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佛成佛,有求皆苦,你知道自己為何不能成佛嗎?

2021-01-08 大愚侃人生

很多學佛者在未學佛之前總喜歡求這求那、求升官、求發財、求生男生女等等。而學佛後雖然不求升官發財,但是改成求佛了!什麼,求佛祖保佑我啊!讓我趕快開悟、趕快成佛啊!我每天會念多少遍咒、多少部經。以這種心態來學佛若能成佛無有是處!為什麼?因為煮沙不能成飯!靠念多少遍咒、誦多少部經而期望成佛,就等同於煮沙成飯。

那麼怎麼樣才能成佛呢?若欲成佛必先無求,若有求心,佛不可成!為什麼呢?君不聞,世間人言:人到無求品自高!你原來未學佛時,不明法理向外去求,求發財、求升官、求男求女等,而你學佛後知道這些不究竟,卻改成去求佛成就,這豈不是換湯不換藥嗎!這和求升官發財又有什麼區別呢?還不是一樣的性質嗎!

這就比如有個人想把張三害了,但旁邊人對他說害張三犯法,他聽了不害張三了,但是他卻把旁邊的李四害了,他以為這樣就可以不犯法了,誰知警察還是把他抓走了!學佛的道理和這一樣,有人可能要說了,我學佛哪會如這個害人的人這麼傻、這麼蠢,我可比他聰明多了!真比他聰明嗎?不見得吧!何以見得?你看,你原來沒學佛時求天求地、求神求鬼、求男求女、求升官求發財等等,而你學佛後不求這些了,改成求佛求祖、求菩提求涅槃、求開悟求神通、求功德求智慧等等。你這樣的做法和那個認為害張三犯法,但害李四無罪的人有什麼區別呢?

你原來未遇佛法時,認為升官發財榮華富貴是世間最好的東西,而當你學佛後眼界大開,忽然發現還有比升官發財榮華富貴更好的東西,於是乎,你毅然決然捨棄原來那些低俗的欲望,而後換湯不換藥的,改求做佛做祖功德智慧了!所以說你這樣做,是不是和上面比喻中的那個人,一樣的愚痴愚昧呢?學佛是讓人覺悟的,是讓你無求的,讓你放下的,不是讓你更換所求的對象的!

這就好比一個智慧的人,讓你放下手裡拿著的蘋果,這樣你就可以輕鬆解脫了。你也倒是聽話,立刻就放下了,但放下後你又立刻拿起了另一個蘋果,你放下手裡的蘋果又拿起另一個的做法,等同於沒放下。而智者是讓你放下蘋果,卻不是讓你換個蘋果,所以成佛是讓得徹底放下才能成的,而你恰恰沒有放下,放下一個拿起另一個,這能算是放下嗎!你這樣做是不是很愚痴?所以若要成佛必得放下,只有放下才能成佛,可能你要問了,就是究竟要放到何種境地呢?放到放無可放、放無不放、無所不放、無可所放、無放不放、放非俱無、一切自在、大般涅槃,放到如此地步始入成佛之門!

所以,對學佛人來說,看破容易,放下最難。某些出家人,能夠放下世俗間的各種名利,但出家之後,卻難放下功德心,難放下修行的攀比心,難放下被尊重的供養心;而世間的學佛居士,更需要反省自己,你是否真的看破放下了?你是在學佛還是在求佛?請在下方留言討論。

