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江蘇省無錫市江陰市的北大街小學是一所百年老校。學校出了一位無錫市科學學科帶頭人鄭軍,在世紀之初主持過江蘇省重點立項課題——「新世紀國學啟蒙的實驗研究」。他是本地頗有盛名的民間中醫,既能明理、又能實戰,且能教學。
據了解,2015年3月起,在領軍人物鄭軍孜孜不倦的努力之下,全省率先開設了國醫啟蒙俱樂部,與逐漸拓展到學校層面的衛生課、文化課程相融合,開設了樣本課程建設、環境建設、講國醫故事、學傳統養生操帶特色課程,設立了「國醫啟蒙」小講壇、開展「國醫啟蒙」節氣體驗活動……不斷地推進「國醫啟蒙」特色中醫文化遺產建設,旨在點燃星星之火,傳承國醫精粹,讓學校傳統學堂文化更加有特色,讓師生更好地薰陶於祖國的優秀文化,讓校訓「做好人,學好樣」在課程實踐活動中落地生根。
在錢宏偉、衡月萍前後兩任校長的精心規劃設計下,逐步建設完善了國醫啟蒙的物態環境,突出古樸、鮮明的「國醫」元素,凸顯國醫文化的特徵和精髓,讓每一位學生走進校園,就能感受到國醫文化氛圍,心隨境轉,薰陶和涵養學生,使學生熱愛國醫,提升國醫修養。
學校現有長廊、涼亭、照壁、戲臺;百年紫藤、香樟、小竹林等景觀資源,方磚鋪地,綴以國醫文化角,布置成「古代名醫文化牆」,陳設了「君永百藥園」,鋪排了了「國醫作品展」,設置了「國醫金句電子屏」,建造了「讀書長廊」。讓學生徜徉其中,浸染國醫文化。
草堂風格的門樓,從門樓起,將課程的宗旨、實施綱要、活動掠影、名醫與百藥等嵌入其中,形成了一體化國醫啟蒙文化體系。完善國醫啟蒙課程的實踐基地——「君永百藥園」,增加藥草品種,為每個品種定製了二維碼,學生和家長可以掃碼學習了解草藥的特性和功能。學生們非常喜歡這片「百藥園」,這幾年時間裡,國醫啟蒙社團的小國醫們在這片藥園裡開展種植、觀察、採摘、製作中草藥等實踐活動。「百藥園」種有青蒿、芍藥、牡丹、黃精、吳茱萸、半夏、瓜蔞、浙貝母等等孩子們不常見的中草藥。
著名非遺基地---致和堂,江陰市人民醫院、江陰市中醫藥史博物館、中醫大師曹穎甫先生故居等作為學校實踐基地。常態化與江陰市人民醫院進行雙向互動活動,開展「中醫藥文化進校園工程醫校」等更為廣大、更加接地氣的國醫啟蒙活動,隨著學校整體推進周全的規劃入微的薰陶。在這裡中醫自信、文化自信,將會深深紮根於學生的心中,成為學生素質至關重要的軟實力,在將來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展現出真正的硬實力。
為進一步規範義務教育內涵建設常規管理,加強對學校文化建設管理工作的指導,在無錫市教育局沙培芳主任的帶領下,江南大學沈貴鵬教授、無錫市教育學會丁伯榮秘書長、梁溪教法中心科研朱玲芹主任組成視導專家組,2020年12月22日下午對北大街小學展開了中期專項視導工作。江陰市教育局基教科史建清科長、澄江鎮教育科張海華科長,北大街小學衡月萍校長及部分中層陪同進行視導檢查。
據悉,視導專家組在深入了解學校特色文化項目建設情況後,充分肯定了學校內涵建設工作上形成了鮮明的特色並取得顯著成效,針對下一階段的工作提出了高屋建瓴的建議:要求學校更加深入研究國醫文化內涵,努力培養有實力的師資隊伍,以便更好地融入到學校文化課程,提高學生的科學思維能力,不斷總結國醫啟蒙工作經驗,大力推廣國醫啟蒙教育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