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的目的在於自我催眠和自我欺騙?

2021-01-09 懂一點心理

對於「做夢」這件事我們都不陌生,有的人幾乎每天都會做夢,有的人偶爾會做夢,有時醒來後對夢的內容還記憶猶新,有時醒來後對夢的內容已經模糊。

夢是人類心靈的一種常見活動,長久以來我們對它都很好奇。有些人很看重夢的內容,他們覺得夢中會隱含著重大密碼,對生活有一些指導意義。其實,早在很久以前,人類就對夢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想必很多人都聽過或看過《周公解夢》這本書,在西方,弗洛伊德學派和個體心理學派也在試圖用科學的方法解釋夢。

精神分析心理學家弗洛姆曾說過:「夢,給了我們自由。我們藉助夢的共同語言,獲得了無意識的神秘——認清了在清醒狀況下弄不清的東西。」

我們為什麼會做夢?

清晨,我們一般會忘記自己做了什麼夢,那似乎完全沒有發生。真的全忘了嗎?其實沒有。我們會體會到夢所帶來的感覺。由於夢的情節都記不清了,我們無法分析夢,留下來的僅是一種感覺。感覺的殘留就是夢所帶給我們的收穫,這也是夢的一種目的。

一個人所產生的感覺是和其生活方式相契合的。白天與夜晚的心理活動並不是完全相同的,但它們沒有明顯的不同。簡單來說,差別僅在於做夢時是暫時脫離了現實的場景,然而,這並不是說我們已經和現實脫離。夜間,我們依舊處於現實社會中。

比如,我們受到幹擾時,睡眠質量也會受影響;睡著後,我們會控制身體,以免從床上掉下來,這些都是有利的證據。在睡覺時我們依然會和外界進行接觸。可是,在睡覺時,我們的知覺雖然不會喪失,但也會變弱,我們與現實的接觸就不是那麼緊密了。

如果想讓睡眠不被影響,只能消除緊張並確定我們所思索的問題都可以得到解決。對於睡眠來說,做夢是一種幹擾。其實,只有在現實壓迫睡夢中的我們去尋求所面臨問題的答案,並讓我們感到為難時,我們才會做夢。

夢的目的在於自我催眠和自我欺騙?

人本主義心理學先驅,個體心理學創始人阿爾弗雷德·阿德勒認為,做夢的目的是解決我們所面臨的問題。夢境給我們的感覺和我們清醒時候是完全一樣的。如果一個人面臨一個不能用現實來解決的問題,他想用一種看似虛無的生活方式來處理,那麼,他一定會找到各種理由來證明它的合理性,並讓人覺得他是可以解決困難的。

阿德勒認為,其實夢都是在自我催眠和自我麻痺,雖說夢可以引發我們準備處理某種困難的心情,但是,其實我們是在自欺欺人。我們在夢裡的表現是和生活中完全相反的。另外,我們可以發現我們清醒時的各種感覺都是通過夢來準備的。人在回憶的時候,是把經歷過的事情重新整理一遍。他往往依據意願去進行選擇,這些選擇都可以支持他達到優越感目標。

阿德勒認為,倘若我們認識到夢的目的在於自我催眠和自我欺騙,我們就不會受到夢的幹擾,夢也就不能再影響我們的心情和狀態。我們在做事的時候遵循常識,而不是通過夢來尋找啟示。

雖然夢是千變萬化的,卻可以顯示出一點:我們每個人都會依據不同的情況將自己的生活方式加以強化。所以說,對夢的解釋都是出自個人觀點。沒有一個公式可以全面地解釋符號和隱喻,因為夢是在生活方式的前提下產生的,是由個人根據具體情況而解釋出來的。

