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連、吳茱萸為臨床常用藥對,二藥合用,黃連與吳茱萸用量比6∶1時,為左金丸,具有清肝瀉火,降逆止嘔的作用。
黃連為毛茛科植物黃連、 三角葉黃連或雲連的乾燥根莖,秋季採挖,除去鬚根及泥沙,乾燥,撞去殘留鬚根。味苦,寒,歸心、脾、胃、肝、膽、大腸經,具有清熱燥溼,瀉火解毒之功效。吳茱萸為芸香科植物吳茱萸、石虎或疏毛吳茱萸的乾燥近成熟果實,性辛熱,味苦,有小毒。歸肝、脾、胃、腎經。具有散寒止痛,降逆止嘔,助陽止瀉之功效。
黃連吳茱萸配伍運用
臨床常用於肝火犯胃,脘脅疼痛,口苦嘈雜,嘔吐酸水,不喜熱飲者。還可用於老年頑固性便秘、頸椎供血不足性眩暈、肝火上炎性頭疼、梅核氣、脅痛、乳癰、睪丸腫痛、尿毒症、妊娠惡阻,及銻劑反應性嘔吐、小兒臍炎、小兒腹瀉,神經官能症性胸痛等多種病證的治療。
肝經火旺之證:症見脅肋脹痛,嘔吐吞酸,嘈雜噯氣,口苦咽幹,舌紅脈弦數,用左金丸效果佳。若脘痞嘈雜泛酸,嘔吐清水、畏寒、舌苔白滑、偏於胃寒甚者,調整黃連與吳茱萸的比例為1∶6,臨床上取得良好的療效。因此臨床上調整黃連與吳茱萸的比例取得不同的療效。
潰瘍:左金丸加陳皮(醋炒)、柴胡、川芎、香附、枳殼、芍藥、甘草等治療消化道潰瘍有較好的臨床療效。
幽門梗阻:臨床上有學者用左金承氣湯(左金丸加味)治療幽門不全梗阻療效可觀。
功能性消化不良:以左金丸加人參、白朮、茯苓、甘草對功能性消化不良有明顯效果。
肝膽病:左金丸加葛根、連翹、虎杖、薏苡仁、石菖蒲、佛手、黃芩、綠萼梅、車前草、 鬱金治療早期肝硬化,療效滿意。
腸道疾病:臨床胃結腸炎患者,可用左金丸加檳榔,枳殼,厚樸,茯苓治療,取得滿意的效果。
毒副作用
黃連,《本草蒙筌》:「黃連,久服之,反從火化,愈覺發熱,不知有寒。故其功效,惟初病氣實熱盛者,服之最良,而久病氣虛發熱,服之又反助其火也。」 此外,對胃虛嘔惡,脾虛洩瀉,五更腎瀉,均應慎服。
吳茱萸,《本草蒙筌》:「腸虛洩者尤忌。」《本草經疏》:「嘔吐吞酸屬胃火者不宜用……赤白下痢,因暑邪入於腸胃,而非酒食生冷、停滯積垢者不宜用;小腸疝氣,非驟感寒邪及初發一二次者不宜用;霍亂轉筋,由於脾胃虛弱冒暑所致,而非寒溼生冷幹犯腸胃者不宜用;一切陰虛之證及五臟六腑有熱無寒之人,法所鹹忌。(本文摘自《劉尚義常用藥對辨析與臨證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