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開頭一則小故事,圓滿解釋了劉備為何拒絕多方拉攏

2020-12-25 董江波

三國演義有一段,寫的是劉備小時候的故事:家住本縣樓桑村。其家之東南,有一大桑樹,高五丈 餘,遙望之,童童如車蓋。相者云:「此家必出貴人。」玄德幼時,與鄉中小兒戲於樹下,曰:「我為天子,當乘此車蓋。」叔父劉元起奇其言,曰:「此兒非常人也!」

那麼三國演義為何要寫劉備小時候想當天子?

其一,劉備是個有雄心壯志的人,他想當天子,證明他是一個不平凡的人。而且劉備的不平凡是骨子裡的,他從小時候就想做天下的主宰,畢竟他的祖先做過皇帝。

其二,為今後做皇帝的劉備埋下伏筆,因為劉備小時候就與眾不同,後來鼎足三分,佔據益州,繼而在成都稱皇帝,顯得合情合理。畢竟劉備幼年的時候就有這種想法。

其三,這也是解釋為什麼劉備投奔了很多主子,但是仍有自己的私人武裝,因為劉備一直以為刀把子裡面有政權,關羽張飛趙雲一直把劉備當成自己唯一的主子。即使曹操厚待關羽,上馬一提金下馬一提銀,送給他赤兔馬,送給他美女,關羽總是不為所動。因為關羽知道,劉備是個能成大事的人。

其四,這也是解釋為什麼劉備打了那麼多敗仗,從來沒有精神崩潰;損失了那麼多人馬,還能東山再起。畢竟在劉備心裡,勝敗很平常,所謂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人們一直說劉備屢戰屢敗,其實更能讚許的說他屢敗屢戰,畢竟目標遠大的人他的內心是無敵的。

其五,這也是解釋為何會拒絕曹操的拉攏,曹操給了劉備那麼好的待遇:玄德知是曹操之軍,同孫乾徑至中軍旗下,與曹操相見,具說失沛城、散二弟、陷妻小之事。操亦為之下淚。又說劉安殺妻為食之事,操乃令孫乾以金百兩往賜之。

