也不知悔。


所以說,心身兩界,絕不可叫他為主,只可叫他聽命。 講佛經的人說:人死之後要入六道輪迴。


我說六道輪迴,都在我們身上呢!何必向外求?

人的持身行事,用志的便是佛道,用意的便是神道,用心的便是人道,貪取外物、不顧情理的便是物道(畜牲道),專好上火的便是妖道,專好生氣的便是鬼道。


這六道每天都輪迴在我們身上,何必等死後呢?


 佛說有三千大千世界,我說有四個大世界,得道的人一眼就看出是那一界的人。


以身當人的,不論做到什麼地步也是個破敗星;以心當人的,不論怎麼能幹,也是個操心人;以意當人的,不論事情怎麼多,也不累心,是個活神仙。


以志當人的,不論遇著多麼逆的環境,也不動性,就是一尊佛。 有所憂慮則志倒,有所恐懼則意倒,有所好樂則心不正,有所忿懣則身不正。


苦極生志,樂極生意,真了就是佛,假了就是魔。有病就是地獄,貪心就是苦海。 會使用志的人,越遇逆境越樂;會使用意的人,意念多大,義氣也多大。


心中有累,就是命中有累,事實上必有累事。 不高興是生心眼啦!意像皮球似的,有針鼻大小的眼,就漏氣了。


性是本,意是根,是萬事萬物的根。根就像雨似的,天雨本來無心,可是酸梨得了必酸,甘草得了必甜,志在天地之間,也像那雨似一樣。


 死心才能化性,稟性化了而後意成,意成而後志成,這是一定的道理。稟性化了就是意,我們化世界,輕則用意,重則使志。


能夠用志的,萬世罪孽一筆勾銷。可是魔來了,你可得定住,稍微一動,便是種子。


 把一切假事看破,自然成真。天堂沒有壞人,地獄沒有好人,苦海沒有真人,佛國沒有假人。 


用志當人是沒說的、不變的,你欺我、罵我,也是成我。你假、你詐,也是成我。就是殺了我,也是成我。以志當人就是個真。


若是老公公被兒媳婦罵了,便該立志說:「你要能罵動我,算我當不起公公!」能這樣定住就是佛,是佛就有神來保護。



以意為主就是個樂,樂就是神。 各教聖人,沒有不是以志為主的。我聽說,孔子在陳絕糧,仍然是坦蕩自如,弦歌不輟。


又聽說,耶穌被釘十字架,三日復活仍救世人。釋迦佛當忍辱真人時,被歌利王割截肢體後還說:我成佛先度你!他們這種精神,是不是一樣呢?


所以我說,各教的形式雖然不同,可是精神是一樣的,若是分門別派就不對啦! 當今之世,諸天神佛,全在人間,可並沒有投生落凡。


奪誰的志,誰的靈就來。學哪位神佛,哪位神佛的靈就到;學哪位聖賢,哪位聖賢就來。


遇到什麼事,就學什麼人。

孟子說:「人皆可以為堯舜」,就是叫人奪志。平常人要不奪古人的志,終究是個平常人。 真到了志界,半點火氣也沒有,只剩真樂啦!


學道


人的心理,總是好高,都是愛好。

哪知事全糟在高上、壞在好上,好上、高處哪裡有道呢?


人是正眼沒開,把道看錯啦!別人不做的你去做,別人拋棄的你撿來,那就是德,也就是道。像水的就下,把一切物全託起來,自然歸服你,自然服從你,這叫託底。可惜人都好搶上,不肯就下,所以離道遠啦! 世人都怕水深火熱,怕死在裡面。豈不知好名的死在名上,好利的死在利上,每天都處在水深火熱之中,自己還不知道呢!我講道,不要名是「入火不焚」、不要錢是「入水不溺」。 我學道先學損、學窮,別人學高、學講學問,所以沒趕上我。 知足才能落底,知足才能得道,這是得道的要訣。 道是天道,人人都有,並沒離開人。今人為什麼沒得著呢?舉例來說,一顆豆子,有了秧必須向上度漿,把豆粒度成了算。人也有本,常心思自己的本(分),誠心求三個月,便能得著,這是我求做活道得著的。 好高是貪,怕壞是粘;好好是孽,嫌不好是缺德;不盡職是丟天命。 只一個好字,把英雄豪傑都坑害啦!


