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慮的媽,缺席的爸"如何解開中國式養娃難逃的魔咒

2020-07-19 魚媽和你一起輕鬆育兒

我們經常會聊起身邊的女性朋友有娃前後的發生了怎樣翻天覆地的變化,也會說起,為什麼有時候我們能一眼看出一個女人的所處的人生階段,這種區別就在於當媽之後,臉上都會多了幾分顯而易見的焦慮。

我們的媽媽之所以會焦慮啊,在孩子剛一出生之後就變形了,孩子出生前你也許還會有一點詩和遠方,可是有了孩子之後,很多媽媽們都會有這樣的感覺,生活只剩眼前的養娃,從此脫胎換骨開啟全新生活模式,你的微博微信不再是簡單的旅行和八卦,而是轉移到了育兒大軍中。


"焦慮的媽,缺席的爸"如何解開中國式養娃難逃的魔咒

縱觀親子界,焦慮的媽媽大概有這麼幾個問題:第1種就是緊張話癆型,當你執著於對著別人滔滔不絕的談論對孩子的擔憂時,就類似我們家的孩子,長牙怎麼那麼慢呀?這種話也不管對方是不是感興趣,其實你也知道,你只是不想自己一個人的腦袋承受這樣的焦慮,第2種叫做百度隨身行,還有一種媽媽大事,小事就打開搜尋引擎,沒有一件育兒的事情是她不了解的,不過但願你搜索的信息都是真的,第三類,臍帶型媽媽,希望自己能夠隨時給予孩子養分,往往貼身而行,在內心深處,這樣的媽媽總擔心自己做的不夠好,最後一種就是跟風型的媽媽,這樣的媽媽也不在少數,親子班興趣班學區房,都是他們最關心的話題,這些無疑都是一場場軍備競賽跟風行。

母親的焦慮會對家庭呢? 如果你在以上類型中發現了自己一點點影子你已經教育了臺灣心理學洪蘭說,母親是家庭的靈魂,母親快樂則全家快樂,母親焦慮則全家焦慮。說到母親我很佩服,一位女人就是梅伊,年近70還能做模特登上雜誌封,不要覺得這個女人很作,她可以養出的兒子,被人們視為賈伯斯之後,美國矽谷的精神領袖埃隆·馬斯克,他也是男孩子喜歡的漫威裡面那個狂拽酷炫的霸道總裁的原型。她還同時也打造了自己的人設,出版了一本單親母親的逆襲育兒經。

"焦慮的媽,缺席的爸"如何解開中國式養娃難逃的魔咒

那麼,你的焦慮從何而來?如果你一直對你自己的人生根本就沒有一個宏觀的把握和明確的目標,而是把自己對人生的遺憾和期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那麼,你對孩子的教育自然也就沒了篤定和確信,這樣是不能解決問題,誰都會焦慮的,那就意味著成長的重擔要扛在孩子身上,孩子就會變成人生最大的創可貼,一個孩子很難擔負兩個人的成長任務啊,這樣的狀態註定會出問題的。那麼媽媽就會問,我怎麼擺脫焦慮呢?別擔心,世間最美的花朵都開在最艱辛的枝頭,成長就是一個破繭成蝶的過程,世上沒有不操心的媽媽,我們教育孩子拼的是父母,那麼你就該轉變你教育孩子的態度了,教育孩子這回事你得自己先成長,先成長再教育。

