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倒計時,缺失父母陪伴的留守孩子還能走多遠?

2020-08-27 細說鄉教

今天是5月15日,離中考還有60幾天,教室後面的黑板早就有倒計時的牌子了,倒計時牌可能對學生起到一個警醒的作用,也給同學們帶來無形的壓力,當然有壓力才會有動力,只有看到那個倒計時牌的中考學子才會更加努力為自己的目標奮鬥。

班上成績稍微好點的學生看起來都比以前更加努力了,但班上有個女孩卻讓我有點看不懂,中考倒計時對她好像不起作用,悠悠然馬放南山,不急不慌,她每次交上來的作業就是標準答案,我知道她的作業基本上就是抄的,可我也找不到證據來說她,只能上課不點名提醒,希望她能有自知之明,女孩子都要面子,如果點名提醒怕會起反作用,特別是在這個關鍵時期,一定不能讓學生有思想上的波動。

我只能對她繼續保持觀察,因為這個學生以前真的很不錯,給我的印象非常好,她性格比較外向,成績也比較好,可現在經過了幾個月的寒假,這孩子好像變了一個人,簡直要廢了,班上變化最大的就是她了,我也問了其他科目的老師,大家都說有同感,我真的想放棄對她的繼續觀察,可我不忍心,這孩子如果像以前一樣努力的話,她還是有希望考的起重點高中的。



這孩子的行為,我覺得有點奇怪,因為今天早晨她特地跑到講臺上跟我說老師,我昨天的作業就是抄的,我認為孩子肯定有情況,必須要找她談一談,從談話中我知道這孩子就是想媽媽了,她希望媽媽回來,在最後的中考前,她希望媽媽來陪她,這也是她媽媽以前答應她的事情,可是媽媽說話不算話,她已經跟媽媽說了好多次,可媽媽說家裡確實太困難了,只能委屈孩子了,她哭著說,「所以我就一直在抄作業,我想讓老師把我的種種罪狀告訴我的媽媽,這樣的話,我媽媽就會回來了,」聽完孩子的話我覺得特別的心酸。為了讓媽媽回來,這孩子連抄作業這樣老師絕對禁止有損尊嚴的事情她都能做,她自己也明知道這會害了她。

我安慰她媽媽有媽媽的難處,這麼大的孩子了,一定要理解媽媽,你一定要管好自己,如果自控能力差,就把手機交給老師,但是家裡還有一個弟弟,他需要上網課,一定要用手機,其實弟弟的狀況也跟她差不多,天天都是基本上借上網課的名,其實基本沒有上網課,天天都是玩遊戲,然後作業就是在網上查答案,孩子真的經不住網絡的誘惑。

這是一個很懂事的女孩,女孩自從記事以來,每年就只有過年的那十幾天能和父母團聚,正月十五以後,就又得望眼欲穿盼望下一個春節到來,父母不在身邊,她特別沒有安全感,中考是人生非常重要的一段旅程,她只希望媽媽能陪她一起度過,這樣她能安心讀書,她能順利考上她喜歡的學校,智慧型手機每天都在誘惑她,可她又無法拒絕誘惑,她心裡特別清楚自己應該做什麼,可她又特別無助,她多希望媽媽能幫她一把,跟我談話的整個階段她一直在不停的流淚。原來所有的不急不慌,泰然自若都是假裝的,她比誰都焦慮,比誰都煩惱,她特別希望走出鄉村考上自己夢想的學校,她希望媽媽來為她保駕護航,可是現實卻讓她特別失望,我跟她談了很久,情緒倒是有所緩和,但以後會走多遠只能靠她自己自控。我當然會盡我所能去幫助她,可在她心目中老師永遠無法代替父母。

