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學顧臻團隊發明「死細胞療法」,構建藥物遞送新平臺

2020-12-17 中國生物技術網

急性髓性白血病(AML)是一種髓系造血幹/祖細胞癌變的惡性疾病,表現為無法成熟的髓系癌細胞在骨髓內大量增殖、聚集,導致骨髓正常的造血功能被抑制及其它生理機能的病變。骨髓移植是治療AML的理想方法,但幹細胞來源、數量、配型以及移植後的免疫排斥反應等眾多問題往往限制了其廣泛應用。化療是除骨髓移植外,AML最為重要的治療手段之一,但化療愈後差、復發率高,五年生存期僅為30%。

2020年12月9日,浙江大學顧臻教授團隊在Science Advances上發表了題為 Cryo-shocked cancer cells for targeted drug delivery and vaccination 的研究論文,並被選為當期的封面文章。論文第一作者為上海中醫藥大學中藥學院副教授慈天元博士及浙江大學藥學院特聘研究員李洪軍博士。基於AML癌變細胞本身「骨髓歸巢」這一特點,團隊提出利用經液氮處理的AML細胞的「死細胞」構建具有骨髓靶向功能的遞藥系統,以提高化療藥物在骨髓內的富集、抑制AML細胞的增殖。同時藉助AML「死細胞」本身所攜帶的腫瘤相關抗原,聯合免疫佐劑,刺激機體對AML癌細胞的特異性識別及殺傷。團隊在動物模型上,驗證了該平臺技術可聯合化療及免疫治療有效抑制腫瘤發展、提升生存率。

研究團隊創造性地提出利用液氮高效製備死細胞的方法,即將腫瘤細胞分散於傳統的細胞凍存液中並快速浸沒於液氮,低溫保存12小時後在溫水中快速溶化即可得到細胞結構完整但卻已不具備增殖能力的死細胞。

死細胞製備流程圖

在文章中,作者首先證實了死細胞具有與活細胞類似的細胞結構,並利用體外增殖試驗及體內接種癌細胞致瘤試驗說明死細胞已完全喪失增殖能力,可作為化療藥物如阿黴素的遞藥載體。

死細胞的結構表徵:雷射共聚焦(左),掃描電子顯微鏡(右)

研究人員進一步證實死細胞具有與源細胞類似的蛋白表達,例如AML細胞株C1498的死細胞同樣攜帶CD44及CXCR4兩種與骨髓靶向密切相關的抗原,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AML活細胞的「骨髓歸巢」功能。經C1498死細胞包載的阿黴素,與游離藥物相比具有更長的血液半衰期及更高的骨髓富集,與免疫佐劑聯用後,可顯著延長AML小鼠的生存期。

研究團隊表示,接下來將對「死細胞療法」的抗癌有效性和安全性在動物模型上作進一步的系統評估,並與企業合作,推動該創新技術臨床轉化的進程。此外,團隊正在拓展「利用液氮高效製備死細胞」的這一平臺技術,有望用於其他疾病的治療。

原文連結:

https://advances.sciencemag.org/content/6/50/eabc3013

相關焦點

  • 浙大顧臻團隊發明「死細胞療法」,液氮凍死細胞、載藥回注體內
    據了解,基於 AML 癌變細胞本身「骨髓歸巢」這一特點,這種「死細胞」能夠運載著藥物直達骨髓,也就是說,比傳統化療藥物使用更加精準,並可減低復發風險。這是浙江大學藥學院顧臻教授的團隊研究出的一種用於 AML 的全新療法,其巧妙的藥物遞送方法讓人聽聞後眼前一亮。相關論文也於 12 月 11 日登上《科學》子刊《Science Advances》的封面。
  • Sci Adv封面文章|顧臻團隊發明「死細胞療法」,構建藥物遞送新平臺...
    2020年12月9日,浙江大學顧臻教授團隊在Science Advances上發表了題為Cryo-shocked cancer cells for targeted drug delivery and vaccination 的研究論文,並被選為當期的封面文章。論文第一作者為上海中醫藥大學中藥學院副教授慈天元博士及浙江大學藥學院特聘研究員李洪軍博士。
  • 39歲加盟浙大任藥學院院長 顧臻:讓醫藥創新更快「浮出紙面」
    浙江新聞客戶端訊 僅粘貼一枚硬幣大小的貼片,不僅可以輕鬆完成胰島素的注入,還可以有效控制劑量,一舉多得。這套由浙江大學藥學院院長顧臻教授團隊研製的透皮智能胰島素遞藥系統,目前正在報批臨床試驗,未來極大可能顛覆糖尿病的傳統治療。 如何讓藥效更好,降低副作用,提升患者生存質量?顧臻一直致力於通過學科交叉,開展創新藥物研製。
  • 唐力團隊提出細胞機械力響應型藥物遞送的新策略
    過繼性T細胞療法雖然在血液瘤治療中已取得優異的治療效果,但治療實體瘤仍面臨巨大挑戰。雖然目前已有將過繼T細胞與細胞因子或傳統化療藥物聯用以改善實體瘤的治療,但仍面臨嚴重不良反應及系統性毒性等局限。唐力教授團隊提出細胞機械力響應型藥物遞送的新策略,並首次構建T細胞機械力響應型藥物遞送系統實現腫瘤部位高度特異性的藥物釋放,達到增強抗癌療效的目的。
  • 杭師大謝恬教授團隊發明鍺烯納米水凝膠藥物遞送系統,用於腫瘤手術...
    杭州師範大學謝恬教授團隊發明鍺烯納米水凝膠藥物遞送系統用於腫瘤手術輔助治療新策略手術是目前實體瘤治療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創口感染和術後腫瘤復發是實體瘤手術治療面臨的兩大挑戰。新輔助治療和術後輔助治療在改善患者預後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 革新眼科現有標準療法!科凝生物慾打造全球藥物遞送新藥領導者
    科凝生物聯合創始人,CEO及CSO餘渝博士在香港科技大學獲得本科及博士學位,曾作為聯合申請人和主要參與者領導多個香港特區,中國內地及美國的政府或工業界項目,有超過13年的眼部創新藥物遞送系統研發經驗,是科凝7項核心專利的發明人。
  • 顧臻教授受聘浙江大學講席教授和藥學院院長
    浙江大學黨委副書記、副校長張宏建代表學校對顧臻教授的加盟表示歡迎,並為其佩戴校徽。張宏建表示,浙江大學歷來高度重視人才隊伍建設,積極創造良好的人才生態環境。顧臻教授作為藥物製劑及生物材料領域的國際知名學者,研究成果豐碩,此次全職加盟受聘為浙江大學講席教授,並擔任藥學院院長,將進一步促進藥學院教學改革,並提升科研創新、成果轉化的能力。期待藥學院實現更高質量的發展,為建設世界一流大學、一流藥學做出貢獻。
  • 南大校友顧臻入選2019Small青年科學家創新獎,全球僅2人
    99級南大校友顧臻(現任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教授)與美國馬裡蘭大學的胡良兵教授共同獲此殊榮,以表彰他們在深入研究藥物遞送系統和木基納米技術應用於能源的研究中做出的卓越貢獻。事實上,在國際領先的科研領域,顧臻已經走了很遠。1本科、碩士畢業於南京大學化學系及高分子科學與工程系之後,顧臻在2010年於UCLA獲得工學博士學位;同年博士後獲聘於麻省理工學院化工系/Koch癌症綜合研究院、哈佛大學醫學院,師從Robert Langer教授。
  • RNA藥物前途無限,遞送系統成研發瓶頸
    遞送系統是 mRNA 藥物的關鍵1990 年,威斯康辛大學科學家首次證明,在動物上直接注射體外轉錄的 mRNA 可以表達蛋白。1992 年,美國 Scripps 研究所的一項工作展現了 mRNA 治療疾病的潛力,他們通過腦內注射編碼加壓素(Vasopressin )的mRNA,以增強加壓素的表達,成功緩解了大鼠的尿崩症。
