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於現代一些藝術家的風火和浮躁,已小有成就的蔣同磊始終給人以樸實之感,性格內斂,從不張揚;舉手投足間,更多的是平和與「鄰家大叔」般的親切。人如此,藝亦然。他不僅沉醉於傳統的青瓷創作,亦執著於對傳統的升華。
個人簡介
生於1963年,龍泉人,高級工藝美術師。畢業於景德鎮陶瓷學院陶瓷設計製作工藝系。從事青瓷燒制20多年,曾隨新中國第一代龍泉青瓷技師賴自強師傅學習青瓷製作工藝。其青瓷創作博得業內人士和收藏愛好者的好評,廣被博物館和民間收藏。
所獲榮譽
近年來,其青瓷作品屢屢在全國、省內一些重大陶瓷展賽上獲獎,其事跡被「中國浙江新聞網」、「中國陶瓷企事業網」、「中國商機網」等多網絡媒體報導。
2006年作品「哥窯羊頭尊」獲中國矽酸鹽古陶瓷專業委員會優秀產品獎;
2007年作品 「絞胎三頭尊」獲中國矽酸鹽古陶瓷專業委員會優秀產品獎;
作品刻花龍瓶」獲中國矽酸鹽古陶瓷專業委員會優秀產品獎;
2009年作品「青瓷文具」獲首屆中國浙江工藝美術精品博覽會「東雕杯」金獎;
作品「異型瓶——白菜形口」獲首屆中國浙江工藝美術精品博覽會「東雕杯」銅獎;
作品「粉青蓋罐」獲2009年上海藝博會銀獎;
作品「荷葉尊」獲2009年上海藝博會銅獎;
作品「知秋」第十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作品國藝精品博覽會「天工藝苑百花杯」銀獎;
2010年作品「富貴罐」第八屆全國工藝品、旅遊品、禮品博覽會「中藝杯」金獎;
作品「洗梅花」第八屆全國工藝品、旅遊品、禮品博覽會「中藝杯」金獎;
作品「金線弦紋缽」2010年工藝美術大師作品暨工藝美術精品博覽會金獎;
作品「山花」2010年工藝美術大師作品暨工藝美術精品博覽會金獎;
作品「秋」第二屆中國浙江工藝美術精品博覽會「天工藝苑百花杯」銀獎;
作品「白雲深處」第二屆中國浙江工藝美術精品博覽會「天工藝苑百花杯」銅獎;
作品「秋」獲得浙江省第二屆傳承與創新設計評比銀獎;
作品「三弦缽」獲得浙江省第二屆傳承與創新設計評比銅獎;
2011年作品「龍泉印象」獲工藝美術大師作品暨工藝美術精品博覽會金獎;
作品「四羊方尊」獲工藝美術大師作品暨工藝美術精品博覽會金獎;
作品「盛」獲浙江省文化廳「非遺薪傳——浙江青瓷精品展」銅獎;
2008年作品「粉青梅花洗」被龍泉青瓷博物館永久收藏;
作品「精青蓋罐」被龍泉青瓷博物館永久收藏
2009年作品「青瓷文具」被龍泉青瓷博物館永久收藏;
作品「麒麟蓋罐」被龍泉青瓷博物館永久收藏;
作品風格
創辦孫坑窯龍泉青瓷傳習研究所,致力於龍泉青瓷傳統燒制技藝的研究和傳承,龍泉青瓷的最後成一個歷史窯——孫坑窯一脈相承,上溯宋元青瓷經曲,繼承傳統青瓷核心技藝。胎料、釉料配製,拉坯、模製造型,絞胎、修胚、施釉工藝,刻、劃、堆、塑裝飾,藝術設計,青瓷燒成等各項技術諳熟於心。
其作品釉色純正、製作精細。藝術青現形式多樣,或端莊古樸,或清麗婉約,體現出較強的創造能力和獨特的審美趣味。
與瓷邂逅,艱難同行
因為在龍泉,人們從事青瓷創作的,大多是父子、師徒或翁婿相傳,而明顯蔣同磊是個「異類」,家族缺少青瓷工藝引路人,自己又沒經過專業學習,對青瓷完全就是「兩眼一摸黑」。更糟的是,當初剛好處於龍泉瓷廠破產清算後的一段時間,做青瓷養不活家人,也沒人願意帶徒弟。