這兩姐弟代表了農村留守孩子的大部分孩子的現狀,大部分孩子荒廢學業都是拒絕不了智慧型手機的誘惑,雖然老師千方百計交代父母不能給孩子留智慧型手機,沒有智慧型手機,沒有網絡,孩子們從來沒有得到過網絡世界的誘惑,他們可能還是會認真讀書的。但是智慧型手機給我們帶來太多的便利,對於遠離孩子的父母來說,有一部智慧型手機可以解決他們的相思之苦,視頻可以經常看看孩子,孩子也可以看到父母,微信聯繫都是免費的,你想聊多久都可以。但是父母沒有行駛監督的義務,爺爺奶奶又監督不了,智慧型手機就成了這些留守孩子最毒的毒藥。



這次網課之後,不是精彩豐富的網絡課堂知識吸引了他們,而是五彩繽紛的網絡世界,以及各種暴力遊戲吸引了他們,智慧型手機等於打開了他們精神世界的大門,就連我們成年人都拒絕不了網絡的誘惑,我們成天抱著個手機刷刷刷,就更別說這些從來沒有接觸過網絡世界的孩子們,他們也學著成年人刷QQ刷抖音刷微信玩遊戲等,我覺得這不能怪孩子,小學生,初中生,他們哪有什麼分辨能力?孩子在網絡世界中,一定要有父母的監督,我們都知道網絡是把雙刃劍,只要你能合理的使用它,這種高科技會給你帶來非常好的教育效果,但是如果你不合理的使用它,它可能會把你害得非常的慘。

我很想給那個女孩子的父母打個電話,告訴他們他家孩子的現狀,可是想來想去,我又打消了這個念頭,因為這個電話可能起不到任何作用,而且只能給她父母徒增煩惱,現在農村的現狀就是中青年基本上都外出打工,而農村留下的基本上是老人和孩子,因為在我們這邊農村掙錢真的太難了,在農村家裡你累死累活一年種50畝地可能都只能賺到五六萬塊錢,而兩夫妻到外面建築工地上去做事,當然一般是做那種最重的活,碰上好的年景一年可能就能賺到20多萬,一般這些人都省吃儉用,因為他們賺錢太難了,所以他們兩夫妻一年下來可以帶20來萬回家,只要努力拼搏三四年,他們就可以在家裡建一棟漂亮的小別墅,而現在在農村家裡建別墅,還不能滿足他們對房子的渴求,他們也要像城裡人一樣,在城裡有他們的一席之地,他們要在家裡建一棟房子,在城裡要買一套房子,還有一家老小要供養,但是一般來說,孩子其實都是老人在供養,他們只是賺錢建房買房,他們心裡想的就是這個目標,而孩子會不會讀書?對他們來說,沒有這個目標那麼重要。


其實農村人現在也比較注重孩子的教育,有的會留媽媽在家照顧孩子,但是大部分還是夫妻都一起出去,把孩子留在家裡,有的真的可能是迫於生計的需要,離開孩子是無奈的選擇,有的是為了自己的理想而奮鬥,只能先委屈孩子,為了孩子以後能接受更好的教育,還有的拼命賺錢就為了能衣錦還鄉,為了所謂的面子,而把孩子忘的一乾二淨。不管是哪種情況我都覺得父母離開孩子都是錯誤的選擇,缺失父母陪伴的孩子他們沒有安全感,性格的培養,習慣的培養甚至三觀都會受到極大的影響,性格不好的孩子,沒有良好習慣的孩子,三觀不正的孩子能走多遠,留守孩子中出類拔萃的少之又少,也許他們大多數還得延續父母的老路走。

鄉村學校大部分都是留守孩子,甚至已經達到80%至90% ,在小學階段還看不出父母不在家對孩子的影響有多大,到了初中就很明顯了,願意讀書的真的很少,儘管班主任管的很嚴格,老師們都兢兢業業,可願意讀書的還不到30%,我連續帶了幾屆初三,重點高中的錄取率就是10%多點,我們學校還算好的,還有一些鄉村中學一百多人參加中考,一個重點高中都考不取,大多數鄉村中學重點高中錄取率都在10%以下,包括普通高中在內,錄取率就在30%左右,其他70%的孩子都要去讀職業學校或者中專,他們這輩子就與大學無緣了,而考取重點高中的學生又有幾個能考取985,211大學呢?這十來年我們學校出去的學生好像就沒怎麼聽說過考取重點大學的。