其六,這也是劉備雖然生活一度貧苦,在徐州娶了首富糜竺的妹妹糜夫人沒有得意忘形,在江東納了孫權的妹妹沒有沉迷酒色的原因。

這就是劉備,雖然生在平凡的人家,很早就死了父親,可是他仍然胸懷大志不屈不撓,最後終於鼎足三分佔據益州,成為一代昭烈皇帝。

本文作者:李治亞

相關焦點

  • 如果是,劉備為何還要三次拒絕?
    歷史上並沒有陶謙三讓徐州的故事,三讓徐州的故事是《三國演義》杜撰,見於原著第十一回和第十二回。故事背景:陶謙的部將截殺曹操之父,曹操怒而發兵攻打徐州復仇。根據故事背景,曹操已經記恨上了陶謙,把陶謙當作殺父仇人,以他的秉性,一旦攻破徐州,勢必誅滅陶謙全族。而陶謙的兒子才智平庸,根本沒有能力守住徐州,所以陶謙只能寄希望於劉備。可若是如此,劉備為何要三次推辭?首先,據《三國演義》的人物設定,劉備是個仁義君子,不願意乘人之危,奪取徐州,也擔心別人說閒話。
  • 《三國演義》小故事賞析
    最精彩的三國劇情,最熱血的兄弟戰鬥,最新穎的遊戲模式,最豐富的遊戲玩法,盡在65wan《三國演義》網頁遊戲。65wan《三國演義》網頁遊戲新服「日暮紫煙」11月30日 15:00:00精彩上演下面來賞析上《三國演義》網頁遊戲中虛構的幾個小故事吧:水淹七軍:此事件雖有所本,但與史實相差很遠。此乃天災人禍,非人謀。
  • 哭泣、垂淚、痛哭,三國演義裡的劉備為何那麼愛哭?
    —阿諾德 《三國演義》有兩個重要的版本,一是《明弘治本三國志通俗演義》(簡稱《三國志通俗演義》),一是清康熙年間毛綸、毛宗崗父子改評加工後的《三國志演義》(俗稱毛本《三國演義》)。後者是最通行的版本。在毛本《三國演義》中,劉備因近三十件事而哭泣、垂淚、痛哭,甚至號哭至昏絕,次數達到近百。主要如下: 1.
  • 《三國演義》中劉備為何四辭徐州,好人要做絕,人設很重要
    看過《三國演義》的人都知道,嗨,哪怕沒看過《三國演義》聽過相聲的也都知道,《三國演義》裡有一個「三讓徐州」的典故,這也是《三國演義》名字的來歷之一(註:侯批三國) 不過,大家似乎都注意到了陶謙為民著想「三讓徐州」的美德,似乎很少有人注意到劉備還有個「四辭徐州」呢。
  • 歇後語劉備摔阿鬥是真的嗎?劉備和阿鬥之間有什麼故事
    看過三國的各位小夥伴們,你們有沒有對劉備留下深刻的印象?接下來小編為大家揭秘歇後語中劉備摔阿鬥背後的故事。有一則歇後語「劉備摔阿鬥——收買人心」,大家應該都曉得吧。但是劉備摔阿鬥的真相絕不只是這麼簡單,還有傳說中的摔傻阿鬥也不是這樣造成的。今天小編就給大家說說這個故事,也可以增加大家對歷史故事的興趣。
  • 三國演義與三國志中的劉備形象對照
    劉備字玄德,是涿郡涿縣人,是漢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人。這些三國演義和三國志裡寫的差不多,沒什麼區別。這也只是初步介紹劉備的身世,三國演義後文書中的劉備那可是個大義凝然的君子形象。但在三國志中劉備的事跡就不是很露臉了,甚至有點小人行徑。
  • 關羽敗走麥城,劉備為何不救?來看看真實原因,別被三國演義騙了
    俗話說:「寧學桃園三結義,不學瓦崗一爐香」,桃園三結義的故事,已經流傳了將近兩千年,說的也就是三國時期劉備、關羽、張飛,三人在桃園結義的故事。桃園三結義與瓦崗英雄結義相比較起來,更具價值,也更受史學家們的推崇。劉備乃是落魄的皇室宗親,幸得關羽、張飛二人的相助,才燃燒起了匡扶漢室之志,可以說這是與關羽、張飛二人結義,才燃燒起了劉備創業的激情。
  • 三國演義中有多少是虛構的?起碼30%在美化劉備勢力
    82斤的青龍偃月刀、劉備雙股劍、黃忠騎馬射箭都不靠譜,那個時候絕大多數武將在馬上是拿單手矛來刺擊,或單手刀劈砍。另外根據當時的冶鐵工藝,張飛的丈八蛇矛和呂布的方天畫戟應該是造不出來的。 3、不可考的「山寨」皇叔
  • 《三國演義》劉備自稱中山靖王之後是拉大旗?羅貫中寫了族譜!
    我們都知道在《三國演義》這個宇宙中的劉備,是當今天子漢獻帝的皇叔,亦被稱作劉皇叔。注意:本文討論的劉備,是《三國演義》中的劉備,而不是真實歷史中的劉備劉備畫像後人在討論《三國演義》中劉備皇叔這個稱號的時候,大多數人都認為這是劉備在拉大旗作虎皮,因為中山靖王劉勝一共生了120多個兒子,劉備是這120人中的哪一個的後代隨便編一個就好
  • 日本將翻拍《三國演義》電影,劉備扮演者卻很怕中國人生氣!
    日本將翻拍《三國演義》電影,沙雕導演指導,劉備扮演者怕被惡搞!如今的影視劇很多都是根據小說改編翻拍,國內的四大名著是一些很好的題材了,這些題材也很受觀眾歡迎。四大名著是中國文化的著名代表作,近日,日本媒體宣布日本一著名電視臺將翻拍《三國演義》電影,可見中國文化是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日本的觀眾十分喜愛《三國演義》這部作品,他們喜愛這部作品的原因不乏熱血、忠義、智謀等等日本人喜愛的因素。為此他們還開發了很多關於《三國志》的遊戲,日本街頭,到處可見有關《三國演義》的漫畫、小說、海報等等。
  • 周瑜是個怎樣的人,為何三國演義中周瑜氣量小,還有三氣周瑜典故
