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氣溫急轉直降,是時候給娃們換上保暖裝備了,結果剛拿出來去年的冬鞋,才發現早就小了。
據安裝到各位家裡的監控器顯示,冬鞋換新正當時!
給寶寶穿的冬鞋,僅能保暖遠遠不夠,鞋子選不對,會嚴重影響孩子腳部和腿部的發育。
(圖片來源於網絡)
很多朋友們過冬的好夥伴——雪地靴,就曾經背負「致殘」的罵名。
雖經證實這是謠傳,但骨科醫生也指出,兒童最好不要穿雪地靴,雪地靴尤其不適用於長期走路或戶外運動。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鞋並不適合孩子穿,冬季給孩子買鞋的時候要尤其注意。
非常厚的雪地靴
雪地靴普遍比較寬大,不能保護和支撐寶寶的腳踝。
穿久了,鞋內的毛被壓扁,鞋內空間會更大,更加無法把小腳固定在鞋中。
鞋頭和後跟也很軟,不能很好地保護和支撐寶寶的腳踝,容易引起踝關節及韌帶損傷。
而且雪地靴的鞋底都很平,時間長了會導致寶寶出現扁平足,甚至「內八字」。
加上小寶寶活動量大,腳部出汗多,雪地靴內的絨毛長時間被汗液浸溼,增大了真菌滋生的概率。
(圖片來源於網絡)
說到這裡,北方的朋友多半已經瑟瑟發抖,建議備一雙輕便的薄絨運動鞋,等孩子運動的時候換上。
總之,不建議寶寶們冬天穿著雪地靴進行大量活動,沒有好處。
厚底棉鞋
鞋底太厚,彎曲費力,孩子身體對腳踝關節的掌控力減弱,踝關節很難保持穩定。
這樣不僅走路的難度會加大,而且還容易崴腳。
(圖片來源於網絡)
厚底鞋的鞋底往往還會偏硬,會對腳掌施加更大的壓力,孩子運動起來會更容易感到疲勞。
一般給孩子選鞋,鞋跟不要超過2釐米,也不要太扁平。
高幫靴
小寶寶骨骼發育還沒有定型,高幫靴很不利於寶寶的腳踝活動和骨骼發育。
如下這種剛剛卡到腳踝的高幫靴,除了不利於腳踝發育,還有磨破腳踝皮膚的風險。
(圖片來源於網絡)
棉拖鞋
拖鞋沒有後跟,就算有後跟,鞋體也普遍寬大,沒辦法固定孩子的雙腳。
寶寶的腳趾要一直勾著才能抓住拖鞋,長此以往,會影響腳趾和足弓的發育。
(圖片來源於網絡)
所以學步期的孩子不適合穿棉拖鞋,累不累只有娃知道。
至少要等孩子五歲左右,腳部的骨骼都長好了,才可以試著穿拖鞋。
二手鞋
關於二手鞋的話題,想必大家已經不陌生了,有請我們的課代表來總結髮言:
沒錯,每個寶寶的腳背、腳弓、腳寬都有很大的差別!
二手鞋多少都會有磨損,這些磨損帶著對前主人的記憶,寶寶需要費力適應,長期穿二手鞋也會影響足弓發育。
儘管我們鼓勵物盡其用,但是二手鞋就真的算了。
在孩子自己可以扶著站的時候,這時就應該給孩子穿鞋了。
孩子在學會站的時候五個腳趾是分開吃力的,這樣不利於今後的行走。
給孩子穿了鞋子以後,五個腳趾併攏,更有利於孩子今後對行走的學習。
寶寶還沒學會走路之前,在家裡不需要穿太厚的鞋子。
可以給寶寶穿上暖和防滑的地板襪,或者是鞋襪一體的地板鞋。
(圖片來源於網絡)
那麼,剛學會走路和進入穩步期的孩子,鞋子又該怎麼選呢?
剛學走路的寶寶怎麼選鞋?
