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賣騎手最想對客戶說的話,包括「收餐時說聲謝謝」

2020-12-14 生活報

昨晚(20日),一位ID為「闌夕」的微博網友發文表示,2018年某外賣平臺的騎手們,最想對客戶們說的三句話是「及時接電話;把收餐地址寫對;收餐時說聲謝謝」。

截自某外賣平臺微信公眾號

大部分網友都表示理解和支持,在感謝外賣員們的同時,也想向他們提一些小意見。

可有一些網友對於第三句「心聲」——「關門前說聲謝謝」感到不滿,還因此怒懟「我花了錢為什麼要說謝謝?」、「送外賣的有什麼資格要求我感謝他們?」

「到底該不該跟外賣員說謝謝?」為此,網友們又吵起來了……

本是一條吐槽平時點外賣經常灑湯的生活瑣事內容,許多人的關注點卻「離奇」地偏向遠方。

從小我們就被教育「為人處世要講禮貌」,可這一群人卻迷茫地眯起了眼:「謝謝?為啥我要跟外賣員說謝謝?」

揪住外賣員「要求」顧客感謝的這句話,有人怒懟,自己有沒有表示感謝完全屬於個人權利,一個「小小」的服務業人員有什麼資格提出這樣的「強硬性」要求?

還有人認為自己是消費者,付費購買服務,外賣員拿工資提供服務,兩者是平等的交易關係,憑什么要給外賣員表示感謝呢?

網友:你不先說「您好」,我就不說「謝謝」,反正「不點外賣你們全都失業」,我又沒損失。

更有偏激的網友,直指外賣員的這個「呼聲」是「貪婪至極」,明明是外賣員更應該向顧客表示感謝,因為是這群「衣食父母」肯定了他們的價值。

這個「神奇」的邏輯也是令人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在被其他網友指責時,有人更是斬釘截鐵回答:沒有,服務人員沒有資格被感謝。

看到這些「迷幻」思路的留言,有網友不禁哀嘆:「這個社會怎麼了?」

待人接物講禮貌,這明明是一個人素質修養的最基本體現,怎料想有一天還會陷入如此大的爭議中。

「這年頭還流行起來從外賣小哥身上找優越感了?」

「謝謝」簡單兩個字,有那麼難說出口嗎?

根據某外賣平臺近日公布的報告顯示,2018年騎手們獲得了食客們的3億好評、2.5億感謝。

其中,8100萬份訂單叮囑小哥「注意安全」,6000萬份訂單寬慰小哥「不用著急」,4000萬份訂單囑咐小哥「雨大慢點騎」,2200萬份訂單叮囑小哥「天冷注意保暖」。

但在這份暖心數據的背後,外賣員「被打」、「被辱罵」的新聞仍然屢見不鮮,這也僅僅只是服務業的一個小小縮影。

上海青年報曾經報導稱,大多數服務行業的一線人員,對於消費者的心理底線大同小異,概括來說就是「不求顧客態度禮貌,只求別裝大爺。」

雖然秉著「顧客是上帝」的理念,但他們認為這不代表服務人員就一定低人一等、是可以被看低或羞辱的。可真的遇上一些吹毛求疵的顧客時,這些服務業人員也只能自我調節情緒,安慰自己不要放在心上。

同時,報導中也指出,能對服務業工作者禮貌交流的消費者並不多。「請」,「謝謝」,從小就被教育的禮貌用語,對許多人來說卻難以脫口而出。

隨著商業逐漸發達,消費者的「上帝」地位早就確立,青年報評論文表示,如今大家開始關心起消費者的禮貌程度,也是社會進步的一種體現。

中國社科院新聞學所所長尹韻公更認為,對服務人員尊重不僅顯示個人素質,更體現了一個國家的文明程度。

這次由一個「外賣員心聲」而引發的爭論,更顯示出普及禮儀知識、加強公眾文明教育、完善自身素質、構建和諧消費環境的必要性與急迫性。

只有堅持文明,學會面對商家、服務者的尊重,並回報以尊重,才能在互相尊重中體現自己的修養與素質。

曾經有個網友發文稱,自己與友人一起外出用餐時,因為對服務員表現得客氣有禮貌,被朋友吐槽像「沒見過世面」、「好欺負」,他很疑惑自己的做法是否不對,是否應該像朋友說得那樣要「端」著點。

