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李翠平)
一次家長會,孩子與家長互動時,兩個孩子的家長沒有來,孩子很無助,很可憐的樣子,我一手拉著一個孩子,我陪著孩子一起哭泣難過,其中一個孩子哽咽地對我說「老師,我已經記不清我媽媽的模樣了」我聽了心裡一顫,孩子繼續說「我從幼兒園時爸爸媽媽就把我送到了寄宿學校,每年只有過年的時候,才能見到爸爸媽媽…」孩子在我懷裡哭泣,斷斷續續的說著……,我心裡非常難過,留守兒童需要家長的陪伴,渴望母愛!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是每個人與社會接觸,初步入人生的起點,所以每個人的性格品質,人生理想,興趣愛好等等,首先在家庭中萌發與啟迪,教育家蒙特梭利曾說:三歲幼兒是潛意識吸收心智階段,也稱敏感期,這時期的孩子更需要家長的陪伴。幼兒從出生到三歲左右,是父母的養育和教育最重要的階段。當一個小生命誕生,給家庭父母帶來無限喜悅和希望的同時,也讓父母從此擔起一份永遠的沉甸甸的教育責任。可是有的年輕夫妻生完孩子後,有的孩子三個月就交給了長輩撫養外出打工。可憐的寶寶,只有在奶奶爺爺的照顧下,靠奶粉長大。所以這樣的孩子在人生成長的道路上已經缺失了良好的兒童期的家庭教育。隔代教育出的孩子,由於奶奶爺爺教育觀念淡薄忽視學業上的管教,所以孩子的成績大部分不好,有的家長認為讀書沒有什麼用,處長大也是出去打工,所以只是應付學業。爺爺奶奶對孩子的溺愛,很多時候,遠遠超過了父母。當孩子犯錯時,長輩會特別容易縱容幫孩子求情,令孩子有恃無恐。所以隔代親導致對孩子溺愛產生任性,依賴性強生活自理能力差。
我國當前隨著改革開放和經濟的高速發展,我國農村中青年人不再滿足於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生活。也隨著農業機械化的迅速發展,大部分新型農民從土地中解放出來,許多農村中青年勞動力為了創造更好的生活,外出打工,這樣就產生了一個新名詞,「留守兒童」,從而我們要面臨一個新的教育問題,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問題。雖然外出打工家庭經濟能力提高了,但是留守兒童生活水平卻沒有隨著家庭經濟的收入提高而改善,有的孩子吃不健康的三無產品。我班的一個孩子,長期就是寄宿生,沒有自律性吃東西不注意,小小年紀得了個怪病,家長得知後痛苦不已,痛恨沒有把孩子照顧好。家庭教育的缺失,不僅對留守兒童身體造成了影響,在心理上也產生了不良的影響。缺失父母關愛,導致產生孤獨感,影響交際,由於缺乏父母陪伴與關愛,留守兒童會產生自卑感性格孤僻,性格出現不良特質,嚴重者出現自閉症。有的父母覺得虧欠孩子,物質上一味地滿足孩子無理的要求。我教過一個學生,本來成績是中上等水平,一段時間後成績一直下降,我觀察,這個孩子課堂上打瞌睡,無精打採的,我進一步了解到,孩子在寄宿生學校通宵打遊戲,玩手機,後來我知道這個孩子的家長給孩子買了一部手機。這個孩子最後沒有考上理想的學校,也走上了打工之路。
現在新型冠狀肺炎病毒肆虐全球,使人們隔離在家,這樣我們有更多的時間與家人孩子陪伴。我們要充分利用好這段時光,蹲下身子與孩子真誠地交談。具體的可以做到,與孩子一起上網課,一起讀本名著,一起唱唱歌,跳跳舞,一起做做家務等等一些親子活動。教育孩子正確認識新型冠狀肺炎病毒,教育孩子勤洗手,出門戴口罩,做到自我防護,遵守公共安全衛生。與孩子一起關注時政要聞。教育孩子要以鍾南山爺爺為榜樣,勇於擔當,樂於奉獻,做祖國的棟梁。
留守兒童是祖國的花朵,是家庭的希望。所以我們要關注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長,關愛留守兒童是家庭、學校和社會共同的責任。
家長要盡職盡責,古人云,「養不教,父之過」。作為留守兒童的家長,要增強教育孩子的責任感,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是影響孩子一生的重要角色。孩子的行為和優良的品質都需要家長以身作則,潛移默化中形成。打工賺錢,提高家庭經濟收入,這是應該的,但也不能犧牲孩子的快樂童年作為代價。有的家長只關注家庭的經濟收入,而忽略了孩子的家庭教育問題。建議留守兒童的父母合理安排工作,儘量就近打工,經常回家與孩子溝通,陪伴孩子建立良好的親情關係,或者留一方照顧孩子,雙方外出打工者,也要定期和孩子交流溝通,進行心靈上安慰,經常回家看望,不要一去就是一年,不要讓孩子盼望父母望眼欲穿。
老師要親力親為。自從那兩個孩子與我談起記不清媽媽的模樣的時候,我儘快的與孩子的父母電話聯繫,告訴孩子的情況,並且制定了一個計劃,在用我的手機定期讓孩子與父母視頻,這樣改善了親子關係,孩子的成績逐漸提升。我定期在班級開展關愛留守兒童班會,給留守兒童過生日,送小禮物,讓全體同學都來關心愛護留守兒童,使留守兒童在班級裡感受到親情與溫暖。
學校要擔起留守兒童教育的重要責任,建立留守兒童成長檔案,心理學教師定期進行心理輔導,有效監管,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老師用慈母般的心關愛留守兒童,使留守兒童在校期間健康成長。
要營造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
(1)建立並完善農村教育監護體系。最基層的組織村支部要建立關注留守兒童家庭教育體系。
(2)努力整治學校周邊環境,學校周邊不能設置網吧以及危害學生安全的機構。給留守兒童營造一個安全舒適的生活和學習環境。
當前留守兒童成為一種普遍的社會現象,所以要解決好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問題,家庭、學校和社會各界攜手共進,為留守兒童共同撐起片藍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