所以現在鄉村留守孩子現狀真的讓人很心疼,沒有父母陪伴關愛的孩子,現在又加上網絡的誘惑,導致留守孩子大多荒廢了學業,有的完成了九年義務教育早早輟學,有的父母花錢送去職業學校或者中專,其實大部分也學不到多少東西,有的好不容易考取重點高中,三年高中之後考取好的大學的少之又少。所以現在很多網民都在感嘆「寒門難出貴子」,我覺得這跟孩子沒有父母的陪伴有很大的關係。我希望能有更多的留守孩子的父母能看到這篇文章,在孩子人生旅程最重要的十幾年好好的陪伴孩子,關愛孩子,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這樣你的孩子才能在這紛繁複雜的社會走的更穩,走的更遠。更希望在這中考倒計時期間,父母們能想著這些中考學子們,能回家陪伴孩子度過這段人生特殊時期,那將會給孩子留下最美好的回憶。

相關焦點

  • 呼喚留守孩子的父母多多陪伴孩子,中考淘汰率高達40%以上
    今天是6月18日,離中考不到30天,教室後面的黑板早就有倒計時的牌子了,倒計時牌可能對學生起到一個警醒的作用,也給同學們帶來無形的壓力,當然有壓力才會有動力,只有看到那個倒計時牌的中考學子才會更加努力為自己的目標奮鬥。
  • 留守孩子的父母該如何做?
    惋惜之餘,我發現,15歲女孩是抑鬱症,也是一名留守孩子。因此留守兒童的心理是不容忽視的問題。根據發展心理學的理論,兒童六歲之前是健康心理發展的關鍵期。0-3歲的孩子是母親陪伴的關鍵期,這個階段的孩子,需要和母親從親密無間到逐漸分離。這個階段母親要給予孩子足夠好的照顧,在照顧孩子時,積極回應孩子的情感需求。3歲之後,父親一定要參與進來,讓孩子體驗家庭中的三角關係,度過俄狄浦斯期,孩子就是這樣初渉人生,模仿學習到適應社會的經驗!留守兒童在某種程度上,不僅缺失了模仿學習的對象,更重要的是缺失了父母的愛,情感的呼應。
  • 鄭世明談《缺失的愛》:孩子最需要父母的陪伴
    恩施硒之泉礦泉水有限公司總經理鄭世明這樣說:關於投拍留守兒童電影《缺失的愛》,我看重的並不是利益,選擇投資這部電影的意義在於,一是我自己也是農民出身,二是恩施人的家鄉「情結」,三是對家鄉留守兒童問題通過媒體的展現,或許能夠引起更多愛心人士的關注,從而讓這些問題得到降低或解決!
  • 父母是真愛,孩子是意外?留守兒童可能會變得這樣,多陪伴孩子
    我走過去,問其緣由,她緩了好久才停止了哭泣,哽咽著告訴我:「姐姐,爸爸媽媽都去打工了,我怕他們擔心不敢當著他們的面哭,可是實在忍不住了。」說完小花又輕聲啜泣起來。她告訴我,父母不放心她一個人待在家裡,所以讓她去跟嬸嬸家一起住。聽完小花的話,我心裡不由得一陣難過,想起自己的童年也是那樣過來的,父母外出打工,有時候住在堂姐家有時候住在嬸嬸家。
  • 城市也有「留守兒童」?都怪父母的無效陪伴,比農村留守更可憐
    說到留守兒童,一般人都會想到農村裡的孩子,因為父母到外地打工,只能在爺爺奶奶的陪伴下成長。但是,現在的城市裡也出現了很多隱形式留守兒童,這些孩子雖然一直跟父母待在一起,但是卻跟留守兒童沒什麼兩樣。而他們之所以變成「隱形留守兒童」,其實都是因為父母的無效陪伴造成的,一般表現為以下這幾點,家長們快看看有沒有自己。陪伴只重時長不重質量很多家長認為,只要一直陪在孩子的身邊,就是盡到做父母的責任了,但是現在多少家長是坐在孩子旁邊,但卻一直低著頭刷手機。這種陪伴只重視時間不重視質量,孩子無法跟父母建立情感上的聯繫,其實是沒有任何意義的。
