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組、華東師範大學開放教育學院主辦的2020年「信息化促進新時代基礎教育公平研究論壇」近日召開。來自高校的專家學者與一線的教育實踐者共聚雲端進行分享探討,為新時代的教育公平之路釐清方向。會上,國家教育諮詢委員會/國家教育考試指導委員會委員,中國教育學會顧問,國家教育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談松華教授就新時代教育公平的目標與路徑做主題報告。
國家教育諮詢委員會/國家教育考試指導委員會委員
中國教育學會顧問,國家教育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
(以下根據談松華教授發言整理,內容有刪減)
教育公平是教育現代化的基本目標和基本政策,也是相當長時間內中國教育改革的重要主題之一。經過40多年的改革努力,我國教育公平取得了明顯進展和成效,但是教育上仍存在不充分不均衡的問題,教育公平仍然是教育改革發展中的突出問題和社會各界普遍關注的熱點問題。
在不同的發展階段,教育公平的內容和路徑是有區別的。當下解決教育公平問題面臨著新的時代背景,我們正越來越接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百年夢想,也正迎來百年未遇之大變局,未來充滿不確定性。一方面新科技革命和新產業革命將極大地加速經濟社會的變革,產業結構、經濟結構和社會結構將發生前所未有的深刻變化;另一方面國際關係的激劇變化,肆虐全球的新冠疫情的爆發,世界經濟的衰退,增加了發展前景和路徑的不確定性。「黑天鵝」「灰犀牛」事件出現的頻率增加,則必然影響教育公平政策的實施,產生難以預測的變化。
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中有兩方面必須高度關注:一是在新科技革命所產生的科學技術的迅速變化在促進經濟社會迅速發展的同時,也影響了社會財富的積聚變化,對教育公平與社會公平的互動關係將可能帶來不可預測的影響,增加了實現教育公平的複雜性和艱巨性。二是智能化帶來的人機關係變化,對就業結構、就業方式將產生前所未有的影響,教育的結構性變革或將成為實現教育公平的重要條件。
新時代教育公平的重點,不僅要從機會公平走向質量公平;同時還要適應新產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的需求,提高教育質量,實行教育的結構性變革,推進終身學習,才能實現有質量的教育公平。
由於我們所討論問題的時間跨度很長,教育公平的目標只能從指向性的角度作些探討。新時代教育公平的總體目標是從機會公平轉向質量公平和終身學習。從宏觀、中觀、微觀三個方面進行目標分解:
在宏觀上,各級各類教育要協調發展。我們仍然要把基礎教育機會公平和質量公平作為有質量教育公平目標的基礎和重點,切實解決城市擇校問題、農村教育薄弱問題和弱勢群體受教育不公的問題,確保人人享有有質量的教育。同時,我們要堅持完善現代教育體系,把教育公平的目標擴展到終身學習,為人的一生提供多種多次選擇的機會,為具有不同興趣、志向和能力的學生提供多種多次選擇機會。
在中觀上,要實現城鄉和區域教育均衡發展。城鄉之間與區域之間的均衡是空間布局上的教育公平。我們首先要堅持城鄉一體化發展,新時代要按照內循環的發展思路,繼續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調整各級各類學校的空間布局。其次要堅持以城帶鄉,在區域的城鎮化布局上,要加快城市群建設,促進教育資源的流動,實現城市圈範圍內的互通共享。再次要繼續加強農村教育,將農村教育納入鄉村振興的總體戰略,使農村學校成為社區的學習中心和文化中心。
在微觀上,要實現具有不同需求和潛能的學生有差異的公平發展。人人接受有質量的公平教育是教育公平的最終落腳點。而學校之間的標準化建設是實現這一目標的前提條件。首先,要保證每個學生享有達到基本標準質量的教育,不讓一個孩子掉隊。其次,學校教育和課堂教學中要面向全體學生,消除各種形式的教育歧視,真正做到有教無類、一視同仁。在此基礎上,提供多樣性教育,實行因材施教,實行有差異的教育質量公平。
首先是制度建設。完善且合理的制度體系是實現公平教育的根本保證,也是不斷提升教育公平水平的推進器。這個制度是包括教育制度、勞動人事制度、社會保障制度的整個體系。只有這些制度相互配套,逐步完善起來,才能使不同愛好和才能的人選擇適合的教育,才能保障不同教育經歷的人享有公平的社會地位,真正使教育公平和社會公平統一起來。
其次是政策調節。政策是調整不同人群利益關係的重要手段,在政策選擇中公平和效率的關係是最基本的關係。在現實條件下,公平優先兼顧效率是政策選擇的基本原則,而具體政策的選擇,又要權衡多種因素的影響。
最後,技術創新對促進教育公平具有特殊作用。第一,要加大薄弱地區和弱勢群體的優質教育資源供給,包括數字信息資源、數字教育資源、人力資源的跨區服務(包括教師培訓和為學生提供針對性輔導)。第二,要推行個性化學習和個別化教學,發揮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技術優勢,增強教育的針對性。第三,要增強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應變能力,通過掌握網絡學習方法,幫助其學會提出問題、解決問題、開闊視野、尋找新的學習資源和學習領域,養成獨立自主和終身學習的習慣。
教育公平最終要實現的是不同學生得到最充分的發展,因此我們既要關心弱勢群體的教育公平問題,同時也要關注學有所長有特殊才能的學生,使其能夠得到充分的發展。
整理丨陽陽
美編 | 嘉晨
版權聲明
本文系微信公號「中關村網際網路教育創新中心(ID:zgc-mtb)」轉載編輯文章,編輯後增加的圖片均來自網際網路。本公號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對其內容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保證。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屬原作者。如分享內容侵犯您的版權,請及時聯繫我們,我們會快速審核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