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做夢」這件事我們都不陌生,有的人幾乎每天都會做夢,有的人偶爾會做夢,有時醒來後對夢的內容還記憶猶新,有時醒來後對夢的內容已經模糊。
夢是人類心靈的一種常見活動,長久以來我們對它都很好奇。有些人很看重夢的內容,他們覺得夢中會隱含著重大密碼,對生活有一些指導意義。其實,早在很久以前,人類就對夢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想必很多人都聽過或看過《周公解夢》這本書,在西方,弗洛伊德學派和個體心理學派也在試圖用科學的方法解釋夢。
精神分析心理學家弗洛姆曾說過:「夢,給了我們自由。我們藉助夢的共同語言,獲得了無意識的神秘——認清了在清醒狀況下弄不清的東西。」
我們為什麼會做夢?
清晨,我們一般會忘記自己做了什麼夢,那似乎完全沒有發生。真的全忘了嗎?其實沒有。我們會體會到夢所帶來的感覺。由於夢的情節都記不清了,我們無法分析夢,留下來的僅是一種感覺。感覺的殘留就是夢所帶給我們的收穫,這也是夢的一種目的。
一個人所產生的感覺是和其生活方式相契合的。白天與夜晚的心理活動並不是完全相同的,但它們沒有明顯的不同。簡單來說,差別僅在於做夢時是暫時脫離了現實的場景,然而,這並不是說我們已經和現實脫離。夜間,我們依舊處於現實社會中。
比如,我們受到幹擾時,睡眠質量也會受影響;睡著後,我們會控制身體,以免從床上掉下來,這些都是有利的證據。在睡覺時我們依然會和外界進行接觸。可是,在睡覺時,我們的知覺雖然不會喪失,但也會變弱,我們與現實的接觸就不是那麼緊密了。
如果想讓睡眠不被影響,只能消除緊張並確定我們所思索的問題都可以得到解決。對於睡眠來說,做夢是一種幹擾。其實,只有在現實壓迫睡夢中的我們去尋求所面臨問題的答案,並讓我們感到為難時,我們才會做夢。
夢的目的在於自我催眠和自我欺騙?
人本主義心理學先驅,個體心理學創始人阿爾弗雷德·阿德勒認為,做夢的目的是解決我們所面臨的問題。夢境給我們的感覺和我們清醒時候是完全一樣的。如果一個人面臨一個不能用現實來解決的問題,他想用一種看似虛無的生活方式來處理,那麼,他一定會找到各種理由來證明它的合理性,並讓人覺得他是可以解決困難的。
阿德勒認為,其實夢都是在自我催眠和自我麻痺,雖說夢可以引發我們準備處理某種困難的心情,但是,其實我們是在自欺欺人。我們在夢裡的表現是和生活中完全相反的。另外,我們可以發現我們清醒時的各種感覺都是通過夢來準備的。人在回憶的時候,是把經歷過的事情重新整理一遍。他往往依據意願去進行選擇,這些選擇都可以支持他達到優越感目標。
阿德勒認為,倘若我們認識到夢的目的在於自我催眠和自我欺騙,我們就不會受到夢的幹擾,夢也就不能再影響我們的心情和狀態。我們在做事的時候遵循常識,而不是通過夢來尋找啟示。
雖然夢是千變萬化的,卻可以顯示出一點:我們每個人都會依據不同的情況將自己的生活方式加以強化。所以說,對夢的解釋都是出自個人觀點。沒有一個公式可以全面地解釋符號和隱喻,因為夢是在生活方式的前提下產生的,是由個人根據具體情況而解釋出來的。
典型夢境案例
阿德勒曾描述了以下4種典型夢境,他並不是想要告訴大家如何去解釋夢,而是希望大家可以通過這些案例來了解夢的意義。
1、夢到在天上飛
很多人都夢到過自己飛翔在藍天上。與其他的夢一樣,這類夢的關鍵就在於它能夠引起某些感覺。這樣的夢可以帶來一種輕鬆愉快的感覺,能夠讓人振奮起來。通過這樣的夢,我們會認為解決問題和追求優越感目標都是一種非常容易的事。所以,根據這個夢,我們還可以發現做夢人非常勇敢,他一腔熱血,有遠大的理想,就算是在睡夢中也滿懷抱負。這樣的夢中隱含著一個問題:「我是不是該勇往直前呢?」以及一個答案:「前面必定是一片坦途。」
2、夢到從高處摔下
幾乎所有人都夢到過自己從高處摔下來,這也是值得我們關注的。這意味著做夢人是個內心保守且害怕失敗的人,他想要竭盡全力地解決問題。我們教育孩子,讓他們懂得保護自己,因此,這樣的夢並不難被理解。我們常常這樣提醒孩子:「不要去碰剪刀,不要爬到椅子上去,玩火是危險的。」他們從小生長在這樣虛擬的危險環境中。其中的一些危險自然是真實存在的,然而,孩子在我們的教育下會變得非常怯懦,其實這並不是幫助他們面對危險的有效方式。
3、夢到動彈不得、錯過火車
如果我們夢到自己動彈不得或者眼睜睜地看著錯過了火車時,夢的意思往往是:「假如我非常輕易地躲過了這個問題,那麼,我會非常開心。我一定要走捷徑,我要用遲到來避免這樣的問題,我在等火車開走。」
4、夢到考試
一些人會夢到考試的場景。他們會感到驚奇:他們年歲都這麼大了,居然在考試,也許,這些考試在很久之前就已經合格了,如今又在重考。對另外一些人,夢的意義是:他們並沒有對未來的問題做出應有的準備。或許,這個夢還有其他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