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你的悄悄話》有一種叫 「我為你好的思想綁架」

2020-12-22 我和你的悄悄話

每一次頭腦裡感慨萬千的時候,總想著坐下來把一切都記錄下來,可當真的坐下來的時候,卻又會不知道從哪裡開始。

人生很多事情是想不明白的,能遵循自己的方式去活著,就是一件很勇敢且有意義的人生。生命本來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個性和選擇如何生活的權利。小時候總是有家人的束縛,對你的人生各種規劃,你應該做什麼不應該做什麼。後來好不容易長大了,走出來家人給的條條框框,以為自己的人生終於有了可以自己做主的時候,發現現實生活原來還有更多束縛。當然這些束縛可能是外在因素別人給你的,也可能是自己在面對現實時自己給自己的束縛,生活會讓我們發現原來獨善其身都是那麼的難得。

你的身邊是否總會有一些人給你一些人生建議,或者你會給身邊的朋友親人一些你認為對的建議,我是一個挺喜歡我信任的人給我建議的人,那樣我可以發現那些我不能發現的問題,也能避免我做出一些錯誤的決定。可有些人,他不喜歡別人給他建議,他們喜歡獨立思考,做自己認為對的事,可能在旁人看來錯的事情上,他也一樣堅持。

最近的我,就遇到了這樣的一件事,我有一個朋友X小姐,今年她31歲了,還沒有結婚,之前家裡有安排相親一個各方面都比較門當戶對的男生,當時她本人是不喜歡的對方的,一來就想要讓家人把對方給拒絕了,家裡人一直不明白她到底想要找個什麼樣的人,從她20歲不到就一直在介紹,可以十多年過去了,她任然沒有喜歡的。眼看著她現在已經31歲了,再錯過這個各方面都還算合適的人,以後就更難找合適的了,估計就只有二婚了,親人真是一哭二鬧的也要讓她接觸接觸,她在家人的壓迫下沒辦法順從了。就這樣開始了接觸,但她任然是不喜歡對方的,不過這次的人好在話也不多,感覺也是被家人逼得沒辦法了,雙方都是一股不冷不熱的態度,就這樣來來往往了一年左右,眼看這裡又快到年底了,雙方的父母又著急了,覺得可以結婚了,對方男方沒有意見聽從家人的安排,就徵求女方是否同意結婚,如果沒有問題今年就能把事辦了。X小姐就給對方說的今年底扯證吧,對方想的是今年十月國慶節,想著是一個好日子,可以好好熱鬧一下,畢竟是喜事,就徵求X小姐的意思,但是X小姐依然堅持自己的意見,同時還提出結婚想要買房的要求。其實雙方都是有房子的,但X小姐不想住自己家,也不想和對方家人住,希望雙方都能拿一些錢共同買一套房。當她的家人聽到她的這些要求的時候,就有點著急了,畢竟以前從來沒有說過結婚要求買房,現在要說結婚的事情了,這時候提出買房,任誰都會心裡不舒坦那這事就沒得辦了,家裡人自然是好言相勸,說雙方都有房子,以前也沒有提這樣的條件,現在說結婚這事了突然提出這個條件實在說不過去。當時X小姐態度很強硬,依然不屈服,就這個話題僵持了很久,後來X小姐沒有辦法了才說真實的想法,他們兩個人雙方都沒有太多的感情,男方不喜歡她,他也不喜歡男方,雙方更多的都是迫於家裡面的壓力,才不得不相互耽誤著,這樣耳根可以清淨。就是不想和對方結婚,就算和他結婚了,那以後也是會離婚的,這是她當時的想法。而這個事,談到這一步,最終只能以不歡而散散場,她的家人對她的未來感到擔憂,同時又很無賴。

