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大學社會學博士的一項關於中國青年自殺狀況的研究

2020-12-25 網羅國內外

我國已經步入老齡化社會,隨著勞動力的減少,撫養比的加大,毫無疑問青年人承受著更大的壓力,對青年人問題的關注就是在關注中國的未來。自涂爾幹以降,自殺研究就是以自殺統計為基礎的,但是目前我國的此類研究較少,缺乏對自殺狀況的整體描述和把握,就很難制定相應的自殺預防政策,媒體報導的案例和個案研究在推動整體對自殺狀況的把握上仍有不足,甚至會產生誤導。基於此,本文利用國內現有唯一且可得的自殺數據試圖對中國近十多年的青年人的自殺狀況進行描述和分析。研究結果發現:

1.中國青年人自殺率隨著年齡增長而增大。雖然老年人的自殺率是青年人自殺率的數倍,但是青年人本身死亡率比較低,並且自殺是青年人排名前列的死因,所以青年人自殺研究工作和自殺預防工作不可忽視。

2.青年人自殺存在城鄉差異、性別差異、年齡差異。整體來看,農村青年人的自殺率要高於城市,男性的自殺率要高於女性,這與我國的城鄉二元體制和社會性別分工存在關係。在年齡方面,25-34歲年齡段是青年人自殺的高危年齡段,可能在這個時段,青年人承受成家立業的壓力,此階段是自殺預防的重點。

我國分城鄉自殺率整體狀況(2015年)

3.從2003-2015年中國青年人自殺率的變動情況來看,中國青年人自殺率的城鄉差距在逐漸縮小,農村自殺率下降很快。30-34歲年齡組自殺率下降相比其他年齡組要快。在2010年左右,中國青年男性的自殺率超過女性。這些變動趨勢可能與城市化有關,城市化過程中大部分農村青年流動到城市進行工作。

自殺率城鄉差異

中國青年人自殺率的城鄉差異(2015)

中國自殺率城鄉變動情況

4.隊列自殺率保持一定的穩定性,各個隊列的自殺率在青年階段在1-2個十萬分點浮動。但是從年齡變化來看,各個隊列基本上還是呈現了自殺率隨年齡增長的態勢;從不同隊列的同年齡自殺率比較來看,呈現出越年輕的隊列自殺率越低的狀況,需要值得關注的是男性隊列在15-25歲間有自殺率的突漲期。

自殺率分城鄉分年齡組變動情況
四組出生隊列自殺率情況

5.從青年人自殺率的國際比較來看,中國青年人的自殺率在國際社會中處於較低水平,女性相較於男性還有下降空間。

分性別分年齡國際自殺率比較

中國青年人自殺的性別差異

誠然,本文還存在諸多不足之處,首先是數據質量問題,由於統計年鑑中的數據是登記數據和抽樣數據的結合,不是中國所有自殺事件的統計,雖然數據有一定代表性,但是同登記數據或者普查數據的質量還存在差距;其次數據完整性問題,與其他國家自殺數據的對比就可以看出,很多國家不僅有分性別的自殺手段的數據,甚至還有各個地區的自殺數據,比中國的數據要完整細緻很多。中國的自殺數據問題是導致自殺研究眾說紛紜的主要問題。但在建立起一個準確的且覆蓋面更為廣泛的死亡原因登記系統前,統計局的數據是唯一的選擇。希望無論是學界還是相關部門能加強對自殺數據統計的重視。

