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路上幸好有你 致大慶市人力資源那些路上奉獻青春的駐村幹

2020-12-17 瀟湘晨報

沉甸甸的成績背後,是曬黑的皮膚和磨破的鞋底。「作為一名基層扶貧幹部,就應該用實際行動踐行『用腳步丈量民情,用實幹贏得民心』。」和孫立秋一樣,全市80個市派駐村工作隊的121名駐村幹部亦如此。

原標題:從機關幹部到「村官」,從城裡人到「莊稼漢」

金谷顆粒歸倉,白雪覆蓋黑土。初冬的大慶,記者驅車來到駐村幹部身邊,用紙筆記錄他們的幫扶故事,用快門定格他們帶領村民走向富裕的喜人瞬間。

脫貧路上,多虧有你;脫貧攻堅,感謝有你!

孫立秋、李鳴曉、張天龍、張維利……他們僅僅是全市駐村幹部的部分代表,從機關幹部到「村官」,從城裡人到「莊稼漢」,他們不負組織的厚望,不負人民的重託,他們為脫貧攻堅奉獻青春,幫扶貧困村摘掉「貧帽」,帶領村民走向富裕。

脫貧路上 幸好有你

協調上級資金290萬元入股光伏產業,年收入50萬元;掛靠林峰甜瓜育種和蒼林木耳,年收入30萬元……村集體經濟破「零」後,年年有新突破。記者和李鳴曉剛走出村子,放羊人老遠便扯著嗓子和他打招呼。李鳴曉脫口說:「村裡草甸多,3年前我們為10戶貧困戶發放了110隻種羊和母羊,賣羊羔年年有進帳,除了現錢外,現在存欄已經2000多隻。」

「感謝黨的好政策,感謝黨派來了好幹部!」

大慶日報記者 崔義鑫

市工信局派駐林甸縣鶴鳴湖鎮紅星村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隊長李鳴曉,駐村3年讓這個貧困發生率全省第二的深度貧困村走向了富裕。脫貧戶趙興田見到記者就說個不停:「蓋房子、修路、安自來水……多虧了李書記。」脫貧戶黃金奎的女兒今年剛考上大學。57歲的老黃告訴記者,正是有了李書記的幫助,他的養豬生意越做越大,今年光豬仔就賣了80多隻,還種了100畝地,穩穩收入20萬元;不說這些,單說光伏、託牛等項目一年就有近萬元的分紅,夠孩子上學用的了。

孫立秋以村為家,一年多千餘次入戶走訪,瞄準村情實際,帶領駐村工作隊幫扶旭日村,公路修到村民家門口,路燈照亮群眾致富路,落實託牛入廠、生豬資產收益、獅白鵝等產業項目;帶領群眾大力推進旱改水,水田發展到2.3萬畝;以試種引領拓展特色種植,庭院養殖黑木耳、棚室種植冰激凌西瓜等喜獲成功……

蜿蜒的百米河穿過林甸縣東興鄉勤儉村,靠河種稻讓全村400多戶村民過上了好日子。可在市發改委派駐勤儉村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隊長張維利來之前,這裡村窮、路破、人心散,收糧的都不願意來。「一群『80後』,能在村裡掀起多大浪?」2017年駐村之初,村「兩委」和村民都在看……駐村工作隊從路上下功夫,當年就爭取資金400多萬元用於修村路,村路長達7公裡,解決了村裡幾十年的老大難。大家服了,都說:「沒想到,這個小夥子真有兩把刷子。」隨後,張維利又積極向上協調爭取來「水田提標」項目,項目投入資金1200萬元用於修路、修渠、修閘等,徹底改變了勤儉村,昔日的貧困村如今人均年收入2萬多元。在1萬平方米的光伏產業項目旁,張維利望著成片的太陽能電池板說:「現在的勤儉村村民奔富熱情高漲,收入觀念雙提高,未來的勤儉村必將成為美麗、和諧、富裕、文明的小康村。」

「水泵提升站建好,明年再發展2000畝水田。」市財政局派駐林甸縣宏偉鄉核心村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隊長張天龍前不久一直在田邊轉悠,思考完善涵管建設、琢磨擴大旱改水。記者和張天龍來到核心村脫貧戶張連有家,一家人正在包餃子。張連有說:「生活好了,頓頓吃餃子,以前都不敢想。感謝張書記!一會都別走,一起吃餃子。」

12月3日,大慶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交通運輸局派駐林甸縣東興鄉旭日村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隊長孫立秋和村幹部、種糧大戶們,進完糧倉、再上堤壩,一起研究著如何壯大水稻深加工產業,促進全體村民增收致富,確保貧困群眾脫貧不返貧。

