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31項惠臺政策」 蔡英文只有「怕怕」二字?

2020-12-16 華夏經緯網

 

「看兩岸」資料圖

   

    作者 馬淑靜

    島內幾家紙業公司宣布:衛生紙三月份要漲價。全臺灣掀起搶購衛生紙的風潮,市場上頃刻缺貨。其實衛生紙佔每個家庭生活的支出比重不高,多花點錢買衛生紙並不會造成生活上的困難,這個「羊群效應」是因何而起?

    財經電視評論家謝金河認為:大批臺灣民眾搶購衛生紙點燃了一個訊息,物價上漲可能是臺灣今年的大事。謝先生分析:金融海嘯迄今,全球央行連手寬鬆貨幣政策,貨幣供給水漲船高,股市大漲創造的資產膨脹效果驚人,全球什麼都漲,只有物價相對比較平穩。但是這個現象不會維持太久,今後臺灣物價正在提升;水泥,鋼鐵,石化原料等,自2016年悄悄漲到現在。工業用紙上遊原料瓦楞芯紙每噸由10,500漲到18,500美元,去年雜誌用紙漲了兩波,這次輪到衛生紙漲價也是很自然的現象。

    瘋狂搶購衛生紙,正反映出現階段臺灣民眾的心理狀態,臺灣的經濟停滯多年,境內境外投資裹步不前,因為此地的政治因素不穩定,民粹當道,前景不看好。企業家不敢花錢,民眾跟著小心地守住自己的荷包,數一個錢才花一個錢的算計著;能在衛生紙上省點錢,人同此心,是大家都要做的事。

    臺灣知名的易學家劉君祖,開春時以易經卦象展望新的一年:臺灣的經濟表現、兩岸關係的變化、蔡英文與完全執政的民進黨,在狗年能否有所作為?劉先生就卦象分析:臺灣經濟受全球景氣好轉帶動,今年比前幾年有機會往上走,但變數仍是執政者的「仇中」閉鎖心態,想用緩不濟急的新南向政策繞過中國大陸,自掃門前雪。統治階層躲在家中自己爽,眼看著錢在外面飛來飛去,跑到對岸,臺灣卻拿不到。他強調,全球經濟都看好,臺灣經濟卻因為兩岸因素被卡住,即便是有些增長也好得很有限。

    劉君祖先生卜出來的卦,與臺灣的現實狀況完全吻合。蔡政權努力鼓吹的「新南向政策」,一年多來沒有什麼顯著的效益。某商業刊物專文介紹有一批年輕人,因為臺灣的夜市不景氣,赴越南胡志明市開發臺灣夜市;譽之為民間「新南向政策」的成功範例。但是仔細考察,那個夜市的規模不大,每年營業額僅二億臺幣上下。臺灣的年輕世代,多數就困在當地找不到出路,有了工作也是低工資,升遷困難,其苦悶可以想見。

    國臺辦在2月28日宣布「三十一項利臺政策」,臺灣民眾在大陸也享有與當地公民享有同樣的經商、就業、教育及文化的平等待遇。這是以實際具體的政策,落實了習近平的對臺政策和對臺工作理念。習主席在中共十九大報告中提出:「將秉持『兩家一家親』理念,願率先同臺灣同胞分享大陸發展的機遇,擴大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實現互利互惠,逐步為臺灣同胞在大陸學習、創業、就業、生活提供與大陸同胞同等的待遇,增進臺灣同胞福祉。」

    有評論者指出,這次大陸的31項惠臺政策,其中許多為臺灣的民之所欲,符合了兩岸民眾的共同利益。它打進了臺商、臺生們的心;譬如讓臺資以特許經營方式,參與相關基礎建設施,在大陸中西部、東北設立兩岸產業合作園區等。

    中國大陸的經濟將持續發展下去,不久會實現成為全球第一大經濟體,肯定對臺灣產成更大的磁石吸引效應。臺商、臺生與大陸同胞都受到同等待遇,臺商與內資企業的大陸公民沒有兩樣。臺灣的年輕人,今後對於赴大陸工作、參與「一帶一路」、「中國夢」的發展,應當更有信心了。

    蔡英文對這31項利臺政策,尚無反應,他們還在說「善意不變,承諾不變,不走對抗老路」的「三不」老套話。為了落實31條惠臺措施,兩岸能夠「擱置爭議、共同發展」,就事務性的需要,開始對話嗎?

