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霸之苦惱:多省狀元棄港校 聽不懂英語教學

2020-12-27 搜狐蘇州
越來越多的「狀元」捨棄港校選擇內地高校 CFP供圖


  往年在內地招生與北大清華大有三足鼎立之勢的香港高校,今年卻在多省被狀元直接放棄。

  在雲南,文理狀元雙雙捨棄港校而選擇內地高校;在甘肅蘭州,高考前三均報考了內地的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在江蘇統招提前批次招生的香港中文大學和香港城市大學,在批量投檔階段也均未招滿。

  更多的狀元表示,語言、教學方式、文化的差異讓他們對香港高校望而卻步。現代快報記者 金鳳 實習生 陳曦

  招生「遇冷」,英語成績成攔路虎

  從2011年開始,港校在江蘇的招生勢頭開始與北大清華分庭抗禮,以文科為例,2011年香港中文大學(以下簡稱「港中大」)獎學金班投檔線高達文科398分,香港城市大學381分。同年文科類中北大388分,清華397分。港中大完勝北大清華,比北大高出10分,香港城市大學也只比北大低7分。

  2012年,港中大獎學金班文科399分,香港城市大學381分,北大394分,清華397分。

  2013年,港中大獎學金班文科391分,北大387分,清華392分。

  今年,原本平衡的局勢被打破了。港中大獎學金文科班和城市大學文科計劃爆出「冷門」,在提前批批量投檔時,兩校均未招滿。而北大390分,清華399分,依然堅挺。

  港中大入學及學生資助處處長王淑英否認了「沒有招滿」的說法,她表示,今年提前批批量投檔時缺額的一人為「免學費獎學金」,目前已經在理科普通類計劃中補足,同時擴招一人,港中大今年在江蘇實際錄取20人,比計劃增加一人。王淑英說,免學費獎學金的計劃要求英語成績達103分及以上,而今年高分考生的英語成績普遍不高,所以出現缺額。

  香港城市大學今年在江蘇只招到10人,卻缺額4人,出現在文科。該校上海聯絡處招辦包老師說,英語恐怕也是「硬傷」。

  多地狀元放棄港校投奔北大清華

  港校在「狀元」中的吸引力曾經一度令北大清華望塵莫及。僅以北京為例,2005年之後的7年間,北京文理狀元一共有17位,其中11位選擇去港校就讀。

  如果說英語成為今年港校在江蘇招生的攔路虎,那麼放眼全國,港校在雲南、甘肅遭到狀元的冷遇,更值得玩味。

  港大從2006年起在雲南招生,至2012年7年間,除2010年外,6年都有雲南狀元投奔港大。

  2013年,港大在滇首度遇冷,兩位狀元雖露面香港大學面試現場,但最終都沒有選擇港大。今年是港大來滇招生第9年,但云南省今年兩位文理科狀元趙浩宇和周權都沒有考慮港大,甚至連面試都沒有參加。

  港校在西部省份遭到的「冷遇」,在東部沿海地區也再次上演。港校在上海的錄取人數已連降三年,今年港校在滬共錄取了89人,總人數較去年有明顯減少。

  香港浸會大學教務處處長梁慧兒接受現代快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該校今年的報考人數為3900多人,而去年為4800人左右。此外,報考嶺南大學和理工大學的人數也減少了10%至15%。

  而與之相反的是,今年全國高考人數比去年增加27萬。

  擔憂

  語言不通

  難以融入當地文化

  對於狀元們來說,之所以不選擇港校,最大的障礙就是語言和兩地較大差異的教學模式。

  「港大、港中大以前都到學校做過宣講,港校的教學模式跟內地很不同,而我對英語不太有自信。」南京2014年高考文科狀元、南師附中女生居田說。

  連雲港理科狀元伏貴榮也有此擔憂,「我的英語沒有好到可以與人自由交流的程度,看港校的介紹,覺得全英文授課未必適合我。」

  揚州文科狀元王宇澄的母親則認為,「孩子從小在內地長大,適應內地教學環境,去香港挑戰太大,而且港校的費用太高。」

  狀元們的擔憂並非杞人憂天。

  目前在香港科技大學就讀生物學博士的三年級學生於淼曾經做過兩個學期本科生的助教,「港校使用的教材通常都是英文原版教材,動輒近千頁。而香港本地生高中的物理、生物教材就是英語的,所以沒有障礙,而內地生一般第一年什麼專業名詞都不會,很吃力。」

