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9-05 13:07 |浙江新聞客戶端 |評論員 張萍
凡飲井水處,皆知開市客(COSTCO)。
8月末,美國第二大零售巨頭入駐中國市場,在上海引發排隊搶購潮,據說現場限流排隊三小時才能進場,一度被擠得歇業,低價的茅臺、愛馬仕和勞力士更是讓黃牛賺得盆滿缽滿。
自媒體當神話一樣傳頌這個頗為魔幻的消費場景,誰知好景不長,如今開市客遭大規模退會員卡的新聞成新熱點,零售業的「美國模式」不服中國水土的未來、中國消費者不值得,成新的論調。
從山姆會員店到開市客,進軍中國市場的美國零售業,教會了國內商家什麼叫不靠賣貨掙錢。2014年,Costco的商品銷售獲利不過是10億美元,會員費收入已達到24億美元。靠著只有7%的平均毛利率,乃至在部分國家2%的毛利率,開市客全球已擁有770+門店,會員數量達9600+萬。這對於苦苦尋求轉型、不停做線上「零售+」的國內線下實體零售商來說,簡直不可謂不魔幻。
開場是個「王者」,無數雙眼睛在看開市客能不能生存並紮根下來了。這種時刻出現的「退卡潮」,正中觀察者下懷,唱衰論調乍起。開市客照搬美國人購物模式,沒有根據中國零售業現實情況調整策略,不了解中國消費者消費習慣等等。
對零售商的點評尚屬合理,對國內消費者的分析就有些不入耳。比如,絕大多數分析文章認為中國消費者擅長薅羊毛、貪小利,完全不是開市客無條件退款、隨時隨地退會員卡這種模式的目標客戶。讓中國消費者享受與美國消費者一樣的退換貨政策,無異於自取滅亡。
中國人不值得更好的消費模式,更像觀察者的偏見。據國家統計局數據,按照世界銀行標準,保守測算我國中等收入群體已經超過4億人。然而,目前我國市場中高端消費供給嚴重不足,海淘、出境購等市場規模增長迅速,海外消費規模持續增長。2018年,中國進口商品達到了14萬億元,進口增速高於出口增速5.8個百分點。
消費升級不斷深化,我國居民對高品質商品需求不斷增加,市場層面的供給卻沒有及時填補。唱衰論者只看到大媽們瘋狂搶購低價商品,購完物轉身退卡,沒看到隨著消費升級中產階級的崛起,越來越多的城市新中產階級追求更好的品質生活,「高品質」成為這類人群購物時的首要考量因素。低價優質正是開市客席捲全球消費者的優勢,會員制所要篩選的正是更追求品質和良好服務體驗的消費者。
開飯店能怕大肚漢?促銷策略帶來的瘋狂搶購,也帶來了無可比擬的曝光。中國第一家會員制零售品牌山姆會員店,經過20多年耐心「圍獵」中高端消費者,現在已經成為國內優質零售品牌的代名詞。據說山姆每年用來試吃的南美白蝦就有15噸,與國內商超品牌扭扭捏捏的試吃臺相比,到底誰更懂中國消費者?
面對轉型期中國無可比擬的龐大消費市場和消費需求,疊加國內促進消費政策機遇,以會員制凸顯服務品質,有全球化徵戰經驗,打響自有品牌,懂得與國內電商合作,在這個時候加入中國市場的開市客,更是撲食猛虎,而非誤入歧途的羔羊。
與其譏誚中國消費者的從眾、貪小便宜,擔心開市客未卜的前途,不如替國內零售企業加油鼓勁打算盤。而高品質的商品和服務,中國消費者一萬個值得!
15676600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