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孩子上了幼兒園以後,最焦慮的就是孩子的媽媽。總是會擔心孩子的各種不可能,比如會不會獨立上廁所、會不會被其他小朋友欺負、午睡乖不乖、老師對孩子耐不耐心等等。雖然老師經常會往群裡發視頻,但是總歸還是擔心孩子的內心感受。
孩子在幼兒園過得好不好,這3個信號一看便知,父母要多留心!
孩子在幼兒園過得好不好,對家長來說始終是個擔心的事情。想到這裡,不少家長會想去學校偷偷地親自看一看。其實,每個家長在孩子剛上幼兒園時,都會為這個問題糾結過。
我們可以聽聽一個幼兒教育的專家的見解,她提出見解:想知道孩子在幼兒園過得好不好,不能直接問,要學會「從細節發現孩子的行為變化和心理感受」。
下面就跟家長們具體講解一下,掌握了方法以後家長們就可以自己去判斷,就不用干著急了。
一:孩子的行為、情緒有沒有反常的變化?
同事曾經給我說過的一件事,她發現自己3歲的女兒,突然像變了一個人似的,總是對著別人「呸呸呸」,態度也很惡劣。她當時非常疑惑,家裡所有人都沒有這個習慣,然後就去幼兒園調監控了。
後來發現原來有幾個小朋友經常對著女兒「呸呸呸」,因為沒有肢體衝突,老師就沒有多管。之後朋友找老師及時溝通過後,解決了這個問題。她女兒這種奇怪的行為就隨之消失了。
孩子的模仿能力的確很強,當老師或小朋友出現這種行為,孩子就會很容易學會;另外當孩子在幼兒園受欺負時,因為語言表達能力的限制,孩子沒辦法把事情講清楚,就會跟家長大哭大鬧的,也表達不出來。
這種情況下就需要我們做家長的給孩子提供一個表達的渠道,比如準備情緒卡片,讓孩子選出他今天的情緒。或者是玩角色扮演小遊戲,內容就是表演在幼兒園裡發生的事情,這個方法很有效果。
二:放學後孩子是否不願意走?
通過這個細節可以判斷孩子在幼兒園過得好不好。有一段時間,孩子早上不想去幼兒園,放學時又不想回家,還總是埋怨我為什麼總是那麼早去接他,搞得我都暈了。每天放學接孩子回家時孩子總是要在操場活動區、玩具房玩一圈再走。
這一細節用來判斷孩子在幼兒園的狀態非常準。當幼兒園的吸引力超過了家的吸引力,表明孩子在幼兒園過得還是挺開心的。因此家長們在接孩子時可以可以逗留十分鐘,觀察孩子的表現,是著急走還是不願意走繼續玩。
三、孩子願不願意在幼兒園大便?
曾經有一項針對200個孩子的調查研究發現,從未在學校拉過大便的小朋友有53人,男女比例約1∶1,其中有憋大便習慣的小朋友,超出90%。
多數孩子在剛上幼兒園時,都不喜歡在幼兒園大便,導致家長們都忽視了這個細節。其實孩子願不願意在幼兒園大便,反應了一個重要的事情:
孩子適不適應幼兒園的環境老師的教育方式?3歲時期的孩子已經有了強烈的自我意識,只有最親近的人才能給他擦屁股。他們已經意識到上廁所是個人隱私,面對陌生的老師,孩子要麼不好意思,要麼怕老師嫌棄。同時,老師為了方便管理,會規定孩子上廁所的時間。
在孩子有去廁所的感覺時,錯過了上廁所時間就會一直憋著,所以老師的態度很大程度上會直接影響孩子的行為。
就這個問題,家長可以從提高孩子的生活能力上入手:
1、一方面提升孩子的自理能力:
最好在上幼兒園之前就教會孩子獨立上廁所、吃飯、睡覺、穿衣服等等。
在孩子3歲前都會給孩子準備一套《幼兒情商行為管理親子兒童繪本》,共40冊,裡面的故事引導孩子吃飯、刷牙、洗澡、睡覺、拉粑粑等等這些基本行為,還會教孩子應該有禮貌,要排隊,要說你好,學會交朋友等等的情商啟蒙。
想要塑造孩子獨立的意識,良好的品格,從小就要開始培養,尤其抓住6歲之前的時光。點擊下方,讓我們一同養育出「獨立自主」的孩子。
2、另一方面鍛鍊孩子的表達能力:
在幼兒園孩子有問題只能找老師,所以一定要教會孩子有問題就要跟老師說。
家長們可以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舉例各種具體的問題,讓孩子清楚該如何表達。也可以用幼兒園相關繪本故事,讓孩子熟悉幼兒園的環境,如何和老師與小朋友們相處。上幼兒園後能大大提升孩子的自信。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會經歷各種敏感期,語言敏感期從出生就開始醞釀,一般集中爆發在孩子的3—6歲。
今天,小編就推薦了幾本表達能力繪本,訓練孩子的講故事能力、看圖說話能力、形容能力……針對性極強,能幫助孩子更好地表達自我。
語言敏感期可是提高孩子語言能力的黃金時期哦,這時候開始著手豐富孩子的詞彙量,帶他們認識表達的基本規則,對於日後閱讀、表達能力的培養可以說會打下關鍵且堅實的基礎。
我家孩子上幼兒園之前,家長可以為孩子選擇關於上幼兒園的書。書中最好包含如何幫助孩子解決挑食、自理、人際交往、安全教育等問題。從文中的三個方面可以了解孩子在幼兒園過得好不好,有利於家長發現問題及時解決,也有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