當時獲得最高贊的網友這麼回復,「每一個為你提供便利的人都值得感謝,這是個人修養,不是軟弱的表現。」

「謝謝」兩個字,拉近了雙方的距離,用最簡單自然的交流方式釋出善意,讓社會交往中少些戾氣,多些和諧,明明是個「基本操作」卻吵翻天,也難怪一些網友覺得「看不懂」了。

來源:金融界、觀察者網

相關焦點

  • 外賣騎手最想對客戶說的話包括「收餐時說聲謝謝」
    來源:觀察者網昨晚(20日),一位ID為「闌夕」的微博網友發文表示,2018年某外賣平臺的騎手們,最想對客戶們說的三句話是「及時接電話;把收餐地址寫對;收餐時說聲謝謝」。截自某外賣平臺微信公眾號大部分網友都表示理解和支持,在感謝外賣員們的同時,也想向他們提一些小意見。可有一些網友對於第三句「心聲」——「關門前說聲謝謝」感到不滿,還因此怒懟「我花了錢為什麼要說謝謝?」、「送外賣的有什麼資格要求我感謝他們?」
  • 出於禮貌說一句「謝謝」還是該不該跟外賣員說聲「謝謝」?
    送外賣一個月的工資單 | 用戶供圖夢雪 作為廣州送外賣高手,說自己日進400,帶的徒弟也一個比一個厲害。作為資深從業者,他友情建議:如果你要跑外賣,用自己的摩託車或者電動車在下班時體驗一下,覺得適合外賣行業再辭職不晚 。
  • 外賣小哥最想對客戶說的十句話,句句深入人心
    本人送餐幾年,也送了幾萬個訂單,遇到各式各樣的客戶很多,也曾因為送餐超時被客戶罵,但總體很少跟他們產生矛盾,也未曾向任何客戶低過頭。送餐時間久了,外賣小哥其實是有很多心裡話要對客戶說的,希望客戶能寬容大度的處理。
  • 還在為該不該跟外賣員說「謝謝」吵翻天?對不起,我們成都人就愛說...
    #該不該跟外賣員說謝謝#居然就被吵上了熱搜▽謝還是不謝,網友吵翻天微博一位大V闌夕發文表示,2018年底,美團外賣給騎手們發放問卷調查,問他們最想對用戶們說的話是什麼得票最高的是這三句:及時接電話;把收餐地址寫對;收餐時說聲謝謝。
  • 外賣騎手最想「減壓」希望成立行業協會
    來源:北京青年報一日三餐點外賣,不想出門找代買,外賣平臺的發展極大地便利了人們的生活。但你知道嗎,每一份準時送達的背後,都有一個外賣小哥在「爭分奪秒」。為賺取每單不足5元的配送費,無論風雨,不管寒暑,他們不停地往返於商家和客戶之間,遇到交通意外是否有保障?碰到客戶給差評有何損失?如何才能提供最優質服務?
  • 街採濟南外賣騎手:增時意義不大 最怕商家卡餐、高層電梯擁堵
    另一名美團騎手告訴記者,在配送時間之外增加額外的時間,美團外賣平臺此前已有,「挺管用的」。但對於餓了麼外賣平臺的騎手來說,一切還沒有變化,他們仍要按照平臺要求的時間將餐送達顧客手中,小王(化名)便是其中一名。與在路邊等待的其他騎手相比,小王很年輕,才成為騎手一年左右,在他的騎手系統裡最下面的統計欄裡,配送準時率是100%,平均每單用時是24分鐘。
  • 收到外賣該不該對騎手說謝謝?不說謝謝兩個字不代表沒素質
    導讀:最近,有這麼一份面向外賣騎手的問卷調查(共12萬騎手參與):你最想向用戶說什麼?結果顯示:騎手最想跟用戶說的三句話是:1、及時接電話;2、把收餐地址寫對;3、收餐時說聲謝謝。小編摘取了幾個比較典型的評論:1、這就看出家教與個人素質了,跟送餐員說聲謝謝,我覺得是應該的;2、對別人勞動表示感謝,應該說謝謝啊。我跟誰都喜歡說謝謝,每次拿到外賣的時候我都要說謝謝謝,麻煩了。3、說聲謝謝隨口的事,還體現了自己有素質,何樂而不為呢?