  • 1歲留守女孩,對攝像頭喊爸媽回家:缺少父母陪伴的孩子有多可憐
    父母的陪伴,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遠遠超過了我們的想像。一個攝像頭,除了能記錄犯罪現場,還能記錄什麼呢?在電視劇《迷霧追蹤》中,一個5歲的男童被綁架了。5歲的楊陽和往常一樣去找表哥袁曉東玩耍,而這一去就再也沒有回過家。僅僅只是隔了幾條街,孩子怎麼就會失蹤呢?
  • 父母如何正確陪伴孩子?運用「Peere法則」,給孩子幸福的童年
    孩子的童年是最需要父母陪伴的,但很多父母卻忙於工作,無法陪伴孩子,他們經常會拿想要為孩子拼一個舒適的環境為由拼命賺錢從而忽略了孩子的成長。
  • 留守兒童到底有多苦,很多父母根本不知道!
    網上流傳著這樣一則故事,一個2-3歲的小男孩,父母騙他說,帶他一起務工。可等到小男孩興致勃勃的收拾好行李,卻發現父母早就悄悄的走了。小男孩兩手拿著準備好的行李崩潰大哭。我們心疼孩子之餘,不禁會埋怨孩子的父母不近人情,怎麼狠心丟下孩子?但一句「抱起磚頭就沒法抱你,放下磚頭就沒法養你」道盡了多少父母的無奈。
  • 打工爸給留守兒子改造房間,父母最昂貴的禮物,是陪伴!
    打工爸給留守兒子改造房間,父母最昂貴的禮物,是陪伴隨著時代的發展,生活節奏越來越快,很多父母為了生活不得不離開自己年幼的孩子去外地謀生。首先他將家裡的舊家具全部都換走,再將家裡的牆壁全部重新修整,然後在親自動手製作家具。他在改造房間的同時,兒子一直跟在他後面,改造後的房間也變得煥然一新,顯得充滿溫馨,兩父子友愛的互動感動了不少人,很多網友都表示,這位父親的用心付出孩子一定能感受到。
  • 父母外出打工,如何關愛留守在家的孩子?做好這4點,讓愛不缺失
    文 | 齊姐育兒 本文為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有時候因為生活和經濟壓力或一些其他原因,一些父母不得不外出打工掙錢,將孩子留給爺爺奶奶照看,這些就是所謂的留守兒童。這些孩子在本該有父母陪伴的年紀遠離父母,缺少父母的教育指導,很容易造成身體上和心理上的一些問題,影響孩子健康成長。
  • 沒有母親陪伴的留守女童的性教育該如何進行?
    她回到家,才發現兩個孩子的情況已經讓她不得不去做一個選擇,陪伴還是缺失陪伴?已經上三年級的女兒已經提早進入了叛逆期,她發現孩子每次洗完澡之後都是直接從浴室出來,光著身子跑到房間裡面換衣服,而且女兒一直都爭著吵著和爺爺一起住,奶奶帶著弟弟睡,而姐姐跟著爺爺睡,換衣服的時候,女兒自然毫不避諱地在爺爺面前換。
  • 湖南留守女生考上北大,談及父母忍不住落淚,一年只能見父母一面
    可是,就是這麼一個留守的女孩,在沒有父母的陪伴下,一路上努力學習,拿下了湖南省文科第4名在這個拼家庭,拼父母的年代,鍾芳蓉的成功,給許多留守孩子帶來了希望。這樣的女孩值得人們為其喝彩。也讓許多曾經懷疑知識改變命運的人,再次相信了知識能夠改變命運的事實。
