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故鄉,才有故鄉。故鄉的美食,是舌根上有最頑固的鄉愁,有識別我們不同基因的密碼。
1993年7月來蘭州上學時,哥哥帶我吃了一碗正宗的蘭州牛肉麵。哥哥說,在蘭州,沒有「蘭州拉麵」,他們叫牛肉麵、牛大碗。講究一清(牛骨熬湯)、二白(蘿蔔)、三綠(香菜+蒜苗)、四紅(辣椒油)、五黃(麵條亮黃)。西固的那家牛肉麵館的名字我已經記不清了,但當時就覺得這一碗尋常牛肉麵,讓我流連忘返,終生難忘。那家店認認真真把每一位顧客當作上帝對待,真材實料,錢有所花,物有所值。從此以後我就愛上了蘭州牛肉麵。
在我記憶中影響比較深刻的一家牛肉麵館,是廣場東口的金鼎牛肉麵館。當年在牛肉麵館吃麵是要排長長隊伍的,首先要排隊開小票,再一次排隊等待端面。當年傳統的蘭州牛肉麵,首先麵條是天然蓬灰水和好面後拉扯出來,麵條呈現深黃色,油汪滋潤。麵條筋道耐嚼,但又有麥香味易於消化。牛肉湯偏濁,呈淡褐色,很明顯,原湯成分比較濃厚,調料調味品少量佐使,以食材原味見長。每次經過麵館,離大老遠,即聞到撲鼻的陣陣煮牛肉香味,夾雜著油潑辣子味。進店吃上一碗噴香的牛肉麵的確是一種身心愉悅的享受。
27年了,在蘭州的時間已經超過了我在故鄉的時間,慢慢知道牛肉麵是蘭州的一道社會風情,淵源深厚,流行百年,也是蘭州飲食文化代表景象之一,牛肉麵在今天能成為蘭州一張對外響噹噹的名片,現在已經,爆棚全國,人所欲言,人慾品嘗一碗。
蘭州沒有蘭州拉麵,全中國卻有蘭州人的鄉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