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我們往往最容易傷害的就是和自己最親密的人,比如父母,子女,愛人,朋友。有這樣一個觀點,是我之前沒有思考過的,那就是:我們每個人都是雕塑家,都在不斷的改變和塑造彼此的行為舉止,同時告訴我們,想要有怎樣的親密的人,自己是可以想辦法去塑造的。
這讓我打開了一個新思路,思考了一下,其實就是我們常說的磨合期,比如婚姻有磨合期,朋友也有一個磨合期。只有在這個磨合期中彼此適應才能更好的攜手前行,那麼同時也就可以在這個過程中,努力修正方向,讓對方修正成自己更期望的樣子,當然這是需要方法的,絕不是強行的。
要保持持續的吸引力,需要不斷的獲得讚賞,讓自己變得更為優秀;但另外一方面,也要不吝嗇自己的讚賞,適時的去對對方的行為進行表達和肯定。假如我們希望對方變成什麼樣子,我們就在你希望他的方向去做肯定和讚賞,你就可以把他塑造成你希望的樣子。
對於價值交換,我非常認同。其實在關係當中,一個人對於另外一個人的價值,是兩個人建立關係的基礎。雖然我們說在親密關係當中,給予對方無條件的愛,但如果這樣的愛始終不能得到回饋,雙方的愛不能夠達到平衡,那麼親密關係也會受到很大的影響。
對於朋友、對於伴侶,我們有不同的對待方式,但要維持這種親密關係,最重要我覺得還是能夠傾聽、足夠耐心、充分尊重、態度積極、多從對方角度出發。啊,這是個孤獨的世界,異鄉的人要靠擁抱取暖,有緣相識,有幸相處,有福成為親密關係,是多麼不容易啊!所以,一定不要輕易放棄。
關係是每個人都應該深入去了解去學習的一種能力,甚至應該成為每個人成人後的必修課。我們每個人都在尋找好的伴侶和好的朋友,可何為「好」,經常出現的問題,都事出有因。有的人感慨相逢太難,有的人感慨感情不易,還有一部分人不付出不努力不追求,天天說遇不到對的人,因為他們也許沒有弄清楚,「好」是共情與欣賞,付出「好」才能遇見好,世間很多道理無非都是如此。沒有那樣東西和事物是可以不動一點點心思就能完成的或者「獲得的」。
想要獲得幸福美滿的親密關係,需要我們用心去關注伴侶的需求,給予他們滿足和關愛,尋找共同的成長體驗,持續不斷地為去為彼此注入活力,相信積累,相信循序漸進,相信漸入佳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