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師和工程師會被機器人取代嗎?

2021-02-21 朵岑工程

以下文章來源於《ArchiStar Academy》,發表於 2020/01/23

人們認為他們的工作可能會被機器人取代,這並不罕見。畢竟,這種情況以前發生過很多次。例如,20世紀初,機械裝配線的興起取代了人類。隨著人工智慧(AI)的最新發展,更多的工作崗位完全有可能面臨風險。即使是熟練的工人,如建築師、程式設計師和工程師也可能處於危險之中。有一天,人工智慧軟體開發人員可能會做人類程式設計師能做的一切。最近的報導並沒有減少這種思考過程。事實上,2016年總統的經濟報告似乎表明,人工智慧在工程行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想想你在工作中使用的軟體。許多軟體包可以為你處理很多複雜的計算。是的,這樣可以減少你的工作量。然而,這種自動化也可能對你的工作構成威脅。如果在未來看到同樣的軟體包處理數據輸入和處理,會怎麼樣呢?這是一個發人深省的想法,但它有什麼可取之處嗎?這是一個有趣的問題,所以讓我們更深入地探討細節。

自動化是很重要的。人工智慧和其他各種技術的使用一直在提高產量。完成的工作越多,就意味著企業創收越多。建築師和工程師不斷地尋找方法來加快他們的工作速度。對自動化的渴望已經影響了許多最近的軟體創新。此外,項目方法論,如建築信息建模(BIM),將自動化放在首位。這對速度和效率來說是件好事,但對建築師和工程師來說又意味著什麼呢?歷史表明,自動化對人類的影響非常大。人們失去工作是因為機器可以更快地工作。從業務的角度考慮一下吧。你是想支付10個員工,還是投資一臺機器?通常情況下,機器的成本比員工的成本要低,即使你把維護也算在內。這是一個簡化,但不是無效的。企業總是會做出這類決定。通過推動自動化,建築師和工程師可能會慢慢地離開他們自己的工作。幾項研究也表明,人工智慧可能會導致失業。最近的一個例子來自牛津大學。研究發現,超過700種工作崗位面臨著技術顛覆的風險。總而言之,這意味著大約47%的工作因人工智慧而面臨風險。這是一個巨大的數量的人可能會發現自己由於先進的技術而過時。該研究還提到了一個被稱為「技術瓶頸」的概念。研究人員以此來確定一份工作被取代的「風險」有多大。瓶頸有三個因素:如果一個角色在這三方面都要求很高,那麼它面臨人工智慧風險的可能性就會降低。建築師和工程師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這些專業人士需要大量的創造性智慧。人工智慧和機器人可能無法模仿這種創造性的智能。因此,建築師和工程師不太可能擔心失去他們的工作。至少現在是這樣。該研究的結論是一個警示。雖然自動化現在提高了建築師和工程師的工作,但這並不意味著自動化不會在未來取代他們的角色。那麼,人工智慧值得嗎?為了回答這個問題,讓我們更詳細地看看人工智慧。如果人工智慧對就業構成了如此大的威脅,為什麼還要繼續發展它?問得好。顯而易見的答案是,人工智慧一定有某種好處。這種好處是否大於壞處取決於觀察者。讓我們看看論點的每一個方面。- 完成那些需要花費大量勞動時間的平凡任務。這些任務的自動化解放了技術工人去做更重要的工作。- 人工智慧不像人那樣容易犯錯。只要人工智慧的編程足夠好,你就會發現計算錯誤和類似問題已經成為過去的問題。- 速度是人工智慧的一個關鍵特徵。龐大的數據集不再給企業帶來任何問題,因為自動化允許更快的處理。這意味著企業可以把錢花在其他地方。- 最複雜的人工智慧可以降低決策過程中的風險。「好奇號」火星探測器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它根據自己的位置選擇最佳的行動方案。這對人類來說通常是一個艱難的決定。不幸的是,這並不都是好事。以下是人工智慧的一些缺點:- 前面提到的失業會給員工的士氣帶來各種各樣的問題。- 一些人認為人工智慧擺脫了人的因素。《終結者》(TheTerminator)等電影中的噩夢場景似乎遙不可及,但這並不意味著讓機器做出所有決定就沒有風險。- 人工智慧依賴於已有的知識,這意味著它缺乏創造力。試圖用它來進行創造性的努力可能會導致失敗。- 算法可能無法在災難情況下做出判斷。同樣,人工智慧可能不會考慮到人的因素,不管地面上實際發生了什麼。這就涵蓋了人工智慧的優點和缺點。所以我們回到我們的中心問題。建築師和工程師會被機器人取代嗎?這是一個恐怖的場景,但也非常不可能。以下是其中的幾個原因。人們擔心對人工智慧的日益依賴會降低對建築師和工程師服務的需求,這種擔心似乎是沒有根據的。如果說有什麼不同的話,那就是人工智慧更有可能增加需求。一些報告顯示,到2020年,將有超過210億臺設備相互連接。這並不會扼殺機會。如果說它創造了什麼的話,那就是更多的人才需求。人工智慧無法單獨完成這項工作。你認為人們會對試圖管理人類的機器人有什麼反應?很多人可能不會喜歡人工智慧告訴他們該做什麼。許多人低估了在建築和工程專業中人際技能的重要性。建築師和工程師必須能夠組織工作和管理個人。是的,人工智慧設備可以處理前者。日程安排是一項已經自動化的任務。然而,在團隊環境中至關重要的人際關係方面,人工智慧將會失敗。人工智慧不會理解一個人什麼時候失去動力,或者為什麼。它不會體諒影響所有問題的人性問題。這使得有技能的團隊成員更有價值。隨著人工智慧在工作場所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對人員管理的需求將變得更加重要。擁有這些技能的建築師和工程師甚至會發現僱傭他們能賺更多的錢。我們很容易把大腦比作人類的電腦。也很容易將計算機稱為機械大腦。然而,這兩種描述都不是特別準確。大腦和電腦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東西。計算機處理信息。他們可以獲取你輸入的數據,並根據這些信息制定行動計劃。他們甚至可能從這些行為中學習,以便日後做出調整。然而,計算機並不體驗這些行為的結果。這又回到了我們前面提到的人的問題上。僅僅因為某些東西對人工智慧設備來說有意義,並不意味著它在現實世界也有意義。你的大腦是不同的。是的,它可以吸收信息並得出結論,就像電腦一樣。但它也受你的感官影響。你能看到和觸摸到的東西會影響你的決定。這是電腦做不到的。一個算法可以計算出一個回應,但是一個人可以根據更多的基本數據來做出判斷。讓我們來看一個例子。你在打棒球,球被打向你的方向。如果你是人工智慧設備,你會進入處理模式。你的系統會進行大量的計算來決定球的路徑。高度,速度和風都會影響到這些計算。結果將決定你去哪裡接球。然而,你實際上並不是這樣工作的。事實上,你對球的反應是非常簡單和本能的。你可以看到球和周圍的地標。利用這些視覺刺激,你可以不斷地對球做出反應,而不是試圖根據計算預測它的運動。你不需要做任何計算。事實上,缺乏計算進一步使您能夠在意外情況發生時做出反應。

