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孩」不該成為老人甜蜜的負擔

2020-12-23 中國婦女報

「全面二孩」政策今年在各地正式實施後,很多老人們都希望促成年輕小夫妻生「二孩」。但也有一些老人因為各種原因,堅持只生一個好,同時表示堅決不會再幫子女帶第二個孩子,由此一些家庭還產生了嚴重分歧。「二孩」帶與不帶,考驗著老人們的精力、體力及親情、道義,是該享受天倫之樂還是無奈承受天倫之累呢?專家指出,祖父母對孫輩沒有撫養義務,老人完全有權選擇是否幫忙帶孫輩,更應根據自己的身體情況量力而行。

■ 中國婦女報·中華女性網記者 強洪

今年以來,「全面二孩」政策在我國各地正式實施後,生不生二孩,不僅讓許多夫妻很糾結,更讓老人非常頭疼:有人願意生,有人卻不願意養。前不久,上海青浦區發生了小輩與老輩因為在「二孩」的生與養問題上發生衝突,女婿鬱悶喝酒,酒駕將人撞傷致死,丈母娘心生愧疚而包庇頂替,最終兩人分別因涉嫌交通肇事罪和包庇罪被刑事處罰。

中國婦女報·中華女性網記者了解到,在湖北省正式實施「單獨二孩」政策以來,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醫藥衛生管理學院教授張文斌帶領團隊對武漢市1093個符合二孩生育條件的適齡「單獨家庭」進行了生育意願調查。調查顯示,僅兩成受訪家庭願意生二孩。調查還發現,對打算生二孩的家庭來說,父母可以幫助帶孩子是除政策允許外最重要的原因,由此可見,帶不帶「二孩」已成為生不生「二孩」的一個重要因素。

究竟要不要幫兒女帶二孩?記者帶著問題對武漢市幾位退休老人進行了採訪。在被訪的20位老人中,大多數表示很矛盾:有八成以上老人覺得應該生二孩;但當被問及是否會為子女帶二孩時,已經帶過一個孩子的12位老人均表示,不想再帶第二個了,這些老人表示,他們在幫子女帶孩子時,會經常發生矛盾,搞得身心疲憊,費力不討好。被訪者中,近半數老人表示寧願在經濟上支持子女生二孩,也不願意再幫忙帶孩子;而有3成老人直接表示,不支持生二孩。

老人:或心疼兒女「被」帶娃,或希望自由拒帶孫

傳統接受型:心疼兒女帶孫輩,無奈身心都很累。

67歲的顧先生已經帶了外孫女7年,「我覺得老人帶孩子是天經地義的,年輕人要拼事業,壓力大時間少,哪有功夫管孩子,特別是現在再要第二個孩子,我們更應該幫忙帶」。顧先生認為,老人帶孩子比年輕人有經驗,還可以節省請保姆的費用,既可以打發老年時光,又可以享受天倫之樂,何樂而不為。

62歲的李志敏阿姨老家在無錫,為了給女兒帶孩子,和老伴已經分開兩年多了。老人說,現在每天的生活就是圍著小外孫女轉。早上6點30分起床,準備早餐,變著花樣讓孩子吃飽吃好;9點多,拉上一輛帶輪的小車子買菜去;下午要洗衣、打掃房子;晚上等孩子們吃完飯收拾妥當,就8點多了,差不多可以準備睡覺了。

女兒女婿曾旁敲側擊地問過李阿姨,要是生了二孩願不願意帶。這讓李阿姨感覺犯了難。「家裡只有一個孩子是很孤單,可帶孩子真的太辛苦了,我最放心不下的是遠在無錫的老伴。。」雖說心疼女兒,但是想想這「三年之後又三年」的苦處,真是不知該如何是好?

