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新時代,新徵程,新擔當,新思想,新氣象,新作為,新矛盾,新使命,新目標,新輝煌……
來到戊戌年,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後的第一年,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指導下,中國走進了一個波瀾壯闊、風雲激蕩的新時代,適逢改革開放40周年,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有了新藍圖。
40年春秋彈指一揮間,40年臥薪嘗膽謀發展,40年艱苦奮鬥滄桑巨變;40年銳意進取開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40年與時俱進彰顯中國力量;40年擁抱世界積極作出中國貢獻;40年改革開放改變中國、影響世界!
對於河南來說,一帶一路、高鐵、城市群、航空港、生態、新農村、古村落、新農合、一卡通……熟悉的關鍵詞躍然紙上,承載著濃濃的鄉愁,我們從中能感受到改革開放40周年的榮光,更能感受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嶄新氣象。
即日起,大河網推出禮讚改革開放40周年特別策劃《豫出彩——中原譜新篇 今朝更好看》。
天道酬勤,春華秋實;我們堅信,中原會更加出彩,中國夢就在眼前;奔跑吧,河南,加油,中國!
大河網訊(記者 祝傳鵬)從蒸汽機車到內燃機車、電力機車,再到動車組列車,中國鐵路鄭州局集團有限公司鄭州機務段的呂茂林、呂順平、呂翔祖孫三代親歷了中國火車的轉型升級,也見證了中國鐵路半個多世紀以來的變遷和飛速發展。8月4日,大河網記者對他們進行了採訪。
爺爺呂茂林:記憶中火車司機基調是黑色的
呂茂林今年82歲,在他的記憶中,火車司機的基調是黑色的,並與髒、苦、累連在了一起。
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火車司機的工作環境還很差。由於當時火車的接發都是靠人工來操作、指揮的,尤其是在當時單行道,一站一停,機車運行時速只有四五十公裡,駕駛蒸汽機車,從鄭州到北京最快也要近20個小時,普通車一般都在25個小時以上。
除了運行時間長外,當時的值乘環境也很差。當時的蒸汽機車三個人一班:司機、副司機、司爐。司機主要負責開車、機車的檢查和左側的瞭望,還要作行車記錄;副司機在右側幫助司機瞭望、鳴笛和給鍋爐加水;司爐則專職燒鍋爐,這項活計不但費力氣,還要有技巧,一鏟煤撒下去,要均勻覆蓋在燃爐裡,上坡時給煤的量和在平路行駛不一樣,掌握不好,就會影響火車的正常行駛。司機室六面通風,夏天外面是高溫,駕駛室更是個火爐子,烤得人臉上火辣辣的;冬天冷得要命,窗前結霜看不清路,總是要探出左上身看路,一趟車下來,半邊身子掛滿冰霜,真可謂「火烤胸前溫,風吹背後寒」。
囧!下館子被當成乞丐
看過電影《鐵道遊擊隊》的人都有這樣的印象,遊擊隊員為了截獲日本人運送的軍需物資,經常會把火車堵在隧道裡。由於隧道內通風不好,蒸汽機車釋放出的煤煙和熱氣使得隧道內煙塵繚繞,溫度高達40多度,嗆得日本鬼子頭昏眼花,最終放棄抵抗。雖然這些只是電影中的一些片斷,但也暴露出蒸汽機車怕停隧道的弱點,呂茂林就遇到過這樣的囧事。
一次,呂茂林附掛機車到洛陽大廠大修,由於西隴海線路上隧道多、彎道多、坡道多,再加上下點小雨,蒸汽機車通過隧道口時打滑了一下,再加上燒的氣不足,列車頭部停在隧道裡。等救援機車把列車分解,拖出隧道時,隧道內的煙塵已把他們「化妝」成「非洲人」。到站後,辛苦了一天的他們來不及洗臉更衣,就準備到外面的小飯館「搓一頓」,犒勞犒勞自己。剛走進小飯館,飯館老闆看到他們的「模樣」,誤以為他們是乞丐,沒好氣地說:「出去,出去,過一會每人送你們一碗。」呂茂林衝到老闆身邊大聲說:「你睜大眼睛看清楚,我們是火車司機,我一個月的工資57塊錢,跟縣長的工資差不多!」飯館老闆一愣,連忙又是讓座,又是倒水,不停地向他們賠禮道歉。