  放低身段,提前鎖定尖子生

  內地高校核心競爭力提升

  2012年開始,江蘇陸續有狀元被港校「搶走」,2012年有5人,2013年有2人。

  但是,更多的高分考生投奔北大清華。

  這得益於北大清華逐漸放低的身段。其實,北大清華的尖子生爭奪戰在高考前一年就開始。

  近年來,清華大學每逢暑假會舉行全國優秀高中學子夏令營,通過院士講座、學科測試、團隊文娛活動增進學校和學生的相互理解。今年南通理科狀元張冉,去年夏天,就曾參與清華的夏令營,張爸爸說,「那次活動中,孩子表現很好,我們也覺得能上清華就很不錯了,後來學校就安排學生跟她聯繫,一直到高考前,還給孩子發簡訊,鼓勵她考出好成績。」高考前,張冉通過清華大學自主招生,獲得領軍計劃優錄資格。「既然已經跟清華籤協議了,就要遵守承諾,再沒考慮過其他學校。」

  現代快報記者發現,大部分狀元高考前已經獲得北大清華的自主招生優錄資格,被提前鎖定。

  目前,也有觀點認為,北大清華等內地高校與港校間的差距正在縮小,港校的優勢開始變得不明顯。雲南文科狀元趙浩宇說,香港大學比起內地頂尖大學,優勢是國際化程度高,平臺更開放,但這一優勢隨著內地高校國際化提速,其吸引力正在降低。現在內地到國外,也有更多的渠道,高中申請國外大學、國際班等,都使得香港的「跳板」作用不再明顯,如果可以直接到國外上學,何必要在香港緩一程呢?現代快報記者從北大、清華獲悉,本科出國交換的比例已經能覆蓋三分之一的學生。

  在港科大進修了三年的於淼認為,如果不是因為導師的原因,自己當初也很有可能去北大清華,「香港的導師水平一般都蠻高的,基本都是北美名校博士博後或者發表過幾篇頂尖論文。選學校最先看排名,這兩年亞洲大學排名中,北大清華已經越來越好。獎學金方面,雖然香港會給狀元提供全額獎學金,但這裡的生活費等費用很高。近幾年,內地高校為了吸引狀元,也能提供不錯的獎學金。」

  在《泰晤士報》今年發布的亞洲大學百強排行榜中,中國內地共有18所高校入圍,比去年增加3所,北大清華分列第5、6位。香港有6所高校入圍,港大位於第3位,港科大位於第9位。