她的故事可不止如此,為何那麼多年她都不戀愛,作為她的朋友我是知道的。因為她一直愛著一個人,她用她整個青春都在為一個不知道能不能給她幸福的人等待著,一直等了他十多年。即使對方已經結婚生子,她也依然相信對方,相信對方會解決好那邊的一切,然後回來和她相守。X小姐真的事做到了為了她的愛情,與全世界為敵,即使她的家人為她的終身大事和她持久開戰,她也是不屈不撓。我也曾作為她敵對的一方,對她各種勸說,讓她放棄她那不切實際的愛情,我沒辦法理解一個嘴裡說愛她,卻和別的女人結婚生孩子的人,這樣的人可以給她幸福。我曾以為作為朋友,真誠的勸告是對她最好的幫助,能讓她走出這段情感,真的是說了好多年,好多年,但是她依然只相信那個她愛的人。我的千言萬語永遠也抵不過對方的一句話,我曾以為我說的道理現實能讓她試著走出這段情感,可是,我又從她嘴裡聽到了這樣的話,她說:『你們所有人越是覺得我跟他不可能,我越是要證明給你們看,我的選擇是正確的,我相信他』。那一刻,我語塞了,我不知道我還能說什麼,該說的不該說的都已近說了無數次,可她依然那樣決絕。她和那個人的故事,我並不知道的太多,因為她也不願和我多講,畢竟我也是他們感情裡面的敵人。但我想她一定是愛慘了對方,畢竟十多年的感情,誰又能用幾句話就把它掩蓋了,我不知道他們經歷過什麼,我沒有資格對她的未來她的情感指手畫腳,我能做的就是點到為止,言多必失。

感情的事,如果是別人說一說,就可以扭轉乾坤的事,就不會有那麼多人受傷,也不會有那麼多飛蛾撲火。社會很現實,人有著七情六慾,一面我們知道現實,另一面卻又是在情感中不能自控。就像從小老師家長會教育我們什麼是對什麼是錯的道理一樣,我們有分辨對錯的能力,卻很少有不犯錯的自制力。

這個世界真的沒有所謂的感同身受,我曾試想站在X小姐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她為什麼會如此,但是沒有經歷過她所經歷的事,是真的不能理解她所做的一切的,更不能有和她一樣的感受。之前的我總以為我的勸說是為了她好,為了把她從那個痛苦的深淵解救出來,長痛不如短痛。可能誰又能保證,我不是把她從這個深淵推到另一個深淵呢?在她的這件事情上,我站在了大多數人都認為的對立面,給她我主觀意識上的建議,一直向她傳遞我想給她的信息,卻忽略了她是否真正的認可和接受,原來我在無意識中,也成了和道德綁架無差的人。我忽略了人都是獨立的個體,一千萬個不同的人,對待同一件事就有一千萬種不同的感受,我們除了自己本身,沒有權利對任何一個獨立者施加任何自身的想法,打著「我都是為了你好」的旗號,講述自己對他人行為的是非,這樣的主觀意識的言行,不過是對別人的思想綁架。