蔣同磊老師制瓷中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怎麼辦?蔣同磊的選擇是:自己摸索。
「剛開始的時候真的很難,什麼都不懂。有人問我失敗了多少次,我跟他說你不如問我成功了多少次。」蔣同磊自嘲道。二十餘年時間,一路上的酸甜苦辣,早已讓他練就了樂觀面對困境並淡然處之的能力。
為了歷練,蔣同磊幹過青瓷生產的所有工藝,「別說是制胚、調釉、上釉,裝窯、燒窯,甚至質檢、包裝,我全都經歷過。」正是這種靜默如金的努力,終於成就了他的心血——「龍泉市孫坑窯瓷莊」。
鑽研瓷藝,廢寢忘食
結緣青瓷,蔣同磊似乎找到了自己的歸屬地,他一步步摸索,勤奮、敢試,並在年復一年的探求中提升技藝。從完全的門外漢,到對作品的理解、創作,漸入佳境,他坦言,與青瓷相處的日子是「痛並快樂著」。
蔣同磊老師獨家設計的2012年斯諾克國際錦標大賽獎盃
成功總是眷戀勤奮的人。2012年10月,全球規格最高的斯諾克國際錦標大賽,當世界的焦點聚集成都,一座淨高44釐米、純手工打造的青瓷冠軍獎盃,讓所有人為之驚豔。而這,正出自身在千裡之外、浙南山區的蔣同磊之手。
蔣同磊老師設計的2012年斯諾克國際錦標大賽獎盃
「當我信心滿滿地接下獎盃製作任務後,查閱資料竟發現歷史上從沒有這樣大件的哥窯器記載,心一下子涼了。」蔣同磊仍清楚記得,那時他和廠裡的業務骨幹,一個月內日夜奮戰,邊揣摩邊改進,先後精心製作了26個獎盃模型,幾經燒制才得出3個一等品和2個二等品。
「為了防止火候偏差影響質量,幾個人輪流守在窯旁,一待就是十幾個小時。」雖然艱辛,但當最后冠軍捧著這座青瓷獎盃時,蔣同磊還是心頭一緊,覺得任何付出都值得。
正是這次獎盃,讓蔣同磊一夜之間成了當地名人。但不同於一些藝術家成名之後的風風火火,蔣同磊始終給人以樸實之感。憑著執著和努力,他於今年1月收穫了沉甸甸的浙江省工藝美術大師稱號。
突破傳統,別具一格
沒有理想與夢想的藝人永遠只能是藝匠。對蔣同磊來說,他顯然不滿足於製造出一件件精美絕倫的作品,正如他所言:要有自己的符號,必須在創作理念上推陳出新。
為此,在創新創作理念的這條路上,他從未停下摸索的腳步。
蔣同磊老師與趙本山合影
然而,陶瓷是土與火的藝術,可遇不可求,做壞了沒法彌補,也沒法再燒。當每次泥土隨轆軲的轉動而產生形制各異的器形,蔣同磊都跟著殫精竭慮、寢食難安,並常常煎熬於千百次失敗換取一次難得驚喜的反覆之間。
蔣同磊老師與多位名人合影
當問及蔣同磊,突破之路是否艱辛,他卻泯了口茶淡然一笑:「盡在不言中吧,做瓷不是一件輕鬆的事,除了艱辛體力外,更要有毅力,要經得起失敗的痛苦折磨。」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初心不改的人,一如蔣同磊,心無旁騖地致力於青瓷釉色上的突破,並心心念念傳承千年窯火,以一己之力默默接續龍窯青瓷的脈息。
瓷如人,亦如友。瓷品可看出一位青瓷大師的涵養。而品讀蔣同磊的作品,總能夠讓人在視覺的雅致、悅目、清新表象之外,感受其內心深處留下的一股暖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