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茱萸灸

2021-02-07 灸視界

吳茱萸灸是用吳茱萸研末調敷穴位,使之發皰從而治療有關疾病的方法。明代李時珍的《瀕湖集簡方》中提到用吳茱萸灸治療口瘡口疳及咽喉作痛。清代葉桂的《種福堂公選良方》中提到用吳茱萸灸治療鼻衄。

【施灸法】

①吳茱萸粉灸

灸藥製備:取吳茱萸適量,烘乾,研細末,裝瓶備用。

具體操作:每次3~5g吳茱萸粉,以食醋5~7ml調成糊狀。或直接置於穴位,上蓋消毒敷料,以膠布固定;或加溫至40℃左右,攤於2層方紗布上(約0.5cm厚),將四周折起,貼敷於穴位,以膠布固定。12~24小時後取下。每日或隔日1次。7~10次為一個療程。也可與黃連合用,共研細末,加醋調如糊膏狀,敷於湧泉穴治療急性扁桃體炎。

②吳茱萸藥錠灸

灸藥製備:吳茱萸30g、胡椒30粒、凡士林適量。將吳茱萸、胡椒碾成細粉,每次以凡士林作為基質,製成每

出現紅暈屬正常現象,可外塗皮膚軟膏以減緩刺激,如貼藥時間過長引起水皰,應保護創面,避免抓破感染,搽燙傷軟膏,戒食易化膿食物,如牛肉、燒鵝、鴨、花生、芋頭、豆腐等。

③偶出現皮膚過敏者,可搽抗過敏藥膏,並戒食魚蝦、生雞蛋等易致敏食物,必要時去醫院就診。

④貼敷時勿洗冷水澡,勿過勞。除個別疼痛較重者可對症處理外,其餘不配用任何療法。






灸視界掃一掃,期待您的關注!


