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讀《三國志》,關羽驕傲而敗給孫權,關羽被殺則是由於他的死忠

2020-12-25 巴州刺史之溫水

關羽關雲長,歷來都是以忠義形象示人。但個人認為,恰恰是關羽對劉備的絕對忠心,讓他失去了被孫權所用的價值,為他招來了身首異處的慘禍。

關羽性格中也有驕傲的一面,但這只是導致他戰敗被俘的原因,而不是被殺的原因。

【一】關羽確實有驕傲的一面,但這只可能會帶來戰敗,而不一定被殺

世人常說,關羽忠義但是驕傲。個人認為這話不假,在《三國志》這種惜字如金的史書中,都至少能看到兩處關羽驕傲的有關記錄。

第一次是馬超投奔劉備,關羽得知後專門給孔明去信詢問馬超堪比何人?在得到馬超不如自己的評價之後,關羽「省書大悅,以示賓客」。這就是好面子,而好面子的人必然對自己的本事自喜!

第二次則是孫權給兒子求娶關羽之女,關羽居然辱罵來使,斷然拒絕婚事,把孫權氣得夠嗆,「權大怒」。對於拒絕孫權兒子求婚之事,雖然事出有因,但畢竟表現得有點過火,傷及了當時還算盟友的臉面。

個人認為,關羽對於孫權背盟是有思想準備的,不然他不會在對方求娶女兒的時候,如此折辱孫權。

但在明知對方會背叛結盟的情況下,關羽還沒有對其採取更有力度的防範,那就只有一種可能——對危險估計不足。

而估計不足說白了就是有點託大了,就是驕傲了。意思就是你能怎麼著,我就不嚴防你!驕傲自大就是導致關羽被偷襲成功的重要原因,也就是戰敗被俘的原因。

【二】在三國時代,戰敗被俘往往並不會被殺,這取決於被俘者是否還有利用價值

在三國時代,群雄逐鹿、英雄爭霸,但凡有點氣度和見識的人,都是很珍惜人才的。尤其是曹操、劉備、孫權這樣的雄主,更是可以說求賢若渴,因為人才是他們成就自己霸業的關鍵。

一個俘虜,殺與不殺,完全取決於他是否是對自己有用的人才。有用者,就就留為所用。不能用或沒用者,就可以殺之以絕後患!

以呂布為例,一等一的人才,但是叛復無常,肯定不能為曹操所用,因此被俘後就立馬被殺。而反叛的張繡,因為仍然可以為曹操所用,故而不殺。

【三】關羽對劉備的死忠,決定了他不會為孫權所用,因此被俘之後就是死期到了

如上所述,像孫權這樣的雄主,他不會輕易因為一個人才的驕傲,和他曾經讓自己難堪,就輕易殺掉洩憤。

因此,關羽之死不是死在驕傲和自大,而是死在他對劉備的死忠。關羽對劉備的死忠,讓孫權意識到他肯定不會為自己所用,關羽已經失去了利用價值。

因此在做出偷襲荊州的決定時,孫權肯定已經做出了決定,一旦俘虜關羽,就地斬之,以絕後患!

