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有雲?公有雲?其實華為只有一朵雲

2022-01-24 商業夥伴

華為的技術策略恰反應出其市場戰略;或者說,華為雲私有雲解決方案的技術策略,也反應出華為拓展公有雲市場的思路;再或者說,從技術角度分析,其實華為只有一朵雲,不管私有雲,還是公有雲,其均採用統一的架構、統一的服務、統一的API、統一的生態。由此,不管用戶是先私後公,還是先公後私,或是公私兼顧,皆可以平滑選擇。

當然,華為提出此策略還是相當好理解。不管以何維度,華為雲私有雲解決方案的市場份額均處在市場領先位置,並且已在144個國家,4000+客戶中成功商用,其中就包括:「中、農、工、建、交」五大銀行,以及10家股份制銀行、200餘家城市商業銀行和農信銀行。

根據IDC,華為雲政務雲解決方案、華為雲FusionInsight大數據解決方案,以及華為雲FusionAccess桌面雲解決方案在中國市場均取得第一。同時,華為雲FusionSphere虛擬化解決方案在中國廠商中排名第一、FusionInsight進入Gartner大數據DMSA魔力四象限,而華為雲NFVI解決方案被GlobalData評為全球NFVI解決方案綜合實力領導者。

在以上數據中,可特別關注華為雲政務雲解決方案的市場表現。目前,國內各省、直轄市級政務雲已基本完成建設,地市級政務雲建設也超過70%。也就是說,此時華為雲政務雲解決方案市場份額第一,基本奠定市場格局。而且,華為只計算了FusionCloud雲平臺的市場佔有率,而非僅在政務雲中,部分採購了伺服器或虛擬化解決方案的「擦邊球」。

在回到華為雲的話題,不管私有雲,還是公有雲,都屬華為雲。對此,華為IT雲計算與大數據平臺產品線總裁馬力表示,未來客戶更關心業務,不用關注業務解決方案構建在哪朵雲上,華為雲具備統一架構、統一服務、統一API的技術能力,客戶可以將應用數據部署在私有雲,也可以部署在公有雲,形成線下、線上協同。

也就是說,華為是通過「漸進」,而非「顛覆」的業務模式,緊跟用戶當前需求,並同步於用戶認知,提供相應的解決方案。在此過程中,私有雲將成為華為雲的業務抓手之一,其既有的4000+大型企業客戶,都將成為華為公有雲的潛在客戶,伴隨著用戶對公有雲服務的逐步認知,伴隨著用戶自身泛網際網路業務的不斷增長或擴容,用戶必然會部分將業務遷移至公有雲,而華為則提供統一的體驗。

當然,用戶統一的體驗得自於華為底層平臺的支撐。對此,華為表示,極致性能、一致體驗、智能分析和敏捷創新是FusionCloud最具差異性的技術特性。

而正因為有此特徵,華為雲提出可重點關注「三個融合」,即資源融合、數據融合、業務融合。首先,華為既關注資源層、數據層的融合,也關注兩層之間相互的協同。「人工智慧、大數據等將極大消耗底層計算層資源,由此,如新型應用不能與資源層協同,將會形成新的資源孤島、數據孤島,也不可能體現一朵雲的價值。」華為EBG中國區IT解決方案銷售部部長張英梗說。

同時,在業務融合方面,華為將通過圍繞數據、圍繞業務的PaaS平臺,同時支撐ERP、CRM等傳統應用,以及新興的基於數據分析的業務推薦、數據管理等應用。「這也將是華為雲即將發力的關鍵措施。」張英梗說。

