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部值得信賴的全球優秀動畫,幫孩子塑造健全人格

2020-12-09 毒舌電影

疫情進入最焦灼的階段。

全國人民大多數人自覺「禁足」就是給國家做貢獻。

被拉長的春節假期,魔性自娛自樂節目層出不窮。

有一個群體絕對不能忽視。

他們天性活潑,有旺盛的精力,處在快速成長階段……

你坐得住。

他們可不讓你坐得住。

全國家長都懂:

娃不瘋,我先瘋。

一到這種時候,就只好打開手機或iPad求救,點開《小豬佩奇》《冰雪奇緣》,把娃暫時封印起來。

但一來二去,存貨用完了怎麼辦?

找別的動畫片,又有哪些比較值得信賴?

(有美感、不腦殘、綠色健康)

最近不少有娃的朋友都和Sir抱怨,愁壞了。

別說。

平時老司機的Sir,哄孩子也很有一手。

今天,就來首次公開育兒片單——

為家長遴選50部放心給孩子看的動畫片

注意。

可不是隨便一部都有資格入選。

它必須符合以下條件:

1、 要能在合法、正規(正經)的視頻平臺上找到,一鍵就能播放。

2、會儘量避開「人人都知道,都看過」的基本款,多推薦一些不容易發現的風景。

3、面向不高於(包含)6歲的學齡前兒童,只考慮普通話配音,確保聽得懂,看得懂。

4、避開內涵暗黑、成人向的作品,不會留下「童年陰影」。

好。

開始咯。

下面是開往幼兒園的車。

(單身的朋友也可以收藏好番號,以備將來之需。)

1 艾特熊和賽納鼠 (TV版8分鐘 2018年)

法國動畫。

製作團隊是吉卜力粉絲。

來自馬戲團,多才多藝的大笨熊(主要指體型)和來自孤兒院的小老鼠賽納鼠,成為莫逆之交。

種族不是距離。

友誼來源於能夠愉快的玩耍。

水彩畫風樸素溫馨,搭配田園風的音樂,足不出戶也能享受好心情。

2 爆笑蟲子 (2015年)

韓國出品,高達到9.1分。

沒有臺詞,只有背景音,每集時長兩分鐘。

主角是兩隻生活在下水道的蟲子,「紅」和「黃」,兩個倒黴蛋。

它們每天要面臨的就是人們不經意中扔進去的垃圾,以及不速之客的朋友。

但苦中作樂,總能找到樂子。

它們表情誇張,形態蠢萌,容易逗笑小朋友。

家長可引導對於顏色、形態和聲音變化的觀察。比如一塊口香糖會被拉出各種形狀,並且伴隨類似放屁的聲音。

這兩分鐘可以是家長和小朋友輕鬆一下的親子時光。

基本上,無需有「益智、教育」的負擔,頂多說一下,你看,這兩條蟲子多樂觀,都是積極面對,保持微笑。

3 巴巴爸爸( 1974年)

聯邦德國1974年出品。

部分80後父母或許還記得「繞口令」:

巴巴祖、巴巴拉拉、巴巴利波、巴巴伯、巴巴貝爾、巴巴布萊特、巴巴布拉伯……

當年,我們曾經懷疑的,現在或許背著孩子,敢直面「殘酷」的真相:

它們該不是顏色各異的粑粑家族吧?

如果有小孩提出類似的挑戰,無需緊張。

屎尿屁,對於小孩來說,並不一定低俗,反而是一次生活方式引導的機會。

不同顏色背後的寓意,是家長可以開腦洞賦予的。

比如多吃蔬菜、水果,細嚼慢咽,多喝水,勤洗手等。

建議父母可以結合橡皮泥,搭配觀看。

跟著劇情捏造型,開發動手能力。

4 班班和莉莉的小王國(2019)

英國出品,豆瓣9分以上。

看看這小臉,小臉上的圓圈圈,是否覺得很眼熟?

