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焦慮的年底,你是在為什麼而焦慮?這些背後的原因戳痛你

2020-12-16 心理諮詢師阿秋

文/阿秋(心理諮詢師、中西醫結合治療師)

現在的人都很焦慮,焦慮到往往都不知道自己在焦慮什麼?

的確,現實中的焦慮感,有莫名其妙的焦慮,也有具體事件所帶來的焦慮感。

隨著人們生活的提升,科技的進步,信息的發達,我們的安全感卻越來越低了,我們總是在擔心自己的目標實現不了,又總是杞人憂天的把未來的事情都擔心進去了。比如,「怕自己生重大的疾病、怕自己突然病倒了,無法照顧家裡人,等等。」

總之,這種擔憂和焦慮情緒,似乎蔓延在每一個愛過度擔憂或者不能合理去看待事物上的人身上。

這種焦慮和浮躁感,一旦產生或者糾纏自己之後,那麼自己的生活質量就會大打折扣,因為它會使自己的快樂感逐步消失,也會令自己的注意力也難以集中起來,更會攪得自己夜不能寐!可見,焦慮的危害性真的很大,大到讓我們苦不堪言。

所以,我們有必要認清自己的焦慮,從而做到更清楚、更清晰地去放下它。

通俗點講, 焦慮和浮躁,其實都是我們對於某些事和某些人,表現得過於擔憂了,在別人看來就是很小的事情,可是在自己這裡就不得了!自己也總是去想,無止境地想,比如:「能不能做好啊?能不能搞定啊?能不能讓別人滿意啊?或者擔心自己損失和失去一些什麼?」而陷入到過度思考、緊張的思維和思緒之中,進而人的體驗感就會表現出來的一種過度擔憂、緊張帶來的焦慮和煩躁的情緒體現出來。

請你用心去想想我們的焦慮情緒,不就是如此而來的嗎?

所以,我們要學會對自己的症狀進行一個合理化的分析,然後把最壞的結局想好,又或者告訴自己其實真的沒有什麼大不了,然後深呼吸,儘可能地深呼吸來放鬆自己的焦慮和煩躁情緒,或者立刻轉移這種痛苦的體驗,去戶外走走,去做做事情吧!不要讓自己一直處在那種焦慮的氛圍中。

事實上,也是如此,我們所擔憂的事情,很多很多,真的沒有自己想得那麼嚴重!這是一句安撫自己的話,也是一種最強大的清醒意識,不斷地告訴和暗示自己吧,就能起到效果。

相信你這樣去做,堅持起來,會有所改善的。

-end-

作者簡介

阿秋,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知名情感導師、知名情感心理學作家、身心靈健康傳播者;著有新書《家屬指引》和《走出心魔》前者是指導家屬如何去幫助焦慮抑鬱症患者渡過難關的指引書籍!後者則是幫助焦慮抑鬱症患者療愈焦慮抑鬱的靈魂書籍,它們都能陪你一起強大起來。