相關焦點

  • 「我是為你好」,是家庭暴力,也是道德綁架
    小嘟滿面愁容地說道"他們愛我為什麼不讓我自己挑選我喜歡的玩具和零食呢?"老師聽到這裡,也勾起了自己的一些童年記憶,一時竟然不知道該和小嘟說什麼。不知道你有沒有在身邊碰到這樣的人,他們總是把"我都是為了你好。"這句話掛在嘴邊。
  • 父母老是說我是為你好的的背後隱藏著道德的綁架
    比如有些家長會想孩子結業找到工作就婚姻生子過上自己的小日子,但是孩子有可能想的是要儘量儘量工作嚴肅對待掙錢,在物質生存有了保證以後再思考婚姻問題。實際上稍加大深度說,家長的「為你好」,實際上只是從她們自己角度思想,打著「為你好」的形式來關涉你的生存,以達到自己的希望,稱心了自己欲望卻根本沒想過會損害到到你。
  • 有一種情感綁架叫「我是為你好」,它能理直氣壯,剝奪你的選擇權
    能和你說這樣的話,也必然是和你關係較近的人,這樣一說,礙於情面,有時候還真不好反駁,畢竟人家也是」為你好「,只要是假定站在你的角度為你著想,就是理直氣壯的。但真的為你好嗎?事實上絕大部分人是「以己度人」罷了。
  • 有一種傷害,叫做「我這是為你好」
    二、你所謂的為我好,都是自私的藉口有時候「為我好」既不是「真的為我好」,也不是「你以為的為我好」,它只是一種話術,是壓榨你的手段與藉口。去年,「網易暴力裁員」事件一時間甚囂塵上。人人都在聲討網易的不道德,我也在那篇文章中注意到了一個細節。
  • 「我是為你好」的情感綁架中,透露著三個人性的弱點
    網上流傳過一篇據說是著名作家畢淑敏寫的文章,題目叫《孩子,我為什麼打你》,文章對一個母親打孩子時內心情感的描寫及其細膩入微,文章的最後一句話是「孩子,打與不打都是愛,你可懂得?」現實生活中,很多父母都喜歡對孩子說「我打你罵你,都是為你好」,殊不知這句話對孩子造成了多大的傷害。
  • 有一種傷害叫「我是為了你好」,有一種謊言叫「我是為了你好」
    有一種傷害,叫「我是為了你好」。有一種謊言,叫「我是為了你好」。人,有很多時候,是自私的動物。他們以自我為中心,自以為是,把自己的觀點、要求,強加在別人身上,並附上一句「我是為了你好,我又不會傷害你」,於是他們可以仗著善良的名義,去欺騙別人,去傷害別人。「我是為了你好」,看似真的是表達自己對別人的關心、愛護,看似表現了自己的善良,實際上,在很多時候,它只是一個自私的謊言。說是為了別人好,為別人著想,實際只是為了自己的開心、自己的滿足。
  • 有一種勒索,叫親情綁架
    通過一段時間的收集資料,信息整合,準備帶著大家從三個方面走進「親情綁架」。一、什麼是親情綁架?在了解親情綁架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什麼是親情。相關資料顯示:「親情的定義就是有血緣關係的人之間存在的感情,有時也指親密、感情深厚的人之間的情義。親情的定義就是人們渴求為親人付出一些或全部、所有的思想。
  • 有多少孩子,因為一句「我是為了你好」,被親情「綁架」?
    還是說,僅僅是父母主觀上,強行將「為你好」這個枷鎖,套在孩子的頭上。「為你好」的結果,不一定真的好小區裡有個小朋友叫豆豆,今年4歲了,是一個性格靦腆的男孩。他媽媽在網上學會了一個育兒觀點:孩子的糾紛,最好讓孩子自己去處理。於是,媽媽就把這個育兒觀點,用在了豆豆身上。
  • 當父母說「為你好」,其實也是一種道德綁架
    相信大家都聽過這樣一句話,在我們與父母結論相悖時,或者是父母為你做了某個決定時,父母總會將「為你好」作為最大的籌碼當「為你好」已經成為限制你自已的工具,我認為這確實是一種道德綁架大到專業要選機電,以後一定要考研,談對象會「被分手」,小到不能化妝不能剪頭髮不能穿短裙…有一次,她崩潰地打電話和我說,他爸媽什麼事情都要說她,指責她,說她做這個做那個做什麼都做不好,好像什麼事情都在和她對著幹。
  • 我一切是為了你好:道德綁架不能解決問題,需要的是尊重和溝通
    我都是為了你好,這可能是中國許多家長在希望孩子懂事聽話時最喜歡說的話了.所有人都希望別人為自己好.所以當一句我都是為了你好,並沒有什麼問題,問題在於這背後的潛臺詞你必須聽我的具有強制性,而這個強制性則代表著家長的控制欲.