相關焦點

  • 中國人民大學「人大京東社會學學科建設基金」 助力通州區青年人才...
    10月8日下午,通州區青年人才培養工程啟動儀式在通州區會議中心舉行。中國人民大學黨委常務副書記張建明,通州區委副書記初軍威,京東集團副總裁、黨委書記龍寶正出席啟動儀式並致辭。中國人民大學社會與人口學院院長馮仕政出席啟動儀式並做專題講座。通州區委組織部、通州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通州團區委相關負責人與會。
  • 創新中國法律社會學研究範式
    黃政 馬穎|中國人民大學社會與人口學院近日,第二屆法律社會學青年學術論壇在中國人民大學舉行,來自全國20餘家教學、科研單位的青年學者參加了論壇,並圍繞「轉型社會的法治秩序與法律社會學學科建設」展開交流和探討。
  • 重磅|《邁向人民的社會學: 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四十年學術...
    >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40周年所慶文集《邁向人民的社會學》彙編了1980年至2018年期間,該所研究人員發表在社會學領域重要學術期刊上的400餘篇文章,反映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社會發生的快速轉型和巨大變遷。
  • 中國青年的自殺率是什麼水平?
    這個數據跟這兩個國家的總人口規模有關),有關自殺的研究雖然豐富,但也主要是針對老人等弱勢群體。對青年人自殺關注最多的是媒體,因為青年人自殺的新聞往往能吸引更多的眼球,媒體報導的片面性往往讓民眾對青年人自殺的實際狀況產生錯覺,所以青年人自殺到底是怎樣的,又是如何發展變化的,這些問題雖然很基本,但是仍然值得研究。
  • 中國社會學研究方法70年
    正因為如此,筆者認為,社會學研究方法的未來發展方向應和中國社會的發展進程緊密結合,向著規範化、系統化和本土化的發展目標不斷前行。   ——,1996,《自殺論:社會學研究》,馮韻文譯,北京:商務印書館。
  • 社會學學科最好的大學,南京大學 北京大學還是中國人民大學?
    鑑於很多同學對社會學了解得不多,本文以軟科2019年中國最好學科排名之南京大學、北京大學還有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學科的優勢和特色,和廣大高中同學分享一下社會學學科的辦學實力,在高考報考志願時,喜歡這個學科的同學,能作出正確的選擇。
  • 中國人民大學2019年大類招生看點 | 社會學類
    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類依託社會與人口學院招生和培養。新生入校後,大一不分專業,夯實專業類核心通識和寬厚學科基礎;大二上學期分流到招生專業類對應的各教學環節專業。社會學、社會工作、公共事業管理(公共政策與人口管理)學院下設社會學系、人口學系、社會工作與社會政策系。
  • 周孝正: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教授
    著名社會學家、學者,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教授。1966年畢業後赴中國人民解放軍瀋陽軍區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1988年到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系任教,2007年退休。講授「當今中國社會和社會問題」和「人口社會學」等課程。進行人口、環境、資源和可持續發展研究。
  • 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理論與方法研究中心即將推出專業學術期刊...
    由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理論和方法研究中心承辦的社會學專業學術雜誌《社會學評論》即將正式刊行。這是繼上世紀80年代初期《社會學研究》和《社會》雜誌創辦發行以後,我國社會學界的又一本擁有正式刊號的專業學術期刊。
  • 中國人民大學舉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背景下中國社會學學科體系...
    11月13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背景下中國社會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和話語體系建設」學術研討會在北京舉行。會議由中國人民大學社會與人口學院、社會轉型與社會治理協同創新中心、社會學理論與方法研究中心、北京鄭杭生社會發展基金會聯合舉辦。中國人民大學黨委書記靳諾出席會議並致辭,副校長兼社會與人口學院院長洪大用報告人民大學社會學學科建設情況。
  • 許琪:我的社會學定量研究之路
    【作者簡介】許琪,1987年出生,先後在中國人民大學和北京大學獲得本科和博士學位,美國密西根大學人口研究中心訪問學者,現為南京大學社會學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婚姻與家庭、人口社會學、社會分層與流動。
