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外出打工,如何關愛留守在家的孩子?做好這4點,讓愛不缺失

2020-10-12 齊姐育兒

文 | 齊姐育兒 本文為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有時候因為生活和經濟壓力或一些其他原因,一些父母不得不外出打工掙錢,將孩子留給爺爺奶奶照看,這些就是所謂的留守兒童。

這些孩子在本該有父母陪伴的年紀遠離父母,缺少父母的教育指導,很容易造成身體上和心理上的一些問題,影響孩子健康成長。

那麼,父母要怎麼做才能保證給予留守在家的孩子足夠的關愛呢?

一、要跟孩子說明情況,獲得孩子的理解

父母在外出打工時一定要跟孩子說明清楚實際情況,讓孩子知道爸爸媽媽外出打工,遠離他們,並不是因為不愛他們,而是生活所迫。

為了給他們創造更好的生活條件,爸爸媽媽在外面也是很想念他們的,以獲得孩子們的理解。

否則的話,隨著孩子逐漸長大,如果經常見不到自己的爸爸媽媽,很容易產生父母不在乎自己的錯誤想法,逐漸地產生孤獨感和自卑感,變得越來越內向,給自己的童年留下不可磨滅的心理陰影

二、要通過其他方式表現出對於孩子的關愛。

隨著科技的進步,通訊方式也變得越來越多樣,諸如電話、QQ、微信等。

  • 在外打工的父母切記無論平時的工作有多麼辛苦,都要經常給孩子打電話或者開視頻,跟孩子聊聊生活和學習,了解孩子在家裡過得怎麼樣,這樣子可以極大地減輕孩子,感受到來自父母深深的愛意。

此外,父母也應多跟孩子的老師打電話溝通交流,了解孩子在學校的表現情況,以便清楚地知道他在學校生活中遇到的難題或者挫折,從而給予他鼓勵和指導,幫助他們順利地渡過難關,找到自信。

除了這些,父母還應該時不時地給孩子製造一些驚喜,比如送給孩子想要的玩具等,要記得他們的生日,並及時送上生日禮物和祝福,其他的諸如兒童節或者中秋節也要及時地給孩子送上節日祝福,讓孩子知道父母時時刻刻記掛著他們。

三、要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實際上留守兒童出現最多的是心理方面的問題,父母應該通過各個途徑了解孩子的心理動態,防止其出現心理方面的問題。

父母可以在與孩子通電話或者視頻的時候多問問孩子內心的想法,鼓勵他說出自己的心裡話,了解他內心的願望並克服一切困難幫他實現。

此外,也要在與老師和孩子爺爺、奶奶溝通的過程中側面了解孩子是不是有一些心理上的波動,如果發現有出現心理問題的傾向應,及時地採取措施。

四、儘量擠出時間常回家看看

無論在外面工作多忙、工資多高,父母都要儘量地多擠出一些時間回家看看孩子,切忌一出去就是三五年不回家。

留守兒童很孤單,內心期望父母的陪伴,因此父母不要因為想掙更多的錢而忽略了孩子的內心感受。

如果條件允許,父母一年至少要回去兩次,另外過年是一家人團聚的日子,也是孩子日日期盼父母過年回家的日子,如果父母不回家會讓孩子很失落,嚴重的話可能會對記恨父母,因此過年的時候一定要想盡辦法回家。

