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周幽王被滅,平王東遷,這正式宣布西周滅亡,歷史的車輪進入到了東周,自此神州大地進入到了諸侯並起、群雄爭霸的年代,在這樣一個亂世中諸侯國為了自保往往會擴充軍隊,遠交近攻,弱肉強食成了這個時代的主題,很不幸鄭國不幸成為了這個倒黴蛋,從公元前806年建國到前375年滅亡,鄭國被其它諸侯國瘋狂攻擊。
剛剛進入到春秋,諸侯國之間還沒有明刀明槍的打,鄭國還沒有引起其它強大諸侯國的注意。此時的鄭國還算太平,鄭國還順手滅掉了幾個小國,但和平美好的生活總是短暫的。
前719年周桓王元年爆發了東門之戰。衛國、宋國、陳國及蔡國四國一起攻打鄭國,由宋國國君宋與夷,陳國國君十二任的陳鮑,蔡國派出一位大夫,衛國派的是公孫衛文仲,四個人帶領軍隊攻打鄭國,包圍鄭國的東門五天後,擊敗鄭徒兵,搶走大批糧食。撤退。
鄭國在位的是鄭莊公,他哪能就此善罷甘休?為報此仇,第二年四月率軍攻衛。衛調遣服屬於己的南燕(今河南延津東北)之軍抗擊鄭軍,鄭國由後面突襲大敗燕軍,這次史稱北制之戰。
前717年宋鄭長葛之戰,宋國派軍包圍鄭之長葛(今屬河南),攻破長葛。次年,宋鄭兩國在宿結盟,遂罷兵。
前712年息侯伐鄭,息國國君因為和鄭國國君一言不合,就帶兵攻打鄭國。
前707年(周桓王十三年)繻葛之戰,周桓王率陳、蔡、衛等國軍隊討伐鄭國,鄭莊公派兵抵抗,兩軍戰於繻葛,周王的軍隊大敗。周桓王被射中肩膀。
這裡還發生了多次戰爭,可以看出在春秋初期的鄭國絕對是愛搞事情的,鄭國多次和宋國、陳國發生摩擦。但可以說是菜雞互啄,幾個小國打的有來有回,隨著時間推移,恐怕鄭國的日子就更不好過了。
鄭國的首都在新鄭,春秋前期是中原的大國,他前期還一度很有實力,封國常備兵力在15萬左右,鄭國的地理位置很重要,鄭國的位置正好處於四戰之地,這使它成為了兵家必爭之地,自己強大還行,如果自己弱小,或是遇到更強大的敵人只能是羊入虎口,雖然鄭國前期曾一度強盛,但這時候崛起了兩個超級大國,晉國和楚國,偏偏鄭國還夾在了兩國之間,從此鄭國就遭到兩國瘋狂針對。
從前678年到前657年這二十年間,楚國就先後攻打鄭國六次,鄭國沒有辦法只能依附於晉國,但是晉國也不是什麼好人,晉國也多次攻打鄭國,鄭國雖然沒有多少實力,但好歹是千乘之國,總體軍力還是可以的,楚國和晉國一直在攻打鄭國,他們都想滅掉鄭國,但一直未能如願。
到了楚莊王繼位之後,我們知道楚莊王可是一代霸主啊,公元前597年,開春,楚莊王大舉重兵,楚莊王親統精銳部隊討伐鄭國。楚軍規模甚大、氣勢極強。不久前聽聞鄭國內亂,這真是天賜良機啊,楚莊王這次一定要攻破鄭國。不久,楚軍就將鄭國都城圍住。圍困了半個多月。鄭襄公想要派人求和,但佔卜的人告訴鄭襄公投降不吉利,鄭襄公只好作罷下定決心和楚國決一死戰。經過三個月艱苦的激戰,楚軍成功攻破鄭國,鄭襄公被迫向楚軍請罪。鄭襄公袒胸露背牽著一隻羊跪在楚莊王面前,我想此時鄭襄公一定屈辱至極,楚莊王同意與鄭媾和,楚、鄭結盟。
鄭國依附於楚國,這讓晉國很不爽,晉國也派兵攻打鄭國,公元前573年爆發洧上之戰是,晉悼公任命韓厥為元帥聯同荀偃率領晉軍及諸侯聯軍進攻鄭國,聯軍攻入新鄭外城。隨後又聯合鄫國軍隊借道鄭國國境入侵楚國的焦和夷,聯軍一直打到陳國,鄭國被迫屈服於晉國。
鄭國因此在這一時期猶如牆頭草一般,時而附楚,時而附晉。鄭國苟延殘喘經過了春秋,到了戰國初期,一直欺負自己的晉國三家分晉,化整為三,鄭國又遭到了魏國和韓國的攻擊。公元前385年,韓國攻克鄭國的陽城。韓哀侯韓屯蒙繼位,韓國兵力強盛,攻打鄭國的時機已到,公元前375年,韓國軍隊攻克了鄭國的首都新鄭,並將自己的都城遷到那裡,自此鄭國滅亡,徹底退出了歷史舞臺。
鄭國初期也曾一度強盛,然在弱肉強食的戰爭時代遇到了更為強大的國家,常年的戰爭徹底拖垮了鄭國,更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成為了列國爭奪的目標,鄭國300多年被打了近百次,堪稱慘乎!
求關注o(* ̄︶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