相關焦點

  • 吳茱萸湯主治三經寒邪與吳茱萸破陰實
    吳茱萸湯與吳茱萸破陰實」的藥物裡,吳茱萸破陰實的效力是非常具代表性的。像附子,還分心在補陽氣,吳茱萸它是「只專心在破陰實上」,效 果是非常頂級的。  食谷欲嘔者,屬陽明也,吳茱萸湯主之。得湯反劇者,屬上焦也,小半夏湯主之。
  • 吳茱萸湯
    嘔而頭疼,用吳茱萸湯,偏頭痛,尤其是幼兒偏頭痛,用吳茱萸湯機會多一點。參考劑量吳茱萸6g黨參10g生薑5g大棗5枚按語;美尼爾氏綜合症是以膜迷路積水的一種內耳疾病。本病以突發性眩暈、耳鳴、耳聾或眼球震顫為主要臨床表現,眩暈有明顯的發作期和間歇期。
  • 《傷寒論》 吳茱萸湯
    審證要點:根據食谷欲嘔,吐涎沫,頭痛,手足厥冷,舌淡,苔薄白,脈沉或遲為用方審證要點。【西醫辨病】  胃及十二指腸潰瘍,幽門梗阻,神經性嘔吐,賁門痙攣,慢性非特異性結腸炎,慢性肝炎等。【衷中參西】  合理運用吳茱萸湯指導中醫辨證與西醫辨病,無論是治療消化疾病,還是治療血管疾病等,都必須符合吳茱萸湯主治病變證機與審證要點,以此才能取得治療效果。
  • 【經方研讀】吳茱萸湯
    本條所論為陽明中寒證,其特點為胃脘隱痛,嘔吐清稀痰涎,可用吳茱萸湯溫胃散寒,降逆止嘔;若服吳茱萸湯後嘔吐反加劇,是上焦病變所致,當隨證選用其他方劑治療。外感病證傳入陽明有寒熱之辨。陽明病以燥熱為主,但亦有中寒證。陽明中寒證的主要證候之一是食谷欲嘔,嘔吐物多為清稀痰涎無酸腐氣,舌淡苔白,脈緩弱等,乃陽明中寒,濁陰上逆所致,治療用吳茱萸湯溫胃散寒止嘔。
  • 廣東省中醫醫院于濤:天灸用辛溫之藥治白領亞健康
    核心提示:天灸療法又稱藥物灸、發泡灸,是採用對皮膚有刺激性的藥物敷貼於穴位或患處,使局部皮膚自然充血、潮紅或起泡的治療方法。因天灸的藥物是自動透到人體皮膚或腧穴中,所以又稱 「自然灸」或「自灸」。   三伏天灸,冬病夏治,是現代人提倡的健康生活理念。但是你了解什麼是天灸麼,做天灸常用的藥物有哪些?
  • 吳茱萸治癒小兒鵝口瘡
    接診的老中醫仔細察了看孩子的病情,在診脈後開出只有一味吳茱萸中藥的處方。老中醫囑咐我:「每日取吳茱萸9克,搗碎研末,醋調貼兩足心,用紗布裹好,晚貼早揭,隨即洗淨,一二次後準能好。」回家後我如法炮製,果然僅貼兩次,孩子病癒,又能大口大口地喝奶、吃餅乾了。   專家:中藥吳茱萸性味偏熱,具有溫中散寒的作用。
  • 三伏灸用易灸灸,貼出健康體質
    祛溼緩陣痛 三伏灸用易灸灸人體溼氣過重時,會導致多種疾病,又難於去除。據統計,有超過60多種疾病與溼氣有關,如肥胖、水腫、痤瘡、泌尿系統感染等,嚴重的,更可引起頑固性肥胖。這種頑固性肥胖還易引發併發症,如高血壓、高血脂等,甚至會引發惡性腫瘤。因此,祛除溼氣刻不容緩。
  • 我吳茱萸湯,今天和你拼了!
    然後,讓咱們回到吳茱萸湯這個方子上來。到底應該怎麼用吳茱萸湯呢?是一有吐口水的症狀就用還是頭痛的時候用呢?這就需要從條文來分析了。食谷欲嘔者,屬陽明也,吳茱萸湯主之。得湯反劇者,屬上焦也。少陰病,吐利,手足逆冷,煩躁欲死者,吳茱萸湯主之。乾嘔,吐涎沫,頭痛者,吳茱萸湯主之。嘔而胸滿者,茱萸湯主之。
  • 用吳茱萸湯啊
    用吳茱萸湯加桑螵蛸,貼切! 吳茱萸湯治療入睡口涎外流 作者/楊承岐 家住縣城的高某,2013年由一位故友帶來我處,說他雖年近三十,卻每晚睡著後口涎外流,醒後枕巾弄溼一大片,非常難堪,一直羞於治療。最近聽人說這種毛病日久可能導致腦血管病,非常擔心,故來求治。
  • 祛溼消除富貴包 三伏灸選易灸灸
    消除富貴包  三伏灸用易灸灸多種慢性病中,「頸椎病」的情況令人堪憂。據最新數據統計顯示,我國有近1.5億人患有頸椎病,其中,30歲以下的患者接近40%,辦公白領的「電腦頸」成常態。而「電腦頸」的表現,以肩後的「富貴包」最為常見。
  • 三伏灸之:隔 姜 灸
    ,可以先在手指甲上嘗試著做麥粒灸,熟練後再移到穴位上灸。常見的隔物灸有:隔姜灸、隔鹽灸、隔附子灸;還有隔核桃灸、隔蔥灸、隔蒜灸、隔梨皮灸、隔豆豉灸、隔泡蘿蔔灸肺熱的艾友可以隔梨皮灸魚際穴、合谷穴去肺火;陰虛的艾友可以隔梨皮灸三陰交滋陰。
  • 國醫大師劉尚義常用藥對之黃連、吳茱萸