沒錯。

它就是出自《小豬佩奇》的製作者之手,即Astley Baker Davies動畫工作室。

所以,可以引導「佩奇迷」,當小豬變成小森林的仙女仙子們。

對於孩子來說,故事很簡單,類似佩奇,都是過家家式。

發揮想像,當人被微縮,生活在森林裡,會如何?

當然對於家長來說,或許看得出英國創作者含蓄的隱喻技能,就是原來仙女的世界裡也有鄙視鏈,有人負責享受下午茶,有人負責伺候他們,提供食物……

而這些就看破不說破好了,就像《小豬佩奇》,也有人看出他們是實現財務自由的一小撮人。

5 《包寶寶》(2018)

原為《超人總動員》8分鐘的貼片動畫,因為華裔女導演的身份和華人故事背景而意外出圈。

講述一個母親把包子當兒子的故事。

無對話。

大人看到的是「老母親」的痴戀,而孩子可以嘗試去代入:

我就是可愛的包寶寶。

6《寶蓮燈》(1999)

孩子不可錯過這部父母的童年回憶。

「愛就一個字」,已經成為經典的旋律。

較之2019年的《哪吒之魔童降世》,今天呈現出來的某些簡陋、套路、價值觀二元化,反而適合跟孩子看。

情感脈絡很清晰,在朋友的幫助下,成為讓媽媽放心,勇敢的孩子。

唯一需要擔心的是,過於質樸,不夠好笑,不夠熱鬧,無論對於大人還是孩子,其實都需要耐心。

7 《大鬧天宮》(1961年)

豆瓣9.3,中國動畫史上不可磨滅的神作。

故事對於孩子來說,還是複雜。

但有的動畫不求全部理解。

就像唐詩,第一次背可能只是鸚鵡學舌地記下來,不知究竟。

但是在長大的過程中,總會等來頓悟的那一天。

《大鬧天宮》就是這樣。

孩子不必提前領悟其中的成人寓言,只需要記住,那個72變、威風霸氣的孫悟空。

讓這個經典形象代代流傳。

8 大耳朵圖圖 (2004)

雖然被稱為「山寨版蠟筆小新」,但內容還是很適合中國家庭的。

每集會講一些家庭相處的小道理。

9 大壞狐狸的故事 (2017年)

豆瓣8.3。

說的是大壞的狐狸,實際上卻再溫柔不過。

清新有趣的法國動畫,把看似殘酷的自然變成軟糯甜美的情感。

孩子覺得搞笑,大人收穫療愈。

10 《歡樂海鸚島》(2016)

愛爾蘭出品,

可以理解為:海島版的「小豬佩奇和她的朋友們」。

海鸚姐弟倆的日常。

區別可能在於:佩奇一家愛跳泥坑,海鸚一家愛吃魚。

畫風熱帶系,色彩鮮豔活潑。

11 《嗨!道奇》(2014)

英國出品。

高分動畫電影《海洋之歌》原班人馬製作,平臺上是英文原版。

第一季豆瓣達到9.5。

尤其適合準備或者剛剛上幼兒園的小朋友。

基本囊括幼兒園的所有困惑與好奇。每一集都有主題徽章,比如小心徽章,表示安全提醒。

比如被問到為何小鱷魚的爸爸是大象,劇情引導是,它是被收養的孤兒。

此刻,溫柔地抱抱孩子說,你很幸福。

12《幻想曲2000》(1999)

是家長引導孩子進入迪士尼宇宙的「大門」。

除了1940年經典的「幻想曲」故事,又添加7個重新創作的段落,比如唐老鴨成為諾亞方舟的主角。

鯨魚在天上飛,火烈鳥排列成煙花……

還有熟悉的獅子王、紐約城市風光等,總之是迪士尼天馬行空的想像力配方。

除此之外,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它或許也是一次很好的古典音樂啟蒙教材。

比如殿堂級別,熟悉度親民的貝多芬第五交響曲、蕭士塔高維奇第二號鋼琴協奏曲、聖桑動物狂歡曲等等。

觀察一下,娃有沒有興趣,學會傾聽?