相關焦點

  • 一念成佛,一念成魔;你若不渡我成佛,那我渡你入魔
    一念成魔你若不渡我成佛那我渡你入魔佛祖拈花一笑萬千佛法微妙因果不虛善惡有報眾生拜念佛號看那些醜陋嘴臉惡人在等你恩典善人卻求你赦免佛啊我信你可你到底在哪裡我徒步走了十萬裡你卻說佛在心底難道一筆勾銷佛你嫉惡如仇這塵埃遮你眼眸惡人出頭善人苦求求不來你回頭佛你積德行善為何不免那一戰多少蒼生家毀人散
  • 若不見性,修盡一切善法也不能成佛!
    不因師悟者,萬中希有。若自己以緣會合,得聖人意,即不用參善知識。此即是生而知之,勝學也。若未悟解,須勤苦參學,因教方得悟。若自明了,不學亦得。  不同迷人,不能分別皂白,妄言宣佛敕,謗佛妄法。如斯等類,說法如雨,儘是魔說,即非佛說。師是魔王,弟子是魔民,迷人任它指揮,不覺墮生死海。
  • 太橋旦曾堪布:希望成佛的你 知道佛是什麼嗎?
    文/太橋旦曾堪布每個佛弟子都希望成佛,「佛」究竟是什麼,我們知道嗎?「佛」在梵文中是Buddha,中文是「佛陀」,藏文是「桑傑」,是無上正等正覺的意思,是我們所有佛弟子所追求的目標。我們作為佛弟子,首先一定要明白自己所追求的終極目標。佛法的次第是見、修、行、果,第一步是「見」——對終極目標的認識,因為有佛教的正見,最終才會獲得佛果。比如說,我們去一個地方旅遊之前,需要多多少少了解這個地方的好處,知道到這個地方對自己有什麼幫助,才會付出努力去到這個地方。
  • 阿彌陀佛是如何成佛的?他的授記之師是誰?
    眾所周知,成佛不是說你修到佛的境界,就可以自稱是佛的。還需要得到三世諸佛的授記、認可。好比你讀了碩士、博士,需要答辯成功才能擁有對應的學位。那麼,誰來考核、審定,並為彌陀授記作佛呢?換句話說,彌陀是如何成佛的,他的授記之師又是誰?
  • 有此深心大願,但能兢兢業業地履行,將來必定成佛
    對嗎?答:對呀!但是不能執著。問:我在禪定中發下誓願,願文如下:(一)眾生苦,我之苦。眾生難,我之難。(二)凡障礙我修行入正定的魔王及魔眾,人與非人,我成佛後,先度之。(三)凡和我有怨、有恨、害我、惱我、妒我、殺我之人與非人,我皆度之。
  • 釋迦、諸佛覺何法而成佛?
    是中國話嗎?是印度話嗎?渴了能當水喝嗎?餓了能當飯吃嗎?能當衣服穿嗎?能當房子住嗎?都不行。「南無阿彌陀佛」六個字,跟這個世間的一切都沒有指代關係。它沒有說「我是什麼」,它好像沒有這個世間的一切價值,不能給你吃,不能給你喝,不能給你錢。那我們念它幹什麼?因為它是真理。就好像我們做夢,夢裡說這個好、那個好,好是好,但都是夢中的境界;真實世界的東西是不能進入夢境的。
  • 世上真的有佛嗎?佛到底在哪兒?看完就明白了!
    從廣義上講,「佛」是世間一切大徹大悟的人,是福慧圓滿的聖者,其實一切眾生皆是未來佛,如《六祖壇經》中所言:菩提自性,本來清淨;但用此心,直了成佛。佛說,「佛是過去人,人是未來佛」,一切眾生佛性本自具足,但卻被世間種種假相所迷惑,而造業生煩惱,苦不堪言。佛陀釋迦牟尼佛當年在菩提樹下坐禪入定時說道:奇哉奇哉,大地眾生皆具有如來智慧德相,卻因往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
  • 讀華嚴方知,地藏菩薩早已成佛
    我一聽深感很奇怪,稍微理性思維就知其錯謬,能稱為大菩薩,必定皆是發大菩提心者,慈悲和威力遍及十方界,豈會止於鬼道,怎會只度鬼?且菩薩之威神力,十方一切諸大阿羅漢,一切大天天神所不能及,念誦者何以擔心招鬼?
  • 佛教之中,為何說證悟「正等正覺」,就是成佛呢?
    但在《優婆塞戒經》中,卻有另外一種說法,此經云:「覺了二諦:世諦、真諦,名三藐三佛陀」也就是說,佛教之中,為何說證悟「正等正覺」,就是成佛呢?因為「正等正覺」就是俗真二諦,因為佛陀具足覺了二諦,即俗諦和真諦。
  • 神話傳說中的觀世音,前世身份很特殊,為何發誓不成佛
    有關觀音菩薩不成佛的原因,其實還有很多的民間和宗教傳說。例如在佛教的傳說中,說觀世音菩薩不成佛完全是她自己的選擇和決定。相傳有一次她去參加佛祖授經講法(也是他的成佛禮)。但在去的途中,她遇到了一個陷入迷茫的受苦受難之人,觀音菩薩選擇了挽救他。也因此延誤了天時,失去成佛一次良機。
  • 觀世音菩薩竟然拜自己,說明兩個字,明白的人就知道該怎麼做了