    看過《三國演義》的人都知道,其中有一個關於周瑜的著名故事叫:三氣周瑜。一氣周瑜:赤壁大戰後,曹操大敗,周瑜率軍攻打南郡,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周瑜本人還中了箭,使用詐死之計,才擊敗曹軍,等到周瑜率軍到達時,沒想到諸葛亮趁周瑜與曹軍對戰時,派出關羽、張飛、趙雲提前佔領了南郡,周瑜聽說後大怒,大叫一聲,導致箭傷迸裂,還口吐鮮血,這是第一氣。
  • 名著閱讀 ▏《三國演義》導讀清單
    作為我國最早的一部長篇章回體歷史小說,《三國演義》描寫了三國時期的歷史故事,三國時期,煙塵滾滾,戰火熊熊,英雄輩出……《三國演義》中的很多故事已經成為中國人茶餘飯後的交流話題,劉備、諸葛亮、曹操都是國人非常熟悉的人物。毛澤東說:「《三國演義》至少要看三遍,你讀了它,就可以算半個中國人了。」
  • 《三國演義》中的一條喪家之犬——劉備
    當時四海一劉備,至此已堪悲失腳。出語翻為樂國想,是人止可偏方看。提及《三國演義》中的劉備,各位看官回想起什麼呢?一個輾轉騰挪,不甘人下的梟雄?一個收買人心,腹黑狡詐的小人?一位攜民渡江,以民為本的仁君?一個怒傷心肝,為義伐吳的兄弟?
  • 劉備招親甘露寺
    文/張大華劉備招親甘露寺的故事,帶熱了北固山,看過《三國演義》的人大概都想到此一遊。1800多年後的今天,北固山上的一草一木都與劉備招親的故事相關:甘露寺是吳國太、孫權和喬國老設宴召見劉備的地方;那頭似羊非羊、頭上無角的怪獸叫狠石,據說獸頭就是被劉備揮劍砍去的;山西北部那條小道,相傳曾是劉備、孫權賽馬的「走馬澗」;被列為長江「三大名樓」之一的多景樓,相傳是孫權妹妹孫尚香的梳妝樓;山頭東南角的凌雲亭曾是孫尚香祭祀劉皇叔的地方,所以又叫祭江亭。
  • 劉備有諸葛亮和龐統,為何還會失敗?千古名句的後一句道破天機!
    「水鏡先生」有一句千古名句,是說給蜀漢君主劉備聽的:「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這句話裡的核心,便是「臥龍」、「鳳雛」這兩個人。「臥龍」指的是諸葛亮,「鳳雛」指的是龐統。這兩個人,都是一等一的謀士,能力方面自是不必多說,可在實際的情況當中,這兩個人都被劉備得到了,可為何到最後劉備還是沒能「安天下」呢?
  • 青梅煮酒論英雄:曹操識破劉備韜光養晦之策,為何還要放虎歸山?
    青梅煮酒論英雄:曹操識破劉備韜光養晦之策,為何還要放虎歸山?天下之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合,分分合合,你爭我鬥,政權更替過程中,沒有永遠的敵人,也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四大名著《三國演義》中,劉備、曹操和孫權三國鼎立時期,將此歷史定律演繹得淋漓盡致。
  • 此人曾殺龐統、圍張飛,深得劉備喜愛,為何諸葛亮卻將其斬殺?
    作為羅貫中眼中的三國正統,劉備是個時常"開掛"的人。他手上最厲害的"外掛"大抵就是諸葛亮。不過有時候,諸葛亮這個"外掛"的考量也不是那麼順劉備的心意,比如將劉備賞識的張任斬殺。
  • 潘建華:《三國演義》高考試題集解
    《三國演義》《紅樓夢》《吶喊》《邊城》《哈姆雷特》《老人與海》等古今中外名著也進入了高考試卷。本文擬就與《三國演義》有關的高考題,作一簡要梳理和解釋。1、填空題例1:填寫出下面句子中的空缺部分。中外名著常有一個精妙的開頭語,例如中國作家羅貫中的《______》中的「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會,合久必分」。(2005年浙江卷)羅貫中流傳後世的作品並不多,除了代表作《三國演義》外,還有《隋唐兩朝志傳》、《殘唐五代史演義》、《三遂平妖傳》等。
  • 將領們紛紛請戰,為何遭陸遜嚴詞拒絕,這則成語故事答疑解惑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三國演義》第八十四回,發生在夷陵之戰期間,相關人物分別為吳班和陸遜。劉備必從山谷中出也。」言未畢,只見蜀兵皆全裝慣束,擁先主而過。吳兵見了,盡皆膽裂。遜曰:「吾之不聽諸公擊班者,正為此也。今伏兵已出,旬日之內,必破蜀矣。」諸將皆曰:「破蜀當在初時,今連營五六百裡,相守經七八月,其諸要害,皆已固守,安能破乎?」遜曰:「諸公不知兵法。備乃世之梟雄,更多智謀,其兵始集,法度精專;今守之久矣,不得我便,兵疲意阻,取之正在今日。」諸將方才嘆服。
  • 周瑜主張限制劉備,孫權為何棄而不用,反而與劉備結親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三國演義》第五十五回,發生在劉備迎娶孫夫人之後,相關人物分別為孫權、周瑜、張昭和劉備。劉備與孫權的聯姻,是漢末歷史上的一件大事,《三國演義》採用了這一史實的結果,卻對其過程做了較大的改編。在小說當中,這場聯姻從一開始就充滿了勾心鬥角,還差點引發了孫劉之間的武裝衝突。而在真實的歷史當中,這場聯姻是孫劉兩家實現共贏的一個重大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