13 《海洋奇緣》(2016)

迪士尼「公主」系列中少被人提及的一部,豆瓣7.6分。

故事很套路,小女孩長大,勇敢地探索海洋秘密,拯救族人。

推薦的理由與需要提醒的相輔相成:

讓孩子了解水的形態,與此同時,也必須提醒現實生活中必須在家長的看護下安全地接近水。

14 《和女兒的日常》(2016年)

單集2分鐘。

漫畫家記錄女兒藍藍的生活點滴。

適合「女兒奴」的父親陪伴觀看。

奶音配音很萌,需要提醒的是,缺乏持續的戲劇力,感受幾集即可,不適合長期持有。

15《歡樂好聲音》(2017)

豆瓣8.1,動物版「我是歌手」。

最有小孩緣的,恐怕就是這隻金光閃閃的豬媽媽。

反正宅在家裡,「老母親」不妨也勇敢地站在娃面前,展示不為人知的才藝,震撼娃。

16 《賈斯汀時間》(2016)

加拿大出品。

被稱為最佳學前生活常識普及動畫片。

17 《九色鹿》(1981)

國漫版「小鹿斑比」,靈感來自敦煌壁畫,主題原本有「善惡有報」的佛教意味。

但放在現代,引導孩子多注意畫面的美感,試一次對敦煌藝術的初體驗。

18 《螺絲釘》(2010)

俄羅斯出品

第一季高達9.4分。

只能是「鐵憨憨」能夠創作出來的動畫片,看過的人都用「硬氣」形容。

怎麼講?不玩虛的,深入淺出講科學常識。

上動圖,自製吸塵器,哈哈。

19 邋遢大王奇遇記 (1987)

又一個國漫經典。

「小邋遢,真呀真邋遢」……熟悉的兒歌。

但需要家長選擇性播放,強幹預地引導。

原因有,第一,雖然是鼠年,裡面的老鼠密集,有點駭人,創作背景本來也是當年倡導「五講四美」。

第二,可片段式展示,展示小邋遢前後對比狀態,強調個人衛生的重要性,比如洗手、飲食等等。

但不要用恐嚇形式。

20 《姆明山谷》(2019)

豆瓣9.2。

單集22分,製作時動畫電影水準。

被稱為芬蘭文化最大輸出產品。

大人看,社畜最佳身心按摩;陪孩子看,參悟生活道理:

快樂健康,才是一個人幸福的起點。

播放地址:優酷。

21《馬達加斯加》系列

經典的動物類動畫電影。

好玩,好看,異域風情。

宅在家裡,就當去了一趟非洲遊也挺好。

22《麥兜響噹噹》(2009)

「麥兜」系列之一。

麥太帶著麥兜來到武漢討生活,麥兜還去武當山學功夫。

之所以想推薦這部作品,也是因為這段時間很特殊。

小朋友一定會問,為什麼我不能出門?

他們一定也聽大人聊到「武漢」、「湖北"等高頻詞。

希望通過這部動畫進行引導:

武漢市一座有很多好多小吃的城市,以後有機會應該去旅遊。

現在,武漢「生病」了,我們都很關心。

保護自己,就是支持武漢。

另外,家人健康在一起比什麼都重要——

媽媽在外面其實也不是一頭成功的母豬我每天四處奔波從早到晚回到家最開心最開心的就是能做一頓好吃的

23 《媽媽咪鴨》(2018)

中美合拍。

一隻大鵬跟兩隻淘氣的小黃鴨組成「臨時家庭」。

「半路爸爸」如何馴服熊孩子,公路旅行中有不少可以參考的做法:安全範圍內的冒險體驗、戶外運動、多交朋友等等。

動畫裡有許多國內名勝,對孩子時一次很好的科普。

24 《棉花小兔》(2012)

