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爸給留守兒子改造房間,父母最昂貴的禮物,是陪伴!

2020-12-24 書墨學苑

打工爸給留守兒子改造房間,父母最昂貴的禮物,是陪伴

隨著時代的發展,生活節奏越來越快,很多父母為了生活不得不離開自己年幼的孩子去外地謀生。近日,湖北恩施的一位父親為了彌補多年來沒能陪伴孩子成長的遺憾,回到老家親自動手給兒子改造房間。

據悉,這位該男子外出打工多年,小孩今年已經都滿4歲了,他卻很少陪在孩子的身邊,為了能給孩子創造一些屬於父子兩的童年回憶,他決定動手給兒子改造房間。

首先他將家裡的舊家具全部都換走,再將家裡的牆壁全部重新修整,然後在親自動手製作家具。他在改造房間的同時,兒子一直跟在他後面,改造後的房間也變得煥然一新,顯得充滿溫馨,兩父子友愛的互動感動了不少人,很多網友都表示,這位父親的用心付出孩子一定能感受到。

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寶貝,很多家長為了表示自己對孩子的愛,會選擇 購買各種昂貴新潮的玩具給孩子,然而,其實孩子的世界很單純,大部分時候,送給孩子的最好的禮物就是父母的陪伴。

仔細觀察就可以發現,有父母陪伴的孩子更加的大膽,更開朗,更容易和別的小朋友打成一片,在父母陪伴下長大的孩子更容易形成安全型的依戀。

我們都知道安全型依戀對於孩子的健康成長非常的重要,安全型依戀的孩子會把父母當作自己的安全基地,就算來到陌生的環境中,他們也不會害怕。

因為他也知道父母不會離開他,會一直保護他,在父母陪伴的環境中長大的孩子會更加自信,他們敢於探索周邊的環境,能主動和他人建立親密的情感聯繫,他們不會患得患失,產生嚴重的分離焦慮。

很多留守孩子,小時候缺乏父母的陪伴,導致他們很自卑敏感,從心底裡不敢相信別人會無條件的愛他,這種孩子成人後很難維持一段感情,在愛情、婚姻生活中更容易受到挫折。

對於孩子而言,物質禮物比不上精神上的守護,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所有的父母應該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應該要儘可能的多陪伴孩子。