    黃連、吳茱萸為臨床常用藥對,二藥合用,黃連與吳茱萸用量比6∶1時,為左金丸,具有清肝瀉火,降逆止嘔的作用。黃連為毛茛科植物黃連、 三角葉黃連或雲連的乾燥根莖,秋季採挖,除去鬚根及泥沙,乾燥,撞去殘留鬚根。
  • 老爸的中草藥趣談:山茱萸 吳茱萸 食茱萸
    晚上回家後,發現雞鴨牛羊死了一地。這就是後世重陽節頭插茱萸登高避邪的由來。 那麼「遍插茱萸少一人」就是說:「當兄弟們人人頭插茱萸枝條登高時,會想起少了我一個人。」還有一個問題,「茱萸」是什麼?翻開中藥書,可知有三種:吳茱萸、食茱萸、山茱萸。古人用的是哪一種?今人說法不一。須知人們選擇「茱萸」,要衡量三個條件:好用、好聞、好看。
  • 化膿灸的施灸要領(振陽培元、扶正祛邪)
    化膿灸療法雖然操作方法簡單,但其療效與施灸材料選擇與製作、施灸季節、順序與體位、灸前準備、操作方法與灸後調護等關係密切,因此醫師必須善於掌握和應用這些要領。但夏季天熱,血脈流暢,患者多裸胸臂或穿單衣,施灸較為方便,故對慢性病,夏季施灸為宜。施灸順序《千金方》指出:「凡灸當先陽後陰……先上後下,皆以日正午已後,乃可下火灸之,時謂陰氣未至,灸無不著,午前平旦谷氣虛,令人癲眩不可針灸也,慎之。其大法如此。卒急著不可用此例。」也就是說,灸時要注意穴位選擇與施灸的順序。
  • 灸眼、灸胸、灸菊花……古法艾灸太野了!
    想灸哪裡灸哪裡但對於許多996的打工人來說,去店裡做艾灸,無論從時間還是金錢上,都太奢侈了。家庭艾灸儀應運而生。這種小盒子內置燃燒的艾柱,不僅能控制火候,還能調節有煙和無煙。配合各種綁帶,讓你自助艾灸不求人,想灸哪裡灸哪裡。
  • 經方應用之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薑湯醫案
    大棗二十五枚(擘) 桂枝三兩(去皮) 細辛三兩 吳茱萸二升 上九味,以水六升,清酒六升和,煮取五分,去,溫分五服(一方,水酒各四升)。 方義 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薑湯取當歸四逆湯養血通脈,外散經脈之寒,以復脈回厥;加吳茱萸、生薑內溫肝胃之寒,以除瘤疾。更有清酒以增強溫通血脈、溫散內寒之力。本方煎服法:將藥物放入水酒各半的溶液中,煎煮,分5次溫服。
  • 白領眼疲勞 三伏天用易灸灸眼貼
    用易灸灸眼貼舒緩眼疲勞,無疑是用眼不當的白領和學生群體的福音。因此,三伏灸貼易灸灸眼貼,成為許多養生達人的生活方式。易灸灸眼貼 守護國民健康視力可以舒緩眼疲勞的易灸灸閃亮菁華眼貼,得益於易灸灸團隊多年來不斷的探索和努力。
  • 易灸灸已然成為艾灸行業創業首選
    我是周娜華,易灸灸230萬合伙人之一,易灸灸向陽團隊創始人!經過一年半時間,我從易灸灸5萬總代起步,3個半月走到230萬合伙人,先後組建了三百多人的團隊,帶出2個230萬合伙人和無數個58萬董事,18萬官方合伙人。去年是我的易灸灸事業第一年,在去年年底的四周年大會上,我們的團隊業績,在整個公司排名前十,也因此獲得了林志穎先生的親自頒獎!
  • 易灸灸眼貼改善近視成效顯著
    7月6日小暑過後,三伏天艾灸就成了社交圈最常提起的養生之道,在三伏天,利用長夏天地陽氣最重的時候,結合燻艾,貼灸的方法調養身體的陳年冷疾,以達到全年最佳的養生效果,而近年來養生品牌中最廣為人知的易灸灸,既有能調理身體的易灸灸草本艾敷貼,更是有針對眼部調理的易灸灸眼貼。
  • 準確用經方的「捷徑」:以吳茱萸湯治頭痛為例
    以吳茱萸湯治頭痛這一例,向我們傳達了一些學習經方的經驗體會:防止思維定勢;重視方證相對;提倡運用原方。遂放膽書吳茱萸湯:吳茱萸、生薑各15g,黨參、大棗各30g。囑其試服一劑,少量頻服,如有不良反應,立即停藥。一周後患者來告:「服完一劑,無不良反應,頭痛已六日未發;今日痛一次,甚輕微,亦不噁心,未服去痛片,約半小時痛漸止。」效不更方,續予上方三劑,觀察一月,頭痛未發。為鞏固計,本方小其制:吳茱萸、生薑各10g,黨參、大棗各15g,勸其再服6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