  • 用美團餓了麼吃外賣,需要感謝騎手嗎?看完知道怎麼做了
    「該不該跟外賣小哥說謝謝」這個話題最近挺火,大家從美團或者餓了麼點外賣之後,會不會對騎手說聲謝謝呢?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關於外賣小哥的話題。在此之前,我們先大概了解一下當前外賣騎手的現狀:2018年第二季度,中國網際網路餐飲外賣市場整體交易規模達1028.4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23.8%。
  • 外賣小哥送錯餐主動道歉,客戶說沒事,結果2個小時後卻愣住了!
    外賣小哥送錯餐主動道歉,客戶說沒事,結果2個小時後卻愣住了!如今在網上點外賣的人實在是太多了,外賣小哥也因此有了不錯的收益,但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卻應驗了一句話:林子大了,真是什麼鳥都有!小編有個做外賣的朋友,昨晚和他閒聊的時候就給我吐槽了送外賣的心酸事兒,至今讓他想起來都覺得生氣!
  • 昆明外賣騎手幫買煙拿包裹求五星好評養全家(圖)
    下雨天宅在家裡打遊戲、看電影是很多年輕人最享受的時光,如果這時候想吃小鍋米線了、想吃炸雞啤酒了,外賣騎手就成了最需要的人。在許多人看來,外賣騎手薪酬高、入職門檻低,是一個不錯的職業。晚飯時間,商場的餐飲樓層格外熱鬧,兩名外賣騎手在一家川菜店外等待取餐的間隙聊起來。騎手湯師傅說,送餐高峰期是下午5時30分至晚8時30分,其他時間送餐比較少。「吃飯的時間我能多送幾個單呢。」  「天氣冷或者下雨下雪的時候工資相對高一點,我們騎著電單車特別冷,但沒辦法,要生活啊!」
  • 復工潮下的外賣騎手:不僅是想賺錢,更因為心裡有一種使命感
    與此同時,包括美團外賣、餓了麼、點我達、閃送等幾乎所有平臺均倡導採取更為安全的無接觸配送,閃送等平臺也為旗下的騎手配備口罩、消毒水等防疫物資。城市沉睡下,是流動的他們帶來了希望與溫暖。以下是在武漢、上海、紹興的三位普通騎手的自述。「餐館老闆說,如果我不配送,他就開不下去了。」
  • 餓了麼騎手洩露客戶信息 女子被強送外賣
    藍鯨TMT頻道5月22日訊,據江蘇廣電集團荔枝新聞報導,倍受關注的「女子未點餐被強送外賣」事件,美團外賣並未發生洩漏用戶個人信息的情況,系餓了麼騎手洩露。美團方面稱,涉事外賣騎手周某早前在平臺有註冊。在此次事件中,他以顧客的身份點餐、取餐並送餐,屬於冒充騎手送餐的行為,美團外賣並未發生洩漏用戶個人信息的情況。目前了解到,周某已很久沒有跑單,號已經封掉。同時警方已經查實涉事用戶的信息由餓了麼騎手徐某在配送用戶在餓了麼訂單後洩漏,這是該次事件的關鍵原因,目前,徐某已經被行政拘留。此前,有網友稱在南京遭遇未點餐情況下有外賣騎手上門送餐並準確報出該用戶真實姓名。
  • 騎手排隊訂單取消當場落淚 外賣配送工資怎麼算?
    最近有一位美團的外賣小哥在為顧客等餐的時候,卻哭了,這是怎麼回事呢? 視頻中一位身穿美團外賣的外賣     原標題:騎手排隊訂單取消當場落淚 外賣配送工資怎麼算?     各行各業都有不為人知的辛苦與勞累,外賣小哥也是一樣。他們需要接受訂單,等餐,然後爭分奪秒的去送餐。