典型夢境案例

阿德勒曾描述了以下4種典型夢境,他並不是想要告訴大家如何去解釋夢,而是希望大家可以通過這些案例來了解夢的意義。

1、夢到在天上飛

很多人都夢到過自己飛翔在藍天上。與其他的夢一樣,這類夢的關鍵就在於它能夠引起某些感覺。這樣的夢可以帶來一種輕鬆愉快的感覺,能夠讓人振奮起來。通過這樣的夢,我們會認為解決問題和追求優越感目標都是一種非常容易的事。所以,根據這個夢,我們還可以發現做夢人非常勇敢,他一腔熱血,有遠大的理想,就算是在睡夢中也滿懷抱負。這樣的夢中隱含著一個問題:「我是不是該勇往直前呢?」以及一個答案:「前面必定是一片坦途。」

2、夢到從高處摔下

幾乎所有人都夢到過自己從高處摔下來,這也是值得我們關注的。這意味著做夢人是個內心保守且害怕失敗的人,他想要竭盡全力地解決問題。我們教育孩子,讓他們懂得保護自己,因此,這樣的夢並不難被理解。我們常常這樣提醒孩子:「不要去碰剪刀,不要爬到椅子上去,玩火是危險的。」他們從小生長在這樣虛擬的危險環境中。其中的一些危險自然是真實存在的,然而,孩子在我們的教育下會變得非常怯懦,其實這並不是幫助他們面對危險的有效方式。

3、夢到動彈不得、錯過火車

如果我們夢到自己動彈不得或者眼睜睜地看著錯過了火車時,夢的意思往往是:「假如我非常輕易地躲過了這個問題,那麼,我會非常開心。我一定要走捷徑,我要用遲到來避免這樣的問題,我在等火車開走。」

4、夢到考試

一些人會夢到考試的場景。他們會感到驚奇:他們年歲都這麼大了,居然在考試,也許,這些考試在很久之前就已經合格了,如今又在重考。對另外一些人,夢的意義是:他們並沒有對未來的問題做出應有的準備。或許,這個夢還有其他的意義。