  • 深入解析《米花之味》:留守兒童親情的缺失,家長要如何彌補
    在這部影片中,同樣是留守兒童的題材,依舊反映出了留守兒童與父母之間的隔閡,兒童與父母之間的親情缺失拍得十分真實。不僅有主次事件反映出親情缺失的問題,事件中的細節也處理得非常好。當然,整部影片不再像以往的同類型電影一樣,改灰暗、晦澀的色調為輕鬆、歡快、明亮的色調。為此,平遙國際影展給電影這樣的頒獎詞:"明亮豔麗的畫面,鏡頭後蘊含的是人文主義的關懷,讓我們看見了這個時代最珍貴的東西。"
  • 13歲「留守兒童」做媽媽 監護權缺失責任誰承擔
    記者趕到事件的發生地就此事進行採訪時發現,由於父母雙雙務工在外,作為「留守兒童」的這個13歲女孩的監護權無人顧及,才最終導致了這個悲劇。     留守女童的悲劇——無人監護被堂伯父玷汙產子     2004年3月20日,初一女生小英突然出現劇烈腹痛、嘔吐等症狀,年過6旬的祖父母立即將孩子送到鎮衛生院。
  • 父母工作忙碌造成孩子心理缺失,如何用高質量的陪伴挽回親子關係
    在整個疫情期間,不論是因為在抗疫前線奮鬥,還是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不能陪在孩子身邊,父母們都同樣面臨親子陪伴的缺失這一問題。在疫情期,我們可能來不及關注這一問題,但當疫情結束,陪伴缺失所帶來的親子問題便會暴露。我的一位警察朋友曾告訴我,當他值完班回到家想抱抱孩子的時候,2歲的兒子卻露出怯生生的表情,不願讓自己的爸爸碰觸。
  • 「我是你的孩子啊」,12歲留守兒童用「詩歌」訴心事,引人淚奔!
    現如今,很多孩子的家庭教育缺失導致了一系列問題。如孩子缺少父母的關愛導致的叛逆;孩子缺少父母教導導致各種行為習慣差;孩子缺少父母的陪伴導致出現的心理問題!出現這種種問題的原因皆是因為家庭教育的缺失。「留守兒童」問題,一直是人們關心的熱點,也是痛點。很多孩子缺失家庭教育,本質上來講並非父母意願。
  • 缺失歸屬感易走向迷途,培養孩子的歸屬感,助孩子一生的幸福
    這些人自殺的原因歸根結底就是缺失了歸屬感,如青少年憎恨父母而跳樓自殺是對家缺失了歸屬感;事業有成的中年人痛恨管理者腐敗而溺水身亡是對集體缺失了歸屬感。嚴重的缺失歸屬感,很容易讓人走向迷途,釀成不幸。而一般性的缺失歸屬感,也會造成令人焦灼的問題,如:成年人不想上班是對公司缺乏歸屬感,孩子不想上學是對學校缺乏歸屬感,甚至有些孩子對家庭缺失歸屬感,便離家出走等。
  • 相差七歲的姐弟戀,還能走多遠
    相處一年後,雪兒想結婚了,雪兒父母也是這個意思。磊卻說自己什麼都沒有,想幹出點成績再娶雪兒。其實雙方父母本來都不太看好他倆的感情,關於結婚的事雙方都支持自家孩子。感情到了談婚論嫁的地步糾結了。雪兒開始懷疑他和磊的感情,可是磊卻又對她特別好,除了暫時不想結婚。
  • 陪伴,是父母給孩子最好的愛
    常言道:給孩子最好的愛是陪伴。但其實陪伴還有另一層含義,陪的不僅是時間,更是感情和關係。而缺失這種必要的情感連接,孩子也許還會成功,但會感覺自己內心空虛,像缺失了什麼必要的東西,他們苦惱而掙扎,卻沒人看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