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大大昨天跟家裡的小外甥女視頻聊天,我正跟老爸誇他外孫女又聰明又可愛呢,結果老媽在旁邊嘆口氣說:「唉,這小丫頭是哪都好,就是吃啥都長不高,我想給她吃點長高藥,你姐還攔著!」
雖然姐姐受到科大大的耳濡目染,知道藥不能瞎用,東西不能胡亂給娃吃,但心裡還是難免焦慮,外甥女的個子矮到底正常不正常呢?
科大大的好朋友,定焦專家號給我分享了一個案例,希望可以通過咱們平臺引起大家的重視:寶寶矮有時也是一種病,不能擅自吃補品,需要到醫院進行系統治療!
來自河北省唐山的小佳佳,活潑可愛,不過個子不高,五歲七個月身高才101釐米,比同齡的孩子矮差不多一頭,爸爸媽媽特別著急,趕緊帶娃來到北京的國家兒童醫學中心進行檢查。
通過國家兒童醫學中心的知名專家檢查發現,佳佳的身高確實有問題,最終確診佳佳是生長激素缺乏症。
經過漫長的治療後,佳佳終於達到了正常曲線的範圍,預計最終身高可以長到160cm左右。
佳佳的主治醫生說:「家長總以為孩子就是長得晚,結果耽誤了最佳治療期,用藥花費話大大增加不說,治療效果也會大打折扣。」
醫生判斷出佳佳的身高有問題,可不是簡單的和「別人家孩子」比較,而是通過【生長發育曲線】來判斷的。
科大大今天就跟大家說一說這個很重要的曲線!
每個娃都會受到基因、營養、環境、疾病等多方面的影響,個體發育就會不同,生長發育過程也是連續動態變化的。
所以不僅「別人家孩子」不靠譜,自家娃某一時間點的測量數據,也不靠譜,咱得根據娃的整個生長趨勢,來判斷生長發育是否正常。
拿好神器——生長發育標準曲線
CDC(美國疾病預防與控制中心)和WHO(世界衛生組織)都繪製了娃的生長發育標準曲線。
CDC標準曲線:美國繪製,包含了各種餵養方式寶寶的生長發育。
WHO標準曲線:純母乳餵養寶寶的生長發育標準,但繪製時選擇的是發達地區純母乳餵養的寶寶,因此整體水平更高。
所以有些寶爸媽會發現,按照WHO的標準,娃的發育有些下滑趨勢,但在CDC的標準曲線上,娃的發育卻是上揚的。
因此繪製曲線時,我們可以在兩套標準上同時記錄,並進行對比。
也有專家建議,寶寶前幾個月可以用CDC標準,長大了再用WHO的標準。
學會分析標準曲線
娃的生長曲線畫好了,可不是擺著的,還得學會分析它,拿5歲內兒童的身高發育曲線來說:
(5歲內兒童身高發育曲線)
上面這些線代表的是娃身高的不同起點,如果一開始在50%這條線的起點,就按50%這條曲線走,如果開始在3%,就按3%的線走。
劃重點:起點代表的是不同娃的差異,並不是低就不好!
建議0~6個月寶寶,每月測量一次;6~12個月寶寶,每2個月測量一次;12個月以上寶寶,每三個月測量一次。
然後把點連成線,再和標準曲線對比,就能知道娃的生長發育在不在標準範圍內了。
正常餵養下,這些情況要重視
① 生長曲線超過97%百分位線,或低於3%百分位線;
② BMI曲線超過85%百分位線;
③ 生長曲線大幅度波動,甚至跨越一條百分位線;
④ 身高或體重一段時間內沒有增加,生長曲線出現平坦期。
比如之前提到的佳佳,醫生就是通過繪製她的生長曲線,判斷出佳佳身高發育異常的。
(佳佳的身高發育曲線圖 來源:定焦專家號)
如果寶寶之前因為生病導致生長緩慢,恢復後「追趕式生長」或超重寶寶減肥時,體重緩慢下降,身高正常,這兩種特殊生長曲線也沒問題!
生長確實緩慢怎麼辦?
一般寶寶生長緩慢主要有以下3個原因:
①進食量不足或進食結構不合理,導致全面營養素缺乏;
②胃腸消化和吸收不良。如果寶寶大便中有原始食物顆粒,代表消化不良;如果便便形狀好,但排的很多,則說明吸收不良。
③慢性病導致,比如過敏、慢性腹瀉、先天性心臟病、反覆呼吸道感染等。具體原因需要醫生來診斷。
對著下面這個圖,相信寶爸媽們就知道該怎麼解決了!
平時應該注意啥?
營養均衡
建議至少母乳餵養到6個月,添加輔食的寶寶要及時添加含鐵的輔食。
輔食添加順序要由少到多,從粗到細,從稀到稠,注意營養搭配全面均衡。
敲重點!
不要現在營養豐富=食物種類多的誤區裡!
有些寶爸媽,為了讓娃吃的食物種類多一點,就減少了娃主食的量,這樣即使娃吃了很多蔬菜水果,也不容易長肉。
主食的量要佔到一頓飯的一半。
合理運動
寶寶營養均衡再加上合理的運動,寶寶想不發育良好都難!
0~3個月寶寶可以訓練抬頭;3~5個月寶寶可以練習翻身、5~8個月寶寶可以鼓勵爬行。
2~3歲寶寶可以選擇爬行、快步走、拍球等,提高運動協調能力。
3歲以上寶寶還可以選擇跑步、跳繩、球類等戶外活動。
充足睡眠
每天晚上10點到凌晨2點,早上5點到7點,是生長激素分泌最旺盛的兩個階段,因此要保證寶寶在這兩個時段中進入熟睡狀態。
不僅如此娃還得有充足的睡眠時間。
最後,科大大再次提醒寶爸媽,每個娃都有自己的生長發育規律,千萬不能總跟別人家的孩子比,實在拿不定主意,交給醫生判斷準沒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