這是全市1.18萬建檔立卡貧困戶樸實又真切的感受,也是他們最想說的心裡話。

【來源:大慶市人社局】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以心駐村,奉獻青春——記鳳山縣鳳陽社區第一書記林丹丹
    她勤懇敬業,以一顆赤膽忠心,滿腔熱忱地投身到扶貧事業中去,展現了一名青年基層幹部的無私奉獻和青春風採。「讓我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2017年3月,就讀上海應用技術大學的廣西姑娘林丹丹,在畢業之際意外被查出大腿骨患有骨瘤,約有桌球那麼大。
  • 【脫貧攻堅在路上】扶貧路上「比翼飛」
    【脫貧攻堅在路上】扶貧路上「比翼飛」 2019-07-19 11:2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水務能人入村來 林甸大慶市人力資源四季青鎮隆山村村民樂開懷
    點滴事,大慶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見真情。危房改造時,協調10頂帳篷臨時安置農戶;環境治理中,籌集資金購置150個垃圾桶;市水務局還開展「愛心助學,情暖校園」捐款活動,為隆山村小學安上暖氣、給孩子們購置兩季校服。
  • 脫貧路上政協情深!
    編者按8月6日,人民政協報在頭版重要位置刊發文章《脫貧路上政協情深——山東政協系統助力脫貧攻堅工作記事》,對山東政協系統助力脫貧攻堅工作情況進行報導,現予轉發。脫貧路上政協情深——山東政協系統助力脫貧攻堅工作記事記者 張文敬 通訊員 高曉東2020-08-06期 01版盛夏時節,山東省政協圍繞「建立穩定脫貧長效機制
  • 父親扶貧路上那些事
    今天,曲靖一中高三文科(14)班同學的文章《父親扶貧路上那些事》,從女兒的視角講述了父親駐村扶貧背後的故事,行文流暢、情感真摯,胸懷的大愛和情懷,令人動容,被國務院扶貧辦官方微信轉載。現將此文分享給大家。
  • 「我的脫貧故事」脫貧路上不孤單 我成為了自己期盼的模樣丨劍河縣...
    人說上帝在關了一扇門的同時也會幫你打開一扇窗,我想是的。2013年,駐村幹部和村兩委了解情況後,把我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營養餐、書學費減免、生活費減免等政策的扶持,又點燃了我的大學夢。次年,爺爺雖離開了我們,但他最希望的就是我能圓了大學夢,走出大山。
  • 最美聊城|郵儲銀行:紮根奉獻在路上 最美「郵」身影 奉獻青春在路上
    作為基層一線服務人員,郵儲銀行聊城分行全體職工愛崗敬業,在兢兢業業做好本職工作,確保業務無差錯有質量的同時,積極幫助有需要的群眾,在一件件平凡的小事中,散發著郵儲人的光亮,湧現出一大批最美「郵」身影。幸虧你及時發現,這是我老伴的救命錢呀,想著都後怕呀,實在太感謝你了……」大爺緊握著許欽鑫的手說道。  孝老愛親 病榻床前顯擔當  臨清市郵政儲蓄銀行東環路支行大堂經理張玫,於2020年8月被評為省直機關孝老愛親道德模範,她以真摯感人的實際行動續寫著孝老愛親的故事,一路走來,她始終懷著感恩之心,孝順體貼之心。
  • 「我的扶貧故事」不負韶華 脫貧攻堅路上的追夢人丨石硐鎮中壩村駐...
    我自2018年3月擔任息烽縣石硐鎮中壩村駐村扶貧工作隊員以來,一直嚴格要求自己,牢記脫貧攻堅職責使命,圍繞「一宣六幫」駐村工作要求,認真開展扶貧工作,積極落實脫貧政策,我時刻把自己當做中壩村的一位村民,站在村民的角度看待、解決問題,傾聽群眾心聲。幫扶工作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效果,得到了群眾和領導的廣泛認可。
  • 東湖評論:讓青春之花盡情綻放在追夢路上
    8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向全國青聯十三屆全委會和全國學聯第二十七大致賀信。習近平總書記在賀信中強調,我國廣大青年要堅定理想信念,培育高尚品格,練就過硬本領,勇於創新創造,矢志艱苦奮鬥,同億萬人民一道,在矢志奮鬥中譜寫新時代的青春之歌。
  • 女兒手術順利完成大慶市人力資源 蔡大姐流淚感恩好心人
    蔡大姐說:「我現在特別激動,從內心感恩好心人的幫助,大慶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是這些人的大愛救了孩子,也救了我們一家,如果沒有大家的幫助,我不知道該怎麼來解決這一難題,我無法用語言表達我的感激之情,只有在今後用自己的全力來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用自己的餘生來回報社會的關愛。」蔡大姐說,在手術當天,很多人都通過微信、電話的形式安慰她,祝福孩子手術順利。