相關焦點

  • 關羽到底是誰殺的,呂蒙孫權還是馬忠,為什麼要殺關羽囚禁不行嗎
    看三國你得分清楚到底以什麼為背景,是三國演義這樣的小說,還是三國志這樣的正史,又或者是三國題材的電視劇,背景不同,結果有可能會不同,比如三國中關羽的死,不同的背景,關羽的死法就不同。關羽孫權原本不想殺關羽,想招降關羽,但關羽拒不投降,反而罵孫權,然後就是孫權的主薄左鹹建議孫權殺了關羽,理由就是當初曹操對關羽那麼好,三天一小宴,五天一大宴,上馬一提金,下馬一提銀
  • 仔細讀三國志,沒想到關羽搶他那麼多頭銜,就連華雄都不是他殺的
    然長大後讀《三國志》,忽然發現真關羽形象並非幼時那樣。方才知華雄非關羽所殺,是孫堅也。三英戰呂布純屬虛構,呂布是被孫堅所擊退。過五關,斬六將根本無此事。關羽離開曹操直接投劉備,何來五關六將之有。誅顏良文丑,殊不知顏良文丑乃曹操部下所殺也。關羽土山與張遼三約定亦是子虛烏有。關羽直接失敗被擒,為護嫂後投曹。華容道關羽義釋曹操?非也,華容道截曹操乃劉備,去晚了,曹操方才得以跑掉。單刀赴會非關羽也,而是魯肅到關羽處赴會。單刀亦只是士兵兵器佩刀而已。讀完,不知所然,該信誰?心中關公何以如此?
  • 為什麼孫權一再強調不能殺關羽,呂蒙還要殺?_魯肅
    原標題:為什麼孫權一再強調不能殺關羽,呂蒙還要殺?孫權與關羽有解不開的仇,他是不會一再強調不能殺關羽的。孫權與關羽既有公仇,也有私仇,仇恨之大,很難化解。先看公仇,劉備佔據了荊州四郡後,孫權十分生氣,曾打算動用武力奪回來。劉備派關羽駐守荊州,這讓孫吳方面很頭疼。
  • 關羽為何會辱使拒婚,不給孫權面子?
    關於孫權偷襲的理由,很多人認為是因為關羽「剛而自矜」,沒有政治頭腦,粗暴地「辱使拒婚」,惹惱了孫權,破壞了孫劉聯盟,關羽是致使孫劉聯盟破裂的罪魁禍首。《三國志關羽傳》載:孫權「遣使為子索羽女,羽罵辱其使,不許婚,權大怒」。《三國演義》對此的描述為:(孫權)遣諸葛瑾為使,投荊州來。入城見雲長,禮畢。雲長曰:「子瑜此來何意?」
  • 為什麼呂蒙殺了關羽之後,呂蒙也突然死了?沒想到竟然是這樣!
    《三國演義》中說的是呂蒙被關羽的靈魂附體。然後關羽就把呂蒙給搞死了。然而《三國志·吳書·呂蒙傳》則記載呂蒙殺關羽後不久「蒙疾發,不治而薨,享年四十二歲。」後世人或猜測建安二十四年發生瘟疫,因史載呂蒙、孫皎、蔣欽死於同年,或猜測是呂蒙年輕時在戰場上吃苦受累導致積勞成疾。
  • 呂蒙奪荊州,為何非殺關羽,以至引火燒身?
    《三國志》記載,東吳抓到關羽,內部對其存留有過爭論。但是魯肅死後,呂蒙為首的對蜀強硬派佔據了上風,他們最終處死了關羽。劉備發兵之時,孫權非常恐懼,可東吳既然並不想惹來蜀國拼命,為何要殺死關羽?很多人認為這是關羽傲慢,和呂蒙存在個人矛盾等因素導致的,這是不對的。
  • 陸遜殺掉關羽,擊退劉備,是大功臣,孫權卻為何一定要逼死他?
    後會稽太守淳于式向孫權狀告其非法徵用民力使百姓受苦,而陸遜卻沒有報復他,反而向孫權推薦淳于式,理由是不能因公徇私,這讓孫權對陸遜十分佩服。 建安二十四年,關羽發動了襄樊之戰,大敗曹軍,俘虜了五子良將之首于禁,斬殺大將龐德,自以為天下無敵,愈發驕傲起來。 陸遜抓住了關羽驕傲自大的性格特點,向其寫信示弱,讓關羽漸漸喪失了對東吳的警惕。而關羽手下將領麋芳、傅士仁因補給不及時遭到關於怪罪,害怕受到嚴懲,心生倒戈之意。於是陸遜奇襲關羽,關羽兵敗被殺。
  • 關羽大意失荊州,劉備會不會怨恨關羽,為什麼
    ,這就是禮賢下士,而士為知己者死,所以刺客被感動,還向劉備表明是誰指使他來刺殺劉備的。劉關張情同手足一個人禮賢下士了一輩子,那麼這就是他的本性,同時劉備寬容的性格也讓他獲得了一大批人的誓死跟隨,比如糜芳投降了孫權,劉備沒有絲毫責備糜竺的意思,糜竺羞愧向劉備負荊請罪,
  • 曹操殺張遼時,關羽跪地求情,為啥孫權殺關羽時,張遼卻不求情?原因很簡單
    聲明:本文素材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三國演義中,大家都知道關羽是一個比較高傲的人,當然他有高傲的資本。他有超強的武力,天下間罕有敵手,也有崇高的地位,身為蜀漢五虎之首,坐鎮一方,假節鉞,乃是劉備手下第一人!然而,也正是由於關羽的高傲,最終害得他自己兵敗被俘。
  • 關羽大意失荊州,曹操都知道放行,為何孫權一定要置關羽於死地
    其目的也是想守住襄樊便好,讓關羽死於江東之手既可以使孫劉聯盟破產,自己坐收漁翁之利。雖然曹操沒有等到那個時刻,但曹丕卻等到了,坐觀孫權與劉備的成敗。老年關羽曹操作為一代奸雄,劉備的死敵尚且知道這個因果,殺關羽必定會惹怒劉備,招來復仇大軍。作為江東之主的孫權難道不知道嗎?