立命


世人都願享福,為什麼享福的人少、受苦的人多呢?因為人一不知足、二不認命。人要明道,有福會享,沒福也會找。


 看自己不如人,那叫自欺,也叫不知足,這種人準苦。知足的人天命一定長,情理足道理長,道理足天理長,足了就不費力。若是做這個想那個,叫做漏氣,象氣球似的,一漏氣就癟了;又象蒸包子,一漏氣就生了。


所以君子做事不嫌事小,有十分力量使七分,有輕鬆又愉快,就是活神仙。一起貪心,便落苦海,不論怎樣大富大貴,也是毫無樂趣。 命就是人的本分,守住本分就立住了天命。天命長,名也準大起來。



會當幾個人就得著幾條道。若是不盡職、不盡力、喜虛榮、做假事、有名無實,就立不住命。 道是行的,德是做的。


不行沒有道,不做沒有德。上天按天理命名,人要照本分行事,就合天道。


本著天道所做的就是天德,也就能不思而得。 行道不可出本位,若是離開本位,不但勞而無功,反而有過。


什麼是本位呢?


就是人的本分,「素位而行」,就可以成道。人要「素位而行」,做事不出本位,說話不出本位,思想不出本位,才能當體成真。


若是生為女身羨慕男人,貧窮人妄想富貴,做這個想那個,全是出位的人,怎能成道呢?就像梨要成在梨樹上,不能在杏樹上成。


八德就是八個門,都能進入佛國。不過人應當從哪個門進,就由哪個門進,這就是「素位而行」的意思。


我是由忠、孝兩個門進來的,給人放牛、扛活(傭工)全都是抱定一個忠字;對老人,抱定一個孝字,這是我敢自信的。


「命者,名也」,名正,命就正了。命正、性自然就化啦。所以教人最重要的 教性、教命。


化性


人落在苦海裡,要是沒有會遊泳的去救,自己很難出來,因此我立志要救人的性命。救人的命是一時的,還在因果裡;


救人的性是永遠的,是一救萬古、永斷循環。所以救命是有形的,是一時的;救性是無形的,是萬劫不朽的。


人性被救,如出苦海,如登彼岸,永不墮落。 人被事物所迷,往往認假為真,那叫看不透,所以才說人不對,和人生氣上火。


其實是自己看不透,若能把世事看透,準會笑起來,哪能和人生氣打架呢?


我當初看世上沒有一個好人,我就生氣,氣得長了十二年瘡癆,幾乎沒把我氣死,直到我三十五歲那年正月聽善書,才知道生氣不對,對天自責,我的瘡癆一夜功夫就好了,立刻出了地獄。


 恭敬我的,正是害我;羞辱我的,正是成我。假(指財、色、榮、辱等)的來了,要把它看透,知道是上天使它考驗我的,受辱受罪,正是消災免難。 


能知人的性,才能認識人;能知物的性,才會利用物。這是和天接碴。什麼樣的人,就存什麼心,說什麼話,辦什麼事。


你要是看他不對,是不知他的性,也就是不明他的道,準被他氣著。就像屎殼螂推糞球、黃皮子(鼬)好吃小雞,爭貪的人,好佔便宜。哪一界的人,辦哪一界的事,所以說都對。 我受種種打擊,立志不生氣、不上火,被人譏笑,也不動性。


氣、火是兩個「無常鬼」,能把他們降伏住,使火變為「金童」、氣變為「玉女」,不受他們克,那就是佛! 逆來的是德,人需要認識,吃了虧不可說,必是欠他的。眾人替你抱屈,你就是長命。


若是無故挨打受氣,也是自己有罪,受過了算還債,還要感激他,若是沒有他打罵,我的最何時能了?我說小人也有好處,是擠兌人好的,從反面幫助人。 受了,受了,一受就了。受罪了罪,受苦了苦。


沒孽不挨罵,沒罪不挨打。逆事來了,是給你送德來的,不但忍受,還要感激他。 


一切事沒有不是從因果中來的,逆事來若能樂哈哈地受過去,認為是應該的,自然就了啦;若是受不了,心裡含有怨氣,這件事雖然過去,將來必有逆事重來,正因為受而未了的原故。 



