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英語高考成績被質疑「倒加分」事件引起關注。
11月27日上午,浙江省教育考試院在其官方網站中發布了《關於英語科目考試成績的說明》(以下簡稱《說明》),稱在11月剛結束的英語科目考試中,根據答卷試評情況,發現部分試題與去年同期相比難度較大。為保證不同次考試之間的試題難度大體相當,在制訂評分細則時,決定面向所有考生,對難度較大的第二部分(閱讀理解)、第三部分(語言運用)的部分試題進行難度係數調整,實施加權賦分。其他試題未作調整。
《說明》一經發布,再次引起了爭議,有網友認為,因題目太難而進行加權賦分,對成績好的學生而言不公平。有浙江家長看到浙江省教育考試院回應後稱,他們事先並不知情,希望公開加權賦分的細則。
對此,華東師範大學考試與評價研究院院長陳玉琨表示,在特殊情況下,加權賦分也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並不會存在不公平問題。
「因為公平是相對的,加分會帶來天花板效應,就是成績不錯的學生沒有上升空間了。但同樣,試卷難度過高,也會帶來地板效應,英語不好的學生完全沒有辦法考試了,也衡量不出他們的真實水平。」陳玉琨認為,基於以上考慮,對部分難度過高的題目進行加權賦分,實際上也是一種平衡。
但他也表示,高考在命題時,可以更好地把握好等價性,「我認為高考制度的改革是合理的,也就是新高考,但高考手段和內容這一塊還需要進一步加強,內容就是指試題的質量和等價性,也就是說,這張試卷和另一張試卷的價值應該一樣的。」
陳玉琨說,關於高考試卷過難的情況一直存在,「我在2001年的時候就寫過關於建設高考題庫的問題。」他表示,對於試卷難易程度不同的情況,各地應該建設一個高考題庫,對題目的等價性做嚴格的評估認證,高考試卷題目就從題庫中進行選擇,確保試卷的等價性和難易程度一致。
國家教育諮詢委員會委員談松華表示,「這件事反映出了我們國家的高考命題水平是有待提高的。」他認為,如果試卷命題質量不高,對真實反映學生實際水平和能力就會有一定的局限,「因為難而給部分題目加權賦分,正好證明了命題水平的問題。」
對此,談松華指出,提高試題質量、提高命題人員水平,應該是未來高考改革的重點。「現在的命題人員都是臨時抽一部分中學教師和大學教授,他們對試卷的難易程度的把握會有一定的偏差。所以有時會出現一年試卷難,一年試卷容易的情況。」他告訴澎湃新聞,目前對於高考考試內容的改革教育部已經有所部署。
但針對此次事件,談松華認為,因為試卷難易程度不一致而進行加權賦分是「說不過去的」,「試卷命題過難這個問題,無論是加分還是不加分,都會產生一定的不公平。但因為難而加分,這個理由不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