● ● END  ● ●

雲MSP:企業級雲市場的下一個風口

據說,2017中國公有雲運營商生態的畫風是這樣的

乾貨 | 四位方案商「大佬」對中國雲計算的思考

2017中國雲計算500強(Cloud500)榜單

相關焦點

  • 華為:中國私有雲市場的Strong Performer
    在剛剛過去的2015年第一季度,華為雲計算再傳捷報——在Forrester wave 中國私有雲解決方案報告中,華為被評價為中國私有雲市場的「Strong Performer」,並且是Strong Performer段位中唯一的本土廠商。
  • 2020中國私有雲系統平臺領導者象限
    近期,圍繞私有雲市場,各大競爭企業更是動作頻頻:公有雲企業阿里雲、騰訊雲加緊通過技術、資本手段深耕私有雲市場;而金山雲、青雲2020年則紛紛上市或謀求上市籌措資金布局私有雲市場;數據中心企業華為、新華三(紫光雲) 整合公有雲和私有雲部門,以雲計算整體角度看待新一階段私有雲的發展;專業私有雲軟體企業VMware和易捷行雲EasyStack開始發力新一代私有雲系統平臺
  • 華為雲發布HCS混合雲解決方案 打造一體化雲服務平臺
    日前,華為雲「普惠AI」中國區峰會在京盛大召開,在本次大會,華為公司副總裁、雲BU總裁鄭葉來先生圍繞「+智能,見未來」分享了政企數位化轉型機遇與挑戰,同時正式介紹了華為雲混合雲解決方案「HUAWEI CLOUD Stack」。
  • 華為雲國內首發雲證書管理服務
    隨著大數據、雲計算、車聯網、物聯網等新技術和新領域的快速發展, 私有證書在身份認證和加密管理上提供了一系列解決方案,比如,對於企業來說,內部平臺需要使用私有證書驗證訪問者身份,從而保證內網信息的機密性;對於車聯網搭建來說,車輛需要私有證書以完成和路側設備(如路燈)的交互;對於物聯網場景來說,各設備之間的身份驗證、信息傳輸更是離不開私有證書。
  • 鄭葉來回應「華為雲關閉私有雲和高斯資料庫」:是團隊整合,並非關閉
    來源:鈦媒體APP鈦媒體5月15日消息,在今日華為雲政企戰略發布會上,華為公司副總裁、華為雲業務總裁鄭葉來就近日「華為要關閉高斯資料庫和私有雲業務」傳聞進行了回應。消息稱「華為關閉了GaussDB和私有雲業務」,消息還援引了任正非講話,「這次徐直軍關閉了GaussDB,關閉了私有雲業務(包括線下的大數據存儲),我是堅決支持的,責成侯金龍完成。」消息稱,而任正非之所以下決心關閉私有雲,是因為「過去按客戶定製,限制死了我們的能力,一個個小的軟體包,不可複製,不可拷貝,不能重複銷售、多客戶共用。
  • 2020中國雲廠商預測:華為雲、UCloud、青雲、百度雲、金山雲等,誰...
    華為雲沒有對外披露詳細數據。有幾個不同維度的數據供參考,自己推演。IDC報告稱,2019第一季度中國公有雲服務整體市場規模達到24.6億美金。另外,在IDC的統計中,華為雲於2019年第一季度是5.2%的市場份額。那麼,問題來了,華為雲一年的營收是多少?
  • 談談公有雲、專屬雲和私有雲
    當然,我也知道,大部分甲方客戶乙方IT廠商,根本不知道有這麼多專業服務環節,一起來和泥嘛。很多人以為上了SaaS後就沒有這些專業服務環節了。真呵呵。當然有啊,這些專業服務的錢該付還得付啊,只不過有些SaaS商把一些能大規模自動化統一的服務,打包進綜合的SaaS訂閱費一起收了而已,不單列單收取而已。對於一些嚴重依賴專業人才手工腦子幹活的專業服務,當然還需要單獨籤訂合同、單獨收費的啊。
  • 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
    雅斯貝爾斯說:「教育的本質意味著: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品讀吳重生老師的散文集《捕雲錄》,書中傳遞給我的思想,恰是這句名言的真實寫照。或許是我的教師職業使然,我讀到這本書,除了文學和藝術欣賞的內容,更關注那些與「教育」相關的話題,人格教育、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等,這些散落在書中的教育內容,好比是一朵朵推動我前行的「雲」,帶給我諸多啟示。
  • 公有雲、私有雲與混合雲解決方案差異及選擇
    ,就像發電廠一樣,有誰會私自發電呢?由於雲供應商負責基礎架構管理,因此降低了複雜性並降低了對內部IT專業知識的要求。成本敏捷性。成本敏捷性使組織能夠遵循精益增長戰略,並將投資重點放在創新項目上公有雲的缺點 公有雲確實有局限性:缺乏成本控制。對於大規模使用,特別是對中型到大型企業,總擁有成本(TCO)可能成倍增加。缺乏安全性。
