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又到了9月開學季,這個普通的月份對於3歲左右的小朋友來說卻意義非凡,因為他們即將脫離父母的懷抱,鼓足勇氣邁入集體生活,而這也是孩子與家長真正意義上的第一次「分離」。
每到這個時候,幼兒園門口總能看到小朋友抱著父母號啕大哭,表達著自己對於分離的恐懼,以及對學校的抗拒,而這種情緒往往會持續半個月或者更久,面對這樣的情況,父母往往會陷入兩難的境地,不知道應該怎麼做。
案例
小慧的女兒木木已經到了上幼兒園的年紀,她和丈夫更是早早就物色好了一個幼兒園,但真到了孩子上學的那一天,小慧才覺得這可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原來,小慧帶著木木走到幼兒園的時候還很順利,但當女兒知道小慧要離開時,小傢伙的眼淚就止不住的往下掉,抱著媽媽的腿開始嚎,說什麼都不願意放手。
小慧看到這一幕心裡也有些不是滋味,但她知道這是女兒必須經歷的一個過程,所以只好蹲下來耐心勸說,並且跟孩子約定自己下午四點肯定會來接她回家。可無論小慧威逼也好,利誘也罷,木木就是聽不進去,最後還是被老師硬抱進教室的。
在安慰木木的過程中,小慧發現班級裡有一個小女孩全程都特別淡定,不僅能瀟灑的和父母說拜拜,而且還能幫著老師安慰其他哭泣的小朋友,簡直是「小天使」一般的存在。小慧心裡有點茫然:同樣都是第一天上學,為啥有的孩子就能不哭呢?
而木木的班主任作為資深的幼兒園老師則坦言說:其實第一天上學不哭的孩子,大多出自於這些家庭中。
1. 對父母能保持高度信任感的孩子
現在很多家長都喜歡用獎勵法來教育孩子,比如想讓孩子達到什麼目標,就會用他們特別喜歡的某樣東西來作為「彩頭」。
而等孩子通過自己的努力做到以後,父母們就會出現兩種應對措施,一種是按照約定,履行自己的諾言,但另外一種家長就會用各種各樣的理由來推諉。
時間長了,選擇第二種應對方式的家長就會讓孩子喪失對你的信任感,雖然同樣依賴父母,但卻已經不會輕易相信你對他們的承諾了。
相反,那些說到做到的父母,會讓孩子覺得爸爸媽媽是值得自己信賴的,所以當這樣的家長告訴孩子自己在下午回來接他們時,他們選擇了信任,乖乖在幼兒園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
2. 對於「短暫分離」有概念的孩子
很多孩子上幼兒園哭鬧其實是因為他們對於「分離」這個詞沒有概念,在他們的印象中,爸爸媽媽的離開就意味著自己被拋棄,遇到這種情況,即使是父母在上幼兒園前叮囑再多也沒有用,孩子仍然會被周圍的環境所影響,出現「分離焦慮」。
而對於「短暫分離」有概念的孩子卻不會出現這種狀況,因為他們知道爸爸媽媽會在幾個小時之後,按照約定來接自己回家。
3. 從小接觸人比較多的孩子
有一部分孩子哭鬧是因為他們從小就被某一個家長帶大,對於他們有很強烈的依賴感,所以突然間更換了環境,就會哭鬧不止。
但從小接觸人比較多的孩子卻沒有這種煩惱,因為他們對於環境的適應能力非常強,可以很簡單的在人群中找到自己最舒適的位置,所以也不會出現哭鬧不止的情況。
圖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1.兒科主任:飯後「一零食」,不出15天,養脾消積食,寶寶愛吃飯
2.寶寶一到3歲就該上幼兒園?錯!這才是最佳入園年齡,你做對了嗎
3.這3種「自費疫苗」,價格再貴也要給寶寶打,只要1針能管1輩子
4.7旬老人被送養老院,含淚告訴身邊人,生男生女真的不同
5.睡前多摸摸寶寶這3個部位,睡得香甜還聰明,很多父母卻沒碰過
6.兩種水果煮水喝,健脾養胃!孩子吃飯香,睡覺不蹬被,身高還猛長
7.媽媽去洗了個奶瓶,寶寶永遠的「睡著」了,原因被很多父母忽視
8.孩子「太乾淨」易患白血病?家長別亂洗了,髒一點可能更健康
9.越來越多孩子"鉛中毒",父母還一無所知,醫生:別再讓娃吃這些
0.有種「愚昧」叫溼巾擦屁股,家長方便了,卻害了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