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兩岸」資料圖
作者 馬淑靜
島內幾家紙業公司宣布:衛生紙三月份要漲價。全臺灣掀起搶購衛生紙的風潮,市場上頃刻缺貨。其實衛生紙佔每個家庭生活的支出比重不高,多花點錢買衛生紙並不會造成生活上的困難,這個「羊群效應」是因何而起?
財經電視評論家謝金河認為:大批臺灣民眾搶購衛生紙點燃了一個訊息,物價上漲可能是臺灣今年的大事。謝先生分析:金融海嘯迄今,全球央行連手寬鬆貨幣政策,貨幣供給水漲船高,股市大漲創造的資產膨脹效果驚人,全球什麼都漲,只有物價相對比較平穩。但是這個現象不會維持太久,今後臺灣物價正在提升;水泥,鋼鐵,石化原料等,自2016年悄悄漲到現在。工業用紙上遊原料瓦楞芯紙每噸由10,500漲到18,500美元,去年雜誌用紙漲了兩波,這次輪到衛生紙漲價也是很自然的現象。
瘋狂搶購衛生紙,正反映出現階段臺灣民眾的心理狀態,臺灣的經濟停滯多年,境內境外投資裹步不前,因為此地的政治因素不穩定,民粹當道,前景不看好。企業家不敢花錢,民眾跟著小心地守住自己的荷包,數一個錢才花一個錢的算計著;能在衛生紙上省點錢,人同此心,是大家都要做的事。
臺灣知名的易學家劉君祖,開春時以易經卦象展望新的一年:臺灣的經濟表現、兩岸關係的變化、蔡英文與完全執政的民進黨,在狗年能否有所作為?劉先生就卦象分析:臺灣經濟受全球景氣好轉帶動,今年比前幾年有機會往上走,但變數仍是執政者的「仇中」閉鎖心態,想用緩不濟急的新南向政策繞過中國大陸,自掃門前雪。統治階層躲在家中自己爽,眼看著錢在外面飛來飛去,跑到對岸,臺灣卻拿不到。他強調,全球經濟都看好,臺灣經濟卻因為兩岸因素被卡住,即便是有些增長也好得很有限。
劉君祖先生卜出來的卦,與臺灣的現實狀況完全吻合。蔡政權努力鼓吹的「新南向政策」,一年多來沒有什麼顯著的效益。某商業刊物專文介紹有一批年輕人,因為臺灣的夜市不景氣,赴越南胡志明市開發臺灣夜市;譽之為民間「新南向政策」的成功範例。但是仔細考察,那個夜市的規模不大,每年營業額僅二億臺幣上下。臺灣的年輕世代,多數就困在當地找不到出路,有了工作也是低工資,升遷困難,其苦悶可以想見。
國臺辦在2月28日宣布「三十一項利臺政策」,臺灣民眾在大陸也享有與當地公民享有同樣的經商、就業、教育及文化的平等待遇。這是以實際具體的政策,落實了習近平的對臺政策和對臺工作理念。習主席在中共十九大報告中提出:「將秉持『兩家一家親』理念,願率先同臺灣同胞分享大陸發展的機遇,擴大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實現互利互惠,逐步為臺灣同胞在大陸學習、創業、就業、生活提供與大陸同胞同等的待遇,增進臺灣同胞福祉。」
有評論者指出,這次大陸的31項惠臺政策,其中許多為臺灣的民之所欲,符合了兩岸民眾的共同利益。它打進了臺商、臺生們的心;譬如讓臺資以特許經營方式,參與相關基礎建設施,在大陸中西部、東北設立兩岸產業合作園區等。
中國大陸的經濟將持續發展下去,不久會實現成為全球第一大經濟體,肯定對臺灣產成更大的磁石吸引效應。臺商、臺生與大陸同胞都受到同等待遇,臺商與內資企業的大陸公民沒有兩樣。臺灣的年輕人,今後對於赴大陸工作、參與「一帶一路」、「中國夢」的發展,應當更有信心了。
蔡英文對這31項利臺政策,尚無反應,他們還在說「善意不變,承諾不變,不走對抗老路」的「三不」老套話。為了落實31條惠臺措施,兩岸能夠「擱置爭議、共同發展」,就事務性的需要,開始對話嗎?
熟悉兩岸關係的學者們多認為,蔡當局對此還是兩手一攤、什麼事也不做,繼續鼓吹那個「新南向政策」,他們的所謂「維持兩岸現狀」之說,早淪為空談。
蔡當局不會在這個時刻,為了臺灣的經濟願景,走出她自己設下的兩岸關係牢籠,因為懼怕深綠支持者對她和其他民進黨人的指控,鬆動了他們的票源,所以還是絕對不敢承認「九二共識」、「兩岸一家親」的事實。 (馬淑靜 曾任臺灣美商美林證券公司總裁)
華夏經緯網專稿 如需轉載請註明來源
責任編輯:黃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