    觀世音菩薩竟然拜自己,說明兩個字,明白的人就知道該怎麼做了。觀世音菩薩在我國有著深遠的影響,和很多人有很深的緣分。在我國有「家家觀世音,戶戶彌陀佛」的美譽。其實觀世音菩薩早已成佛,佛號「正法明如來」。有一個故事,從前有一個人在屋簷下躲雨,看見觀音正撐傘走過。這人說:「觀音菩薩,普度一下眾生吧,帶我一段如何?」觀音說:「我在雨裡,你在簷下,而簷下無雨,你不需要我度。」這人立刻跳出簷下,站在雨中:「現在我也在雨中了,該度我了吧?」觀音說:「你在雨中,我也在雨中,我不被淋,因為有傘;你被雨淋,因為無傘。
  • 師徒四人為何只有唐僧和孫悟空成佛,你看大聖說過哪六個字?
    為何會產生如此大的差距呢?為何最後成佛的只有悟空和唐僧,八戒和沙僧也是有過貢獻的,怎麼這兩人被踢出了成佛的隊伍呢?其實不是如來偏心,而是在大聖提醒眾人時,沒有一個人願意聽他的話。悟空究竟說過什麼話來提醒他們呢?
  • 吃素為何那麼重要? 吃肉絕不能成佛!
    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放心關注。吃肉絕不能成佛:< a href="http://mp.weixin.qq.com/s?這是佛在《楞嚴經》嚴重批評的,吃肉絕不能成佛。我們學密宗的道友,我在拉薩,西藏的出家人全部吃肉。一般的喇嘛吃肉、一般的出家人吃肉,生吃,把牛宰了,拿著小刀割那肉就這麼吃。當時宰了當時吃,他們吃生的。< a href="http://mp.weixin.qq.com/s?
  • 明心見性與成佛
    開悟並沒有成佛,明心見性之後還需要學習。如果不識文字就從文字學起。例如六祖大師雖然做到了明心見性,但因為不識字所以讀經要由別人代讀。由此也可見理可頓悟,事須漸修。另一方面,我們知道釋迦牟尼佛只授記彌勒佛而並沒有授記他人,所以也可以知道明心見性絕不等同於成佛。開悟只是明理,成佛還需要三大阿僧祇劫修行的功德。  參禪之時要明白自己與佛之心無二分別。這個「明白」不是修得的,而是證得的。
  • 慧能認為人本有佛性,從迷誤到覺悟的過程,就是成佛的過程
    他人的開導只是開啟我自己的自性。假若我能開啟自己的自性,我就不需他人的開啟;假若我不能開啟自己的自性,即使有他人的開啟也毫無意義。因此,自性自悟才是成佛的唯一道路。 在我們探討了佛性自身的特性及其與思想、語言的奇特關係之後,我們要解釋它與人的本性的關聯。
  • 南懷瑾老師:求佛修道做功夫就是一個大妄念,已經被自己欺騙了
    「求佛修道就是一個大妄念,已經被自己欺騙了」結使不能斷,連小乘的果位都證不到我們為什麼不能成佛、悟道?因為有惑,被迷住了,不知道就是惑。惑有見惑、思惑。見惑就是現代所講的主觀的成見、意見或觀點;被見惑所困就是所謂的「我見」。
  • 南懷瑾:永嘉大師「成佛三句話」 你明白了嗎?
    法身不痴即般若般若無著即解脫解脫寂滅即法身講到天台宗到了永嘉大師《禪宗集》就講,成佛有三句話,「法身不痴即般若」,你一念清淨,萬緣放下,證到法身,大徹大悟這是大般若。一切不執著,佛不是告訴你「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只因妄想執著,不能證得」嗎?你不妄想當下即是。「解脫寂滅即法身」。永嘉大師這三句話,這個邏輯反反覆覆把佛法最高的、徹底的中心告訴你了。這位永嘉大師老鄉真了不起啊!所以我當年開始學佛,很有機緣,拿到了他的全集。那時我還在軍校當教官,在辦公室把它全部讀完,還列一個表,非常佩服,真是天天頂禮膜拜他。
  • 《金剛經》:六祖慧能的解義裡一句話,是成佛的關鍵
    六祖慧能在《金剛經》的解義裡有句話叫做「離生滅相,即是到彼岸也」,直接地說出了如何修行成佛;到彼岸即是成佛,做到這句話,也就成佛了。四句偈裡說的「一切有為法」,是指一切有生有滅的現象,它們「緣起性空」,空無自性,是假生假滅。
  • 孫悟空成佛後,為何頭上的緊箍咒突然消失呢?你看觀音菩薩怎麼說
    文/解析西遊故事人人都知道西遊記裡有一個叫孫悟空的猴子,膽子很多,就愛惹事生非,憑藉七十二般變化大鬧三界,最後還成了佛,這不得不說,有一個好的老師真的很重要孫悟空出世時就是一隻野猴,天界的人都叫他妖猴,
  • 楞嚴經講解203:講成佛三大阿僧祇劫,此是自誤誤人,成佛在一念之間
    佛經講的:人壽從二萬歲,每過一百年減一歲,要活看,不能死看,這個是計算時間用的方便,每一百年減一歲。。。諸位!如果你佛經死看,你會解不通,什麼時候人壽有二萬歲呢?啊?從有地球創建到今天,五十億年到六十億年,沒有一種物種生命是二萬歲的,動物、植物都一樣。你知道嗎?現在世界上最長命的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