法國出品,單集5分鐘。

第三季有普通話版。

住在棉花球裡的小兔子。

尤其是適合女孩,軟萌、甜蜜。

並且可以利用棉花對著畫面,製作小兔,進行角色扮演。

25 萌雞小隊(2017)

單集7分鐘,國產動畫片裡的萌系代表。

四隻鬧騰的小雞,不怕天不怕地。

勇敢、友誼、愛等都能進行引導,但需要提醒家長的是,

大自然並非像劇情那樣「友善」,比如動畫片裡的動物的確危險,需要保持距離,比如蟒蛇、黃鼠狼、豺狼等,是不可能跟小雞做朋友的。

劇情是迷之peace and love。

需引導、提醒。

以上一共25部動畫片,夠熊孩子老老實實看一陣了。

另外25部,我們下期再見。

其實。

比起看什麼動畫片。

我們更難的,是如何向孩子解釋,外面發生了什麼。

為什麼我們出不去了?

為什麼公園商場也不開門?

為什麼大家看起來都沒有多少笑容?

正因為我們無法完全解釋清楚。

所以只能用動畫片告訴孩子:

你們現在,只要負責好好長大就對了。

但Sir想。

孩子不可能永遠在無菌的環境裡成長,生活也不可能永遠只有動畫般的快了。

我們希望他們在未來。

能夠記住這個整天有動畫片可以看的2020。

也終於有天能夠讀懂這個魔幻的2020。

只有你說出來了。

才不會把同樣的事情,再次交給孩子。

孩子的孩子。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相關焦點

  • 推薦:最值得陪孩子一起看的25部經典動畫電影
    所以,別再讓孩子沉迷遊戲、沉迷暴力庸俗的動畫片?別讓孩子的童年記憶只有可憐的喜洋洋,暴力熊了!­  適合孩子看的東西那麼多,只要懂得去甄選優秀的藝術品,才能讓孩子吸收到藝術的精華,作為家長,你有責任為你的孩子去引導、去發現!
  • 培養大學生健全人格
    大學生作為構建和諧社會的生力軍和社會主義建設的接班人,其健全人格的培養更具現實意義。和諧人格能促進大學生人生觀、價值觀的養成。健全人格的培養,可以幫助大學生明晰自己的人生目標,端正人生態度,並為其行動提供充足的動力,避免受到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等腐朽思想的侵蝕,正確看待金錢、利益與個人價值的關係。
  • 孩子健全人格的重要性
    在教育目標體系中,有一個問題,即人格問題,無論是教育者個體素質還是每個學生素質,都要以人格特徵表現出來,教育應該培養每個人的健全人格,健全人格應建立在現代人格基礎之上。我國新時期教育取得巨大成就,但是思想教育卻令人擔憂。
  • 如何養出一個內心豐盈、人格健全的孩子?
    我始終認為,化繁為簡,選對方法和路徑,才能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事半功倍。塑造出內心豐盈富足、人格健全健康的孩子,是每一位父母的願望。那麼,怎麼教、拿什麼教,就成為身為父母的我們必須要思考的問題。當面臨類似情況時,內心可以調用一種行為模式或情感反應,或者說,人格養成就在其中。從早早兩歲起,我開始給她講睡前故事。其中有很多寓言故事,這種又有趣,又好理解,又蘊含深刻道理的小故事,早早非常喜歡。
  • DUOFA|立志成為「全球最值得信賴的兒童益智桌遊玩具提供者」
    DUOFA 以「讓孩子的童年變得有趣起來」為使命,貫徹「優質」、「負責」、「創新」、「尊重」、「高效」的核心價值觀,立志成為「全球最值得信賴的兒童益智桌遊玩具提供者」。D是discover 探索/挖掘DUOFA發現,孩子在降臨之處,便對世界充滿了好奇,開始對世界的探索。E是Educate 培養/教育DUOFA堅信,最好的教育,就是培養孩子做最好的自己。