相關焦點

  • 城市也有「留守兒童」?都怪父母的無效陪伴,比農村留守更可憐
    說到留守兒童,一般人都會想到農村裡的孩子,因為父母到外地打工,只能在爺爺奶奶的陪伴下成長。但是,現在的城市裡也出現了很多隱形式留守兒童,這些孩子雖然一直跟父母待在一起,但是卻跟留守兒童沒什麼兩樣。而他們之所以變成「隱形留守兒童」,其實都是因為父母的無效陪伴造成的,一般表現為以下這幾點,家長們快看看有沒有自己。陪伴只重時長不重質量很多家長認為,只要一直陪在孩子的身邊,就是盡到做父母的責任了,但是現在多少家長是坐在孩子旁邊,但卻一直低著頭刷手機。這種陪伴只重視時間不重視質量,孩子無法跟父母建立情感上的聯繫,其實是沒有任何意義的。
  • 父母在,不遠遊丨給父母最好的禮物 是回鄉(創業)陪伴~
    父母在,不遠遊丨給父母最好的禮物 是回鄉(創業)陪伴~ 發布時間:2020-12-15 15:00:47      來源:   近日,我們總在網上看到這樣的視頻
  • 歌手講述父母在外打工艱辛 唱哭數百留守兒童
    ,為600多名孩子講述父母在外打工的不易,以及對兒女的牽掛,聽得孩子們淚水漣漣。甜甜說,她從小寄宿在外婆家,隱約聽外婆提起過,她出生48天後,父母為了讓她能過上更好的生活,坐上遠去廣東的列車外出打工。5歲前,甜甜從來不知道父母長什麼樣子,教會她走路及說話的人不是父母,而是外婆。對她而言,「爸爸、媽媽」兩個詞語是陌生的。她5歲時,父母第一次出現在眼前,甜甜沒有興高採烈地投入到父母的懷抱,而感覺是兩位陌生人躲了起來。
  • 父母外出打工,如何關愛留守在家的孩子?做好這4點,讓愛不缺失
    文 | 齊姐育兒 本文為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有時候因為生活和經濟壓力或一些其他原因,一些父母不得不外出打工掙錢,將孩子留給爺爺奶奶照看,這些就是所謂的留守兒童。這些孩子在本該有父母陪伴的年紀遠離父母,缺少父母的教育指導,很容易造成身體上和心理上的一些問題,影響孩子健康成長。
  • (12.10-2)父母在,不遠遊,給父母最好的禮物 是回鄉(創業)陪伴
    父母在,不遠遊丨給父母最好的禮物 是回鄉(創業)陪伴~近日,我們總在網上看到這樣的視頻,為了生計漂泊在外的務工者,因為沒有時間陪伴家人,於是在老家安裝攝像頭,通過小小的「電子眼」陪伴留守老家的孩子,還有守著老屋的父母,透過攝像頭的隔空對話溫暖了無數人
  • 留守兒童,最需要的不是良好的物質生活,而是媽媽的陪伴
    我最愛的爸爸媽媽,你不用把我牽掛,我會聽話會聽爺爺的話,懂得禮貌不吵架我會聽話會聽奶奶的話,好好吃飯快長大,我會聽老師的,認真讀書學文化,其實我最想聽的話—是你的話。聽女兒唱兒歌,我卻溼了眼眶,因為在25年前我也曾是,一名留守兒童。
  • 給孩子最好的新年禮物,是父母的陪伴和愛護
    禮物,作為節日裡不可缺少的一項,不僅成人需要,孩子更是渴望得到。送給他們的禮物是具體的,是可見可摸的,這樣他們才能感受收到禮物時的快樂。同時,作為父母的我們,應該再送給孩子一份更驚喜的禮物,那就是我們的陪伴和愛護。孩童時代,誰不希望自己的父母陪伴左右。現在留守兒童確實很多,這些留守兒童的父母會說:出去掙錢也是為了給孩子更好的生活,他們也願意和爺爺奶奶待在家裡。
  • 「我兒子235分考上了清華!」沒文化的父母活該被孩子騙?
    因填報北大考古系而上了熱搜的湖南留守女孩鍾芳蓉,父母都是常年在外打工的農民工。留守兒童引發的問題為什麼那麼多?並不是因為這些兒童的智商或者品質有什麼問題,而且因為缺乏父母的陪伴和管教。這位爸爸外出打工多年,覺得對孩子的陪伴太少,想在孩子的童年留下一點記憶。他利用回家後的時間,親自動手給4歲的兒子改造房間,改造後的房間充滿了童趣和溫馨感。網友紛紛評價父親的用心付出,孩子一定可以感受到。
  • 父母是真愛,孩子是意外?留守兒童可能會變得這樣,多陪伴孩子
    我走過去,問其緣由,她緩了好久才停止了哭泣,哽咽著告訴我:「姐姐,爸爸媽媽都去打工了,我怕他們擔心不敢當著他們的面哭,可是實在忍不住了。」說完小花又輕聲啜泣起來。她告訴我,父母不放心她一個人待在家裡,所以讓她去跟嬸嬸家一起住。聽完小花的話,我心裡不由得一陣難過,想起自己的童年也是那樣過來的,父母外出打工,有時候住在堂姐家有時候住在嬸嬸家。
  • 我給了孩子精緻的房間,卻讓TA成為精神上的「留守兒童」
    小女孩今年上二年級,平時由爺爺奶奶照看,只有周末才能見到父母。因為長期處於隔代教養的狀態,父母平時的陪伴比較少,小女孩特別粘人,寫作業時一定要有人陪著,否則就坐立不安。就如這個小女孩,因為從小父母陪伴的缺失,小女孩丟失的安全感,未來需要父母花更大的精力和時間去建立。