相關焦點

  • 心理學:焦慮的年底,你是在為什麼而焦慮?這些背後的原因戳痛你
    ,焦慮到往往都不知道自己在焦慮什麼?而陷入到過度思考、緊張的思維和思緒之中,進而人的體驗感就會表現出來的一種過度擔憂、緊張帶來的焦慮和煩躁的情緒體現出來。 請你用心去想想我們的焦慮情緒,不就是如此而來的嗎?
  • 當你因焦慮而焦慮
    在快節奏和信息爆炸的現在,我們不少人經常焦慮,另外一些人抓住這份焦慮販賣焦慮。你發現嗎?一旦你因為某些事情而焦慮,那麼你會很容易因為這份焦慮而焦慮。當你冷靜下來看看自己,說不定會發現自己因為焦慮而焦慮,因為抑鬱而抑鬱,因為暴怒而內疚,而這份焦慮、抑鬱和內疚就是次生情緒。
  • 心理學:當代大學生是否有焦慮?
    我是風綰談情感小屋,一個情感心理學的傾聽者(你說我聽),訴說你的故事,我來傾聽,點擊上方「關注」,你的煩惱我來解,把關心送給你!隨著現實生活壓力的不斷提升,許多人出現了情緒障礙等問題,嚴重的會引起焦慮症等精神疾病。
  • 克制不住憤怒和焦慮?心理學告訴你怎麼應對
    ,但像所有的情感一樣,它們為我們提供了關於了解我們自己的信息——如果我們能夠花時間搞懂這些情緒背後的原因、認識到憤怒和焦慮是如何相互作用的,那麼我們就能幫助自己減少痛苦。尤其是這些感覺對我們的自尊形成挑戰時。但適當的焦慮對我們來說有益的,它可以激勵我們我們去解決那些對我們來說很重要的問題,改善我們的情緒和身體健康,但過多的焦慮會導致麻痺,過少不會讓我們採取行動。
  • 焦慮心理學:你吃穿不愁還焦慮,是不是矯情
    我們實在無法理解,「你吃穿不愁,有什麼可焦慮的?」她無奈吐槽,「這英語四級是跟我槓上了,就是考不過!」也許英語真是她的軟肋,每次四級考試硬是沒通過。大三開學第一天,大苓媽媽送她到宿舍,一位說話快言快語、穿著講究的女士,「這學期主要精力放在英語,爭取考過。你看**都通過了考試,可以向她們請教學習方法。」大苓直點頭,默許。
  • 為什麼你總是覺得焦慮與不幸福?
    那就請你繼續聽下去。你好,我是黃揚名。歡迎來到《幸福三十法則 如何過不焦慮的人生》這門課。接下來,我將用30節課的時間,和你一起探討探討如何這些破解焦慮、找回幸福問題。希望這門課中給你提供的方法和思維工具,能夠幫你破解焦慮,創造更幸福的人生。提到幸福,我們每個人對幸福的想像和定義都不一樣。
  • 《心理學與生活》:好好的我為什麼會焦慮?
    很多人在被焦慮情緒困擾,莫名的煩躁、緊張、擔心,總覺得自己有事要做,卻不知該做什麼。多數人把焦慮的原因歸結為:生存壓力大,生活節奏太快,或是生活中發生了重大事故,比如親人生病等。但這些都是外界環境的變化。焦慮,究其根本,不是環境變化引起的,而是你對這些變化的反應和態度引起的。
  • 【心理學科普】你焦慮恐懼過嗎?什麼是焦慮恐懼
    你有過焦慮或恐懼的體驗嗎,你知道什麼是焦慮、恐懼,以及他們有什麼聯繫嗎?當有機體的存在與價值受到威脅時,他所具備的一般和原初反應形式就是焦慮。隨後當有機體逐步成熟,能夠在神經與心理層次分辨出具體的危險對象時,防衛的反應也才能夠相對變得具體,這種針對特定危險分化出來的反應,便是恐懼。
  • 為什麼焦慮?帶你找到原因,走向快樂
    人為什麼會焦慮呢?其實焦慮源於某種困惑,困惑是導致人們憂慮的主要原因。當我們遭遇某些我們無法解決的狀況的時候,我們會不自然的煩惱,如果我們願意找到這些狀況的真實模樣,我們就會弄清楚憂愁和煩惱的真實原因,找到原因,我們就會徹底的遠離焦慮。
  • 內能心理學:抑鬱、焦慮、強迫的根本原因找到了
    是的這些所謂的「諄諄教誨」的共性是極端,追求極致、完美主義。我們的世界 觀,就是這樣在「一定」「必須」「千萬不能」等等這些極端語境中成長起來的。我這裡要告訴大家的一個事實是,我們很大一部分的焦慮和抑鬱的來源就來自這種文化。
  • 別讓焦慮影響你的生活,焦慮比抑鬱更可怕
    我已經很久沒有在生活中見過一個焦慮水平比較低的人了。也許這個年代,也許這個年紀,不知道為什麼,大家都好像喘不過氣。而偏偏,在「抑鬱」和「拖延」已經幾乎成為流行關鍵詞的時候,「焦慮」這種情感卻還沒有被深入地討論過。