相關焦點

  • 自我催眠的簡單方法
    微信號:kfcbeijing一般人常會問,都是第三者幫他人催眠,那可以『自我催眠』嗎?答案是:當然可以。 我們可以了解到,所有的催眠現象都是自我催眠。(1) 接續之前所學的睡前法,再加上以下自我引導步驟練習。
  • 失眠焦慮者如何進行自我催眠
    自我催眠法是通過自我暗示把意念集中指向某一目的的方法。用於自我催眠的方法種類很多,如印度的「瑜伽修行法」、佛教的「坐禪觀法」、西歐的「漸進鬆弛法」、我國的「內養氣功法」等等,這些都是通過自我暗示,達到催眠目的的方法。
  • 【催眠講堂115】三種簡便易行的自我催眠方法
    這些負面的暗示作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我們潛力的發揮和能力的增長,自我催眠就是用來幫助大家進行積極的自我暗示,更好的實現人格成長與完善。     以下介紹幾種簡單易行並且非常實用的自我催眠法,以期幫助大家活得更精彩,更自信,更快樂! (一)快速自我催眠法場所:任何比較安靜,不被打攪的地方。
  • 催眠術入門:催眠師該如何定位自我角色
    通過本文告訴你,在這種關係中,催眠師該如何定位自我角色才能讓來訪者感覺舒心、讓催眠工作順利高效地進行呢?人們經常認為催眠師要為來訪者的催眠體驗負責,這是錯誤的觀點。這種觀點給催眠治療師帶來了許多壓力,往往會致使治療師在不知不覺中妨礙了來訪者的統整性。
  • 《催眠者》:一個心理疾病患者的掙扎和自我救贖之路
    有些人終其一生,就是為了能夠平和地看待自己的過往,然後自我原諒,尋得一種活下去的方式。《催眠者》是新銳作家沙丁的長篇處女作,它是一本罕見的充滿美學氛圍的心理小說,寫出了女主愛麗絲和自己的精神疾病鬥爭直至和自己和解的全部過程。
  • 自我催眠緩解壓力
    自我催眠術給人最大的幫助就是改善自我的狀態,緩解壓力,帶來輕鬆。許多公司職員、老闆,即將面臨重要考試的學生以及其他人,常常處在一種高度的心理疲勞、緊張的壓力狀態之中,他們經常都會感到緊張、焦慮、不安、頭腦昏昏沉沉、思路不清晰,這些來自各方面的壓力使得他們煩躁不堪。
  • 自我催眠的練習 |《賽斯修煉法》選讀
    果然,當催眠引導結束後,兩個強壯的男人用盡全力想弄彎她的手指,但它就是不屈服——連那女人自己也很吃驚,因為催眠師已經給了她進一步的暗示,使她不記得在催眠時說了什麼。但無論如何,在催眠時灌輸的信念真的起作用了。人們傾向於不信任催眠,因為他們感覺自己可能被迫接受他們通常不會接受的暗示。但事實並非如此。沒有催眠師能令我們接受我們不想接受的信念。首先,我們對那些信念一定是持開放態度的。
  • 人生的目的在於認知自我和產生影響及價值--認知自我篇
    許多有識之士和有大成者對於人生意義的解讀,大多立意高遠。對於他們來說,但凡意義,必然涉及人類的幸福和發展。這個觀點離常人太遙遠,或者說常人根本無法企及。即便剩下的人也有個人看法,但無奈都逃不過成功者的影響。這樣的觀點,或導致人為了意義而追隨成功者的腳步;或導致人一生渾渾噩噩,昏昏沉沉,結果是臨到死誰也不明白為何過這一生。
  • 被人欺騙和自我欺騙哪一種謊言影響更大呢?
    自我欺騙是隱形的謊言,這樣的謊言會讓我們不願意面對實際的真相,不斷找其他理由掩飾真相。失去一段感情固然讓人痛苦難過,但每個人都可能面臨著失去,只是有些人選擇正視問題的真相,接受失去這一事實,然後,開始新的生活。
  • 摒棄負能量,重塑自我——一位學員的催眠心路
    原來催眠就是生理上的放鬆、意念導向體內,或把注意力放在主觀感受上、與自己潛意識接觸的一種方式、高度易受暗示的狀態、一種獨特的清醒狀態……在這次課程中學到了與潛意識溝通、三二一放鬆法、漸進式放鬆、成功景象法、催眠深化等等,徐雲博士的講述及反覆的練習讓我基本掌握了自我催眠和傳統催眠的初步運用。
  • 考前秘密法寶——三分鐘自我催眠訓練法
    上周我們分享了考前禁忌等事項,今天繼續整理馬春樹博士的微課文章,將考生考前的秘密法寶——三分鐘自我催眠訓練分享給廣大考生。對於有些本來敏感的學生,在最後的衝刺階段會出現續航能力不足的情況,簡單的休息和運動,已經無法讓狀態完全恢復。這時就需要一些外部的力量,幫助神經系統恢復彈性。