  • 母親說女兒的孩子不會再成留守兒童,報北大考古女生談到父母哽咽了
    記者:當時考完了以後,你覺得自己最差怎麼樣?鍾芳蓉:我沒對答案,感覺臨場發揮有點糟。語文當時考得挺慌的,作文有很多塗改,有的段落都寫錯了,直覺大概會600分以上。母親:女兒終於出息了 她的孩子以後不會成為留守兒童高考時,鍾芳蓉的父母在外地打工。最早知道鍾芳蓉成績,並確定676分是湖南省文科第四名的人,是她的校長和老師。
  • 父親為彌補兒子親手改造房間:「好父親」的統一標準是什麼?
    01、父愛,是不讓孩子童年留下遺憾向來魚和熊掌都不可兼得,工作與陪伴孩子更是很多家長面臨的抉擇。 很多父母也糾結是在家陪伴孩子還是工作,是實現自身價值重要還是關注孩子成長重要? 我們都知道,陪伴是最好的愛,我們也很清楚,錯過孩子成長的黃金時間,肯定會留下遺憾。
  • 沒有母親陪伴的留守女童的性教育該如何進行?
    她和老公一起在深圳打工已經有幾年了,一個在蛇口,一個在龍崗,也是一周才能見上一面,而和孩子,他們卻大概好幾個月,甚至半年才能見上一次。心裡也曾有過愧疚,也曾有過要回老家的念頭,也曾打聽過如果把孩子接到深圳來的開銷,算來算去,一邊是想賺更多的錢,一邊是對孩子的愧疚,拉扯著這個九零後的女孩。
  • 1歲留守女孩,對攝像頭喊爸媽回家:缺少父母陪伴的孩子有多可憐
    這一切,都跟留守家庭有關係。袁曉東,從小就缺少父母的陪伴,父母常年在外工作沒有怎麼管過他。又因年少時的種種遭遇,和表弟楊陽從小經歷相類似。所以,袁曉東萌生了拯救楊陽的想法。袁曉東把表弟楊陽送給長期無法生育的夫婦,兩夫婦對楊陽的好遠超原生家庭。可是警察一心想著把孩子找回來,但只有袁曉東知曉楊陽在哪。
  • 給孩子最難忘的禮物,家長,您送對了嗎?
    文/深淺慧 俗話說:凡為父母的,莫不愛其子。湖北一位父親親手給4歲兒子改造房間,他用自己行動去送給兒子一個難忘的禮物。「我就是想給孩子做個禮物,我覺得這就是一個父親應該給孩子做的事情而已。」他細心地將每一個掛件精心改造,並且親自畫上孩子喜歡的圖畫,讓房間裡充滿愛心的氛圍。爸爸親手改造的房間,是給孩子獨一無二的禮物,父愛的用心,孩子一定可以感受到,終生難忘。
  • 留守寶寶雪中守門,迎接外出打工的媽媽,網友:想到自己的娃想哭
    很多人說這個世界上最無私的愛是父母對孩子的愛,但是菁媽卻覺得正好相反:這個世界上最無私的愛是孩子對媽媽的愛。孩子生出來第一眼看到的是媽媽,必須依賴媽媽的乳汁才能生存下來,拉屎拉尿,需要媽媽幫處理,媽媽帶去哪裡就只能去哪裡,媽媽就是她全心依賴的人。
  • 怎樣陪伴孩子對孩子的成長更有益
    01曾經看過一個留守兒童的新聞,倆個留守兒童因為太想念父母,想去看望在外面打工的父母,又因為沒錢買票所以就想了個辦法孩子是有多想念父母才會做出這種危險的事來。每個孩子都希望有父母的陪伴,父母的陪伴對於孩子的成長是有很多益處的。朋友婷婷小時候也是一個留守兒童,她小時候最大的夢想是可以跟在父母身邊生活。每次父母離家去打工,婷婷都要哭好久,所以等到婷婷長大結婚後,她發誓不會讓自己的孩子體驗到沒有父母陪伴的痛苦。
  • 《少年說》:臺上留守兒童指責父母只生不管,臺下父親很無奈!
    一位叫賀振宇的男孩一上臺就吐槽,說他的父母是只生孩子卻不陪伴孩子的一對父母。賀振宇從小就被外出打工的父母扔在姨媽家,還經常被姨媽家的兩個哥哥欺負。每每有委屈想跟父母傾訴的時候,他們卻總是在電話裡匆匆忙忙敷衍幾句,有時他連接電話訴苦的機會都沒有……寄人籬下的他只能選擇獨自承受這一切,也不願再多和父母溝通,覺得父母不是那麼重要了。
  • 當歲末遇上返鄉,給父母最好的禮物是在家(創業)陪伴~
    近來,福小萬上網的時候,總在網上看到這樣的視頻:為了生計漂泊在外的務工者,因為沒有時間陪伴家人,於是在老家安裝攝像頭,通過小小的「電子眼」陪伴留守老家的孩子,還有守著老屋的父母。透過攝像頭的隔空對話溫暖了無數人,眾多網友直呼感動,同時這樣特殊的陪伴也令人感到心酸。
  • 父親為兒子親手改造房間 永遠不知道一個男人 當爹後會多愛孩子
    父愛,是不讓孩子童年留下遺憾向來魚和熊掌都不可兼得,工作與陪伴孩子更是很多家長面臨的抉擇。 很多父母也糾結是在家陪伴孩子還是工作,是實現自身價值重要還是關注孩子成長重要? 我們都知道,陪伴是最好的愛,我們也很清楚,錯過孩子成長的黃金時間,肯定會留下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