  • 積累丨每日一篇文言文:《三國志·關羽傳》
    曹公議徙許都以避其銳,司馬宣王、蔣濟以為關羽得志,孫權必不願也。可遣人勸權躡其後,許割江南以封權,則樊圍自解。曹公從之。曹公遣徐晃救曹仁,羽不能克,引軍退還。權已據江陵,盡虜羽士眾妻子,羽軍遂散。權遣將逆擊羽,斬羽及子平於臨沮。(選自《三國志·關羽傳》,有刪改)10. 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3分)A.
  • 三國殺:當神張遼遇上神關羽他們之間對比如何
    之所以會有很多人喜歡用張遼對比關羽是因為,他們有很多地相似點:都是山西人,他們還是老鄉;戰場上勇冠三軍,都喜歡衝鋒在前直搗敵軍中樞;同時,也都與身邊同僚不和睦(關羽不喜歡世族大夫,張遼與同事李典不和);他們自己也是好友。不過,張遼有一個人事上的遺憾點:他跟過很多主子:有丁原,董卓,呂布,最後是曹操。而且,他每一個主子都殺了他上一個主子.....
  • 三國有兩個「馬忠」:一個斬殺關羽,另一個則鮮為人知!
    其中,就東吳一方的馬忠,因為斬殺關羽而婦孺皆知,並被劉備所痛恨。至於另外一位馬忠,無疑就鮮為人知。不過,就另一個馬忠來說,卻讓劉備感到歡喜。馬忠(東吳)一方面,就東吳這位名為馬忠的武將,因為斬殺關羽而被眾人所熟知。《三國志》中記載:權徵關羽,璋與朱然斷羽走道,到臨沮,住夾石。
  • 為什麼要叫孫權「孫十萬」?真實原因讓人無語,難怪關羽看不起他
    而他本人的武藝也屬於上流,就連不可一世的武聖關羽,都要賣他面子,此人正是曹魏名將張遼。說到張遼,他一生最大的成就便是在合肥以區區7000守軍,抵抗孫權的10萬大軍,最終張遼卻可以帶領兵士位,以少勝多,打得孫權差點哭鼻子。
  • 關羽丟失荊州,是因為他犯了四個錯誤,一個比一個致命!
    最終,不僅關羽被殺,荊州三郡也落入到東吳手中。對此,在筆者看來,關羽之所以丟失荊州,是因為他犯了四個錯誤,並且一個比一個致命!一、關羽驕傲自大,對東吳逐漸失去了防備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七月,關羽率軍北上,圍攻魏國的襄陽、樊城。
  • 孫權襲取荊州活捉關羽,為何卻執意斬殺關羽?只因關羽嘴碎說的一句話!
    關羽一生徵戰,為劉備做出了許多的貢獻,關羽武藝又高強,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可是關羽最後的結局卻十分悲慘,被孫權所殺了,曾經劉備跟孫權也有也是,有過聯盟關係,可是後來孫權卻不在意劉備與孫權之間的聯盟,斷然殺掉關羽,實在是讓人覺得非常的氣憤。孫權殺關羽是非常不該的,畢竟像關羽這樣的一代戰將。
  • 包括關羽和于禁,一共十一人
    而「假節鉞」可以代表君王對外徵伐,不需要請示,擁有先斬後奏的權力,可以斬殺犯軍令的將領,甚至可以殺「節將」。假節鉞,最出名的,就是關羽和于禁了。關羽,不用細說,劉備手下第一名將,襄樊之戰,水淹七軍,生擒于禁,斬殺龐德,威震華夏,嚇得曹操想遷都,以避開關羽的鋒芒。不過,後來,被孫權偷襲荊州,關羽敗走麥城被殺。
  • 呂蒙擊敗關羽後,為何不饒關羽一命而非要殺死他,以致引火燒身?
    而孫權和劉備對於荊州的爭奪主要有三次,即劉備借荊州,呂蒙襲取荊州三郡,以及最後的關羽失去荊州。最開始劉備說是先暫時「借」荊州落腳,但是當他進取益州之後,卻根本不想還給孫權。多次討要面對劉備不還怎麼辦?於是孫權決定用武力解決此事,直接派呂蒙出兵奪取了長沙、桂陽、零陵三個郡。
  • 三國有兩個「馬忠」:一個為蜀漢效力,另一個斬殺關羽!
    其中,第一位李豐袁術的部將,在東漢末年被曹操擊殺;第二位李豐是魏國大臣,在高平陵之變後,李豐參與了廢黜司馬師的謀劃,因為事情敗露,所以被司馬師除掉;第三位李豐是蜀漢大臣李嚴的兒子,也即為蜀漢效力。同時,就筆者今天要說的馬忠,也出現了重名的情況。在漢末三國時期,存在兩個名為馬忠的將領。其中,東吳的馬忠大家應該比較熟悉,因為他俘獲並斬殺了關羽、關平父子。
  • 山西挖出一墓,關羽身世浮現,龐會滅關羽滿門是真是假?
    關羽,蜀漢五虎將之首,死後地位更加鞏固,歷代尊崇無比,晉升為武聖人。但就是這樣一個響噹噹的人物,在他死後,後世對他的身世卻知之甚少。他出生於什麼家庭,長輩和妻室是誰,都是謎團。明清時期,小說大行其道,羅貫中寫《三國演義》,把關平寫成是關羽的養子,很多人也都信了,估計關平泉下有知,也會忿忿不平,俺分明是親生的,羅大才子怎麼能騙人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