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南師範學院」深藍夢「社會實踐隊最後一日回家

2020-08-27 guesswag

八月十日,「深藍夢」實踐小隊為期十天的多彩鄉村社會實踐之旅靠近了尾聲。這十天以來的行程安排充實,不僅參觀了中英街,博物館,當地宗祠,天后宮等,還深入當地,走訪居民。從中英街主街道走過,這是一條見證祖國由落後走向振興的街道。進入到中英街商鋪,體會到人氣購物天堂的熱鬧。歷史博物館內館藏歷史文化與民俗文物,還有千餘幅珍貴的歷史照片資料。「牢記歷史」的警鐘在博物館門口懸掛,時刻提醒我們。

2012年,中英街被評為「中國歷史文化名街。中英街承載了滄海桑田的變遷,它見證了舊中國積貧積弱的屈辱歷史。經年累月,風吹日曬,中英街的界碑已自然風化,失去稜角,字跡模糊。它們靜靜地佇立著,見證著這條街的繁榮與平靜,見證著中國改革開放的步伐,見證著香港回歸祖國,見證著祖國的繁榮富強。

始終難忘,老大爺站在一棵長在街中間的榕樹對我說:「孩子,你看這棵古榕樹的根生在祖國,它那茂盛的枝葉卻伸長到了香港地界,它可是見證了這歷史的滄桑和變遷,經歷了風風雨雨,但還是堅定把根留住在祖國的懷抱,現在成了難得一見的景觀——『古榕奇觀』」。