  • 我一切是為了你好:道德綁架不能解決問題,需要的是尊重和溝通
    我都是為了你好,這可能是中國許多家長在希望孩子懂事聽話時最喜歡說的話了.所有人都希望別人為自己好.所以當一句我都是為了你好,並沒有什麼問題,問題在於這背後的潛臺詞你必須聽我的具有強制性,而這個強制性則代表著家長的控制欲.
  • 父母說「為你好」,是道德綁架還是真的為你好?
    微博上這個話題「父母說為你好是道德綁架嗎」很熱,引來網友熱議。其實這種現象在生活中並不少,很多父母打著為你好的旗幟,替你做決定,從小到大活成了父母想要的樣子,卻不是自己想要的。有個網友,就是因為父母總是以「為你好」的想法,給自己安排,從小到大都是如此,因為自己拒絕了父母這樣的安排,便遭到了全家人的橫眉冷眼,讓他非常壓抑又苦惱。
  • 《囧媽》:「被規劃」的孩子沒自我,請拒絕「為你好」式綁架
    有一種餓,叫你媽覺得你餓「有一種冷,叫你媽覺得你冷」,「有一種餓,叫你媽覺得你餓」,這兩句話是網上眾多網友吐槽得十分頻繁的兩句話。而新年賀歲檔電影《囧媽》,就將「有一種餓,叫你媽覺得你餓」展現得淋漓盡致。
  • 有一種冷叫媽媽覺得你冷,有一種好叫都是為你好
    有一種冷叫媽媽覺得你冷都是為你好網上流傳著一句比較有意思的話:「有一種冷叫做媽媽覺得你冷,有一種好叫做都是為你好」。有一種好叫都是為你好相信所有的父母都很愛自己的孩子,恨不得把自己全部心血都傾注在孩子身上,孩子喜歡吃什麼做什麼,喜歡什麼玩具買什麼。
  • 有一種傷害,叫「我是為你好」
    以愛的名義,實施非愛行為,比較常見的一種言語就是:「我是為你好。」他們總是說「我為了你犧牲了這麼多」,但其實,大部分都是在滿足自己的私慾。何似:我們總說,我們要和會讓對方互相變得更優秀的人在一起,而不是和以愛為名,將束縛、詆毀當作是愛你的證據的人在一起。美好的愛情,應該是互相促進、共同成長的。何似:優秀的書籍從古至今,都是人類智慧的結晶。
  • 有一種暴力叫「我都是為你好」,父母這份深沉的愛究竟有多可怕
    現在,父母口中常說的一句「我都是為你好」,日常生活中開玩笑熱梗。玩笑之餘,細細想想這一句看似包含滿滿愛意的話,究竟給多少孩子帶去痛苦,究竟給孩子帶來多大的心理創傷,這一句話,又怎樣成為孩子心底的噩夢。簡直細思極恐。
  • 道德綁架"我都是為了你好"
    你左右孩子高考志願&34;,可是你知不知道那些填上去的學校和專業也是他思前想後一遍遍的挑選出來的,你以為孩子只是一時愛好填的,你根本不曉得在他心裡,那是沉甸甸的夢想。孩子談個戀愛你還要左右&34;,你不知道那個男孩子陪著她高考,大學,研究生畢業了,那麼多年相處的人,僅靠你感覺你就把那個男孩子否定,我去你他媽的憑什麼?我不是喜歡罵髒話的人,可是我感覺現在逐字逐句打出來,都不足以表達那種難過。
  • 有一種傷害,叫「為你好」
    有一個孩子的遺書讓人心悸,他這樣寫道:「這不是寫給我的家人的,反正以他們的思維,他們的角度與立場,我也跟他們說不清。我的屍體,不用埋了。要麼燒了,要麼扔了,別把我拿回去。心煩!」 究竟對父母有多深仇恨,才讓一位少年對人間如此絕望。 最近有部熱播臺劇,講述了教育高壓狀態下的親情關係。
  • 別讓那句「我都是為了你好」,毀了你和孩子一生的幸福
    是不是父母曾經對孩子說過那句「我都是為了你好」?看似是愛意滿滿,其實這背後是一種控制和道德綁架。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的思想和自由。即使是愛,也要互相體諒和尊重,考慮到對方的感受。而不是只站在自己的角度上,一味將觀點強加給對方。
  • 有一種自私,叫「為你好」
    因為受益匪淺,所以我們會懷著感恩的心態,希望和這些人長久相處下去,還會給予對方一定的回饋,希望彼此之間,能將情感繼續下去。有一種人,待你好的同時,會站在你的立場上,看你是否能夠接受。還有一種人待你好,他只會站在自身的角度上,希望用「為你好」的方式,將你變成一個他認為更好的對象,這種對你好,往往讓人無法接受,因為它有一種「自私」的味道。李思雨酒後,說出心裡話。一份愛情能否堅持下去,兩個人的立場,通常早已給出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