  • 「做不焦慮的父母」,你的「不焦慮」就是孩子最寶貴的禮物
    添加輔食時,會遇到寶寶難以接受的食物,比如後期添加的蔬菜泥、肉沫這些,你餵一口,他吐出來,表現出拒絕、逃避、或者不開心。父母一般認為寶寶不喜歡,就不給他吃,或者少吃給他吃了。這才是造成挑食、偏食的原因。但父母要知道寶寶只是不太能接受新事物,這樣的情況要嘗試反覆15次左右,寶寶才能適應,所以作為父母,為了孩子的健康,要堅持。
  • 心理學:總有一天你會發現,你一切的焦慮都源自一個問題!
    很多人心裏面都是糾結的,並且經常十分的焦慮,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年輕人就失眠的原因。不是想的事情太多了,就是生活的壓力太大了。焦慮是現代年輕人的一種常態,是人們對於現狀不滿的一種表現。不喜歡現在的生活但是卻又無力改變,甚至很多人害怕做出改變。
  • 兒童的焦慮,你了解嗎?
    這背後其實是每個人或多或少的焦慮。但是,除了「打工人的焦慮」之外,對於「兒童的焦慮」,我們認真關注過麼?而抑鬱的前提就是焦慮,嚴重的焦慮即為焦慮症。焦慮症如果處理不好,它就會「呼朋喚友」,把其他心理問題陸續招呼過來,換句話說,兒童焦慮症是通往這些心理疾病的「地獄之門」。
  • 為什麼會無緣無故感到焦慮?
    你焦慮麼?當生活不如意時會感到焦慮?當工作壓力大時會感到焦慮?當家庭矛盾重重,孩子時常闖禍時會感到焦慮?大家可曾想過:&34;今天跟大家分享一本書《焦慮心理學》,這本書可以解答內心的疑惑。《焦慮心理學》這本書是由心理學作家董心潔寫的,她多年來一直專注於研究思維、心態、情緒、性格、行為等與心理的關係,在實踐中頗有建樹。本書通過理論與案例相結合的寫作方式,深入淺出地幫讀者理解焦慮,給讀者帶來了更好的閱讀體驗。
  • 你在焦慮什麼?
    在這樣的一個調查裡,有96%的大學生表示心中有著焦慮的事,那麼你呢?另一方面,我們在社交網絡上所能收穫的某些局限內容在一定程度上給我們帶來了更多的焦慮情緒。不論是朋友圈,還是微博知乎小紅書,社交軟體上的他們無時無刻的在提醒著你:「看吶!我過的比你好。」
  • 心理學:有3種方法,可減輕你的焦慮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焦慮是個體對即將面臨的、可能會造成危險或威脅的情況,所產生的緊張、不安、憂慮、煩惱等不愉快的複雜情緒狀態。簡單來說,焦慮就是一種對潛在失控的恐懼。這類患者的潛意識裡,會認為這些事物不安全、會對自己造成傷害。為此,他們會極力避免遇到這些事物,甚至一想到就會覺得毛骨悚然、瑟瑟發抖。2、急性焦慮發作急性焦慮發作,是指在沒明顯原因,或沒有特殊情況的前提下,患者在生理或心理上,突然出現的不安。
  • 心理學大師羅洛梅:用生命與存在焦慮博弈
    父親則將女兒患精神分裂症的原因歸於受教育太多。作為家中長子,羅洛・梅很早就承擔起家庭的重擔。而他也正是在與多位大師的探討、碰撞的過程中找到了自己的心理學父親,豐富了自我存在的核心性;同時又在不斷溝通、分享轉介歐洲存在主義哲學的過程中實現了人格的社會整合。這些都為後續他開創具有美國本土的存在主義理論和療法奠定了基礎。
  • 在這個焦慮的時代,你是如何對抗焦慮的?
    每個人都會有焦慮的一刻:比如你在夜深人靜時思考自己的未來,覺得很迷茫時會感到焦慮;比如你即將要在幾十人面前公開演講,你擔心自己的表現,會焦慮;再比如你要做一個重要的決定,可又不知道兩個決定到底哪個更好,你也會焦慮。
  • 焦慮的背後:你到底在害怕什麼?
    那人們到底都在焦慮些什麼,焦慮的背後究竟隱藏著什麼樣的秘密呢?一位中考生焦慮於自己當下的成績,擔憂自己無法考上好的高中,也覺得自己非常無能,為什麼總是考不到好一點的成績?還有,戀人擔心因自己不夠出色而失去所愛的焦慮、打工族擔心公司裁員失去工作的焦慮……林林總總的焦慮背後,有著的是同樣的根源:不安全感引發的恐懼在作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