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家長是否會控制你微表情?

2020-10-03 瀚海雨霖

經常關注孩子教育的家長肯定都知道惡語相向對孩子的內心傷害是巨大的,比如:你怎麼這麼笨!沒見過像你這麼笨的!這麼簡單的事都做不好,還能做什麼?等等,這些話語是很容易打擊孩子的自尊和自信心。

所以很多家長也在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緒,努力用平靜的語氣和孩子溝通,即使孩子讓家長非常不滿意,還是會在內心默念:這是親生的!

但是做到控制自己的情緒,努力用平靜溫和的語氣跟孩子交流就沒有問題了嗎?

答案是做到這些還不夠,你還必須控制你的微表情,你的一個嘆氣,一個嘴角苦笑,甚至一個無奈的轉頭都會被孩子捕捉到,這樣的表情一旦被孩子捕捉,他對孩子內心的傷害不亞於你對他的一句「你真是笨死了!」這樣的話來的輕,甚至這種微表情的傷害因為孩子無法對你發起攻擊來自保,從而讓他對你或者對自己更加失望和痛苦。

這個周末,我帶孩子參加一個親子活動,我們一起拼裝一個戰鬥機,起初,我認為孩子動手能力還是挺強的,所以我準備讓他獨立拼裝,但實際上這個飛機✈️拼裝還是有一定難度的,而且孩子以前也沒做過類似的拼裝,加上這些拼裝塊尺寸設計的不是那麼精準,所以一開始拼裝孩子就遇到了一些困難,在一些關鍵地方總是拼不上去,看到別的孩子在父母的協助下都拼了好多,我有點著急,對孩子的動手能力有點小失望,所以我嘆了口氣說,還是讓我幫你一起來吧。

就是我的一個嘆氣被孩子捕捉到了,孩子有點愧意的對我說:「爸爸,你是不是覺得我挺笨的?」,我當然說:「沒有!」,但我失望的表情已經告訴了孩子。

接下來,孩子好像一直在努力,甚至亂了節奏,把有些拼裝塊因為著急用的力有點大都有點扯壞了。

孩子的情緒受到了影響,最後大部分小朋友都完成的情況下,我還差一些細節沒有完成,孩子似乎有點失落,但孩子卻安慰我,說即使沒全部完成,回家還可以接著拼,而且對我說,這個不完整的飛機✈️看起來也不錯。

活動結束後,回到家,孩子在沒有情緒的幹擾下很快自己把全部都拼裝上去了,而我卻覺察到自己的一個微表情影響到了孩子的正常發揮,想像也挺後悔。

所以,作為家長,在教育陪伴孩子的過程中,孩子遇到困難時,請你不僅要控制自己的言語,還要學會控制自己的微表情,否則對孩子內心的傷害一點不比狠毒的話來的小!

