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次學校值班的過程中,查完最後一個寢室,已是夜裡十點多了,拖著疲倦的身軀鋪好床鋪,讓自己摔倒在被子上,很舒服!掏出手機,打開微信,批閱「奏章」.
一個陌生的微信號閃現,一個網名叫「M」的人給我發來了遠方的信息。趕緊打開看看,「老師,您好!我想向您諮詢一下有沒有一個恆等式是連分數形式的?」我瞬間有一種懵逼的感覺!趕緊搜腸刮肚自己可憐的數學記憶,好像在北大張順豔老師的《數學思想方法》課程裡看到過「連分數」的相關概念和一些式子.但,隨著時光的流逝,我也把這些知識早已經還給張順豔老師了.「叮咚」,有一條信息再次發來:「除了拉馬努金公式。」說實話,那一瞬間,一股崇拜之情油然而生,這是誰啊?問我這麼專業的問題.「是一個等於黃金分割的式子,您有辦法可以查到嗎?」我趕緊百度了一下,還真沒發現有相關的主題和關鍵詞.
在我思考的瞬間,又來了一連串的信息:「老師,具體情況是這樣,我是一個高中生,最近意外發現一條公式.」我的眼鏡差一點掉在床上,弄半天是個孩子在跟我聊他的數學發現,現在的孩子,真不得了!這就是我當時的想法.我的好奇心也被激發起來,我不得不承認,我被這孩子抓到心了.「能把你的發現跟我分享一下嗎?」我試探著問道.「數論不是我的強項,希望你能像拉馬努金一樣,取得新的數學發現.你的公式可以證明嗎?」「所有的發現絕非意外,那是積累到一定程度的頓悟」我心虛的如是說.「老師,不好意思,我已經證明了,但是我覺得太簡單了,我寫一下您看看,真的很不好意思打擾您.」我真的太高興你來打攪我了,我心中竊想.「沒事,交流數學思想和方法,不論難易,不分年齡.」
在我焦急的等待中,孩子終於把他的發現發送了過來,他把演算的過程寫到練習本上,拍照給我發了過來,「M」的發現是這樣的:
看了「M」的演算過程,又是神奇的「黃金分割數」
其中,我們不難看出黃金分割數的獨特性質:1加黃金分割數的和的倒數還等於黃金分割數.
到此,我還好奇於一個問題,於是,我給M同學發送消息:「你是怎麼發現這個規律的呢?」很快,答覆就過來了「我是意外玩計算器的時候發現的.」看來,數學實驗對於數學研究和數學發現還是很有意義的.不讓學生使用計算器和圖形計算器,以及電腦來學習是嚴重的落伍行為啊!
後來,我在給數學系的學生上課的過程中,把這個孩子的發現帶到了我的課堂上,以強調「觀察與試驗」方法之於數學學科的意義和價值.引起了這些大學生的廣泛興趣,上完課的當天晚上,我們班的「靜靜」同學也給我發來微信:「老師,在嗎?可能你已經睡了,我剛才算了一下,您今天講的那個連分數的恆等式,應該不是只對黃金分割數適用.」這簡直沒法睡覺了都!我的精神瞬間燃燒起來,開始認真研讀靜靜同學的發現.她的演算過程是這樣書寫的:
「厲害,再努力一步,看能否創建出連分數恆等式,加油!」我繼續鼓勵她進一步探索.其實,有了上面到n的通項公式,連分數表達式已經顯而易見了:
這裡面又蘊含著什麼更一般的數字規律呢?我相信深入研究下去還會有更加驚人的發現.聰明的你,能繼續我們的探究嗎?期待更多人的參與和回復!
在整個探究的過程中,無疑這兩個孩子的觀察力是很敏銳的,他們的邏輯思維是很強悍的,這也正是數學帶給我們的快樂和幸福所在.我們還可以看到,分享與合作之於研究的價值和意義,高深的我們姑且不論,最起碼,分享與合作帶給我們的是一種快樂的研究,而不是苦逼的鑽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