58歲的姜女士前年年初剛迎來了自己的第一個小孫子,因兒媳婦的父母均在外地,照顧孫子的責任自然而然落在了她和老伴肩上。如今第二個孫子馬上也要出生了,老人心裡非常糾結:「我真是不想帶,可畢竟是自己的孫子,實在不好開口。」

理智獨立型:兒女自己帶娃才懂如何做父母,老人也該有自己的生活。

63歲的楊女士告訴記者,自從年初女兒告訴自己已經準備懷孕生「二孩」,楊女士從未提出過幫女兒帶這個孩子。「不是我怕累,而是我認為幫年輕人帶孩子會讓他們無法體會當父母的辛苦,不懂得如何做父母,他們的第一個孩子就是請保姆在家自己帶的,不是也成長的挺好嗎?」

楊女士說,她希望女兒女婿能通過自己撫養孩子,慢慢理解父母在養育他們時經濟和精神上的雙重壓力,增強他們的責任感。如果女兒女婿忙不過來,可以請保姆幫忙照看,她和老伴也可以時不時過來幫襯一下。

家住武漢洪山區60歲的齊阿姨對記者說,自己是帶「大孩」帶怕了。前幾年為了照顧第一個孫女,每天從天亮忙到天黑,老年大學耽誤了,舞也不跳了,現在好不容易能喘口氣,也要趁自己行動還靈活時享受一下退休生活。

61歲的高晶潔告訴記者,退休後才掌握了可以完全自由支配時間的主動權。老年人的生活應該多姿多彩,並沒有義務幫兒女帶孩子。辛苦了一輩子,好不容易退休了,有點錢有點閒,理應有自己的生活,和老伴一起遊歷大好河山,如果這時候被孫輩羈絆,再老了又行動不便,對老人來說並不公平。

專家:祖父母對孫輩沒有撫養義務,老人有權選擇是否幫忙帶孫輩,更應量力而行

湖北省中醫院的劉教授認為,帶不帶「二孩」,老年人還是應根據自己的身體健康狀況量力而行。「現在不少老人的退休生活就是圍著孩子打轉,全身心投入育兒生活,過得比上班時還累,所以造成了許多健康問題,最常見的就是因為疲勞過度引發頸椎病、腰肌勞損等問題,個別老人還因為長期疲勞引發心血管等急危疾病。因此老人還是應該把健康養生放在第一位,尤其已經盡心盡力帶大了第一個孫輩的老人們,就不應該再把精力花在『二孩』身上,應先顧及自己的健康再考慮別的事情。」

湖北省老齡委辦公室相關工作人員認為,由於我國社會理念和相關社會制度的變化需要時間,所以「老人育兒」的現象短期內不會有大的改變,但未來也不會呈現升溫趨勢。一是老人帶孩子引發的相關問題已逐漸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二是因為老人們年齡漸漸大了,對「二孩」難免會力不從心。其實,如果老人有時間、有精力,能夠幫子女們帶孩子,這是挺好的一件事情,既能夠增加與孫輩的感情,也可讓子女們少點後顧之憂。但帶不帶孩子,歸根結底還要尊重老人的選擇,子女不能強求老人幫忙帶孩子。

武漢大學社會學教授周運清表示,從法律角度講,父母是未成年子女的法定監護人,對子女撫養教育是其法定義務,而祖父母對孫輩並沒有撫養義務。在老人身體健康、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幫一下子女,這就是親情。所以老人有權選擇是否幫忙帶孫輩,更別說是『二孩』;同時,老人也應該更多關注自己的身體健康,自己無病無災,也是最大程度為子女解決後顧之憂。

