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關注孩子教育的家長肯定都知道惡語相向對孩子的內心傷害是巨大的,比如:你怎麼這麼笨!沒見過像你這麼笨的!這麼簡單的事都做不好,還能做什麼?等等,這些話語是很容易打擊孩子的自尊和自信心。
所以很多家長也在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緒,努力用平靜的語氣和孩子溝通,即使孩子讓家長非常不滿意,還是會在內心默念:這是親生的!
但是做到控制自己的情緒,努力用平靜溫和的語氣跟孩子交流就沒有問題了嗎?
答案是做到這些還不夠,你還必須控制你的微表情,你的一個嘆氣,一個嘴角苦笑,甚至一個無奈的轉頭都會被孩子捕捉到,這樣的表情一旦被孩子捕捉,他對孩子內心的傷害不亞於你對他的一句「你真是笨死了!」這樣的話來的輕,甚至這種微表情的傷害因為孩子無法對你發起攻擊來自保,從而讓他對你或者對自己更加失望和痛苦。
這個周末,我帶孩子參加一個親子活動,我們一起拼裝一個戰鬥機,起初,我認為孩子動手能力還是挺強的,所以我準備讓他獨立拼裝,但實際上這個飛機✈️拼裝還是有一定難度的,而且孩子以前也沒做過類似的拼裝,加上這些拼裝塊尺寸設計的不是那麼精準,所以一開始拼裝孩子就遇到了一些困難,在一些關鍵地方總是拼不上去,看到別的孩子在父母的協助下都拼了好多,我有點著急,對孩子的動手能力有點小失望,所以我嘆了口氣說,還是讓我幫你一起來吧。
就是我的一個嘆氣被孩子捕捉到了,孩子有點愧意的對我說:「爸爸,你是不是覺得我挺笨的?」,我當然說:「沒有!」,但我失望的表情已經告訴了孩子。
接下來,孩子好像一直在努力,甚至亂了節奏,把有些拼裝塊因為著急用的力有點大都有點扯壞了。
孩子的情緒受到了影響,最後大部分小朋友都完成的情況下,我還差一些細節沒有完成,孩子似乎有點失落,但孩子卻安慰我,說即使沒全部完成,回家還可以接著拼,而且對我說,這個不完整的飛機✈️看起來也不錯。
活動結束後,回到家,孩子在沒有情緒的幹擾下很快自己把全部都拼裝上去了,而我卻覺察到自己的一個微表情影響到了孩子的正常發揮,想像也挺後悔。
所以,作為家長,在教育陪伴孩子的過程中,孩子遇到困難時,請你不僅要控制自己的言語,還要學會控制自己的微表情,否則對孩子內心的傷害一點不比狠毒的話來的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