  • 人生的目的在於認知自我和產生影響及價值-認知自我(方法論)
    探索自我是一個反覆的,不斷發展的過程。尤其是在細節上,需要我們去反覆的思考和總結,再結合實際加以驗證。正所謂「細節決定成敗」。其實,早在兩千多年前,春秋末期思想家曾參,就如何認知自我給出了一個最基礎的方法--「吾日三省吾身」,這句話出自《論語》。其核心就是「內省」。
  • 英語一直學不好,難道是自我催眠的結果?趕緊醒醒,行動起來學習
    有同學自言自語地說:英語一直學不好,是不是因為自己在自我催眠?看來最了解自己的人還是自己呀。英語一直學不好,一定有假裝學習的成分在內,自我催眠應該是一種慣用的手法吧。昨天抽空和趙老師在開學前見了一面,其實我們心裡有個共同的目的就是討論一下如何能把英語教學當中的難點對症下藥地搞定了。剛剛落座我就開始講我帶著的兩個高三學生的情況,成績在90多和110,一個的優勢在改錯和語法填空,另一個的優勢在閱讀,他們倆共同的劣勢在完形填空。
  • 自我催眠能改變運勢 一學就會 一用就靈
    這些沉睡的力量可以用催眠來喚醒,它能調動人體100萬倍的潛能,修復細胞,改變運勢。你尚未覺察到自己絕大部分的生活深受潛意識的掌控!——米爾頓·艾瑞克森(現代催眠之父)這些場景是不是很熟悉。這時候就要學會自我催眠,自我催眠能夠直接打開意識與潛意識之間的那扇封鎖的門,直接進入潛意識。直接與潛意識對話,給潛意識輸入新的指令。做到自我催眠的首要條件就是,1.要學會不斷覺察:當頭腦有來製造麻煩時,不斷的從混亂的思想中調到當下到做的事情當中。
  • 與身體對話,擁抱生命的真實與完整丨自我催眠的收穫
    ,每當我進入催眠狀態,胸口就會產生一種極為強烈的壓迫感,迫切希望得到釋放。 針對這種情況,我通過催眠進行了大量的情緒釋放,身體有了明顯的改善。 但是胸口那種壓抑淤堵的感覺,並沒有完全消失。 時常通過自我催眠解決了當下的問題,但後面生活中出現情緒波動或者身體不舒服的時候,這種情況又會再次出現。
  • 做到這三點,遵從內心的感受去生活,才不是最高級的自我催眠
    幾年過去之後,你和別人的距離差了十萬八千裡的時候,還能說當初快樂的活法沒有一點問題嗎?有時候,我們所謂的「遵從內心的感受去生活」,極有可能只是一種最高級的自我催眠。一、根據最小阻力原則,遵從內心的感受生活有可能是一種自我催眠。
  • 自我欺騙,在養龜中你也常犯,信不信?
    這就是自我欺騙了,當然有時候自我欺騙是為了撫慰自己的心理,沒必要過於糾結一下沒用的傷害自己。但這也是分情況的,不可能一輩子騙自己吧,多不真實,都不敢相信自己是否還活著了。不過又有很多時候我們自己也在不自覺的自我欺騙,主要也是潛意識裡自我觀念太強或者刻意去迴避一些東西,麻痺自己。養龜過程中,其實也有不少龜友在自我欺騙,已達到自我的「滿足」,你是滿足了,龜不滿足,它就會死給你看的哦。
  • 催眠的定義-催眠是什麼?
    催眠師王道君 催眠的定義 健康調理催眠是什麼?催眠現象的神秘和複雜,催眠流派較多,所採用的技術不同,想要達到的目的也不同。從而導致了對催眠的多種定義。也就是說,各催眠專家或組織,對催眠的定義各不相同,並沒有統一的定義。下面,我們援引各催眠專家和組織為催眠下的定義或概念,供大家參考。一、首先,催眠狀態和睡眠狀態類似,但兩者之間卻有根本的區別。
  • 心理學:為什么女人喜歡自我欺騙?
    例如,明知他要和你離婚,還心心念念,畢竟老夫老妻過了這麼多年?其實,不僅是女人,就是男人們,也都有這種自我欺騙心理,這是人們在生活困境中常採取的應對策略,它們可能能夠在短時間內暫緩我們的焦慮和抑鬱,但對於一個人的生活與成長可能形成阻礙。心理學提出,善於反思才是一種健康的心理能力。
  • 迄今為止,你已經進行了多久的」自我欺騙「?
    遇到問題通常第一反應都是解決問題而往往那些「解決現狀的方案」到頭來卻是一場「自我欺騙」相信絕大部分人都經歷過以下情景為了逼自己堅持健身買了私教課,辦了遊泳卡而接下來的每一天都在找藉口應付私教遊泳卡也早被你閒置在錢包夾層裡永不見天日總之如果你不想再繼續「自我欺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