凡是對面來的,都是命裡有的,所以遇著不如意的事、不對頭的人,要能忍受。


孔子在陳絕糧,耶穌被釘十字架,佛被割截肢體,都沒怨人,那才是真認命,真認命才能成道。 人欺人,天不欺人,天加福是逆來的。


若是遇著逆事,自己立不住志,那就半途而費了。 金剛是最硬的東西,所以要立金剛志。


愚人受人侮辱,或被人斥責,不以為是加福,反而生氣,是剛倒了!明白人好和愚人生氣,是剛炸了!不倒不炸,才能立住金剛志。


 「煉透人情,就是學問」。要在親友中去煉,煉成了就不怕碰,象磚瓦似的,煉透了就堅固,煉不透的如同磚坯子,一見水就化了! 要想明德,必須性圓。要想性圓,必須死心。


能做個活死人,性就化了。 舍錢不如捨身,捨身不如舍心,舍心不如舍性。人能舍掉稟性,就算得道。所以我教人化性,是一救萬古,性靈不昧。



相關焦點

  • 王鳳儀簡介-講病版
    王鳳儀認為,好人不會生病,生了病,只能從病人的內心、稟性上去找病因。所以,有人稱王鳳儀為「醫家之六祖」,就是說,王鳳儀之於醫學,就像六祖慧能之於佛學。慧能走的不是漸修法門,不立文字,直指本心,王鳳儀先生的勸病法也是「直指本心」的,它開闢了中醫的一個新領域。《黃帝內經》裡有一篇《靈蘭秘典論》,專講心的重要性。「心為君主之官」就是在這一篇中提到的。
  • 王鳳儀研究概述(楊朗天)
    又察社會之不良,人心之不古,多由於女子之失教,因矢志倡辦女義學,以資救濟。乃遊熱、奉、吉、江四省,創辦女學若干處。且時常招集學董、學生、教師開會,討論家道與倫常問題。主要以化氣稟,祛物慾為宗旨,足跡遍四省,對於女學,大有造就。故遼寧省議會會長白永貞見而異之,手書「所過者化」四字贈之,以表欽慕之意焉。
  • 王鳳儀思想【性命之學】【三性】一、天性(二、稟性(三、習性【三命】一、天命(二、宿命(三、陰命
    因此要去習性(吃喝嫖賭抽),化稟性(怒恨怨惱煩),才能圓滿天性(仁義禮智信)。這才超出三界。三命 人有三命,(一)天命(二)宿命(三)陰命。   (一)按著天給你的性,便是天命,自己本來之命運。性與天合,道義就是天命。  (二)宿命是前生修來的,包括知識、才能、錢財、富貴榮華等,心與宿命合。
  • 王鳳儀善人『五行率性法』之淺釋
    叫性方法孫老師叫性法愛心之家女子叫性法一、什麼是「叫性」?叫性是王鳳儀老善人為我們後人發明的去習性、化稟性、圓滿天性,改變命運的一種修持方法,也是究竟圓滿、枯木生春之法,叫性的功德不可思議。  「叫性法」也叫 「五行率性法」,又稱「問性法」。鳳儀先生說:「問性法」是對病人一種率性的方法,是由外邊生的。」此法源於先生所發明的性理療病的實踐中。  凡屬於五行性之相剋逆行,或有所偏,均可用此法來調治。故稱「五行率性法」。
  • 王鳳儀語錄-五行-自身五行相剋
    貪高愛好屬火,失望後悔屬水,所以水來克火,坐臥不穩,站立不安,心神不定,有害心臟,現出油漬漬的暗紅面色。救治方法,首先立起主意(屬陽木),不為名牽,不為利誘,,高瞻遠矚(屬陽火),自然豁然開朗,便可轉為「水生木,木生火」了,自可消除水克火之苦。
  • 王鳳儀語錄-五行篇-木土性是佛根,火金性是神根,水性是仙根.
    關注:倫理道德家庭教育—王鳳儀善人微信公眾平臺號 wangfengyishanren以下內容節選《王鳳儀語錄》,都是王鳳儀當年講道說的話,後人整理記載下來的,每天分享幾句,若想閱讀全書,可在當當網、京東商城、淘寶天貓等購買!
  • 【連載3】不朽的德業—追記王鳳儀善人(善人說:病是吃氣活著,瘡是吃火活著)
    在背山面水、環境清幽的山林旁,開始了恬淡虛無、凝神靜思的生活。他曾自述當時的情景道:「我守墓時,在山的陰坡,冬天很冷,我在那裡住著,人都替我愁,我卻很坦然地日日寂然悟道,我感到我的小屋真溫暖如春。」 王鳳儀患十二年瘡症,由於聽講善書,悔過而愈,這是他發明性理療病的源根。經過守墓時期的具體實踐,性理療病法乃愈臻成熟。
  • 跋:《王鳳儀性命哲學淺述》歷時數月,今分享完畢!
    憶及當時,因境處寒微,雖深知其美,仍延待數月無法付梓,直到年過後,方以夫婦之年終獎金四千元開版,並以「非賣品」進行流通。老子說:「道者同於道,德者同於德」。善書之發行流通,全賴十方有心人士之成全,更感中央圖書館國際處汪大德之鼎力將之流通於世。
