聰明的機器人最終會取代所有人力工作嗎?

2021-02-13 物聯網智庫

摘要:

「在我讀大學的時候,如果你說你擔心科技會帶來的副作用,你肯定會被視為異類,因為科技總是為我們提供方便的。經濟學家不應該擔心自動化技術可能對人力勞動者構成的威脅,而是應該擔心這一技術所帶來的發展不平衡問題。」——MIT經濟學家大衛-奧特

長久以來,麻省理工學院經濟學家埃裡克-布林約爾松(Erik Brynjolfsson)一直都對人們擔憂自動化技術會取代人們在工作領域重要性的想法嗤之以鼻,但布林約爾松在MIT的許多同事卻一直試圖向外界證明這一有可能最終取代人類作用的尖端自動化技術或許就在我們眼前。

谷歌在2010年宣布,配備了許多特殊傳感器的豐田普銳斯已經在美國道路上安全行駛了超過1000英裡。直到這時,布林約爾松才開始意識到自己此前的想法或許是錯誤的。在此之前,無論是蒸汽發動機、自動焊接機還是無處不在的ATM,機器已經一次又一次證明了自己能夠在一定情況下取代人類的作用。而最近包括自動駕駛汽車、可以閱讀人類表情的電腦技術的問世則又一次迫使諸如布林約爾松這樣的專家重新審視自動化技術會在未來對現有勞動力造成多大的衝擊這一話題。

舉例來說,世界第二大礦業集團力拓礦業公司(Rio Tinto)已經在澳大利亞北領地利用自動駕駛卡車和鑽頭在鐵礦石開發地自動工作,且該公司還計劃在今後利用自動駕駛火車將開採出來的鐵礦石運往483公裡外的加工基地;在美國洛杉磯的港口,當地政府正在安裝一整套可能將所需碼頭工人數量減半的全自動系統;如今的計算機已經可以幫助人們完成法律調研、撰寫股價走勢報告、構思廣造詞,甚至是新聞稿件,而這些此前都是只有人類才能夠獨立完成的工作。

蓋茨入局

微軟聯合創始人比爾-蓋茨(Bill Gates)去年在華盛頓發表演講的時候曾表示,自動化科技的發展已經開始對所有領域的人力工作者構成了威脅,無論是司機、護士還是餐廳服務員都不例外。

「我不認為人們已經開始意識到了這一點。」蓋茨說道。

全球領先的信息技術研究和顧問公司Gartner曾預計,大約有三分之一的工作會在十年內被自動化技術所取代。同時,牛津大學研究人員表示在二十年內,大約有50%的工作會逐漸被自動化技術取代。

「在我讀大學的時候,如果你說你擔心科技會帶來的副作用,你肯定會被視為異類,因為科技總是為我們提供方便的。經濟學家不應該擔心自動化技術可能對人力勞動者構成的威脅,而是應該擔心這一技術所帶來的發展不平衡問題。」MIT經濟學家大衛-奧特(David Autor)說道。

奧特的研究發現,自動化技術所取代的大多是諸如辦公室文員和圖書館管理員這樣的中級工作崗位,同時為市場創造出了對於低端和高端工作人員的更大需求,而這也正是勞動力市場在過去15年時間越來越兩極分化的原因所在。奧特相信,自動化技術工具的出現不是為了取代人力的作用,而是希望幫助他們更加高效的展開工作。

布林約爾松曾在2011年和他人聯合撰寫了一本有關自動化技術的書籍,他在書中曾提及了這樣一個細節:僅僅在谷歌宣布自己的自動駕駛汽車前六年,MIT經濟學家、自動化技術專家弗蘭克-萊維(Frank Levy)曾在一本書中明確表示自動駕駛汽車不可能成為現實。

萊維對於布林約爾松在書中的指責並不高興,而他直到現在也依舊認為自己在《計算機如何創造未來的就業市場》(How Computers Are Creating the Next Job Market)一書中的觀點沒有問題,即自動駕駛恐怕不會像人們想像中那麼快來到我們身邊。對此,MIT機器人專業教授約翰-萊昂納德(John Leonard)還特地為他們開辦了每月一次的開會討論時間供萊維、布林約爾松以及其他一些MIT教授在此各抒己見。

未來走勢

美國喬治亞理工學院(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工業機器人專業主管亨利克-克裡斯特納森(Henrik Christensen)認為,如今的自動化技術已經在向全球工廠擴張,而中國不久前剛剛超過美國成為了全球最大的機器人市場。「如今的大多數卡車司機或將在十年內失業,而剛剛出生的小孩未來可能根本無需學習駕車。當然,自動化技術的擴張也不一定會像人們想像中那樣迅速。舉例來說,ATM已經出現了很長一段時間,但從事出納職業的人數直到最近才開始緩慢減少。具體來說,美國各大銀行在1985年總計僱傭了48.4萬名出納,2007年時的這一人數是47.2萬名,直到最近這一人數才降至了36.1萬。」克裡斯特納森說道。