人工智慧不一定要取代你。事實上,它很可能會堅持它現在的角色。由於本文前面提到的好處,人工智慧讓你的工作變得更容易。人工智慧可以為建築師或工程師準備數據。它可以幫助製造工程師優化生產設施的布局。它可以幫助機械工程師生成零件。所有這些都讓工程師的工作變得更容易,但這並不意味著人工智慧將取代工程師。在這種情況下,你可以把人工智慧看作是一種工具。為什麼不把它用在對你有益的事情上,這樣你就可以專注於其他的任務呢?電腦不會產生創新。人類可以。甚至電腦本身也是人類的創新。當討論人工智慧在現代工作場所的角色時,這是一個需要記住的重要點。人工智慧促進了這個想法。它使這個想法成為可能。然而,一開始並沒有想出這個主意。這是人工智慧無法超越的領域。是的,人工智慧可能會導致建築和工程領域重複性更強的一些工作崗位流失。然而,這些人工智慧的設計和維護是人類的努力。我們在一個領域失去的,會在另一個領域得到。人工智慧對建築和工程工作的影響很難真正預測。一方面,你可以認為這會導致失業。自動化程度的提高意味著人類工作的減少。許多企業將看到這一點,並削減團隊中最不重要的人員,如果機器可以代替他們完成工作的話。然而,如果沒有創造它的人的聰明才智,人工智慧本身也不可能存在。人工智慧需要維護和更新,否則,它在自己的時代就會過時。從本質上講,向人工智慧的轉變與我們過去看到的轉變類似。人們不斷地努力使他們的工作更容易,這導致了幾乎所有的創新。自古以來,偉大的思想家發明了工具和機器,它們能做人類做不到的事情。人工智慧也不例外。最後,向人工智慧的轉變改變了工作環境。然而,這並不一定意味著它會導致失業。與任何新技術一樣,人工智慧創造的就業機會可能會和它取代的就業機會一樣多。