相關焦點

  • 疫情之下,陪伴孩子寫作業的家長們,你是否進了這些誤區
    在陪伴孩子學習、寫作業的過程中,家長們常存在哪些誤區呢?誤區一:想通過打、罵、吼,期待孩子認真對待學習----實際卻是讓孩子遠離學習 打、罵、吼,帶來惡性循環一些家長,看到孩子寫作業磨蹭拖拉,就容易上火,隨即就是打、罵、吼輪番上陣。
  • 無形中伸向孩子「控制」的手……
    當我們不了解孩子生長發育的時候,我們就會這樣擔憂。案例中的孩子剛學會走路,他對自己這個新本領很感興趣,更願意不斷去熟悉它,在這個過程中能更多的找到快樂和自信。關於類似這樣的案例,我給到家長几個建議,第一,認識並調整自己的「控制」。第二,學習科學的嬰幼兒發育過程的知識,學會信任孩子,每個階段有每個階段值得信任的地方。第三,給孩子建議和選擇。第四,建立初步的規則引導。(具體詳細的辦法有待深入的了解學習,未來有微文分享。)
  • 讀懂這五個微表情和四個微動作,感知女生是否喜歡你
    在我們日常交往中,很多時候會與異性接觸,女孩子要感知男孩是否會喜歡自己,這個很容易知道,因為男孩會充當主動的一方,主動的關心,通過各種方式的聊天,小禮物,大禮物,各種約會都能明顯知道男生是否喜歡女生。但相反過來,男生要感知女生是否喜歡自己就真的沒這麼容易,畢竟女人心海底針這句話經過小編多年的驗證,是有它的道理。那麼,在日常與女生相處和接觸中,能從女生的一些細微動作和表情中,洞察女生是否喜歡我們呢?
  • 《微表情心理》入門必備書單!!!
    如今,「微表情」一詞已經越來越廣泛地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如一些綜藝節目、直播課堂等,引起了觀眾的關注與好奇。微表情,是指人們在應激反應下產生的難以控制的微小反應,如皺眉、癟嘴、聳肩等動作。那麼,想要了解微表情心理的小夥伴們應該從哪些書籍入手呢?
  • 家長們怎樣才能更好地成為自己的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陪伴者?
    毋庸置疑,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孩子在求學階段陪伴他時間最長的人。因此,哪怕父母對孩子的一個小小的耳濡目染,都可決定性地影響到孩子的一生。當然,每一位家長都抱著「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態,力求把自己的孩子培養成最出色、最優秀的作品。而在現實生活中,在不同的方法之下,往往有不同的結果。
  • 為什麼家長喜歡控制孩子?以下3點是否戳中你的心
    本文由「柚子健康網」發布身為父母的你,是否也曾習慣於控制自己的孩子,甚至是左右孩子的一舉一動?而家長的這一現象,還並非只存在於個別人之上,而是已成為一種普遍現象。然而,為什麼會有那麼多的家長喜歡控制自己的孩子,這種情況多發的背後,究竟是何原因所致?
  • 面部的微表情
    人的行為呢會受到環境的啊心態啊,他的情緒啊,包括他自己內心的動機這些因素的綜合影響。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嘛。我們難免會說一些言不由衷的話。所以其實大部分時候我們說的話和做的事並不能夠真實的表達我們的態度和感受。那這也就是為什麼你在跟女生相處的過程中,遇到那些莫名其妙的問題的原因了。因為你一直在根據女生的話語和動作來判斷他對你的感受和態度。
  • 在寶寶成長的過程中,父母要多多陪伴孩子,讓娃感受到家長的溫暖
    在寶寶成長的過程中,父母要多多陪伴孩子,讓娃感受到家長的溫暖當今社會生活壓力越來越大,很多父母跟孩子的相處時間很少,覺得只有給孩子良好的生活條件,買到孩子想要的東西就是對孩子好,把時間都放在工作上,有點時間都不夠自己休息,更不會去陪孩子。
  • 讀完這本書,讓你成為微表情專家,《微表情心理學》
    微表情,這個詞現在已經不陌生了,記得有一期《極限挑戰》,一個微表情專家對人判斷的很準,著實引人羨慕,能輕而易舉地看出某人的性格,是否撒謊,對自己日常生活也很有用處,那今天就來和小曹一起來讀讀這本書吧!有人或許知道看眼神可以判斷出某個人是否在撒謊,有人或許知道看嘴角知道某個人的真實心理,那是否是這樣呢!快和小曹來一起看吧!
  • 《微表情心理學》:如何通過面部表情,快速了解一個人?
    他發現一個人的長相以及微表情跟性格、情緒、潛力等方面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在此基礎上,他漸漸摸索出一眼就能看透他人個性、愛好、成功潛力的才能。你了解微表情嗎?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說:高貴和尊嚴、自卑和好強、精明和機敏、傲慢和粗俗,都能從靜止或者運動的面部表情和身體姿勢中反映出來。