MIT管理學院傑出教授、斯隆管理學院技術、創新、創業與戰略項目主任斯科特-斯特恩(Scott Stern)同樣相信,自動化技術已經發展到了自己的轉折點,而現在擺在科學家面前的一個最重要問題就是機器人和人類在處理複雜問題時的互動技術離我們還有多遠。對此,有不少MIT學者相信如今電腦的運算能力是這一技術成為現實的唯一瓶頸。目前,全球各地都在建立龐大的資料庫以及越來越多的超級電腦,而這些工具的出現則將使電腦有可能從事此前必須由人類主導的工作。然而,就連MIT機器人專業教授約翰-萊昂納德都不認為這一自動化技術的重大突破會在可預見的未來出現。

「機器人領域的部分進步讓我們錯誤的認為自己已經同施瓦辛格《終結者》電影中的橋段十分接近了。」萊昂納德說道。對此,萊昂納德特地在自己的車輛儀錶盤上安裝了一個行車記錄儀來查看自動駕駛系統在日常通勤路途中有可能遇到的複雜情況。在仔細查看了這一視頻後,現年49歲的萊昂納德表示自動駕駛汽車在自己的有生之年恐怕還無法在車流如梭的城市道路中完美領航。

谷歌近期為萊昂納德提供了一次試駕旗下自動駕駛汽車的機會,萊昂納德在試駕後將這一體驗同萊特兄弟的首次飛行試驗進行了比較。「它們都是了不起的成就,但看看萊特兄弟的首次飛行和將這一技術投入商用花費了多長時間?」萊昂納德補充道。

平衡利弊

事實上,有關自動化技術引發人們對於工作崗位不確定性的擔憂最早起源於19世紀。當時的英國紡織工人擔心第一代自動紡織機的問世會對自己的賴以生存的技能構成威脅,而隨後的事實也證明他們的擔心是完全正確的。然後,在上世紀60年代的時候人們對於機器自動化威脅的擔心又再次被擺上了臺面,因為那時越來越多的工業機器人開始首次進入美國生產企業之中。不過根據芝加哥大學針對頂尖經濟學家展開的一項調查顯示,他們中有88%的人都認為美國歷史上還沒有因為自動化而導致了就業率的降低。

因為雖然自動化機械的使用大幅降低了產品的成本,但同時也為企業創造出了更大的市場需求,所以這一情況反而為我們創造了更多的工作崗位。具體來說,汽車的誕生雖然讓鐵匠這一職業瀕臨滅絕,但同時也創造出了諸如汽車經銷商等更多的職位需求。換句話說,過時的技術遲早會被淘汰,但社會的總就業人數依舊能夠保持平衡。其中,世界第二大礦業集團力拓礦業公司似乎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

力拓創新部負責人約翰-麥格(John McGagh)表示,公司的自動化進程大約在十年前,也就是更強大的計算機晶片以及擁有更高精度的GPS問世後開始正式起步。全新自動駕駛卡車的啟動會減少許多的駕駛崗位需求,但同時也創造了更多其它的崗位需求,就比如網絡工程師以及近五年才出現的機電一體化工程師這一崗位。


值得一提的是,喜達屋集團位於加州庫比蒂諾的Aloft酒店在不久前啟用了一款名為Botlr的機器人管家,Botlr能在晚間向客房提供食品和牙刷等物品。Botlr是一款完全自動化的機器人管家,這款機器人能記住酒店中的所有通道、電梯和客房位置,使用雷射雷達來進行導航、確定道路,並通過攝像頭來避免碰撞人和障礙物。

當酒店賓客致電前臺需要服務時,酒店員工可以向機器人輸入信息。只需按幾顆按鈕,機器人即可向賓客提供所需的物品。Botlr能通過酒店的WiFi網絡呼叫電梯,登上電梯前往特定的樓層,而這些操作均不需要機器人接觸電梯的控制面板。而且,Botlr在抵達房間外後不會敲門,而是會通過撥打室內電話的方式通知房客開門,而房客也不需要為這一服務付出小費,僅僅需要對其進行服務評分而已。

Savioke CEO史蒂夫-庫辛斯(Steve Cousins)表示:「我們也曾考慮過讓Botlr同房客進行交流,但一旦這樣做的話對方就會默認為你能夠理解他們所說的話,而我們則希望這是只有酒店員工才擁有的『技能』。」


