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論考試中,許多人最喜歡的就是歸納概括題了,似乎只要照著材料將試卷填滿就算解決戰鬥,孰不知得分情況並不理想。
那麼,歸納概括題到底該怎麼戰鬥?今天,小編幫大家梳理一下「歸納概括題」題型分類,明確到底要概括什麼,才能有針對性地答題。
一、題型分類及考察頻率
歸納概括題按照作答要素,主要可以分為概括問題、原因、影響、對策幾種,但隨著考題不斷創新,2017年國考省部級試卷中也還出現了「概括功能」這一新穎的問法。
從近10年國考真題的統計結果上看,10年間20套國考真題試卷中考查了24次概括題,可謂是有考必查。
二、命題方式
(1)問題
「問題」即不好的事,常見命題的方式是:問題、不足、困境、表現、瓶頸、挑戰、難點。考生只需找到材料中和主題相關的消極的表述進行歸納概括即可。
(2)原因
常見的命題方式是:理由、原因。
這裡大家要注意,問題是個壞事,造成它的原因依然是不好的事,也同樣是個問題。所以除非題幹明顯要求區分作答(如題幹要求「分別概括出問題及其原因」),否則壞事的問題和原因可以等同,可按照概括問題的思路作答。
(3)影響
常見問法:影響大致可以分為正面影響和負面影響兩個方面。
正面影響的常見問法:意義、積極效果、積極作用等;
負面問題的常見問法:後果、危害等。
(4)對策
答題要素中的常見詞彙代表對策,如:做法、措施、舉措、建議、對策、意見、解決方法;經驗、啟示等。(Tips:不同於「提出對策」,「概括對策」不需要主觀延伸,材料中出現了什麼對策就概括什麼對策)
(5)其他
除了以上四種常見的命題方式,也可能會要求概括「功能」、「概括基本流程和要求」、「網友觀點」等,這時候只需要按照要求尋找材料的相關內容即可。
三、小結
好了,我們回顧一下,概括題問法雖然偶有創新,但主要都可分為問題、原因、影響、對策幾種,同學們只需要記住這幾類常見的命題方式,作答時稍加留意就能辨識出來啦!
那麼,在了解了概括題的題型分類之後,大家可能心裡有疑問:「知道了題型分類又有什麼用呢?
——」不要急,下一期我們將重點介紹概括題每種題型的解題思路,不要走開,馬上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