  即便是導師問題,內地高校也在逐步改善,「靠優惠政策吸引到更多人才後,港校與北大清華的科研實力也越來越接近。」業內人士說。

");}

相關焦點

  • 「港校熱」漸趨理性:費用高心理壓力大,連續有內地學霸棄讀
    「港校熱」漸趨理性:連續有內地學霸棄讀,雙方都有原因。 IC 圖                     內地「學霸」棄讀香港高校的例子接連見諸報端。       以雲南為例,今年,香港高校在該省遇到各級高考「狀元」的婉拒。其中,省理科狀元周權婉拒了香港中文大學66萬港元獎學金的邀請。       此前,2013年遼寧省文科狀元劉丁寧放棄香港大學全額獎學金,選擇復讀一年,今年再度成為2014年遼寧省文科狀元,她的目標是上北大。
  • 細數22年港校「掐尖招生」史,內地學霸們因何赴港讀書?
    「掐尖招生」史自1998年開放內地招生後,隨著招生名額和招生範圍的逐步擴大,港校也逐漸形成了自己的風格,近年來與北大、清華在頂尖學生的爭奪中形成三足鼎立之勢。但對於那些赴港讀書的學霸們來說,其體驗和收穫是因人而異的。在不少內地學子的眼中,香港高校代表著一種「中西合璧的教育環境」,國際化的教育方式與內地大學迥然相異,是很好的人生體驗。但與此同時,全英語教學、粵語廣泛使用、與內地迥然相異的社會文化環境,帶給學生的挑戰並不小。
  • 【今日頭條】福建高考狀元:「學霸」的世界 你們懂嗎
    他是班上的學習委員,興趣愛好廣泛,物理和數學是他的強項。  若報考清華 錄取線可降40分  「這孩子很聰明、有想法,思維縝密,在學習上也很有策略。」林宇鋆的班主任龔老師說,剛進入高三時,宇鋆的語文、英語相對理綜來說稍微偏弱一些,因此總分跟年段前幾名稍有差距。
  • 獲百萬獎學金讀香港大學,江蘇高考狀元白湘菱面臨新挑戰
    然而,跟阿喀琉斯之踵一樣,對內地生而言,到香港讀大學有很多你意想不到的困惑和難題。一是語言關。對於每個內地生而言,到港遇到的第一個問題便是語言不通,上課是全英文,生活中多用粵語。聽不懂、講不好粵語才是內地生最大的語言障礙。儘管香港回歸後,越來越多的香港人會說普通話,包括學校在內的各大機構團體也有教授普通話,但在港生活自然以粵語為主。粵語不好,你會覺得想學的東西沒學到,自己想說的話又無法確切地表達出來,這就讓人喪失學習的信心和動力。不能說流利的粵語,你在參加校內的學生會及各種社團組織的競選是很難的,也會給你的學習生活帶來諸多不便。
  • 浙江省「最強」的1所中學,人稱「狀元之校」,實力讓人讚嘆
    浙江,是我國的教育大省,自古江南多才俊。不管是經濟實力、科技力量還是教育水平,浙江在全國各個省份都名列前茅。眾所周知,浙江擁有很多知名高校,其中浙江大學就是浙江省內的「巨無霸」大學,學科實力非常強大,在國內也是一所知名度很高的大學。
  • 港大與清北爭搶狀元,提供百萬獎學金,專家:港校優勢不在獎學金
    、良好的教學設施、國際交換生制度。現實中,狀元的身份也的確會增加被錄取和獲得獎學金的機會!這些年赴港讀書的狀元幾乎都獲得香港高校的全額獎學金,一些優秀學生也能獲得半額獎學金。但香港的高校不是「只要是狀元就要」,他們要面試,他們要篩選,要選出高分高能的學生。
  • 港校聯招結束|今年DSE狀元選什麼專業?大學升學率是多少?
    現在今年港校聯招的報告及數據出爐,今天為大家分享幾個關於港校聯招的亮點。 DSE狀元偏愛港大醫科 今屆7名DSE考7科5**狀元中,有5人參與港校聯招。其中4人獲香港大學取錄,1人獲香港中文大學取錄。
  • 2020各省高考狀元出爐: 學霸之所以成為學霸靠的是什麼?
    看到「別人家的孩子」,我們總免不了羨慕,總免不了好奇,狀元之所以成為狀元,到底是因為什麼?我仔細看了所有能找到的關於狀元們的採訪報導,發現現在的學霸早已不是死學硬學的書呆子,也不是以前我們常諷刺的高分低能兒,相反,他們多是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好同學。
  • 2020各省高考狀元出爐:學霸之所以成為學霸靠的是什麼?
    我仔細看了所有能找到的關於狀元們的採訪報導,發現現在的學霸早已不是死學硬學的書呆子,也不是以前我們常諷刺的高分低能兒,相反,他們多是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好同學。平時每周末都會去爬山,鍛鍊身體之餘還能減壓放鬆。
  • 省理科狀元王震霆:無聊發呆時跟自己說英語
    省理科狀元王震霆—— 發呆時 用英語自言自語 考試前 儘量讓自己興奮 「你作為一名理科生,英語怎麼能考143分?」、「高中數學的函數那麼難,你有什麼訣竅?」、「上課跟不上老師的節奏,高三怎麼辦?」昨日上午11時,湖北省理科狀元王震霆提前來到本報接聽熱線,近一個小時裡,幾十名學生和家長紛紛打來電話,和他探討學習心得。
