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洋中有一種小型動物,幼時身長最短5釐米,成年身長可達30釐米,以橈足類生物為食,名為海馬。在很多家庭中,一些老人家都會泡酒,其大部分酒罈中都有海馬乾的存在,原因是海馬還是一種十分名貴中藥材,具有強身健體、鎮靜安神、止咳平喘等作用,對於提升記憶也很有好處。
而人類不僅喜歡喝海馬酒,在我們人體中也有海馬的存在,不過此海馬不是彼海馬。眾所周知,人類能夠有思維和想法關鍵在於頭腦,而其中,腦部有一位置不足10釐米,卻控制著人類的學習和記憶能力,這個部位就是海馬體。
因為形似海馬,故稱為海馬體。2003年,美國哈佛大學和紐約大學的科學家一起發言了對海馬體的最新研究報告,報告中正式確定了人腦中的海馬體的主要功能--「大腦海馬體是幫助人類進行短期記憶和長期機器的轉存站,對於人類學習和記憶有著重大關係」。為此該論文曾被美國生物科技網特別報導,引起科學家關注。
但要論起海馬體的首次發現,則是在上個世紀初,即1957年,同樣是由兩名醫學家發現,一位名為Scoville(斯科維爾),一位名為Milner(米爾納),它們發現海馬體時是源於一名患有癲癇的病人,因病人情況嚴重,需要手術切除,因此,斯科維爾和米爾納決定切除自顳葉皮層下一小部份的邊緣系統組織,其中也包括海馬區。但手術結束後,病人雖然痊癒,卻發現他喪失了記憶能力。因此這個切除部分引起了米爾納倆人的關注,並在此後成為了它們的一直研究的對象。
海馬體對於人類的作用就是人體與腦部控制中樞的橋梁,有了它,人類可以不管經歷了什麼事情都能記住每一細節,而越年輕則海馬體區越發達,而海馬區越發達則記憶力越好,所以這就是越年輕越能學到東西的道理,同時一般因為頭部受傷,失憶也大多是因為海馬體受損,其中會根據受損情況而決定是短暫失憶還是長期失憶。
科學家還認為如果能更深入的研究人腦中的海馬體結構,將有效的為研發機器人提供幫助,未來的智能時代,智慧機器人的記憶問題一直是發明家所頭疼的時期,如果能夠將海馬體的結構摸索清楚,將能夠為智慧機器人的記憶體提供一個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