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放假前一天下午,單位裡大家都很開心,紛紛計劃著假期和家人,談論著假期的規劃。雖然還沒放假,但是一個個都已歸心似箭,甚至有的外地的同事擔心路上堵車,都提前請假溜了。
曉月在單位工作幾年了,像往常放假前一樣,她依舊不緊不慢地坐在電腦前。我說:「放假又不回去啊!」她聳了聳肩,無奈地笑了笑。我知道,曉月家雖然在外地,但也不算遠,但是每年除了過年,其他時間她基本都不回去。
一次和她聊天,她談起自己的成長經歷,才知道原因。曉月從小父母就外出打工,常年不在身邊,很少關心她,她一直跟著爺爺奶奶一起生活。小時候,她和別的孩子產生矛盾,沒有人替她撐腰。有時候還被別的孩子誣陷說打人、偷東西,為此還被其他孩子父母威脅過。爺爺奶奶不管她,每次只是讓她少惹事。小時候,她經常一個人拿著父母的照片蹲在路邊哭。
過年父母會回來,過完年,總是趁她上學的時候離開家。她放學回家看到家門口曬了很多衣服和被子就想著,這麼多東西都搬出來曬了,父母肯定還在家…忐忑地去各個房間找,從臥室找到廚房,再從廚房找到廁所,最後連院子的裡裡外外每個角落都找了一遍。雖然不願意承認,但是心裡清楚父母已經走了。那種感覺就像是心裡最後一點希望的火苗被掐滅。爺爺奶奶還裝作什麼事都沒發生的樣子。
記憶裡,時常有些親戚來看望她爺爺奶奶時,還說些難聽的話:「你就這樣住在這裡啊?趕緊叫你爸媽多寄點錢回來!」每次曉月都覺得很難堪,總覺得自己在白吃白喝。
曉月說自己小的時候父母不管她,也很少關心她,現在她長大了,母親年齡也大了,不再繼續打工,回到家裡,倒是想處處插手她的生活。她對父母也是又愛又恨,這很讓她很痛苦,和父母的關係上有很多糾結的地方。每次回去都讓她感覺很壓抑,所以現在放假了她很少回家。
曉月的經歷讓人感到很心酸,當然和她有相似經歷的孩子不在少數,關於留守兒童的討論早已不是什麼新鮮的話題,很多孩子的父母為了維持一家人的生計,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外出打工,把孩子託付給祖輩或者親戚照顧。父母由於長時間不在孩子身邊,對孩子的生活和學習很難做到細緻地了解和照顧。
網上看到一組照片,讓人心疼。照片裡孩子裝好衣服要跟父母一起走,出門時發現父母已經走了。孩子號啕大哭的背後,是無數留守兒童的真實寫照!
由於父母的長期缺位,缺少父母情感上的關心,價值觀上的引導,留守兒童更容易出現問題,成為社會眼中的「問題群體」。
一、 父母的長期缺位,留守兒童的影響
前段時間在網上看到一個視頻,一名女子去取快遞,結果被一個小朋友哭著追著她喊「媽媽」,女子心疼孩子,給孩子一個溫暖的抱抱,神奇的是孩子立馬就不哭了!隨後孩子爺爺趕來將孩子帶走了,據爺爺說,孩子是太想媽媽了,才會把女子錯認成媽媽。
有網友看到這一幕就回憶起自己小時候的經歷:小時候在外婆家長大,每次父母回來,又匆匆離去的畫面現在還印在腦海裡,我也是追著車子一邊哭一邊喊,但是留給我的只有背影……
由於父母長期和孩子兩地分隔,無法做到及時了解孩子的心理和情感變化。孩子有了困惑或遇到困難,無人求助,只能自己消化。如果消化不了就成了成長中的問題。
親情的缺失和周圍人的歧視,讓孩子過早地承受太多的壓力,容易造成留守兒童的孤僻、內向和多疑,內心缺少安全感。有的孩子會表現得自卑、情感淡漠,性格會過於內向、不愛說話,嚴重的甚至患上自閉症。
還有的孩子經歷過多次失敗經歷後,由於沒有父母在身邊鼓勵他們,引導他們走出情緒的低谷,很容易陷入長久的情緒低落,產生「習得性無助心理」。一旦形成習得性無助,孩子就陷入了絕望的深淵,很難走出來。
另外,留守孩子因為缺乏正確管教和引導,容易產生叛逆心理。有些孩子對學習產生無所謂的態度,有人管就去學校待兩天,沒人管就整天逃課,不僅荒廢了學業,還四處惹是生非。很多孩子沒有完成九年義務教育就輟學了。
二、 父母應當怎麼做,才能撐起留守孩子傾斜的天空
01.告訴孩子父母不能守在他身邊的原因
父母工作之餘應當和孩子增加聊天的機會,和孩子像朋友一樣相處,告訴孩子自己為什麼不能經常在家,讓孩子理解自己,孩子更能體會到父母離開家,離開自己是為了賺錢,給自己提供更好的物質條件。也可以聽聽孩子的想法,引導孩子學會表達自己,有心裡話願意和父母交流,教導他們學會關心和理解他人。
02.對留守兒童,應以關愛為主
孩子長時間看不到父母,在情感上是非常缺少關愛的,他們也非常渴望得到更多的關愛。這個時候父母和孩子非面對面的溝通,應以關心和交流情感為主,不要一上來就詢問孩子成績,批評孩子錯誤,這樣孩子一定很難接受。孩子會覺得「你們都不回來陪我,憑什麼我要聽你們批評教育!」在這種負面情緒影響下,孩子會關閉自己的心門,不再願意和父母交流。
心理學家說,當一個孩子被愛包圍,很多問題就不再是問題。
03.多和孩子聊聊父母自己的事情
很多父母覺得自己的事情沒必要讓孩子知道,只要督促好孩子認真學習就行。其實,越是父母不在身邊,孩子越關心父母的事情,他們內心是很希望父母能夠跟自己分享一下的。
其實,讓孩子多了解自己的事情可以讓孩子更好地理解父母,知道父母在外的辛苦,拉近父母與子女之間的距離。
04.多與孩子溝通,對孩子的愛要讓孩子知道
父母在孩子身邊的話,可以通過肢體語言或行動等多種方式,讓孩子感受到對他們的愛。比如日常的擁抱、親吻,為孩子做美味的飯菜。但是留守兒童由於長期與父母兩地分離,卻缺少這樣的機會感受到父母的關心和疼愛。父母唯一表達感情的方式就是和孩子溝通交流。
父母只有利用好這種聯繫感情的方式,把心中的愛告訴孩子。不要因為羞澀把愛藏在心裡,只有說出來,通過電波或網絡,孩子才能真切地感受到。讓孩子知道,雖然我們不在一起,但是我們彼此時刻牽掛著對方。
留守兒童的問題丞待解決,父母要針對孩子的問題「對症下藥」,幫助孩子趕走心中的陰霾,陽光快樂地成長!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