  • ...Advances發文闡述高效腫瘤免疫激活納米藥物殺傷腫瘤的新策略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放射科孫繼紅團隊近期在Science Advances(IF=13.166)在線發表了題為」Nanoparticle-enhanced chemo-immunotherapy to trigger robust antitumor immunity」(https://advances.sciencemag.org/content/6/
  • 蔡宇伽團隊發明介於病毒載體與非病毒載體之間的類病毒體遞送技術
    2021年1月4日,上海交通大學系統生物醫學研究院的蔡宇伽團隊在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雜誌上發表了一篇題為:Lentiviral delivery of co-packaged Cas9 mRNA and a Vegfa-targeting guide RNA prevents wet 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
  • 澳研發出提純癌症CAR-T免疫療法製劑的新方法
    新華社坎培拉10月26日電(記者嶽東興白旭)南澳大利亞大學日前發布公報說,該校研究人員與一家生物治療公司合作,開發出一種基於微流體技術的新方法來提純癌症CAR-T免疫療法的製劑,可以降低治療成本和副作用。
  • 藥物遞送公司Lyra Therapeutics提交上市申請,加快鼻竇炎藥物開發!
    美股 藥物遞送公司Lyra Therapeutics提交上市申請,加快鼻竇炎藥物開發!XTreo™技術平臺Lyra團隊以材料科學,藥物開發和配方方面的專業知識為基礎,開發了專有技術平臺,該平臺旨在使長效,長期局部遞送藥物準確直接針對病變組織。
  • 兩篇Science子刊新技術突破血腦屏障實現腦部蛋白質藥物高效遞送
    5月27日,來自Denali Therapeutics Inc公司和範德堡大學的研究人員在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雜誌上連發兩篇研究論文,利用基於Fc片段的運輸載體(TV)成功地將大分子蛋白藥物高效輸送到小鼠及猴子的腦部中,並實現了疾病的治療。
  • 華東師大科學家發現通用型蛋白質胞內遞送載體
    圖說:華東師大生命科學學院程義雲教授(右)和博士生劉崇懿 校方供圖新民晚報訊 (首席記者 王蔚)在不需要修飾的條件下,華東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程義雲團隊利用富含硼酸的高分子對多種蛋白質實現了高效、普適的蛋白質胞內遞送,並能維持其生物活性。
  • 利用碳量子點納米組裝體進行可控多點藥物遞送研究取得新突破
    利用碳量子點納米組裝體進行可控多點藥物遞送研究取得新突破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15 16:37:18 鄭州大學盧思宇、侯琳課題組與
  • 唾沫發電 躺吃減肥 2017年華僑華人新發明可了不得
    中國僑網12月26日電 題:唾沫發電 躺吃減肥 2017年華僑華人新發明可了不得  作者:王嘉怡  你是不是有想過電影裡的高科技產品,什麼時候才能在生活中見到?喝水都胖的減肥節奏,什麼時候後才能改變?沒有高配手機的人,什麼時候才能不每天負重一個充電寶?
  • 南開大學孔德領團隊開發了用於預防和治療慢性腎臟疾病的多功能...
    近日,南開大學生命科學學院,藥物化學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孔德領研究團隊發表了題為Multifunctional natural polymer nanoparticles as antifibrotic gene carriers for chronic kidney disease therapy的研究。
  • 站在基因療法的風口上|峰瑞研究所
    希望能提供新的思考角度。峰瑞資本在持續關注基因治療領域的創新,期待與創業團隊、從業者與行業專家交流探討。也歡迎關注我們將於 6 月 20 日(下周六)在北京舉辦的基因療法論壇。作為第一個正式獲批的基因治療藥物,Glybera 的成功開啟了基因治療的新時代。
  • 上海矽酸鹽所在多糖基響應型藥物遞送系統及其腫瘤聯合治療研究中...
    腫瘤在生長惡化過程中,常伴隨產生乏氧、低pH值、失衡的氧化還原狀態等一系列具有異常特徵的微環境,這些微環境特徵為開發更加智能的響應型藥物遞送系統提供了可能。多糖類物質具有毒性低、生物相容性好、可化學修飾基團豐富等優勢,在抗菌、醫用敷料等領域被廣泛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