  • 以志願之名·換無悔青春!鐘山區脫貧路上的西部計劃志願者「雙子星」
    實施脫貧攻堅,青年是重要力量。2019年8月,剛畢業的短髮姑娘劉丹,帶著她最愛的滑板和一往無前的勇氣,跟隨親哥哥劉斌的腳步,一同成為了六盤水市鐘山區西部計劃志願者。做宣傳、勤下鄉;戰疫情、共扶貧……在家鄉脫貧攻堅的路途中,這對「雙子星」你追我趕爭上遊,共同演繹了一支火熱的青春讚歌。
  • 脫貧路上的貼心人——互助縣丹麻鎮新添堡村第一書記張瑞
    張瑞, 2018年3月20日被組織選派到丹麻鎮新添堡村任第一書記,帶領村裡的貧困群眾脫貧致富,成為脫貧路上的貼心人。張瑞和駐村工作隊的到來,村民們不時地說:「省城下來的幹部能幫我們脫貧致富嗎?他們待個個把月就走人了,對村裡不會有多大的幫助。」然而,不到一年的時間裡,這位從省城選派下來的「第一書記」用行動令村民刮目相看。
  • 徐華福:不負韶華 奉獻青春_「扶貧路上」交大力量_上海交通大學...
    8、9月,校友總會辦公室、校就業中心、校團委牽頭組織了校友服務發展協會與校團委「青苗計劃」一期學員集中採訪近40名奮戰在脫貧攻堅一線的校友,記錄他們落實精準扶貧,實現群眾增收、百姓富裕的真實故事,共繪「扶貧路上」交大人的斑斕地圖。本期讓我們跟隨徐華福校友的腳步,走進廣西北海市,繼續「扶貧路上」交大人地圖之旅!
  • 脫貧攻堅路上的「三朵花」
    絕知此事要躬行,我們在脫貧攻堅路上種下實踐之花。剛去報導第一天就得知自己所掛的是鎮裡的貧困村,路程最遠,有「九曲十八彎」之稱。作為本鎮人,知曉方言,又有部隊經驗,以為扶貧工作很簡單,然而剛下村,工作便給了自己一個「下馬威」。
  • 張志恆攜筆從戎在強軍路上奉獻青春
    張志恆認為,只有每一兵素質提升,軍隊戰鬥力才有保證。在他的引領下,連隊學習風氣濃鬱,人人力爭上遊。中專升大專、大專升本科……不斷有連隊官兵通過學習提升了學歷。「軍民融合是國家戰略,我要通過不斷學習,更好地為部隊服務。」如今,張志恆有了新的目標,他將繼續在強軍路上奉獻青春。(責任編輯:王海濤)來源: 遼寧日報
  • 【新時代·幸福美麗新邊疆】廣西龍州:脫貧攻堅永遠在路上
    【新時代·幸福美麗新邊疆】廣西龍州:脫貧攻堅永遠在路上 中國新聞來源:央視網 2018年10月26日 10:59 A-A+ 崇左市委常委、龍州縣委書記秦昆在脫貧摘帽攻堅工作座談會上,談及龍州縣的脫貧工作時這樣說到。「截至2018年6月,全縣實現所有脫貧戶實現吃穿不愁、農戶與貧困戶住房得到有效保障、沒有因經濟困難而輟學的學生、貧困戶因病致(返)貧問題基本解決,貧困發生率由2013年的31.79%降至1.91%,龍州縣的脫貧工作獲得了群眾認可」。  脫貧攻堅永遠在路上。
  • 脫貧攻堅在路上 ——記駐長江鄉清江村扶貧工作隊隊長張萬春
    脫貧攻堅在路上 ——記駐長江鄉清江村扶貧工作隊隊長張萬春 2020-07-09 17:0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在脫貧採訪的路上——追記舟曲縣融媒體中心記者陳文燕 王彥輝...
    原標題:他們,永遠留在脫貧採訪的路上——追記舟曲縣融媒體中心記者陳文燕 王彥輝 閔江偉 當你看見我的時候,我和我的新聞在電視裡;當你看不見我的時候,我和我的新聞在路上。」可是,這一次他們年輕的生命,在歸來的路上永遠回不來了……記者 李建舟 張繼元2019年10月7日,舟曲縣融媒體中心的陳文燕、王彥輝、閔江偉三位新聞工作者倒在了脫貧攻堅的路上,他們在完成曲告納鎮脫貧攻堅新聞採訪後,返回途中所乘坐的車在隴南市兩水鎮不慎墜江,三人不幸遇難。
  • 妥金龍:脫貧路上的「孺子牛」
    脫貧路上的「孺子牛」 ——記全州脫貧攻堅先進個人妥金龍時值深秋,走進康樂縣白王鄉扶貧站1111戶5058人,貧困發生率為32%,截止2020年底,全鄉貧困人口實現整體脫貧,貧困發生率為0%。在這優異成績的背後,離不開像妥金龍一樣踏實肯幹、默默奉獻的廣大鄉村幹部。
  • 大慶市委「十四五」規大慶市人力資源劃建議系列解讀(七)新
    規劃建議起草組人員表示,這些過渡時期的安排部署,為實現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拓展了實踐路徑、提供了制度保障。而鄉村振興是全面、全方位的振興,因此,規劃建議提出「統籌推進城鄉一體化建設,大慶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加快是實現鄉村全面振興」重點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