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是一個艱難的過程,期間會遇到很多問題。爸媽們總想孩子有出息,總想孩子優秀,所以當小朋友出錯時,爸媽們總是急忙去批評指責孩子,結果越指責反而結果越壞。專家透露,人在有情緒時,很難聽進去別人的建議。所以爸媽在育兒時,要等孩子心平氣和後再教育!
請了解孩子的想法
孩子內心真實想法是什麼
當孩子語言具有攻擊性時,爸媽不要急於生氣,而是雙方冷靜後去了解孩子真實的想法。
了解孩子是否有好的解決辦法
父母要讓孩子明白,什麼樣的行為就要承擔什麼樣的後果。比如有的孩子不想上學,那麼你可以告訴孩子如果不上學,以後就難以獨立生存。
分析完情況後,問孩子打算怎麼做?
一般來說,孩子們小,思想還不成熟,他們有時候沒辦法做出明智的決定。但,爸媽如果加以引導,孩子們也會知道權衡利弊做出正確的選擇。
孩子如果提出合理要求,父母要尊重孩子
如果孩子在學習時遇到了困難,他們想參加補習班,那么爸媽該支持他;如果孩子覺得自己對畫畫沒有興趣,想學習唱歌,那么爸媽也要根據實際情況認真考慮孩子的需求。
孩子犯錯,父母如何應對
首先父母要冷靜
很多父母面對孩子的一些錯誤時,無法冷靜,便開始責罵孩子。其實這種做法是不科學的。在應對這種情況時,父母自己要冷靜下來,否則在情緒激動之中,父母可能會說出傷害孩子的話,導致雙方關係僵硬,事件惡化!
鼓勵比責罵要好
對於孩子來說,父母的鼓勵比責罵要管用的多。在父母的鼓勵中,孩子們會認識到錯誤,會慢慢改進,而在責罵中,孩子們可能會有叛逆之舉。所以,面對孩子的錯誤時,與其老是責罵孩子,不如多給孩子一點鼓勵,告訴孩子,爸媽相信他們,爸媽希望他們以後引以為鑑,越來越好。
研究表明,在鼓勵中成長的孩子比在責罵中成長的孩子成功機率大,而且幸福感更強!爸媽們,以後面對孩子的錯誤和叛逆時一定要三思而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