相關焦點

  • 聰明的機器人最終會取代所有人力工作嗎?
    ——MIT經濟學家大衛-奧特長久以來,麻省理工學院經濟學家埃裡克-布林約爾松(Erik Brynjolfsson)一直都對人們擔憂自動化技術會取代人們在工作領域重要性的想法嗤之以鼻,但布林約爾松在MIT的許多同事卻一直試圖向外界證明這一有可能最終取代人類作用的尖端自動化技術或許就在我們眼前。
  • 機器人也能寫新聞了!媒體記者會被取代嗎?
    機器人也能寫新聞了!媒體記者會被取代嗎? 來源:人民網-輿情頻道  2015年09月18日14:39 機器人也能寫新聞了!媒體記者會被取代嗎?網友「Reese_餘牧泓」設想:「如果機器人智能能達到學習和自我完善,黑客帝國和終結者裡面的情節也許會變成真的了。」 對於這些「新聞機器人」寫作水平,有媒體記者表示質疑,稱「機器人的智商怎麼能和人比啊!」也有網友指出:目前機器人的智商已經比人高,無論機器人象棋大師還是F22造型設計師。目前的機器人只是沒開發情商而已。
  • 當程式設計師比機器人工程師香嗎?
    現在在工廠12小時6000工資和8小時4000工資二選一。赤裸裸的展示著機械生職業道路的艱辛,但我認為,危機中往往存在著轉機。有部分機械人轉行做現在熱門的程式設計師了,也有少部分轉機器人自動化工程師。那是不是當程式設計師就比機器人工程師香呢?
  • 未來15年,50%的人類工作將會被人工智慧取代
    李開復說過,未來15年,50%的人類工作將會被人工智慧取代。由於人工智慧數據分析的速度和準確性遠超人類,在未來一些重複性勞動,不需要與人複雜交流,或者一些數據分析型的工作將會被人工智慧取代。接下來很多的收銀工作都將被人工智慧取代。 08、清潔工 隨著技術的進步,掃地機器人在不斷完善,這些繁重的工作將會被人工智慧所取代。
  • 結構工程師跟建築師不是一回事
    端著三角器和尺子不停地在現場做著測量,拿著紙和筆埋頭進行複雜的計算,這也許大多數人對於結構工程師的最初想像。正是結構工程師用他們的「神奇之手」,讓建築師的諸多奇思妙想從圖紙變為了現實。6月7日,「大師之旅——新銳建築師」講演會系列第三場,邀請到了日本知名的結構建築師小西泰孝,談「關於建築師與結構工程師的相互協作」。
  • 2017考研英語閱讀精選:機器人會取代人類嗎
    Most Americans think robots will take jobs - but not theirs   機器人會取代人類嗎——大部分美國人持樂觀態度   From self-driving cars to robots performing surgical procedures
  • BBC稱最不容易被機器人取代的職業之一居然是這個……
    BBC 基於劍橋大學研究者 Michael Osborne 和 Carl Frey 的數據體系分析了 365 個職業在未來的「被淘汰概率」。在人事、客服、政府職員、會計、銀行職員都高於89%的被淘汰率下,教師這個職業被機器人取代的可能性僅為0.4%。
  • BBC分析了365種職業,哪些最不容易被機器人取代?
    但從這些概率中,我們可以得出兩個基本的結論:如果你的工作包含以下三類技能要求,那麼,你被機器人取代的可能性非常小:社交能力、協商能力、以及人情練達的藝術;同情心,以及對他人真心實意的扶助和關切;創意和審美。
  • 未來容易消失和不易被取代的職業
    我們也常常想,未來人工智慧到底會發展到什麼地步?我們的工作會不會被AI取代?今天奧鵬撕蔥就給大家盤點一些未來最容易被取代和不容易被取代的職業,會涉及到專業和院校推薦。有媒體報導,正在大力推廣機器人取代工人的富士康動作迅猛,其江蘇崑山工廠就因為6萬機器人的投入使用,員工人數從11萬減少到5萬。牛津大學的一項研究調查表明,未來10年,47%的低級僱員有很高的可能性被機器取代。對於傳統流水線工人來說,尤其是低技術工作,將首先面臨智慧機器人的替換。理論上來說,機器人完成基礎的編程工作是完全可行的,畢竟,它們本身就是由代碼構成的。
  • BBC:教師是最不容易被機器人取代的職業之一
    在人事、客服、政府職員、會計、銀行職員都高於89%的被淘汰率下,教師這個職業被機器人取代的可能性僅為0.4%。 人工智慧時代,教育將會變成什麼樣?教師職業憑藉什麼成為不容易被機器人取代的職業之一呢?BBC分析了365種職業,教師被機器人取代的可能性僅為0.4%在這個時代,做什麼工作最有可能被機器人淘汰?幹什麼最不容易被淘汰?
  • 激辯:人工智慧將會取代一半的人類工作嗎?