相關焦點

  • 二胎時代帶來「甜蜜的負擔」
    (原標題:二胎時代帶來「甜蜜的負擔」) 二胎時代帶來「甜蜜的負擔」
  • 帶完一胎又帶二胎 帶娃老人如何應對「甜蜜的負擔」
    一邊要為生活而奔波,一邊要照看年幼的孩子,請保姆又不放心,年輕的父母們為此精疲力竭。於是,家中老人成了帶孩子的最佳選擇。如今,「隔代撫養」已成為常見的家庭育兒現象,尤其是「二孩時代」的到來,許多老人的晚年生活再度被「甜蜜的負擔」所捆綁,隨之而來的是兩代人不同養育觀念帶來的矛盾與衝突。
  • 二孩新「問題」:壓歲錢該按家給還是按孩子給?
    隨著二孩家庭增多,發壓歲錢的負擔比以往重了,怎麼給壓歲錢,給多少壓歲錢,成為很多人的困擾。「婆婆給我們家倆娃一人2000元,給老公弟弟家的娃一個人4000元。」因為老人按家庭給而不是按孩子人數給壓歲錢,胡女士覺得很鬱悶,小孩子問起該怎麼解釋呢?
  • 「全面二孩」一年了,為何超半數家庭不想生二孩?
    北京市朝陽區全職媽媽陸女士是獨生女,按政策幾年前就可以生二孩,但是兒子今年都9歲了,她仍然不想要二孩。  陸女士的丈夫收入較高,父母住一個小區,身體也不錯,按理說再養育一個孩子的條件都具備。陸女士卻不這麼認為,她覺得生了孩子就一定要把孩子照顧好,給予好的教育,「這是對孩子的人生負責。」
  • 重陽節養老院被扎堆探望 老人感嘆「甜蜜的負擔」
    然而,南京晨報記者對多家養老機構調查後發現,雖有不少子女探望老人,但有的老年公寓,超過一半的老人沒有子女前去探望,有的甚至達到三分之二。  甜蜜  各界人士探望,養老院熱鬧起來  昨天一大早,南京建鄴文體路附近的南湖養老院就熱鬧起來,各界人士紛紛前來探望老人。
  • 全國兩會多位代表委員建議給二孩家庭發"二孩補貼"
    2017-03-04 07:18 [摘要] 全面二孩政策落地一年多之後,依舊是全國兩會代表委員關注的焦點,多位代表委員都針對進一步完善二孩政策提出建議,其中,發放「二孩補貼」不約而同成為幾位代表委員的建言獻策內容之一。
  • 二孩政策,「生與不生」難抉擇,看看這位寶媽怎麼說
    自從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決定全面放開二孩政策以來,很多家庭在"生與不生"的問題上舉棋不定,始終無法做出抉擇。 有的頭胎是個兒子,花裙子、小辮子的夢想在召喚,就想再生個女兒; 有的頭胎是女兒,小棉襖已經擁有了,但是貪心不足還想要再來個"男子漢"養大。
  • 別讓「甜蜜的負擔」太過沉重
    老人家節約,不捨得開空調而致嚴重中暑,在浙江杭州市各大醫院的急診室每年都能遇到。老沈夫妻省吃儉用一輩子,前幾年在杭州周邊給兒子買了套兩居室的房子,一直為找不到女主人發愁。如果他們能省吃儉用多給兒子留一點,兒子找到對象就多一分希望。
  • [早安山東]廣州:教大寶為家長減輕負擔 幼兒園開「二孩培訓課」
    [早安山東]廣州:教大寶為家長減輕負擔 幼兒園開「二孩培訓課」 廣州:教大寶為家長減輕負擔,幼兒園開「二孩培訓課」。
  • 當我成為一個二孩媽媽
    給二孩父母最暖心的陪伴二 孩 時 代育兒 I 育己 I 育成長 | 育幸福各位過完雙十一馬上過雙十二的家長朋友們,本期開始將進行馮穎老師的家庭教育系列文章發布,本系列文章已發表於《家庭教育》雜誌,本期為2019年第2期。
  • 「政策前二孩」未受罰,如今該不該罰?
    據媒體報導,繼浙江兩起「政策前二孩」案後,另一起「政策前二孩」案的當事人——江蘇省睢寧縣高作鎮的仝剛、唐保桃夫婦近日向媒體表示,一、二審敗訴後,他們向江蘇省高級法院提交再審申請,並於11月20日收到《受理行政再審申請案件暨告知合議庭組成通知書》。全面二孩政策實施後,政策前生育二孩但未受到處罰的家庭,在二孩政策實施後是否該被追罰,一直沒有定論。不少被追罰的家庭,向法院起訴。