  • 你是否在《重生》中看到了陪伴是最深情的告白
    由張譯,趙子琪,趙子琪,聯袂主演的電視劇《重生》已經大結局,請問是否也追了這部電視劇呢?如果你也已經追劇,請問你又在這部電視劇中看出了什麼道理呢?生命只有一次,如果有一次機會讓我們重新來過,請問你是否還會走現在走過的路呢?
  • 家庭幹預過程中,你給孩子控制感了嗎?
    老師建議陽陽媽:按照原來的訓練內容進行,取消新增的內容,不要布置太多的任務,應該在孩子喜歡的事情中去尋找他可以完成的任務,讓孩子玩中學,讓孩子擁有一些控制感。究竟什麼是控制感?控制感就是讓孩子擁有一定的決定權,在一定範圍內他能做自己喜歡的事情,能自己做主。
  • 各位家長你陪伴自家孩子閱讀繪本嗎?繪本閱讀孩子探索世界的開始
    1)繪本閱讀促進嬰幼兒的情感情緒發展;嬰幼兒在閱讀繪本的過程中,會產生情感和情緒體驗,也會出現移情現象,嬰幼兒會隨著繪本中主人翁情感變化或喜或悲,這樣能豐富嬰幼兒的情感體驗,同時也能釋放嬰幼兒的不良情緒和壓力。
  • 時隔三個月再見爸爸以為是做夢:孩子成長過程中離不開父母的陪伴
    現在許多的家長忙於工作,很少陪伴孩子,但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是非常需要家長的陪伴的。孩子的一生只有一次,錯過了孩子的成長是一件很可惜的事情。不是你和孩子在一起就是陪伴。真正的陪伴是和孩子在一起,共同做孩子感興趣的事情或者遊戲,讓孩子感受到來自父母的愛和溫暖。
  • 家長4個身份的轉變,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必不可少
    孩子成長過程中,家長4種身份的轉變很重要撫養一個孩子健康快樂地長大,是每個做家長最大的心願,在他們餓了困了的時候,是家長給他們提供一個寧靜的港灣,當他們委屈憤怒的時候,是家長陪他們平復心情。一路走來父母付出了很多,孩子也成長了許多,但是不要忘記了,在孩子的世界中父母只是他們成長過程中一段路程的陪伴者,他們需要自己長大走完人生的旅途。對於年紀小的孩子來說,爸爸媽媽就是他們的天,沒有了親人的照顧可能他們自己連生存的能力都沒有,但是隨著年紀的長大,孩子開始有了自我思考和行為能力,家長就不再是一切了。
  • 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也讓我收穫了成長
    教育的真諦不是教育孩子,而是自我教育。為人父母,沒有止境。很多時候,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讓我們也變得成熟歷練,也同樣收穫了成長。帶孩子雖然很辛苦,背後的辛酸苦楚,只有經歷過才能明白,可以說是:痛並快樂著…但是有一點是無可否認的,那就是陪伴孩子成長過程中,也讓我收穫了成長。自從當了媽,我那憤怒的情緒總是時不時爆發。
  • 「讀心術」——微表情心理學
    你是否曾看過這樣一部美劇《別對我說謊》(英文:Lie to me),是否曾對劇中萊特曼博士通過分析人們的面部表情來推斷其心理活動從而破案這一過程充滿好奇與敬畏?劇中萊特曼博士可以把人的微表情放大10倍,使用的分析方法我們可以通俗的稱之為「讀心術」。如果聽到「讀心術」這個名稱就覺得它是一門玄學,那就大錯特錯了。
  • 微表情心理學
    微表情是一個心理學名詞,它是一個人內心的真實想法,在日常生活中,微表情可以幫助我們了解一個人的真實情緒與想法,如果我們錯誤理解微表情的含義,會對交流對象形成錯誤的判斷,這無疑會增加人與人之間的隔閡,而不是互信,如果正確理解微表情,我們就更能夠從一閃而過的表情信號裡發現有價值的信息,
  • 沙溢談教育心得:想陪伴孩子,管孩子學習也會發火,道出家長心聲
    每一點都非常真實,道出了我們家長的心聲。其中一點談到了對孩子的親子陪伴。他覺得陪伴孩子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事。雖然陪伴孩子會佔用自己的時間,會影響工作,但是卻是值得的。第二點沙溢提到了面對孩子的學習,在輔導孩子學習上,他也會生氣,也會衝兒子發脾氣。
  • 成長中,陪伴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不要等到孩子都長大了,才想到,「哦,我應該多花點時間好好陪陪孩子。」有用嗎?不好意思,晚了,孩子已經不需要你的陪伴了。原因很簡單,已經過了有效期。父母與孩子之間也存在「有效期」的!當你不知道珍惜的時候,上帝自會將這份甜蜜的禮物收回。你能做的,要麼乖乖退場,要麼等著被孩子扔下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