    熟悉兩岸關係的學者們多認為,蔡當局對此還是兩手一攤、什麼事也不做,繼續鼓吹那個「新南向政策」,他們的所謂「維持兩岸現狀」之說,早淪為空談。

    蔡當局不會在這個時刻,為了臺灣的經濟願景,走出她自己設下的兩岸關係牢籠,因為懼怕深綠支持者對她和其他民進黨人的指控,鬆動了他們的票源,所以還是絕對不敢承認「九二共識」、「兩岸一家親」的事實。 (馬淑靜 曾任臺灣美商美林證券公司總裁)

   華夏經緯網專稿 如需轉載請註明來源

 

 

責任編輯:黃楊

相關焦點

  • 「31項惠臺政策」,讓臺當局超緊張!
    項惠臺政策」,反應熱烈。在美國首府華盛頓的華人舉行了「和平統一座談會,一致認為「31項惠臺政策」有深刻的意義,政策實施後臺資企業與大陸企業享有同等待遇,臺灣同胞在大陸學習、創業、就業等提供很多機會與更好的發展空間,為推動兩岸和平統一邁進了一大步。    據統計有76%的臺灣民眾認同「31項惠臺政策」。說明了這次出臺的惠臺政策,深得民心。
  • 天津臺商談「31項惠臺政策」:反映臺胞心聲 促進心靈契合
    中新社天津3月8日電 (記者 張道正)「這次出臺的政策是全面性的突破,反映出在大陸臺商臺胞們的心聲。」天津市臺灣同胞投資企業聯誼會榮譽會長丁鯤華日前在天津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稱,「31項惠臺政策」為臺灣同胞在大陸學習、工作、生活提供更多便利,創造更好條件,將促進兩岸同胞心靈契合,共創更美好的未來。
  • 31項惠臺政策獲連雲港臺胞高度關注
    31項惠臺政策獲連雲港臺胞高度關注 2018年03月01日 14:07:00來源:中國臺灣網   中國臺灣網3月1日連雲港訊 2月28日,國務院臺辦、國家發展改革委經商中央組織部等29個部門發布《關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簡稱31條惠臺政策)。
  • 大陸31項惠臺政策擁抱臺胞 「臺獨」勢力受重創
    國臺辦2月28日印發《關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在臺商經營及臺灣民眾的學習、創業、就業、生活等方面推出31項惠臺措施。相關措施開放力度之大、範圍之廣、涉及部門之多,都是前所未有的,引發島內各界人士的熱議。臺灣政論節目主持人黃智賢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稱,「每一條都確確實實幫臺灣人開展了未來無限的可能性。
  • 臺當局不「反制」大陸惠臺政策了?港媒:蔡英文面對現實吧!
    臺「國發會主委」陳美伶給出的解釋是「大陸惠臺政策許多不是新的,衝擊不會太大」。此前,臺行政部門負責人賴清德剛就大陸惠臺政策出臺宣稱,「(大陸)最終目標是併吞臺灣」,而陳美伶的說法顯然與賴清德不一樣。香港中評社13日發表評論認為,為臺灣未來著想,臺當局還是不要再有賴清德這樣的說辭了,否則對兩岸關係無益、甚至會帶來很大傷害。
  • 臺官員:大陸惠臺政策好 只有蔡英文看不懂
    據香港「中評社」消息,民國黨新竹市議員邱靖雅接受中評社訪問表示,大陸祭出31項惠臺政策,光開放技術人員給臺灣考照,這背後代表的意義是什麼?對臺灣真的優惠,「只有蔡英文看不懂」。  對於大陸31項惠臺及各省市搭配政策,邱靖雅簡單說,就是「負面清單」,條例不開放,其他全部都開放,她有很多臺灣高端金融業的孩子,每個人都深深覺得,大陸開放這些行業,「太了不起了」,過去臺灣重要銀行保險業,都想前進大陸,現在大陸決定全部開放,會知道有多人搶著要到大陸。
  • 29部門出臺31項便利臺胞政策措施
    >>>詳細      面對「31項惠臺政策」 蔡英文只有「怕怕」二字?   蔡英文對這31項利臺政策,尚無反應,他們還在說「善意不變,承諾不變,不走對抗老路」的「三不」老套話。為了落實31條惠臺措施,兩岸能夠「擱置爭議、共同發展」,就事務性的需要,開始對話嗎?
  • 吳家瑩:31項惠臺措施 讓臺商臺胞有了更大的認同感和獲得感
    吳家瑩:31項惠臺措施 讓臺商臺胞有了更大的認同感和獲得感   最新發布的31條惠臺措施,獲得了臺商和臺胞們的積極點讚,許多人表示,這讓他們有了更大的認同感和獲得感。  31項惠臺措施一發布,廈門臺商協會的微信群就炸開了鍋,臺商們紛紛點讚轉發,把喜訊「奔走相告」。
  • 臺媒:大陸31項惠臺措施見成效 臺六成年輕人願到大陸發展
    參考消息網3月15日報導臺媒稱,今年「2·28」當天,大陸宣布惠臺31項措施,儼然對兩岸關係丟下一顆震撼彈。由於各方面有不同解讀,《遠見》研究調查針對「大陸31項惠臺措施」,進行民意大調查,結果發現臺灣方面正面臨一大「隱憂」、三大「警訊」。