  • 迷失自我價值缺少慰藉和分擔 二孩媽媽苦樂「新生」
    據全國首個「二孩家庭日」調查顯示,70%的二孩家庭將「良好的夫妻關係」列為要二孩最重要的因素。「如果丈夫能幫忙給老二換洗尿布或者哄睡,我會輕鬆很多。」于欣說。陷入無邊無際的育兒瑣事中的她,既找不到自我實現的方式和人生的意義所在,又深感家庭內部關係漸趨失衡,而這些已成為二孩媽媽們普遍需要面對的問題。
  • 深圳首推兒童健康繪本講「甜蜜的負擔」
    記者今日獲悉,深圳市慢性病防治中心推出了一本面向3歲至9歲的兒童繪本《甜蜜的負擔》,在這一繪本中,身體的消化系統成為了大工廠,胰島素化身為工程師,葡萄糖、多巴胺、細胞化身為調皮搗蛋的小可愛,淺顯易懂的語言,有趣生動的圖畫告訴了孩子們一個「甜蜜負擔」的故事,讓孩子認識到添加糖的危害,並自己學會鑑別食物中的那些「甜蜜」的陷阱。
  • 大孩都18歲了,還生二孩嗎?
    自從開放二胎以來,附近的人扎堆了要生二孩,而有意思的是年輕夫妻不願意生,都是40左右的中年夫妻生。再加上自家一個孩子都顧不過來,兩個人上班,還得讓父母辛苦照顧,又對不起老人,又對不起小孩,如果時間和財務狀況不允許的情況下還是不生了。而那些響應號召的中年夫妻,大都都是家裡老大年齡很大了,至少10歲以上了,覺得自己現在的工資也供得起兩個孩子,精力也還行,所以響應號召,趕緊再生一個。但也有一些,是為了圓兒女雙全的夢,所以才生的。
  • 在保定生二孩 這些因素和成本你考慮過不?
    隨著二孩政策全面放開,「生不生」一夜之間成了很多人的問候語。生二孩,這些因素和成本你考慮過不?    1975—1985的「年輕人」,成放開二孩的「受益者」。清苑區2590對「單獨夫婦」,只有近200對「要二孩」。
  • 兒童健康繪本講好「甜蜜的負擔」
    為此,深圳市慢性病防治中心推出了一本面向3歲至9歲的兒童繪本《甜蜜的負擔》,在這一繪本中,身體的消化系統成為了大工廠,胰島素化身為工程師,葡萄糖、多巴胺、細胞化身為調皮搗蛋的小可愛,淺顯易懂的語言,有趣生動的圖畫告訴了孩子們一個「甜蜜負擔」的故事,讓孩子認識到添加糖的危害,並自己學會鑑別食物中的那些「甜蜜」的陷阱。
  • 二孩還在猶豫生不生,「三孩政策」又來了?
    這也就意味著,中國人在生孩子這件事情上,已經不那麼積極了。二胎之後連著"三胎"?隨著出生人口的下降,少子化和人口老齡化的問題開始凸顯。於是,就在大家二孩還在猶豫生不生的時候,有專家提出建議:北京在"十四五"期間開放儘快"三胎"政策。
  • 家有二孩,無奈又無助的父母們,速來圍觀
    全面二孩」政策實施至今已經4年多了,無數家庭迎來了第二個孩子,「二孩」爸媽享受著兩個孩子帶來的歡樂,然而,家長們也開始迎來了甜蜜的負擔:兩個孩子,如何才能一碗水端平?如何公平地對待兩個孩子?兩個孩子應該如何教育?這成為了不少家長關心的話題,那些家有二孩,無奈又無助的父母們,快來圍觀以下內容吧!
  • 全面二孩政策實施滿五年了,二孩家庭過得怎麼樣?
    2021年1月1日,全面二孩政策正式實施已滿五年。北京日報客戶端記者調查發現,越來越多家庭進入「二孩時代」,他們的生活苦樂參半,養育心態也在悄然變化。相比起生二孩來說,他們發現養二孩更需要勇氣,而老人的幫助成為他們最大的底氣。
  • 二孩政策與中國經濟
    媽媽和舅舅多年來一直勸說外公外婆搬到縣城住,老人說習慣了鄉村生活就是不願意,這件事情發生後外公外婆也沒辦法了,房屋基本無法修葺,重新建是一筆巨大的費用,而且難保不被那戶人家繼續欺負。於是外公外婆搬到了縣城,徹底離開了居住了幾十年的山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