始終難忘,一磚一瓦,隨處一角都似乎有著故事與情懷。深厚的文化底蘊,淳樸的民風。就在深刻的痕跡中,緩緩結束我們的行程。

相關焦點

  • 嶺南師範學院「深藍夢」社會實踐隊參觀吳氏宗祠
    八月七日,為了進一步加強「深藍夢」社會實踐隊對沙欄嚇村文化的了解,豐富實踐隊活動的多樣性。「深藍夢」實踐小隊由隊長劉洋、副隊長謝澤希組織帶隊參觀位於深圳市鹽田區的吳氏宗祠。吳氏宗祠位於沙頭角中英街街區中,它與天后宮並排而立,雖然不大,但保存的很好,是一座見證了中英街的百年歷史的老建築。一進門,大家便注意到了一個寫有「吳氏宗祠重建錄」的,上面有許多人的名字,旁邊還有一幅對聯。
  • 嶺南師範學院「深藍夢」多彩鄉村社會實踐隊參觀中英街歷史博物館
    八月三日,為了進一步加強「深藍夢」社會實踐隊對中英街歷史的了解,進一步豐富實踐隊活動的多樣性。「深藍夢」實踐隊七人由隊長劉洋、副隊長謝澤希組織帶隊參觀位於深圳市鹽田區沙頭角鎮環城路9號的中英街歷史博物館。中英街歷史博物館是由深圳市鹽田區政府投資興建的一座專題性地誌博物館,1999年5月1日建成開館。其展樓總建築面積1688平方米,較全面的記錄和反映了中英街的百年滄桑。
  • 嶺南師範學院|「輕舟逐夢」實踐隊:走進南塘
    為進一步深入了解疫情後的鄉村旅遊業發展情況,7月28日至8月6日,嶺南師範學院文學與傳媒學院的「輕舟逐夢」社會實踐隊將採用「線上+線下」的方式,對廣東省茂名市高州南塘鎮彭村和柳村進行為期10天的課題調研。7月31日,「輕舟逐夢」社會實踐隊第二次走訪柳村和彭村,隊員們對當地村民進行有關疫情後村子旅遊現狀問題的採訪,同時拍攝兩村旅遊景點和建設風光。
  • 嶺南師範學院「深藍夢」社會實踐隊參觀居民老屋之行
    八月八日,為了進一步加強「深藍夢」社會實踐對中英街歷史的了解,進一步豐富實踐活動的多樣性。「深藍夢」實踐小隊由隊長劉洋、副隊長謝澤希組織帶隊參觀沙欄嚇村居民老屋。中英街內的沙欄嚇村是一個有著300多年歷史的客家古村,濃縮著中國近現代的百年歷史。
  • 嶺南師範學院「深藍夢」多彩鄉村實踐隊參觀中英街歷史博物館心得
    八月三日,為了進一步加強「深藍夢」社會實踐隊對中英街歷史的了解,進一步豐富實踐隊活動的多樣性。「深藍夢」實踐隊七人由隊長劉洋、副隊長謝澤希組織帶隊參觀位於深圳市鹽田區沙頭角鎮環城路9號的中英街歷史博物館。中英街歷史博物館是由深圳市鹽田區政府投資興建的一座專題性地誌博物館,1999年5月1日建成開館。其展樓總建築面積1688平方米,較全面的記錄和反映了中英街的百年滄桑。
  • 嶺南師範學院「系夢鄉行」調研社會實踐隊介紹及前期工作安排
    2020年的暑假已經悄悄溜走了一半,假期期間有了同學選擇離家打工,有同學居家學習,但也有一部分同學積極參與學校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在嶺南師範學院眾多隊伍中,有一支名為「系夢鄉行」的調研實踐隊伍。「系夢先行」調研社會實踐隊是一支對廣東鄉村決戰脫貧攻堅落實狀況調查的三下鄉實踐隊伍,這是一支以董春慶為指導老師,由30名飽含活力,刻苦耐勞的17、19級學生組成的隊伍,該隊伍分為策劃組、線下調研組、圖文編輯+線上調研組。隊伍採用雲問卷與線下走訪相結合的方式,對部分貧困家庭進行調查,並對村中扶貧現狀進行深入了解,助力脫貧攻堅,推進鄉村振興奉獻青春力量,奏響青春華章!
  • 「嶺南師範學院」「多彩鄉村」雲梭社會實踐隊之調研篇龍湖古寨
    「嶺南師範學院」「多彩鄉村」雲梭社會實踐隊之龍湖古寨 嶺南師範學院「多彩鄉村」雲梭社會實踐隊是一支積極激進的調研隊伍,為宣傳廣東省鄉村建設成果。7月30日,隊員林爍同學決定調研家鄉附近的一個傳統村落——龍湖古寨。
  • 嶺南師範學院文傳院「乘風破浪」實踐隊揚帆起航
    2020年是特殊的一年,受疫情影響,我校2020年大學生「三下鄉」暑期實踐活動採取全新的線上「雲支教」與線下支教相結合的方式開展。 線上「雲支教」方式由學生進入「嶺南師範學院萬人志願者」小程序報名參與,志願者隨機匹配學生並利用智能設備於線上對學生進行一對一的輔導。線下教學由志願者遵循就近原則,進入當地中小學對學生進行線下指導。
  • 嶺南師範學院「乘風破浪」實踐隊線上「三下鄉」,服務他人
    為了響應大學生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的號召,結合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防控要求,嶺南師範學院在2020年「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鼓勵青年大學生結合相對貧困地區疫情防控和愛國衛生運動工作要求,在家鄉就近開展社會實踐活動。
  • 嶺南師範學院「乘風破浪」隊線上實踐 桃李滿園!
    7月31日,嶺南師範學院文學與傳媒學院的乘風破浪社會實踐隊在史習斌老師的指導下正式舉行為期十天的線上「三下鄉」活動,隊長易慧玲帶領29名成員一起給有需要的學生進行公益輔導。我們「乘風破浪」社會實踐隊的30名成員每人都會輔導一個兩個甚至多個學生,有的輔導對象是小學生,需要訓練他們的思維方式;有的是初中生,需要教會他們學習的方法;還有高中生,這就需要我們通過自身的經驗給他們進行心理輔導減輕備考的壓力。無論輔導對象是誰,成員們都會抱著負責、認真、堅持的態度進行輔導。