今天就先聊到這裡,下一次,我們再講講中國式育兒中的缺席老爸。想了解更多的育兒知識,想和我一起踐行正面管教, 做迷茫時代不焦慮的父母,關注我,我們一起輕鬆育兒。

相關焦點

  • 寶媽有了孩子後會變醜,寶爸也難逃「魔咒」,明星也是如此
    寶媽有了孩子之後可能會變醜,沒想到寶爸也難逃「魔咒」小雪在有了孩子之後,身材從之前的一百斤直接到了一百四十斤,但每天忙於照顧孩子,小雪根本就沒有時間減肥,每當自己減肥的時候也會有丈夫在旁邊阻攔。雖然媽媽變胖,但寶爸卻更是如此,小鮮肉如今也秒變「大肚腩」,這也讓很多寶媽感到很是無語。明星爸爸也是如此*張杰大家都知道張杰有一對可愛的雙胞胎,大家發現張杰這也變胖了很多。而謝娜在生完孩子之後也快速恢復了身材。
  • 親子論壇 | 打破「中國式父子」魔咒,讓爸爸不再缺席家庭教育!
    網上經常有人調侃,許多人對父親說的最多的一句話是:「爸,我媽呢?」雖然是調侃的玩笑話,但卻是「中國式父子」的真實寫照。大部分的中國父親在與孩子相處時,總顯得被動或不知所措,好的家庭教育要建立在好的情感基礎上,作為父親的你,在家庭教育這件事上,你是怎麼看的,又是如何做的呢?作為父親節的特別企劃,佛圖君在6月16日(周六)為您準備了兩場關於父親的親子教育類活動,邀請您來到佛山市圖書館和我們共同探討父親在親子關係與家庭教育中的角色,以及如何處理和面對其中所遇到的挑戰。
  • 新手寶爸抱娃視頻走紅,父親不缺席,才是家庭育兒該有的樣子
    於是在這樣的認知下,寶爸當起甩手掌柜的「喪偶式育兒」、時不時跳出來指手畫腳的「詐屍式育兒」在很多的家庭中重複上演。其實,就在寶爸以為自己可以「偷懶」的時候,孩子正在悄悄地長大,當寶爸們想要進行彌補的時候,卻發現有些珍貴的時光是再也回不去的。二、缺席的寶爸帶給孩子的是怎樣的成長影響?
  • 難逃的「孕吐魔咒」,為啥我有她沒有?別問了,原因都在孕媽身上
    可到了每個孕媽身上,孕育一個新生命——胎寶需要在母體中要經歷細胞分化、發育直至個體成熟整個階段,這段旅程對於孕媽來說,可謂毫無輕鬆可言。前期的早孕反應,更是孕期最煎熬的一段日子,不僅表現為孕婦極度嗜睡、疲乏,甚至會經常噁心嘔吐。
  • 拒絕這些養娃焦慮,新手爸媽也能帶娃C位出圈
    作為新晉寶媽如何更好的陪伴孩子,真的非常讓萌萌焦慮~因為做了一名博主,時間相對來說自由點,但是忙的時候也是沒日沒夜,我特別害怕在孩子的成長中缺席。因為我的父母都是老師,在我有記憶開始,在我的童年裡都是被關在家裡,沒有人陪伴,沒人聊天,也不可以看電視,導致很長一段時期我的社交能力相對於別人差很多。
  • 韓版《兩天一夜》成員醜聞多 吳宗憲參加中國版難逃魔咒(圖)
    吳宗憲、安七炫、姜超在貢嘎雪山留影吳宗憲掏空案獲判緩刑,有網友發現不可思議的巧合,陸續主持韓國KBS綜藝節目《兩天一夜》的成員總和醜聞離不開,下場都不太好,懷疑吳因主持《兩天一夜》中國版也難逃魔咒2013年KBS演藝大賞獲獎者金俊浩是第3季成員,2009年也因賭博案暫停演藝事業,缺席廣播大獎頒獎典禮。吳宗憲涉嫌掏空案,被臺北地檢署依違反證交法起訴。經過臺北地院審理,下午宣判。吳宗憲被判一年十個月,緩刑三年。吳宗憲投資LED節能產業,因虧損連連,與聯明行動科技董座許豐揚勾結,利用假交易共同掏空聯明三千多萬元資產,被依業務侵佔等罪起訴。
  • 新手媽媽,如何讓豬隊友成為養娃路上的最佳拍檔?
    如何讓豬隊友成為養娃路上的最佳拍檔?作為已有近11個月經驗的新手媽媽,這裡向準媽媽和新手媽媽們分享一點我的經驗。1.從備孕期開始,溝通你的感受和需要從備孕、懷孕到生娃,從兩人世界到三口之家,這些變化會給親密關係帶來一點壓力和挑戰,而女性在這個過程裡要承擔更多壓力,因此更應該讓另一半知道你的真實感受和需要。而最好的方式就是坦誠溝通,共同面對。
  • 《哈利波特》"伍德學長"曝近照難逃魔咒
    《哈利波特》"伍德學長"曝近照難逃魔咒 時間:2020.08.24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魚肉 分享到:
  • 缺席的父親+焦慮的母親=失控的孩子
    不過,從孩子的心理健康角度出發,在心理諮詢室裡見過那麼多不開心的孩子,很多近乎是悲劇的家庭,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最好的家庭教育從來不是家裡買了怎樣的學區房,孩子讀了多少書,有多少愛好,而是父母雙方共同創造有愛的氛圍,爸爸不缺席,媽媽不焦慮,讓孩子在愛裡成長。古語說:「養不教,父之過」,而這個時代似乎越來越缺乏「父親的教育」。
  • 說說養娃Ⅰ高需求寶寶不睡覺怎麼辦?還是佛系一點兒吧!