  • 開心麻花兒童劇團成立兩周年——塑造幸福人格,把孩子的快樂與成長...
    (原標題:開心麻花兒童劇團成立兩周年——塑造幸福人格,把孩子的快樂與成長擰成小麻花)
  • 堂吉偉德:「家務清單」是培養健全人格的善舉
    (5月6日《焦作日報》)把家務作為家庭作業,製作成「家務清單」讓孩子去完成,在應試教育的大背景下,這樣的舉動並不多見。勞動最光榮,奮鬥最幸福。這不僅在於勞動本身創造財富和價值,也是實現個人幸福和國家富強的必然路徑,更在於學會勞動才能熱愛勞動,擁有勞動的意識與本領,才會有健全而獨立的人格。
  • 《無敵破壞王》之後,最值得期待的6部動畫電影!
    動畫電影絕不是只有小孩才看的低齡化電影,他們也是光影藝術的一種表達!有笑有淚的《無敵破壞王2》之後,是否感覺動畫電影還沒有看夠?好消息是接下來半年時間裡一共有6部值得期待的動畫電影!它們大部分是大IP作品,關注度和熱度都是槓槓的,像這樣在半年時間內優秀的動畫電影扎堆上映的情況並不多,動畫電影愛好者的一場饕餮盛宴來啦!
  • 教育 | 比成績更重要的,是孩子人格的健全
    著名的教育家蔡元培曾經說過:決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學習成績,認識健全的人格培養。孩子每一個階段的教育都關乎著他的未來,在孩子還沒正式進入校園的時候,父母就教會了孩子背唐詩宋詞,甚至還會送去各種輔導班進行輔導,目的就是為了能夠讓孩子得到最好的教育,上最好的大學,似乎只有這樣才是父母眼中最成功的教育方式。
  • 教育的本質:培養孩子的核心素養和健全人格,才是真正贏在起跑線
    資訊時代,關於那些「別人家的孩子」的事跡和傳聞同樣此消彼長源源不斷,似乎榜樣的事跡俯拾即是,只是不在自己家。每逢高考揭榜,更是幾家歡喜幾家愁。眼看著一山更比一山高,優秀的孩子一個賽一個地拔尖,尋常人家的家長和孩子都過得苦不堪言。家長們使出渾身解數,不惜花費大量財力物力人力精力,卻發現自家孩子依然如故。孩子們費勁全力,卻依然滿足不了父母的期望值。
  • 推薦給孩子看的34部國產動畫片,養成優秀性格是孩子一生的寶貴財富
    在動畫片的世界裡,讓孩子們跟著動畫人物一起歡聲笑語,沉浸於溫暖美好之中,擁抱著小孩子世界裡獨有而純粹的快樂,潛移默化的影響孩子,潤物細無聲的培養孩子的性格中那些諸如:勇敢、堅強、自信、樂觀,團結、友愛的閃光點。今天寶爸先推薦國產的動畫片,排名不分先後(首字拼音排序)。
  • 你的人格健全……嗎?
    他們的理論雖各有差異,但在健全人格的構成要素上達成了普遍共識:日常生活中的積極情緒多於消極情緒情緒表達的開放性和靈活性信賴自身經驗自我接納抗壓)及其同事進一步定義了健全人格。請注意,在健全人格特徵集合中,僅憑某一種特質無法成就健全的人格;相對地,單靠某一種特質也無法導致不健全的人格②。我們僅基於大量樣本,就具體特質集合的可能性進行討論。關鍵在於,在此集合中得分較低的人格特徵,會在何種程度上阻礙你達成個人目標。
  • 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塑造大學生健康人格
    人格塑造就是通過養育、教育、教化等途徑,有目的、有計劃地促進受教育者人格形成、發展和完善的系統過程。在人格塑造過程中,大學階段無疑是一個關鍵性的階段。在這個階段,一個人的人格基本形成,並會直接地、強烈地對個人和社會發展產生基礎性和長期性的影響,因而需要引起教育工作者和整個社會的高度重視。  首先,人格塑造是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根本要求。