  • 王鳳儀語錄-五行篇-商人的道是以義氣為先,柔和為本.
  • 王鳳儀講病的神奇故事
    王鳳儀給劉玉成講病
  • 袁了凡立命之學
    適巧幻餘禪師自五臺山來,告曰:「善心真切,即一行可當萬善,況全縣減糧租,萬民受福了!」   袁了凡一身勸人行善,死後被請入文廟為賢人。孔老人曾算他五十二歲卒,後來卻享年七十四歲。袁先生一生心得在此:凡說禍福天定者,是凡人。若說禍福憑心定,命運乃自己求之者,則是聖賢矣。
  • 王鳳儀、劉有生兩位大德的講病總結查詢表
    三十五歲那年,聽大善士楊柏宣講善書,因悟「賢人爭罪,愚人爭理」,而沉痛後悔自己的過錯,身患十二年的瘡癆,一夜之間豁然痊癒。感嘆人世,男不盡忠孝,女不知賢淑,世俗風氣難以挽回,立志勸化世人。同年十月,善士楊柏遭誣陷被鋪入朝陽監獄,王鳳儀效法「羊角哀捨命全交」故事,誓死前往朝陽府營救楊柏。行至途中,夜間忽然出現光明,好像白天一樣,王鳳儀豁然開悟,乃明性見性。
  • 王鳳儀;罕見;111種疾病性格對照表
    同年十月,善士楊柏遭誣陷被鋪入朝陽監獄,王鳳儀效法「羊角哀捨命全交」故事,誓死前往朝陽府營救楊柏。行至途中,夜間忽然出現光明,好像白天一樣,王鳳儀豁然開悟,乃明性見性。三十八歲那年十月,父親去世,王鳳儀志奪古人守墓三年,三年守墓中洞悉性理療病法,講病化人,成效顯著,創造了古今罕見的奇蹟。劉有生(劉善人)先生,1939年生,黑龍江克山縣農民,小學文化。
  • 人的命運真的可以改變嗎?正確認識命運改造技術
    人的命運真的可以改變嗎?正確認識命運改造技術你是否認為人命由天定?你是否常感覺到命運對你不公?只是作用上有大有小而已,有的方法對命運的改造很明顯,有的方法對命運的改造不明顯。就拿姓名來說吧,改名真的可以改運嗎?答案是100%是可以改運的。
  • 王鳳儀:滿肚生靈債,遑求百病安!
    王鳳儀:滿肚生靈債,遑求百病安!  王善人王鳳儀先生講:放生與殺生,食肉與食素。滿肚生靈債,遑求百病安!  (一)祖先吃素,蔭及子孫  我守墓時便思索道,我家怎會有我這樣一個人呢?  我說這話時,翰章的母親和妹子都聽見了,問我:「有沒有救法?」  我說:「你的翁父是個屠夫,殺害了許多的生靈,臨死時叫喚一年才死,你還不知道嗎?
  • 【人生感悟】人無法選擇命運,多改造自己
    人無法選擇命運,多改造自己在生活中遇到挫折和失敗等不如意的事情時,許多人習慣抱怨社會不公和命運不佳,認為是社會有問題
  • 王鳳儀善人《化性談》全文! 難得一見,終身受益,救人無數的文章,每次讀收穫都不一樣.
    關注:倫理道德家庭教育—王鳳儀善人微信公眾平臺號 wangfengyishanren木性人招難,火性人受苦,土性人受累,金性人受貧,水性人受氣。」(以上為五陰性)又說:「身界人主賤,心界人主貧,意界人主富,志界人主貴。」說明人生的富貴貧賤,否泰苦樂,都掌握在自己手中。能夠閱讀到此書的人,皆是大有福德之人。 2009年歲末上普下光老和尚命令下,拿起了王鳳儀善人的化性談開始研究。
  • 養不教父之過
    關注:倫理道德家庭教育—王鳳儀善人微信公眾平臺號 wangfengyishanren文/節選:《家庭倫理道德》主講因為他的所作所為,給別人的影響特別的不好。古人說:「暗裡算人者,算的是自家兒孫」,因為他無德,嘴上也無德,行動也無德,所以他的孩子才會剛剛要看到果實而夭折了,這是養子不教,父母之過錯啊。因為一個人無德的話,你的回報應該沒有。所以王鳳儀老先生說,世上有件事沒有人做,那就是公益事業,我們大家在做公益事業的時候,應該想到我們是在做德。
  • 王鳳儀善人性理講病—疾病對照表
    王鳳儀性理講病——疾病對照錶王鳳儀(民國時倫理教育家)王鳳儀大善人是一位未曾讀書的農民,早年放牛
  • 龍吟師傅教大家一個簡單的改善命運之法
    那麼,有沒有人擁有一副富貴之相,而沒有發達呢?或者說,有人明明享有富貴,為啥面相看來並不一定如此呢?我們的回答,肯定是有的。天下之大,無奇不有,這個現象自然也是正常的。不過,出現這個現象,自然要具體分析。究其原因不外有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