來源:騰訊科技

物聯網智庫 整理髮布

相關焦點

  • 機器人也能寫新聞了!媒體記者會被取代嗎?
    機器人也能寫新聞了!媒體記者會被取代嗎? 來源:人民網-輿情頻道  2015年09月18日14:39 機器人也能寫新聞了!媒體記者會被取代嗎? 據媒體報導,在美聯社於去年 7月開始使用 AI 機器人寫作的時候,所有機器生產的文章都會經過人工審核,並把錯誤記錄下來發給 Automated Insights 以改進算法;到 10 月,機器生成的文章已經不再經過人工幹預;大半年後,自動寫作系統記錄下的錯誤已經比記者所寫文章中的錯誤要少了。 那媒體人就這麼被機器人打敗了嗎?
  • 未來的機器人將取代人類嗎?_眾聲_澎湃新聞-The Paper
    文|韓東屏,河北大學特聘教授作者授權發布美國人喬治·德沃爾在1954年造出世界上第一臺可編程的機器人之後,就時而有人出來發布未來機器人會在能力上超越人類並最終取代人類的警告,只是此類「取代警告」或者出自科幻作家的想像,或者屬於個別學者的單純預言,缺乏說理。
  • 建築師和工程師會被機器人取代嗎?
    研究人員以此來確定一份工作被取代的「風險」有多大。瓶頸有三個因素:如果一個角色在這三方面都要求很高,那麼它面臨人工智慧風險的可能性就會降低。建築師和工程師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這些專業人士需要大量的創造性智慧。人工智慧和機器人可能無法模仿這種創造性的智能。因此,建築師和工程師不太可能擔心失去他們的工作。至少現在是這樣。該研究的結論是一個警示。
  • 激辯:人工智慧將會取代一半的人類工作嗎?
    激辯:人工智慧將會取代一半的人類工作嗎?在本日激辯環節上,朋友印象、乂學教育創始人慄浩洋,格靈深瞳技術副總裁鄧亞峰,圖森互聯首席科學家王乃巖,智能管家CTO雷宇,DeepCare聯合創始人、CEO劉聖等六位嘉賓開展了題為「人工智慧將會取代一半的人類工作嗎?」的激烈辯論。這場討論,雖然是以辯論的形式進行,但實際上正反方只是表象,這其實是六位嘉賓對人工智慧發展未來的討論。
  • 它能取代人力嗎?
    RPA的全稱為機器人流程自動化(Robotic Process Automation),主要的功能就是將工作信息與業務交互通過機器人來按照自先設計的流程去執行。這樣如果當工作信息與業務交互過多時,RPA就可以高效解決這些複雜的流程,節約人工成本。如今,RPA已成為當今應用最為廣泛、效果最為顯著、成熟度較高的智能化軟體。
  • 人工智慧不斷進化,哪些工作會被取代?
    隨著技術進步,那些原本人們覺得不太容易自動化的工作,失守的可能性也增大了,以下為原文內容:麥肯錫全球研究所(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在2017年1月的一份報告中估計,目前人類的工作職責中有一半可能在2055年實現自動化,最早2035年,最遲2075年。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機器人會取代我們的工作。
  • 2017考研英語閱讀精選:機器人會取代人類嗎
    Most Americans think robots will take jobs - but not theirs   機器人會取代人類嗎——大部分美國人持樂觀態度   From self-driving cars to robots performing surgical procedures
  • RPA機器人取代人工並非科幻,這些行業領域已經被取代
    小方喝了口豆漿,通過語音要求做進一步分析處理,機器人進行智能決策後編寫發送郵件、對接公司其他IT系統分派工單、跟蹤執行情況、閉環反饋結果……以上情形並非存在於科幻電影,隨著RPA技術的普及,數位化員工或者說RPA機器人正潤物無聲般深入到企業各類日常生產經營活動,逐步替代大量重複、規律、繁瑣以及需要結合歷史數據和經驗積累進行決策判斷的人力工作。
  • 特斯拉火速招聘500人後,機器人會取代HR嗎?今天,上海釋放重要人才...
    11月17日,在全球創業周活動會場上,由楊浦區主辦的HR-Tech人力資源創新服務產品發布會吸引了400多家企業現場聆聽。伴隨著AI面試工具「魔鏡」、靈活用工平臺、海外人才「114」等產品相繼亮相,楊浦區釋放出一個重要信號——將為促進區域新興經濟發展打造一個數位化的人才市場。
  • 清潔有道 掃地機器人為什麼不能取代吸塵器
    有人認為,智能化是家電產品未來的發展趨勢,傳統的吸塵器在使用的時候並未徹底的解放雙手,將來必定會被掃地機器人所取代,真實情況會是這樣的嗎?在弄明白這個問題之前,我們有必要先了解一下吸塵器和掃地機器人有何不同。