    當了媽以後,孩子&34;這六件大事中,睡覺這件事讓我對於&34;這個字體會深刻。我嘗試過抱睡、奶睡、搖晃睡、推睡、唱兒歌睡、「吃玩睡三小時原則」等哄睡方法去挑戰&34;的娃。偶爾一個方法奏效,還來不及高興,下回用同樣的方法一試便不靈了。我猜測過各種原因,並對娃開啟放大鏡式的觀察和擔憂模式:腸絞痛?脹氣?沒吃飽?吐奶?其他不舒服?
  • 《中國式養娃報告》,父母看了要流淚
    養娃到底有多費錢?天貓最新發布的《中國式養娃:2019天貓親子消費報告》顯示,隨著95後加入生育大軍,新手父母在帶娃消費上投入逐年升高!網友們忍不住做了調查,發現95後養娃成本增速已經跑贏房價,養娃"損失"的何止一套房啊!
  • 寶寶樹攜手TopDigital讀懂新生代父母:寶媽加強自我關注 寶爸深度...
    新生代寶媽加強自我關注 奶爸深度參與孕育生活報告指出,母嬰人群中85後、90後佔比達72%。其中,寶寶樹平臺2020年Q1新增用戶中,85後、90後佔比更是達到了74%,新生代母嬰消費主力軍已穩固成形。
  • 告別喪偶式育兒,給孩兒他爸看看這份耶魯大學的研究報告
    我立刻送他爸過去」這樣的答案撲面而來。啼笑皆非的背後隱藏著一個問題:喪偶式家庭的態勢正在蔓延。造成爸爸們缺席的一部分原因是,他們想給子女更好的經濟保障。但更重要的原因則直指性別偏見。很多男性認為女性就應該做飯帶孩子。
  • 廣為流傳的「女孩像爸,男孩像媽」魔咒,這句話在你家應驗了嗎?
    在我們小時候,就會經常聽到父母嘮叨,「女兒長相隨爸爸,兒子長相隨媽媽」,好像這是一個打不破的魔咒,而仔細觀察自己和身邊的人,感覺還真是那麼回事。@花開花落:我女兒剛出生時長得特別像她爸爸,因為有好幾個剖腹產的,當時幾乎錯前錯後抱出手術室的,大家都跑過去看新生寶寶,我的娃出來,還沒等護士叫名字,我姐就先跑去看,就來了一句:沒錯了,肯定是我家的,簡直和他爸長得一模一樣嘛!
  • 寶寶上幼兒園5天,回家生病6天,焦慮的媽媽如何克服入園魔咒?
    雖然已經預料到豆豆上幼兒園之後會有不適應和生病的狀況,但真正面對的時候,老母親還是有一點焦慮。據中國健康促進與教育協會項目辦公室發布的《幼兒園新生狀況大調查》中顯示:近9成孩子在入園初期會出現各種不適應症狀,超過50%的孩子入園後生病機率明顯增加,其中44%的孩子在第一學期生病超過3次。
  • 健康寶寶要知道(二十九)新手寶爸哄妻育兒攻略
    前面都是講了寶寶的一些生理特點還有如何針對寶寶的特殊性來更好的護理寶寶,是要寶爸寶媽共同學習的,父母多學習可是產婦也有自己生理上的特殊性,懷胎十月本就辛苦,生產時的疼痛與不安,生產後日夜不分的餵哺嬰兒,加上激素水平的驟變,導致很多寶媽緊張、焦慮甚至抑鬱,這時寶爸的作用就非常大了。可是第一次當爸爸沒有經驗,有什麼攻略可以速成一位好爸爸嗎?
  • 爸爸缺位中國教育?這些昌平酷爸的育兒經值得參考!
    「善爸」甘休、「育爸」不能在教育這個「沒有硝煙的戰場」上到處活躍著「超級媽媽」她們「雞娃式養娃」不亦樂乎但是爸爸去哪兒了?這則新聞,讓人聯想起記憶深處的那篇文章——朱自清的《背影》。學校生活的種種,老師和同學的關係,孩子都會跟爸爸一路暢聊,有時候浩爸也會把自己的一些困惑跟孩子分享,正在讀初中的孩子雖然單純,卻經常能觸發一些出人意料的奇思妙想。他是新教育的積極探索者,為了孩子的教育幾乎跑了半個中國。從小學到初中,孩子先後去過成都、徐州、深圳的學校,最終在朋友的推薦下來到昌平的民辦學校,而此時的孩子也開始進入青春期。
  • 高科技「養娃神器」火了:年輕爸媽在淘寶找到養娃新姿勢
    臨近春節,為了好好過個年休個假,有大批年輕爸媽提前組團上淘寶,購買了各類能「輕鬆養娃,快樂當媽」的養娃神器。從解決投食難題的恆溫衝奶器,到讓寶寶乖乖喝奶的智能奶瓶,從能自動哄娃的智能電動搖椅,到怎麼摔都行的防摔墊,從能自動遛娃的模型車,到神奇的燒烤機器人,年輕爸媽們在淘寶解鎖了養娃新姿勢。
  • 中國式妻子的悲哀:莫用喪偶式育兒,掩蓋千瘡百孔的夫妻關係
    其實,李娜家庭的樣子,即使絕大多數家庭的樣子,往往就是妻子洗衣做飯帶孩子,甚至同事兼顧著上班,而丈夫去砸養娃育兒路上缺席,導致媽媽每天疲於糾纏於家庭和工作之中,焦慮抱怨滿腹。在縱藝所寫的《養孩子,不是女人一個人的事兒》中,她明確地呼喚養娃育兒應該是多人參與,老公、長輩都參與,但不是亂參與。
  • 學校春遊如何破除「安全魔咒」
    原標題:學校春遊如何破除「安全魔咒」 發生春遊事故本屬小概率事件,但公眾對未成年人安全高度重視,每起春遊事故都會引起全社會的嚴重關切。如何破除學校春遊的「安全魔咒」,緩解教育行政部門、學校、家長對春遊活動的焦慮,是必須認真對待的重大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