  • 該不該跟外賣員說謝謝?「謝謝」明明是基本操作,為什麼吵起來了
    就在這幾天,微博上一位ID為「闌夕」的網友發文表示,2018年度某外賣平臺的外賣小哥們,最想對客戶們說的三句話是「及時接電話;把收餐地址寫對;收餐時說聲謝謝」。大部分網友表示支持,同時也非常理解外賣小哥們那三句話,但是也有部分網友對於第三句話「說聲謝謝」感到了不滿,還因此怒懟「他只是送個外賣憑什麼要求我感謝他們?」、「我花了錢買的服務怎麼還要說謝謝?」、「到底要不要說謝謝?」
  • 一個在青外賣騎手的生活:每天騎行100多公裡
    去年5月,在青島幹外賣騎手的堂哥回家說,只要能吃苦,城裡送外賣賺錢多,一個月能掙八九千。聽了之後,劉雪鵬二話沒說,就跟著來了青島。在一個陌生環境裡,他不得不適應青島複雜的路況,熟悉送外賣的區域路線,以及在人情冷暖中控制自己的情感。
  • 成都「無聲外賣騎手」:能吃苦肯付出 顧客好評帶來成就感
    【現場聲】「喂,您好!您的外賣,我們的聾啞騎手給您放在樓下柜子裡面了,麻煩下來取一下。」  【解說】近日,在四川成都一外賣站點內,站點工作人員在收到聾啞外賣騎手安寶山的「暗語」後,立刻幫他聯繫顧客,通知取餐地點。今年32歲的安寶山來自甘肅,是一位擁有兩年送餐經驗的「無聲外賣騎手」,現在他每天能跑40單到60單外賣。
  • 美團開設騎手英文課 萬能的外賣小哥又添新技能
    7月20日,美團外賣在騎手客戶端上線英語課程,幫助騎手能夠在遇到國際化的服務場景時,與點餐用戶和商家更加高效的溝通。共計二十八節課的外賣英語視頻課程,覆蓋從取餐到送餐的全過程,對於騎手送餐過程中遇到的如「定位不符」「找不到地址」「送餐超時」等異常場景做了生動再現,並給出最簡單的英文解答。
  • 未點餐被強送外賣:涉事兩名騎手,一個寫保證書一個被拘留
    5月23日,女子未點餐卻被強送外賣一事昨日有了新的進展。據江蘇廣電集團荔枝新聞報導,該事件中,美團騎手強送外賣背後的女子客戶個人信息,是由餓了麼騎手洩露。南京江寧警方於5月21日晚通報,20日接到一名女子報警,女子稱其收到一份外賣,但自己未點外賣,而且個人住址、姓名被陌生人掌握。外賣員告知是由一名男子所送。警方到現場展開調查,發現某外賣平臺騎手徐某(男,19歲)在此前為報警人正常送外賣時,因袋子纏住手腕,報警人幫忙時雙方發生手部接觸。
  • 致:外賣騎手,困在系統裡一文
    文章的作者,應該也是做了長時間的走訪調研,對外賣騎手這個職業進行了深入細緻的了解,所以文章對外賣騎手的分析也是比較全面客觀的。不過通觀整篇文章,包括文章的標題,整個呈現出來的感覺好像只有一個:外賣騎手是弱者,而平臺則是萬惡之源。外賣騎手是弱者嗎?
  • 對外賣員說「謝謝」:不強求,但請尊重
    某外賣平臺近日公布了一項數據報告:在2018年,該平臺的騎手們共獲得了3億好評、2.5億句「感謝」。其中,8100萬份訂單叮囑小哥「注意安全」,6000萬份訂單寬慰小哥「不用著急」,4000萬份訂單囑咐小哥「雨大慢點騎」,2200萬份訂單叮囑小哥「天冷注意保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