  • 細思極恐,機器人都取代了人類的哪些工作?
    事實上,是我們過度反應了,如同汽車加工廠、自動化加工廠裡的工業機器人代替一部分人工已經有幾十年的歷史,但我們從來沒覺得恐慌過。因為我們清楚地知道它到底取代了我們的哪部分工作,下面看下今天機器人取代的工作,你就不會那麼恐慌了。
  • 機器人將取代2000萬工作崗位: 20年後,你的孩子拿什麼和機器人拼?
    近日,微博上的一個熱點引起了廣大父母的關注——「機器人將取代2000萬工作崗位」。2000萬!什麼概念?2019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是834萬。霍金再世的時候,曾經不止一次的說過:人工智慧將會在某些領域取代人類。果不其然,就在同一年,德勤財務機器人正式上崗。當德勤財務機器人的工作視頻曝光之後,不少職業財務人紛紛表示:自己的飯碗怕是保不住了。從德勤財務機器人工作視頻中,可以看出,這個機器人幾分鐘就可以完成一個財務工作者數個小時才能完成的工作,而且,它可以7*24不間斷的進行工作!
  • 財務機器人真的會代替財務人員所有工作嗎?
    這幾年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傳統意義上的財務工作也與網際網路掛上鉤。「網際網路+會計」頻見報端,「財務機器人」一詞橫空出世,仿佛會計界來了一隻老虎,預示在將來會計面臨大量失業。那麼「財務機器人」真的會代替會計人員所有工作嗎?
  • 什麼工作不會被AI取代?
    AI取代」的世紀問題。我說了一句喪氣話:早新聞的大多數工作都可以被AI取代。例如,監聽的崗位、排版的崗位、甚至於播出的崗位,都可以看到被取代的未來。同事反駁說,這個不對啊,就拿播出來說,我們播音主持專業的人聲線優美啊,而且這個抑揚頓挫感AI不具備啊,人們聽起來有美的享受啊。現在不具備,不代表未來不具備。
  • 軟銀三千萬重金押注的RPA到底是什麼,它能取代人力嗎?
    它可以完成諸如提交表單、屏幕數據抓取等任務,實現的數據的交換和效率的提升,對於一些有著固定流程的企業來說可以減少不必要的人力和財力。對於銀行而言,內部開設的帳戶信息需要手動錄入,錯誤率高;對於財務工作人員來說,每天需要登錄交易系統列印報表,這些工作都可以交由軟體機器人來完成,通過在內部植入OCR、NLP智能模塊可以很高效地完成複雜文檔操作和系統登錄等一系列重複性高的工作。
  • 醫考機器人通過考試,他能取代醫生嗎,你怎麼看?
    由於醫考不只是考記憶,所以對機器人來說,並不是說讀取教材、病例、論文的速度快,計算和檢索信息快,考試成績就能好,據研發者說,它運用的也是計算機的自主學習能力。僅是會考試,不可能當好醫生,所以,會考試的人工智慧並不能取代醫生,而是給臨床醫生提供輔助決策,或是培訓、醫療教學等方面提供幫助。
  • 生鮮分揀流程,人工智慧能取代人工嗎?
    對於生鮮行業來說,生鮮分揀環節,依靠於裡勞動,工作效率慢,人手不夠用,還容易出錯等,一直是整個行業的痛點所在。隨著科技的發展,人工智慧技術得到廣泛應用。很多人不禁在想,人工智慧技術的應用,生鮮分揀流程,人工智慧技術能否能取代人工勞動。
  • 人工智慧能夠全面取代頂尖的銷售人員嗎?
    人工智慧到底是會保留人類的工作,還是會給人類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亦或是會將人類從就業市場中永久趕出?就現在來說,人工智慧完全取代人力勞動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即使是這樣,人類現在就已經開始產生危機感了。銷售人員對人工智慧的發展和介入很恐慌。根據「福雷斯特研究所」的預測,到2020年,大約有一百萬的企業銷售人員將面臨失業的風險。
  • HR 會被人工智慧取代嗎?
    隨著更多的技術被應用到人力資源的工作中,無論是用機器學習技術構建員工心理檔案,還是用情緒分析技術預測員工離職,亦或是用圖像識別和語音識別技術面試選才,人工智慧似乎無時無刻在挑戰著 HR。那麼,HR 會被人工智慧取代嗎?
  • BBC分析了365種職業,哪些最不容易被機器人取代?
    如果你的工作符合以下特徵,那麼,你被機器人取代的可能性非常大:無需天賦,經由訓練即可掌握的技能;大量的重複性勞動,每天上班無需過腦,但手熟爾;工作空間狹小,坐在格子間裡,不聞天下事。以上僅供自查,以下則是部分具體職業的前景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