  • ...IT基礎設施行業市場現狀與發展趨勢分析 公有雲與私有雲融合統一
    與傳統IT基礎設施相比,雲計算IT基礎設施與傳統IT基礎設施有明顯的優勢。市場規模持續增長,2019年中國雲計算基礎設施市場規模達1400億元。伴隨著公有雲與私有雲之間的遷移和擴容的簡化,未來公有雲和私有雲的融合統一將更為顯著。
  • 華為雲發布新slogan,新年伊始加速奔跑
    人工智慧時代,最有技術和值得信賴的雲1月11日,「華為雲普惠AI」年度峰會在北京舉行,華為公司副總裁、雲BU總裁鄭葉來發布了華為雲全新品牌口號:「+智能 見未來」。隨著人工智慧成為一種新的通用技術, 「+智能」將成為一種基本生產力,推動各行各業發生前所未有的改變。
  • 賽迪發布《2020中國私有雲系統平臺市場研究》
    華為華為 FusionCloud 提供 IaaS、PaaS到 DaaS 全棧私有雲解決,5 月最新發布的華為雲 Stack 是其公有雲私有雲部門整合後的首發產品,軟硬一體化設計為政企客戶提供華為雲和本地部署體驗一致的混合雲服務。
  • 華為戰略Marketing總裁:巨頭都在布局雲端 華為要做什麼樣的雲?
    「華為時刻都在保持危機感」,「但華為人總是自信的,即便有黑天鵝現象,我們也希望飛在我們的咖啡杯裡」,「與世界握手,把世界握在手裡」……在長達兩個小時的採訪中,在徐文偉的談吐中,《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下簡稱NBD)能夠深切感受到華為在ICT變革關頭的危機感和自信。  華為要做什麼樣的雲?
  • 私有雲裸金屬伺服器的這7大功能,對用戶來說意義何在?
    公有雲由第三方雲計算服務提供商為廣大用戶提供的「彈性伸縮和可擴展」的各類雲計算服務;私有雲由企業自己採購IT基礎設施,自行部署和構建、自行運營和維護的私有雲端平臺,企業對於自己構建的「私有雲」擁有完全的控制權;混合雲則是由公有雲和私有雲兩種不同模式的雲平臺組合而成。
  • 是誰在支撐著OpenStack構建的小米私有雲平臺?
    》,對於小米這樣創新意識異常濃烈的公司,採用OpenStack來構建私有雲平臺頗有代表性。這裡最為關注的是小米私有雲平臺的整個IT基礎架構的機器選型,為什麼會是戴爾支撐著OpenStack構建的小米私有雲平臺?說到這個問題我們還需要進一步了解:一是支撐著OpenStack構建的小米私有雲平臺的伺服器,最為關鍵的IT基礎架構;二是針對OpenStack構建私有雲平臺方面,戴爾在其中有多少發揮;三是戴爾每一步的任意雲戰略對小米私有雲平臺的各種選擇有什麼影響。
  • 企業加速上雲!報告稱中國私有雲迎來黃金髮展期,2022年市場將超...
    與此同時,作為構建私有雲的核心組成部分,私有雲系統平臺在私有雲市場中的地位持續上升,2019年中國私有雲系統平臺相關市場的佔比超過30%,達到了246.3億元,預計到2022年市場規模達到562.7億元。白皮書指出,政府、金融和電信正成為應用私有雲的主要行業,2019年中國這三類行業的私有雲系統平臺市場規模合計佔比達67.1%。
  • 華為雲:我們在這裡又是第一!
    而他們智能創新的背後,都有一個相同的強有力支撐——華為雲。北京,中國政治、經濟和文化的中心,2019年末,常住人口2153.6萬人,特大城市的治理和營商環境改善一直是北京市政府的重點工作。基於此,2018年北京市全面啟動實施北京大數據行動計劃,建立城市大數據平臺,推進智慧城市建設。
  • 一朵更好的雲 MADE IN 青雲QingCloud
    【IT168 評論】「青雲一直有一個目標,就是要建立一朵更好的雲」。無論是公司創始人,還是筆者接觸最多的市場部,或是剛剛入職青雲的老同學,他們說的最多的,就是這句話。  12月12日,對於很多網購愛好者來說,是個「血拼」的日子,對於青雲來說,是又一個裡程碑。
  • 品高雲看未來
    「阿里雲的基因是公有雲,做私有雲是策略性的佔坑,是為了接住客戶,最終一定會走向公有雲。」  在談到阿里雲學華為強調「被集成」時,她認為目前還不夠有誠意:「這個看起來在公有雲上能Work的SaaS集成策略能適用到私有雲市場嗎?私有雲的SaaS?私有雲如何被SI的集成方式呢?沒看出來。」
  • 四年雲戰爭,華為打出了什麼結果?
    華為正進行著難以想像的轉型,作為一個傳統硬體廠商,華為雲的發展面臨著一些挑戰,其正反面的經驗都具有重要參考意義。執劍雲業務 華為雲計算的發展,可以說起了個大早,趕了趟晚集。 得益於出海業務發展的比較早,華為對雲的接觸其實早於國內其他廠商,2005年華為雲就已經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