  • 中國人民大學舉辦「轉型中國與中國社會學:學科·理論·實踐」學術...
    8月28-29日,由中國人民大學社會與人口學院、社會學理論與方法研究中心、中國調查與數據中心聯合舉辦的「轉型中國與中國社會學:學科·理論·實踐——紀念中國社會學恢復重建四十周年」學術研討會在中國人民大學召開。
  • 香港中文大學原校長金耀基訪問中國人民大學 並做客「鄭杭生社會學...
    12月22日,香港中文大學原校長、社會學家金耀基訪問中國人民大學,並擔任「鄭杭生社會學大講堂」第十二期主講嘉賓作題為《大學與中國現代文明的建構》的學術報告。中國人民大學黨委書記靳諾、校長劉偉與金耀基會見,中國人民大學黨委常務副書記張建明主持報告會。
  • 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一級學科學位授權點自我評估專家評審會召開
    6月30日上午,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一級學科學位授權點自我評估專家評審會在社會與人口學院召開。中國人民大學研究生院學位管理辦公室主任安志偉到會聽取專家意見和建議。馮仕政代表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一級學科學位授權點向各位評審專家的到來表示歡迎,希望各位專家對本學位授權點的建設提出寶貴意見和建議。宋健代表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一級學科學位授權點作自我評估匯報。
  • 教育學+社會學,「教育治理的社會學研究」論壇在華師召開
    來自全國23所高校及研究機構的50餘名學者參加了本次論壇本次論壇由中國社會學會教育社會學專業委員會主辦,華南師範大學港澳青少年教育研究中心、暨南大學教育學院和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南國商學院共同協辦。來自全國23所高校及研究機構的50餘名學者參加了本次論壇。
  • 中國理論社會學研究:進展回顧與趨勢瞻望
    [8] 2010年7月,由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理論與方法研究中心、內蒙古師範大學、內蒙古大學、華中師範大學社會學院、華中農業大學文法學院、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呼倫貝爾學院等多家機構共同舉辦的「社會轉型與中國社會學理論自覺」學術研討會的召開,大大推動了「中國社會學的理論自覺」的趨勢。
  • 2019年中國社會學年會消費社會學論壇綜述
    2019年學術年會「消費社會學論壇」於雲南大學東陸校區如期舉行。截至今年,「消費社會學論壇」已經連續舉辦了十期。本期論壇主題為「消費轉型的社會學研究」,由中國社會學會消費社會學專業委員會、中山大學社會學與社會工作系、上海大學社會學院共同主辦,論壇負責人為王寧教授和張敦福教授,來自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南京大學、中山大學、華東師範大學、上海大學、浙江師範大學、香港樹仁大學和中國社會科學院等全國各院校60多名師生參與了論壇交流。
  • 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考研經驗-人大社會與人口學院考研真題參考書
    本院辦有《人口研究》、《社會學評論》、《社會建設》三本專業期刊。創建了中國綜合社會調查(CGSS)、中國教育追蹤調查(CEPS)、中國老年社會追蹤調查(CLASS)等多個大型連續性社會調查。創設了十餘個常設性、品牌性學術活動。本院以上述專業期刊、社會調查項目和品牌學術活動為抓手,積極打造一流學術平臺,既為本校社會學學科奠定堅實的基礎,也是全國社會學學科發展的重要引擎。
  • 【2018026·社會學】青年學者專輯丨丨楊渝東丨和弦與變奏:孫本文文化社會學與黃文山文化學之比較
    >作者簡介】楊渝東,重慶人,人類學博士,南京大學社會學院社會文化人類學研究所講師,主要從事文化人類學研究。1920年代中期的中國社會學,可以說是「有術無學」。當時在上海和北京的幾所教會大學,把美國社會學在1910年代的社會調查方法應用到中國社會來,力圖了解中國社會的現實,在城市貧民、勞工、各種行會、郊區農村等社區當中進行實地調查,比較出名的有陶孟和在北平組織的人力車夫生活狀況調查,滬江大學組織的沈家行調查。
  • ...教育培訓中心與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聯合主辦第三屆社會研究方法...
    7月16日至18日,第三屆社會研究方法論壇在北京中協賓館舉辦。此次會議的主題為「社會實證研究方法與數據分析」,來自全國100多所院校和科研單位,覆蓋社會學、政治學、公共管理、教育學等領域的180多名教師參加了此次論壇。該論壇由中國人民大學教育培訓中心和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聯合主辦。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副社長孟超在開幕式上致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