留守兒童是可憐的,他們的內心無比脆弱,作為父母要想盡一切辦法讓留守在家的孩子感受到自己的關愛,保障孩子健康快樂成長。

相關焦點

  • 為他們撐起一片愛的天空——農村留守婦女兒童老年人關愛服務體系...
    ——《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的這一要求,為中國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如何幫扶這三類特殊群體指明了方向。  當前農村留守兒童、婦女、老年人關愛服務體系建設面臨哪些缺失?這三類人群最突出的現實需求是什麼?相關政府部門應該重點解決哪些突出矛盾……  帶著上述問題,記者進行了調查採訪。
  • 留守孩子的父母該如何做?
    0-3歲的孩子是母親陪伴的關鍵期,這個階段的孩子,需要和母親從親密無間到逐漸分離。這個階段母親要給予孩子足夠好的照顧,在照顧孩子時,積極回應孩子的情感需求。3歲之後,父親一定要參與進來,讓孩子體驗家庭中的三角關係,度過俄狄浦斯期,孩子就是這樣初渉人生,模仿學習到適應社會的經驗!留守兒童在某種程度上,不僅缺失了模仿學習的對象,更重要的是缺失了父母的愛,情感的呼應。
  • 師愛暖童心 留守不孤單----南街小學春節關愛留守兒童
    立春剛過,新年將至,南街小學黨支部、校委會針對父母常年在外打工或者因疫情父母不能回家過年的留守兒童逐一排查,建立臺帳,制定關愛措施,繼續愛心傳遞。父母離異,為了一家人的生活,母親不得不常年在外打工,孩子和爺爺奶奶一起生活。大冬天的,家裡連爐子都沒生,聽說老師要來,特意穿上了過年的新衣服,一眼看去,便知道家境貧寒。       見到老師,孩子既高興又緊張,但依舊可以看見她臉上洋溢的幸福,得到關愛和溫暖時的感動。
  • 鄭世明談《缺失的愛》:孩子最需要父母的陪伴
    恩施硒之泉礦泉水有限公司總經理鄭世明這樣說:關於投拍留守兒童電影《缺失的愛》,我看重的並不是利益,選擇投資這部電影的意義在於,一是我自己也是農民出身,二是恩施人的家鄉「情結」,三是對家鄉留守兒童問題通過媒體的展現,或許能夠引起更多愛心人士的關注,從而讓這些問題得到降低或解決!
  • 寶應完善留守兒童關愛體系,兒童關愛之家實現全覆蓋
    近年來,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持續發展,城市化進程的飛速推進,農村青壯年外出務工的比列越來越高,留守兒童的數量也逐年遞增。在今年的寶應縣「兩會」上,部分政協委員提出關於建立健全留守兒童關愛服務體系的提案,加強關愛留守兒童陣地建設,做好祖國的「護花使者」。
  • 留守兒童是個特殊的群體,是一個急需關注的群體,請關愛留守孩子
    留守兒童是個特殊的群體,隨著社會的發展,他們越來越多地進入大眾的視線,越來越牽動著每個人的心弦。孩子本來應該和父母在一起,在父母的關愛和呵護下快樂健康地成長,可是留守兒童卻無緣這樣的機會,常常被安置在一個「偏僻」的角落裡。最初,"留守兒童」概念的提出是針對在出國潮中被留在國內由祖父母撫養的兒童而定義的。
  • 為什麼不建議家長把孩子留守在家?這四個弊處不容忽視
    只不過,外出掙的錢,能夠彌補把孩子留在家裡,導致的缺失嗎?留守兒童容易有「被拋棄感」每一個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有很多孩子在父母回來之後也很難和父母親近,習慣了疏遠,不知道如何親近。就像有一些不上學的人可能會比上學的人發展的好,但是這個概論是非常小的。有成就的人中還是高學歷者居多。留守兒童中發展的好的,內心也是有缺失的,那些缺失和創傷很可能在成年後浮出水面。他們在沒有安全感的情況下,也能沉浸在學習,是因為學習讓他們嘗到了甜頭,通過好好學習,可以得到老師的關注。對於那些容易在學習父母遭受挫折的學生來說,這條路是不通的。
  • 中考倒計時,缺失父母陪伴的留守孩子還能走多遠?
    我很想給那個女孩子的父母打個電話,告訴他們他家孩子的現狀,可是想來想去,我又打消了這個念頭,因為這個電話可能起不到任何作用,而且只能給她父母徒增煩惱,現在農村的現狀就是中青年基本上都外出打工,而農村留下的基本上是老人和孩子,因為在我們這邊農村掙錢真的太難了,在農村家裡你累死累活一年種50畝地可能都只能賺到五六萬塊錢,而兩夫妻到外面建築工地上去做事,當然一般是做那種最重的活
  • 農村有那麼多留守婦女,不外出打工,大多在家幹什麼?
    最近幾年,農村留守婦女逐漸增多,以前都在外打工漂泊的婦女,現在很多都留在了家裡帶小孩和照顧老人。農村人就要幹農活,男人外出打工後,留守婦女家裡家外都得一肩挑,男人在外掙錢很辛苦,女人在家也不輕鬆,上有老下有小都得照顧,外加地頭田間的農活也不怠慢,種多種少都得種點,農村人最好是不要去買糧食吃。年青婦女留守在家主要是帶自己的小孩,一般莊稼做的少。
