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茱萸灸是用吳茱萸研末調敷穴位,使之發皰從而治療有關疾病的方法。明代李時珍的《瀕湖集簡方》中提到用吳茱萸灸治療口瘡口疳及咽喉作痛。清代葉桂的《種福堂公選良方》中提到用吳茱萸灸治療鼻衄。
【施灸法】
①吳茱萸粉灸
灸藥製備:取吳茱萸適量,烘乾,研細末,裝瓶備用。
具體操作:每次3~5g吳茱萸粉,以食醋5~7ml調成糊狀。或直接置於穴位,上蓋消毒敷料,以膠布固定;或加溫至40℃左右,攤於2層方紗布上(約0.5cm厚),將四周折起,貼敷於穴位,以膠布固定。12~24小時後取下。每日或隔日1次。7~10次為一個療程。也可與黃連合用,共研細末,加醋調如糊膏狀,敷於湧泉穴治療急性扁桃體炎。
②吳茱萸藥錠灸
灸藥製備:吳茱萸30g、胡椒30粒、凡士林適量。將吳茱萸、胡椒碾成細粉,每次以凡士林作為基質,製成每
出現紅暈屬正常現象,可外塗皮膚軟膏以減緩刺激,如貼藥時間過長引起水皰,應保護創面,避免抓破感染,搽燙傷軟膏,戒食易化膿食物,如牛肉、燒鵝、鴨、花生、芋頭、豆腐等。
③偶出現皮膚過敏者,可搽抗過敏藥膏,並戒食魚蝦、生雞蛋等易致敏食物,必要時去醫院就診。
④貼敷時勿洗冷水澡,勿過勞。除個別疼痛較重者可對症處理外,其餘不配用任何療法。
灸視界掃一掃,期待您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