  • 為何這麼多「狀元」選擇去香港讀大學
    其中包括35名「省市狀元」。除了香港中文大學和香港城市大學是統招外,其他學校都是自主招生。對於內地學生來說港校吸引力究竟何在?港校翹楚的香港大學共收到超過1.25萬份申請,創歷年新高,最終錄取303名內地考生,其中包括16位省市狀元(省級或市級的第一名)。  港大及港中大憑藉在國際上多年的穩固地位成為不少內地學生夢寐以求的港校首選。香港中文大學通過統招方式,最終在招生規模和囊括狀元數目上均穩坐今年8大高校榜首,共錄取305名內地生,其中包括了19位省市狀元。
  • 為什麼看得懂卻聽不懂英語?
    直到大學唯一一次英語聽力掛科,我對自己產生了懷疑,難道我不是學霸了嗎,結果那次考試結果出來才發現原來大家大部分都是學渣。當然學習中,不只有學霸學渣,其實還有學灰,那一次考試,讓很多學霸心裡變成了學渣,學渣變成了學灰。
  • 兩港校山東提前批招22人 部分英語要求達135分
    兩港校山東提前批招22人 部分英語要求達135分 2014-06-16 13:23:17來源:齊魯晚報作者:責任編輯:杜雯雯   多數港校學費  每年12萬港幣  據香港中文大學入學及學生資助處負責人梁麗芳介紹,在計劃招收的14名內地學生中,文史類和理工類共有全額獎學金、免學費獎學金各一人,其餘為自費名額。該校今年還預留了部分獎學金機動名額,如果生源較好,視招生情況有可能增加名額。
  • 724分河南高考理科狀元李昊,以聽力成績呼籲:英語還是改選修吧
    高考放榜,各省份文理科狀元紛紛亮相,這些超級學霸們帶給人們的,除了驚嘆、勵志,還應該有思考和警示。 河南是高考大省,高考大軍全國最為龐大,2020年,河南高考總人數達到恐怖的85.7萬人,而河南高等教育相對落後,頭號高考大省,連一所985都沒有,只有一所211,高考競爭之激烈可想而知。
  • 美女學霸逆襲之路:英語拖後腿,但仍能考狀元,還被清華錄取
    從小無論是父母還是老師都希望我們做一個學霸,並且告訴我們一定要好好學習,只有學習才能改變我們的命運。但是,想要做一個真正的學霸又談何容易,因為每個人都有愛玩的天性,如果天天只讓你學習不讓和朋友去玩,每天除了上學上補習班沒有任何的課外活動,相信每個人都是無法忍受的。
  • 連續2年考取高考狀元,放棄巨額獎學金重新來,學霸的世界你不懂
    今年的高考已經悄然結束,再過幾天,全國各地的高考狀元們將迎來榮耀加冕。古往至今,狀元一直是對求學者一段時間內實力的最高評價,無論是總分還是單科,如果有幸成為一個省、市甚至一個區縣的狀元郎,對未來發展都有非常大優勢。可有這麼一個女生,憑實力成為了高考女狀元,靠才華收入了一大筆錢,偏偏選擇復讀重來一年,就為了考入北京大學中文系!今天,我們來說說她的故事。
  • 英語老師聽了「想罵人」的「中式英語」,學霸一臉懵,學渣:你不懂?
    英語老師聽了「想罵人」的「中式英語」,學霸一臉懵,學渣:你不懂? 哇哦,這中西結合的英語,八成學霸還真有點懵呢。意思是「你是不是不服,早看你不爽了,我們去操場吧」。這樣的一句中式英語,要是被你的英語老師看到,八成他會被你氣的肚子疼吧。不得不說,學渣們的翻譯能力,咱一般人也是理解不了的喲!只有學霸才能看的懂。
  • 香港中文大學在京錄取19人 文科狀元棄港大選北大
    香港中文大學在京錄取19人 文科狀元棄港大選北大   香港中文大學在京錄取19人 北大清華預計今夜劃定調檔線  文科「狀元」棄港大選北大  昨天,在提前批錄取的外交學院、國際關係學院,以及香港中文大學等高校完成在京錄取,各校錄取分數均超一本線數十分,其中香港中文大學錄取分數線最高,文理錄取線超一本線上百分。
  • 關注:英語聽力告別「指揮棒」,棄還是不棄?(2)
    原標題:關注:英語聽力告別「指揮棒」,棄還是不棄?  取消聽力,各取所需?  記者了解到,在北京、上海、江蘇、山東等省市相繼傳出醞釀高考改革的消息,部分省市都削減英語教育比重,一些家長認為,這是高考「指揮棒」在降低「英語熱」。
  • 校園大使 | 港大理院的陽光學霸女生
    今天我們來認識來自香港大學的學霸校園大使。哈嘍大家好,我是來自香港大學理學院的丁綴,主修風險管理和金融,輔修電腦編程,目前在讀大學二年級。我來自安徽蕪湖,長江之濱,魚米之鄉,但是我覺得自己應該是個偽四川人,首先是因為超級能吃辣哈哈,和湖南四川的室友們吃火鍋面不改色。其次是自己性格開朗,熱情陽光,並不符合水鄉妹子溫婉賢淑的氣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