  • 三下鄉|嶺南師範學院「啟明星」文化支教社會實踐隊:培養語感
    日期:2020-8-9 來源:嶺南師範學院「啟明星」文化支教社會實踐隊 作者:揭丹靈 語感,是比較直接、迅速地感悟語言文字的能力,是語文水平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對語言文字分析、理解、體會、吸收全過程的高度濃縮。語感是一種經驗色彩很濃的能力,其中牽涉到學習經驗、生活經驗、心理經驗、情感經驗,包括著理解能力判斷能力、聯想能力等諸多因素。
  • 不辭辛苦,為愛而生—嶺南師範學院「萬花筒」社會實踐隊支教日誌
    世間萬物在不斷運動,歲月風雲在不斷流逝,我們的大學生三下鄉實踐活動也在忙碌的時光裡不斷有所收穫,經受的也許是艱辛熬夜的持續工作,但收穫的卻是來自成員們的肯定、來自孩子們的熱愛、來自家長的讚許。2018年7月19日星期四,已經是嶺南師範學院「萬花筒」社會實踐隊三下鄉支教實踐活動的第四天,有序進行的活動讓成員們感到無比的欣慰,在對小朋友們的授業授教和交流溝通的過程中,成員們感受到了小朋友們渴望求知的熱切嚮往,他們敢於與老師們聊天溝通、詢問問題、分享他們的勞動成果,尤其是在手工勞動課上,同學們積極地聽取老師如何去製作手工作品,他們認真細緻
  • 嶺南師範學院「系夢鄉行」調研社會實踐隊——遇見更好的自己
    為積極響應黨希望大學生在實踐中「受教育、長才幹、做貢獻」的號召,我參加了以「決戰脫貧攻堅在廣東鄉村落實狀況調查」為主題的「三下鄉」社會調研實踐活動,所在隊伍為「系夢鄉行」調研社會實踐隊。  時光荏苒,轉瞬間我們的社會調研活動便已經接近了尾聲,這一刻,我感慨頗多。
  • 「仲夏逐夢」文化支教社會實踐隊 第三次工作總結暨工作展望
    (撰稿人:文慧) 8月16日晚,為推進團隊工作順利進展、更好的改進工作,嶺南師範學院教育科學學院「仲夏逐夢」文化支教社會實踐隊在騰訊會議開展第三次工作總結暨工作展望。 組長總結髮言(文慧 攝) 隊長邱芷君強調截至目前為止本次「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已經進行了三分之二
  • 嶺南師範學院尋粵多彩鄉村社會實踐隊「尋」汕頭龍泉巖之美
    嶺南師範學院「尋粵」多彩鄉村社會實踐隊將以分組形式來尋找新舊的迷人之處。一組尋「新」——深圳大芬油畫村,另一組尋「舊」——汕頭蓬洲村和龍泉巖。 現在讓我們一起隨著汕頭小分隊的腳步,來到了位於廣東省汕頭市金平區的龍泉巖。 首先,讓我們了解一下龍泉巖吧!
  • 感動常在——嶺南師範學院「乘風破浪」實踐隊線上三下鄉實踐活動
    嶺南師範學院「乘風破浪」社會實踐隊在2020年7月31號正式展開各項工作安排,但線上活動早在7月中旬以陸續開始。2020年7月22日和24日,我收到了兩個學生的求助信息,分別要求教授小學語文和高中歷史。我當時喜出望外——教授小學生不是什麼難事,而高中的歷史我也熟悉。我立即聯繫了兩位學生,和他們約定好了上課的時間。可是事情卻遠沒有我所想的簡單。
  • 嶺南師範學院—系夢鄉行線下調研社會實踐活動
    8月5日上午,嶺南師範學院「系夢鄉行」社會實踐隊線下組組員鍾卓玲在廣東省茂名市電白區林頭鎮章班村進行了線下調研。上午,鍾卓玲同學來到了茂名市電白區林頭鎮章班村,開始了每天5個小時的線下調研之旅。在調研過程中,村民們反映,村裡的交通比以往便利了許多,泥濘的小路變成了寬敞的水泥路。此外,村裡還設置了專門收集垃圾的地點,政府招聘專人每天把垃圾拉走,保持了村莊的整潔。
  • 嶺南師範學院「乘風破浪」隊 線上「三下鄉」,奉獻社會
    7月31日起,嶺南師範學院文學與傳媒學院「乘風破浪」社會實踐隊在線上正式開展了「三下鄉」活動,在這次活動中我們有幸邀請了文傳院的史習斌老師和我們一起完成這次有意義的教學活動。與往年不同的是,這次的三下鄉活動是在線上舉行。因為今年疫情的特殊性,為了大家的健康安全我們採取了線上教學和線上輔導的教育教學模式。
  • 我省近九萬師生參與暑期社會實踐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廳、省扶貧辦聯合開展2020年「攜手奔小康 共築中國夢」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共有6000多支隊伍、近9萬名師生參加。疫情防控常態化下,今年的社會實踐以線上為主、線下結合的形式進行,線下活動主要在粵東粵西粵北地區開展。
  • 「微光引航」社會實踐隊前期準備工作
    今年七月,嶺南師範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學子積極響應學校的號召,用心開展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微光引航」社會實踐隊,是一支由33人組成的隊伍,於7月25日成立,28日正式開始三下鄉活動。 在活動開始的前一天,「微光引航」社會實踐隊就素材收集、推文製作和撰寫新聞稿等問題,進行了線上會議。在會上,隊員們積極交流,先後提出自己的問題,隊長也熱心地為隊員們答疑解惑,提供解決方案,形成了一個良好的討論氛圍。會議最終決定,將這支大的隊伍內分為三小組,分別是新聞組、宣傳組和素材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