  • 心手相連讓愛永不停止 六一關愛留守兒童公益行溫暖起航
    5月28日-31日,周大生珠寶股份有限公司聯合大河網舉行「放飛心願 擁抱快樂 周大生圓夢6.1關愛留守兒童」公益行活動,再次前往「周大生團圓之屋」,用實際行動為留守兒童送去愛心,送去歡樂,給他們更多的「精細關愛」,讓夢想、信心與愛重回他們心中。
  • 留守兒童最終該何去何從呢?怎麼感覺還在不斷增加
    堅強樂觀,自信懂事,天真活潑,愛玩愛鬧也是大部分留守兒童真實生活的寫照留守兒童多由祖輩照顧,父母監護教育角色的缺失,對留守兒童的全面健康成長造成不良影響,「隔代教育」問題在「留守兒童」群體中最為突出。據調查顯示,父母外出打工後,與自己的孩子聚少離多,溝通少,遠遠達不到其作為監護人的角色要求,而隔代教育又有諸多不盡如人意處,給這些可憐的孩子留下了一生的遺憾。
  • 情系夢芽 愛滿暖冬 ——冬日送暖關愛留守兒童 多方攜手走進夢芽之家
    南陽市第十四小學關愛留守兒童倡議書尊敬的各位領導、社會各界愛心人士、老師、同學們:   在我們的周圍有這樣一群小夥伴——他們的父母為了生計,背井離鄉外出打工經商,一年中難得回家一次,讓留守在家中的他們倍受思親的煎熬,他們就是兒童中那一個特殊的群體——「留守兒童」。
  • 外出打工的父母如何與孩子拉近距離:不要只關注學習
    迫於生活的壓力,很多父母不得不外出打工, 孩子則留在老家生活、上學。父母與孩子的長時間兩地分居,造成了情感的疏離,不懂如何與孩子溝通交流。 小麗是一名留守兒童,從兩歲起便跟著爺爺奶奶在老家生活。現在已經上高中的她,每周最煩悶的事情就是和父母的通電話。
  • 留守兒童的父母有多難
    撰文 | 伍陸琪出品 | 網易浪潮工作室歡迎下載網易新聞客戶端訂閱查看中國曾有6102萬留守兒童。但通過修改定義,將年齡限制從18歲改到16歲、父母單方外出改為均外出後,這一數字驟減至902萬。即便如此,這依然是個龐大的群體。
  • 留守兒童的心酸變甘甜 文/李翠平
    可是有的年輕夫妻生完孩子後,有的孩子三個月就交給了長輩撫養外出打工。可憐的寶寶,只有在奶奶爺爺的照顧下,靠奶粉長大。所以這樣的孩子在人生成長的道路上已經缺失了良好的兒童期的家庭教育。隔代教育出的孩子,由於奶奶爺爺教育觀念淡薄忽視學業上的管教,所以孩子的成績大部分不好,有的家長認為讀書沒有什麼用,處長大也是出去打工,所以只是應付學業。爺爺奶奶對孩子的溺愛,很多時候,遠遠超過了父母。
  • 留守兒童的問題日益突出,家長如何做,才能撐起孩子傾斜的天空
    曉月從小父母就外出打工,常年不在身邊,很少關心她,她一直跟著爺爺奶奶一起生活。小時候,她和別的孩子產生矛盾,沒有人替她撐腰。有時候還被別的孩子誣陷說打人、偷東西,為此還被其他孩子父母威脅過。爺爺奶奶不管她,每次只是讓她少惹事。小時候,她經常一個人拿著父母的照片蹲在路邊哭。過年父母會回來,過完年,總是趁她上學的時候離開家。
  • 留守寶寶雪中守門,迎接外出打工的媽媽,網友:想到自己的娃想哭
    很多人說這個世界上最無私的愛是父母對孩子的愛,但是菁媽卻覺得正好相反:這個世界上最無私的愛是孩子對媽媽的愛。孩子生出來第一眼看到的是媽媽,必須依賴媽媽的乳汁才能生存下來,拉屎拉尿,需要媽媽幫處理,媽媽帶去哪裡就只能去哪裡,媽媽就是她全心依賴的人。
  • [湖北] 十堰市竹山縣關愛留守學生 奉獻一片真情
    隨著經濟體制的改革,農村外出打工人數日趨增多,打工經濟成為農民發家致富主要途徑。地處湖北省十堰市竹山縣西部交通便利、信息靈通的寶豐鎮,外出打工現象尤為突出,許多家庭年輕父母雙方外出打工,便將年幼的孩子託付給年邁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甚至親戚、鄰居看管。由此學校產生了一個特殊的群體——留守學生。
  • 中國第一部「相守」公益微電影《紅指甲》首發首倡關愛留守兒童
    她的舉動,被看望她的三年級留守兒童小琴看到,內心酸楚。因為小琴的爸爸媽媽在外打工,年邁的爺爺奶奶在家,小琴住校留守。小艾把小琴拉到宿舍,也為小琴塗起了紅指甲,一個指甲代表一個家人,這更引發了小琴的難過。春節放假,小艾小琴和家人團圓,短暫相聚。開學後,小琴以為小艾老師不再回來了,看著小艾給自己塗的紅指甲,想著家人的分別,落寞孤單。 小艾老師回來了,小琴大喜過望。
  • 7歲留守女童被殺害:老頭,你怎麼下得了手?
    留守兒童被害事件背後的2大原因父母為了生計外出打工,而將年幼孩子留在鄉下老家,託付給祖輩、親戚、朋友監護。這些孩子組成了特殊的、缺乏關愛的群體——留守兒童。各種「不得已」的原因下,他們被留守在經濟不發達的老家,鮮少見到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