在冬天迎來學步期的寶寶,不合適光腳,可以選擇穿軟底軟面的學步鞋。
把學步鞋放在地板上,隔著鞋墊去摸地板,如果手指能夠感覺到地面,就代表達到了軟底的標準。
(圖片來源於網絡)
軟底學步鞋,可以讓寶寶的腳趾能夠抓地,促進足底神經發育,也能更好地站穩,穩定地學走步。
當然,軟底鞋只能在室內的光滑地面穿著,不適合在戶外穿著。
已經可以走穩的兒童怎麼選鞋?
可以走穩的孩子進入穩步期,此時應控制寶寶的腳型,可以選擇一些鞋身較硬的幼兒穩步鞋。
總的來說,這個階段給孩子選的鞋子需有堅實的後跟杯,防止後足外翻(即腳跟偏斜)。
鞋底要容易曲折有彈性,能很好的承託足弓。
具體如何選擇,可以依照一個簡單口訣的來判斷:
一折、二捏、三擰、四按、五聞——
鞋子的形狀要符合寶寶腳型、鞋幫要儘量低,避免較高的鞋幫卡傷寶寶的腳踝;
鞋子的彎曲部位應卡在鞋子前部1/3處,從而保證鞋底的曲撓線跟寶寶的腳的曲撓線相吻合,才能引導小朋友正確行走。
兩手捏一下鞋子的後跟部位,和前部包頭。如果沒有硬度,說明鞋子不合格。
鞋子的後跟部位必須有足夠的硬度,才能保護寶寶柔軟的踝關節,防止踝關節受力傾斜,導致 O 型腿或 X 型腿。鞋子的前部包頭,也需要足夠的硬度,防止磕傷、踢傷、砸傷腳趾。
鞋面材質要柔軟、透氣性好、無異味。
寶寶的腳比較嬌嫩且容易出汗,材質過硬不僅會磨傷皮膚,而且部分硬質材料透氣性差。
牛羊皮、帆布、絨布都是不錯的選擇,塑料、合成革的最好不要選。
孩子長得快,老一輩對於孩子鞋帽衣物的的購物理念一貫是往大了買。
但是過大的鞋子很容易影響寶寶骨骼發育,可能引起O型腿、X型腿、足內翻等足部畸形的情況。
一般來說,鞋子的內長比寶寶的腳長0.5-1釐米就合適了。
判斷鞋子大小是否合適,可以讓寶寶穿襪子,站著試鞋,這樣挑的鞋子才最合適。
家長也可以用小手指進行測量,如果小手指可以插入腳後跟和鞋幫之間,說明也是比較合適的。
1、太柔軟的鞋底
鞋底太柔軟,不適合已經學會走路的寶寶,不利於穩定腳型,容易引起踝關節及韌帶的損傷。
2、鞋子過大或過小
穿太大的鞋子,寶寶的腳要用力抓握,可能導致寶寶足內翻或外翻。同時這樣走路很容易身體前傾,不僅影響腳部骨骼發育還會影響脊椎發育。
太小的鞋子擠腳,腳趾受擠壓,容易發生變形和畸形,還很容易引發甲溝炎
所以,給孩子買鞋買大要不得,穿小了的也要及時淘汰。
3、鞋子過瘦或鞋頭過尖
會造成腳和走路姿勢變形,給正在成長中的骨頭造成傷害。
4、鞋子不注意定期更換
一般來說,每3-4個月就要給寶寶換一次鞋。
每隔一個月,家長就要檢查一下寶寶鞋子的舒適度。如果穿上之後,腳趾處所餘的空間不足大人小手指的一半寬,或腳跟、腳面有勒痕,就說明寶寶腳長大了,鞋不合適了,需要儘快更換。
最後,給大家留一道小小的思考題吧!
冬天是給孩子穿加絨的鞋子+薄襪子好?
還是普通運動鞋+加絨的襪子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