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4-02 10:17 | 浙江新聞客戶端 | 記者 吳嘉沁
「我常常忘了自己是一名殘疾人。在我看來,不逃避現實,勇於承擔責任,人人都可以成為主宰命運的強者。」日前,41歲的金巧英在接受記者採訪時,這樣詮釋自己對人生的感悟。
金巧英是東陽市巍山鎮人,她的身上似乎有著很多不安分的因子。金巧英兩歲時生了一場大病,持續的高燒引起血栓,堵在了她的肺部,導致了左腳與正常人有差距。這就像給她脆弱的身體留下了一顆「定時炸彈」,她的生命就像玻璃一樣脆弱,成了「玻璃娃娃」。
「以前,學校裡同齡人的嘲弄與冷落,一度使我產生嚴重的自卑心理。我甚至不敢與健全人的眼光對視,連上下學都專挑人少的小路走。」金巧英說。
逃避,意味著學業的廢棄和生活的無著。後來,金巧英選擇了堅強,她不斷挑戰身體極限,積極治療與鍛鍊。「從4歲到39歲,光大手術我就經歷了四回,忍受了常人難以想像的痛苦。」金巧英回憶說,4歲那年,沒有父母陪伴,她獨自在杭州兒童醫院住院38天。
金巧英必須每天喝中藥,定期複診,高昂的醫藥費對於這個本來就不富裕的家庭來說,無異於雪上加霜。2010年,金巧英在巍山鎮開了一家潔具店。在顧及店裡生意的同時,她還常到各個村裡推銷潔具。「做生意哪有一帆風順的,但我不畏懼困難,因為每個困難都是一次成長的機會。」談到創業歷程,金巧英語氣中多了幾分堅定。
每個夜深人靜的夜晚,金巧英的左腿就會無力。「伴隨著肌肉酸痛,沒有藥物的維持,我幾乎沒有一個夜晚能睡整覺,睡眠程度也很淺。」樂觀的金巧英笑著說,「我得做一個殘而不廢的人,這麼多年女兒都是自己拉扯大,病痛我都能忍受。女兒的夢想是成為一名空乘,一年的學費就高達七八萬元,我要支持女兒實現夢想。」
不僅如此,金巧英還為慈善事業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2018年,在東陽市殘聯開展的「幸福蝸居」活動中,金巧英為其他殘疾人捐贈了5套潔具。「我期望這個活動成為一面鏡子,透過這面鏡子,大家照亮自我,鼓起生活的勇氣。我也希望盡我的綿薄之力,來幫助更需要幫助的人。」
金巧英從未失去對生活的夢想,並堅信能從逆境中熬過來。她努力學習、鑽研潔具方面的知識,使自己在社會上更有所作為。
「我從不認為自己肢體殘疾就可以迴避責任,恰恰相反,我想擔負起更多的責任,這才是應有的人生。」金巧英笑著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