    激辯:人工智慧將會取代一半的人類工作嗎?在本日激辯環節上,朋友印象、乂學教育創始人慄浩洋,格靈深瞳技術副總裁鄧亞峰,圖森互聯首席科學家王乃巖,智能管家CTO雷宇,DeepCare聯合創始人、CEO劉聖等六位嘉賓開展了題為「人工智慧將會取代一半的人類工作嗎?」的激烈辯論。這場討論,雖然是以辯論的形式進行,但實際上正反方只是表象,這其實是六位嘉賓對人工智慧發展未來的討論。
  • 未來哪些職業被機器人取代的概率最大?BBC分析結果引人深思!
    首相》之類的英國情景喜劇,便會知道,在這個國家,冗餘且無能的行政人員一貫是民眾的槽點和笑料。在該國今年年初的一項調查中,有 1/4 的受訪者認為,相比人類,機器人有更好的從政能力;66% 的人認為,至 2037 年,就會有機器人在政府任職;16% 的人認為,在未來的一至兩年中,就會出現機器人擔任政府官員的現象。
  • 未來的機器人將取代人類嗎?_眾聲_澎湃新聞-The Paper
    比如,如果未來不存在機器人超越和取代人類的可能,我們就沒有必要繼續研究以這種「可能性」為前提的人工智慧問題。因此,關於「取代警告」的討論不僅必要和重要,而且還應儘早形成共識性的明確結論。那麼,這個明確結論會是什麼樣的觀點,這就需要對討論中已有的各種觀點進行全面的分析評價,再做最後判定。
  • 清潔有道 掃地機器人為什麼不能取代吸塵器
    有人認為,智能化是家電產品未來的發展趨勢,傳統的吸塵器在使用的時候並未徹底的解放雙手,將來必定會被掃地機器人所取代,真實情況會是這樣的嗎?在弄明白這個問題之前,我們有必要先了解一下吸塵器和掃地機器人有何不同。
  • 未來不容易被取代的這10個職業會越來越吃香!!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人工智慧將來會取代很多職業但是有些職業卻不是那麼容易被取代的反而會越來越吃香哦下面請跟著小編來看一下未來有哪些職業是不容易被取代的理論上來說,機器人完成基礎的編程工作是完全可行的,但目前來看,機器人編程依然只是一個理論上可行的方案,就算有朝一日實現了,也僅僅是起到輔助作用,畢竟在非常規的緊急時刻,起到關鍵性作用的還是人類。相關專業:軟體工程和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網絡工程、信息安全、物聯網工程等。
  • 機器人「馬殺雞」的到來,將取代人工按摩,你想體驗一下嗎?
    按摩,作為人體休息和放鬆的最佳方式,近幾年來越來越受歡迎。許多人每個月都會抽出那麼幾天時間去按摩一下,放鬆一下身心,讓自己更有精力迎接接下來的工作,按摩行業在近幾年也大火起來。但就在最近,隨著人工智慧的發展,機器人「馬殺雞」也隨之到來,開始進入人們視野,取代人工為人們提供按摩服務。
  • 這4種職業很難被人工智慧取代,未來發展前景好,報考時不容忽視
    人工智慧,顧名思義,就是具有較高智慧水平的機器人。這種機器人不僅能夠幫助人類做很多人類無法做到的事情,比如上天入地,考察太空研究海底,人工智慧還能夠搭載在手機或者電腦上,幫助分析很多有用的數據。比如社會上有很多企業通過人工智慧來分析用戶的需求。比如阿里巴巴能夠通過一個人在訪問淘寶期間瀏覽了哪些商品,收藏並且加購了哪些商品分析出一個人到底是怎麼樣的人。
  • 特別關注|教師是最不容易被機器人取代的職業之一!那麼人工智慧時代,老師該怎麼做?
    在人事、客服、政府職員、會計、銀行職員都高於89%的被淘汰率下,教師這個職業被機器人取代的可能性僅為0.4%。 人工智慧時代,教育將會變成什麼樣?教師職業憑藉什麼成為不容易被機器人取代的職業之一呢?孩子們學習的重點將不在於「將來從事什麼職業,我就學會這個職業所需要的知識、技能和方法」,而是將會在個性化的學習中樹立合理的價值觀、強大的思維能力等。
  • 一級註冊建築師、一級註冊結構工程師、註冊土木工程師...
    一級註冊建築師、一級註冊結構工程師、註冊土木工程師(巖土)請戳這~~ 2020-06-19 21:3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勘察設計註冊工程師和一級註冊建築師電子數據申報須知及操作流程
    自2020年8月1日起申請辦理勘察設計註冊工程師和一級註冊建築師初始、變更、延續、更改補辦、註銷註冊時,均需申請人本人登錄「國務院政務服務平臺」(網址:http://gjzwfw.www.gov.cn/index.html)「國務院部門服務窗口」中的「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政務服務窗口」辦理。 具體操作流程詳見《勘察設計註冊工程師和一級註冊建築師電子數據申報須知及操作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