  • 讓優秀的動畫陪伴孩子的童年!
    家長只要正確的引導,讓孩子接觸一些比較優秀,適合孩子的動畫,就可以讓動畫片發揮最大益處了!!動畫片是孩子童年不可或缺的樂趣和精神食糧,為孩子挑選好的動畫片是每位家長的義不容辭責任。根據一些網站對如何為孩子選擇動畫片做了一些問卷調查,上百位媽媽參與調查,並分享了她們的選片經驗。
  • 健全人格的內涵及特徵
    其中隱藏著許多重要的心理學思想,一個主要的方面就是它從儒家文化的角度,設計並塑造了一種儒家的理想人格模式。這個模式有兩個層次,即低層次的「君子」和高層次的「聖人」,層次不同其要求也不完全- -樣。-般來說,君子必須具備仁、義、禮、智四德;聖人也一樣,但在智的修養上要高過- -般君子。
  • 小孩教育:25部BBC精品動畫,不要再給孩子隨便看動畫片了
    從啟蒙的角度出發,CBeebies是更適合孩子入坑的第一站。動畫短則三五分鐘,長則二十多分鐘,都在孩子能夠接受的範圍內。推薦的動畫都具有幾個共同的特質:藝術性強這裡的藝術是指視覺藝術、音樂、劇本、對白設計等等。例如,一部動畫的優秀視覺藝術是兒童基本的審美美育需求,積累多了自會對動畫作品的優劣有自己的判斷。
  • 靜茹《如何塑造孩子的健康人格》
    每個人都希望孩子健康成長成才,但是,很多家長並不清楚如何塑造一個孩子的健康人格,甚至以為他好的名義毀傷孩子人格的健康發育,導致孩子產生心理障礙,長久下去就會導致心理疾病,甚至人格扭曲。靜茹老師的講座《如何塑造一個孩子的健康人格》,通過很多經典心理實驗告訴家長,塑造孩子的人格發育需要尊重和順應哪些規律,並以一個獨特的視角讓我們看到,順應則是塑造,違背帶來的將是怎樣可怕的毀滅。
  • 一個人格健全的孩子,才是未來最具競爭力的人
    兒童期正是人格培養的關鍵期。從出生到18歲,孩子最重要的是人格的完整塑造。幫助孩子知道我是誰,我能做什麼,弄清楚自己的人生意義,是這段時間裡非常重要的一件事。許多家長重視孩子知識技能的培養勝過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不可否認,學習是十分重要的,只有掌握了足夠的基礎知識技能,才能更好地發揮創造力。
  • 真正決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學習成績,而是健全的人格
    如今有太多的家長只對孩子的成績有過多關注而忽略了其他方面,許多家長認為學習成績好就可以代表一切,只有成績好的孩子才擁有完美的人生。著名教育家蔡元培曾經說過決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學習成績,而是健全的人格。甚至有人會認為,學習成績好了其他方面自然就優秀了。
  • 《高情商養育》人格健全的孩子背後是懂得軟化自己的父母
    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詳細地了解下,要怎麼達到這四個維度,從而養育出人格健全的孩子。最常見的還有,女孩子一旦二十好幾,父母就開始催婚,覺得女孩子的人生終極目標就是結婚生子,還強勢打壓優秀的女孩子,覺得太優秀了不好嫁人。這些都是低格局的父母,孩子將來要麼逃避困難和未知,要麼頂著一顆玻璃心處處求庇護,否認和貶低自身價值,即便孩子通過後天的努力擺脫了原生家庭,但心靈上的創傷也不容易癒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