  • 吳家瑩:31項惠臺措施,讓臺胞有更大認同感
    最新發布的31條惠臺措施,獲得了臺商和臺胞們的積極點讚,許多人表示,這讓他們有了更大的認同感和獲得感。  31項惠臺措施一發布,廈門臺商協會的微信群就炸開了鍋,臺商們紛紛點讚轉發,把喜訊「奔走相告」。
  • 蔡英文的「外交政策」只有五個字……
    蔡英文的職責,主要是「國防」與「外交」,這兩項工作在今年已經快速窄化成四個字,「美國說話」,現在「辣臺妹」能做的,就是增加國防預算,掏錢吧。今年度因應大陸軍演,10月份又投下30億的軍機油錢,以及後勤成本等等。
  • 大陸發31項惠臺措施 臺網友:我們還在搶紙 大陸直接搶人了
    聯合新聞網報導截圖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認為,31項惠臺措施「既廣也深」,其實施不但擴大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也是促進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兩岸統一」的具體舉措。聯合新聞網還注意到,31條具體措施公布的時間選在了「春節後,兩會前」這個有些「特殊」的時間點,並形容這一舉措是「大陸對臺政策的開春第一炮」。
  • 大陸新推31項惠臺政策
    N新華社 福建日報 本報訊 昨日,在第五屆海峽論壇上,大陸方面發布了31項對臺惠民新政策措施,內容涉及赴臺旅遊、就業、文化交流、兩岸直航、臺企融資等多個領域。這些新政策措施主要包括: 新增授權11個省區市公安機關為在當地的臺灣居民換發、補發5年有效臺胞證等。
  • 專家談大陸「惠臺31條措施」施行細則:須行之有效
    廣東、浙江、江蘇等地也已經或將要推出一系列施行細則,加速落實惠及臺胞的政策措施。  「地方細則並非越多越好,必須行之有效。」北京聯合大學臺灣研究院兩岸研究所所長朱松嶺在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指出,推動「惠臺31條措施」落地,應該在臺企臺胞相對聚集的省市,根據其面臨的一些普遍性問題,經過詳細調研論證後,適當推出施行細則。
  • 港媒:新惠臺政策邁向「未宣布統一的統一」
    對此,香港「中評社」3月2日發表社評指出,蔡英文當局一連串抗中、分離政策如進行「不宣布「臺獨」的「臺獨」,而大陸提供臺灣民眾同等待遇的惠臺措施則儼然是邁向「未宣布統一的統一」。大陸《關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經過長時間研議,選在2月28日發布,在時間點上有幾項可以觀察,一、大陸即將召開政治協商會議、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將有兩岸政策的新宣示。
  • 「惠臺31條」釋利好引臺商深耕大陸市場
    來源:中新社「『惠臺31條』出臺後,預估明年將出現臺灣青年西進創業潮,今年則有大批業者透過參展、參訪等方式來試試水溫。」來自臺灣的索佳藝臺灣青年創業基地總經理李儒清18日如是說。今年2月28日,大陸發布《關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出臺31條具體惠臺措施。「海交會」上,多位臺灣業者向中新社記者表示,正在密切關注大陸地方對「惠臺31條」的落地細則,期待獲得更多經商往來、就業創業便利。金門王大夫一條根是頗受大陸市場歡迎的藥膏,近年正接洽大陸電商平臺尋找新商機。
  • 「惠臺31條」實施一年半,落實得咋樣?
    然而,惠臺政策在實施過程中,個別地區個別部門對政策理解、落實措施不到位,臺胞辦理業務受阻的情況,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政策效果的發揮。10月31日舉行的全國政協第八次重點關切問題情況通報會上,惠臺政策落實問題引起與會委員的關注,並就相關問題與參會的部委負責同志展開交流互動。
  • 惠臺31條APP:來自大陸的「熊貓」讓綠營眼紅
    【環球時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崔明軒】就在大陸惠臺31條發布一周年之際,國臺辦首度推出「31條APP」,在島內引發強烈關注。聯合新聞網2月28日稱,此前1月底臺灣陸委會主委陳明通搞直播、扮網紅,兩岸為爭取臺灣年輕族群認同都卯足全力、想方設法通過各種平臺宣傳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