呂茂林說,當時像他們這樣的蒸汽機車司機,手掌上都布滿老繭,指甲縫裡都是黑垢,即便幾年過去,指甲縫裡的黑垢仍然洗不掉,成為當時火車司機的又一顯著「標誌」。「當時,我的夢想就是開上乾淨的內燃機車。可歲月不等人。夢想只能交給兒子實現了。」呂茂林說。
兒子呂順平:內燃火車噪音大,在駕駛室說話基本靠「吼」
呂茂林的工作雖然辛苦,卻是家裡的「頂梁柱」,大大小小的開支都與他的工資「綁定」。也正是這個原因,讓呂順平從小就對當火車司機的父親無比崇拜。1984年,呂順平子承父業,圓了自己的「火車夢」。
當時正值改革開放,在幹線運行的旅客列車已逐步由蒸汽機車更換為內燃機車牽引。呂順平清楚地記得鄭州機務段西線機車隊的一名老司機感慨地說:「鄭州到三門峽西間路彎、坡陡,269公裡的線路21個涵洞,蒸汽機車爬坡困難,一個單程機車要消耗十幾噸純煤,後面的旅客光煤灰恐怕得吃二兩!最關鍵的是制動機性能不穩定,那時候在西隴海線『放颺』(鐵路專用語,就是溜車的意思)的事故可是不少。現在換成內燃機車,馬力大了,制動機可靠了,還是一樣的車鉤、網管,但安全和正點都更有保障了!」
1986年,呂順平報名參加了司機考試。呂順平雖然文化低,但他勤學好問、善於總結,再加上有父親的指導,他很快就「上了路」。
「內燃機車和蒸汽機車的操作完全不一樣,雖然操作程序相對簡化了,但機械的故障發生率也不少。」呂順平說,那段時間裡,每天都捧著厚厚的一摞專業書,和同事們一起探討、學習。終於在1987年,開上了當年鄭州鐵路局的第一批內燃機車,結束了每天和汽門、手把打交道的日子,開始擺弄起油門和牽引杆。
不過,因為火車裡有柴油機在運轉,開起來噪聲很大,「轟隆隆」、「哐且哐且」……在方圓幾平方的火車駕駛室裡,兩名司機彼此講話基本靠「吼」。
1998年全路第二次大提速之後,呂順平成了當時全路第一個快車隊——京武快車隊,成了首批快車司機。
「要說夢想,我覺得當火車司機只是實現了一個夢想,我還夢想著駕駛高速動車組呢。如今看來,這個夢想只能由兒子完成了。」呂順平說。
孫子呂翔:從時速40km到時速350km 見證中國疾速發展
呂順平的兒子呂翔生於1988年5月,目前,剛剛參加完高鐵司機考試。呂翔從記事起,就清楚地記得,爺爺和爸爸在家裡談論最多的話題就是火車和火車司機,但一樣的題材,總是有不同的故事。
對於呂翔,呂家人給予了很高的期望,承載著呂家人一直追逐的「火車夢」。原因就是呂翔所處的時代,以及足以令父輩們「羨慕嫉妒恨」的工作環境。
與爺爺和父親當年開的火車相比,呂翔感受到了鐵路先進設備帶來的甜頭。「內部安裝了機車自動信號,即使在霧天也能準確地操控行車速度;內部機車無線電話由父親當年只能發射12公裡的遠程距離上升到了現在的50公裡,無線電話也不再是以前那樣只能由車站值班人員接聽,而是可以直接與路局調度中心迅速溝通。」呂翔說,2007年4月18日,『和諧號』動組列車在全國各大鐵路幹線正式運營,成為中國鐵路第六次大提速的重要標誌,舉世矚目。
作為火車迷,呂翔對國內的動車組列車非常熟悉,自豪之情溢於言表。他說,目前,既有線上運行的CRH1型、CRH2型、CRH5型動車組運行時速達到了200至250公裡,在京廣高鐵上運行的CRH380AL型、CRH380BL型動車組運行時速最高可達350公裡,
「我的夢想就是當一名高鐵司機,駕駛著咱們國家自主研發的復興號列車組,風馳電掣般地馳騁在祖國大好的山川錦繡間,感受下高鐵閃電般地速度。」呂翔不知不覺地就提高嗓門,言語間流露出對高鐵的喜愛.
呂家三代人都很平凡,很普通,割捨不斷的卻是那份火車司機情結,靠著對鐵路、對火車司機的摯愛,用了半個多世紀的時間見證了中國鐵路由弱到強,也見證了我們國家的逐步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