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來源:新京報網
文 | 新京報智庫特約撰稿 熊志
在2020年即將結束的節點,多個一二線城市再次掀起了一波「搶人」大戰的高潮。
據報導,近半個月以來,至少已經有廣州、蘇州、無錫、青島、福州五個城市相繼推出戶籍新政,大幅放寬放開外來人口落戶限制。
比如蘇州印發的《關於進一步推動非戶籍人口在城市落戶的實施意見》提到,落實租賃房屋常住人口在社區公共戶落戶政策,經房屋所有權人同意可以在房屋所在地落戶,也可以在房屋所在地的社區落戶。這相當於開啟了「租房就能落戶」的模式。
一線城市廣州,則採取了差別化的落戶辦法,只要符合三項申請條件,就能在白雲區、黃埔區、花都區、番禺區、南沙區、從化區和增城區7個行政區登記入戶。福州更是全面解除了學歷、年齡、就業創業限制,正式實現落戶「零門檻」。
那麼,為何年底這些大城市扎堆放開放寬落戶限制?它將產生什麼影響?
這輪戶籍改革有重大突破
近幾年來,以降低落戶門檻為代表的搶人大戰,是一個持續已久的熱點話題。
最具代表性的是西安。2017年該市出臺了戶籍新政和人才新政後,一年多的時間收穫了超百萬戶籍人口。
而經過幾輪人才競爭後,中小城市的落戶限制基本上都已經解除。像河南、廣西等省份,在去年就宣布除了省會(首府)外,其他城市全面取消落戶限制。今年4月,隨著昆明主城區的落戶限制取消,雲南全省實現零門檻落戶。
省會城市方面,石家莊、瀋陽、南昌以及昆明等城市,都已經全面開放落戶。
不過,相較前幾輪的開放落戶動作,年底集中推出的這輪戶籍改革,在此前的基礎上有很明顯的重大突破。
首先,以一線城市廣州為例,儘管在過去幾年平均每年都有四五十萬的常住人口增長,但不愁人氣的它也加大力度進場搶人了。廣州這種分行政區的差別化落戶政策,在一線城市中還是首次,開創了超大城市(城區常住人口1000萬以上)戶籍改革的先河。
其次,根據2018年城市建設年鑑,福州城區的常住人口已經超過了300萬人,屬於Ⅰ型大城市。按照2020年新型城鎮化建設的相關政策要求,眼下福州還不在必須全面取消落戶限制的範疇,但福州依然率先實現了全面放開。它也成為第一個零門檻落戶的沿海省會。
再者,蘇州在租房落戶之外,還宣布和南京實現居住證年限和社保年限積累互認。兩個經濟十強城市的落戶積分、年限互認,在全國同樣是走在了前列,為下一步的都市圈、城市群內的戶籍通遷、戶籍同城化改革,打下了基礎。
因此,這一輪的戶籍改革動作,不只是簡單地降低門檻,它在多個層面都實現了破冰。
一些城市放開放寬落戶限制是形勢所迫
在年關歲末,幾大城市扎堆放開、放寬落戶限制,也是響應國家戶籍改革政策號召。
《2020年新型城鎮化建設和城鄉融合發展重點任務》(以下簡稱《任務》)、《關於新時代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意見》等文件,不只對城區常住人口300萬以下的城市(如南昌)提出了全面取消落戶限制的時間表要求,對特大城市、超大城市同樣有相關要求。
比如,《任務》提到,鼓勵「超大特大城市取消郊區新區落戶限制」,而廣州在中心城區之外的部分行政區探索差別化落戶,正是這種思路的落地。
不只是政策因素。在今年雙循環的新發展格局下,要保障勞動力資源要素的自由流通,讓國內的大循環真正暢通地循環起來,降低落戶門檻,打破影響人口流動的壁壘非常重要。
▲ 圖片來源:新京報網
降低落戶門檻,吸引外來人口尤其是高端人才流入,對城市自身的發展也有好處。一方面城市化進入下半場,流動人口數量整體在減少,勞動力的價值不斷凸顯。另一方面,城市的產業轉型升級,更離不開高端人才。
當然,對具體的城市而言,不管是降到零門檻,還是仍然保留一定的限制,放開、放寬落戶條件,還有自身的戰略發展考量。
以福州為例,前不久福州正式提出爭創國家中心城市,但相較於杭州等多個競爭城市,福州城市規模還是有所欠缺,經濟總量未過萬億大關,且2019年年底的常住人口只有780萬人。
而且,福州作為省會,在福建省內的經濟排名低於泉州,近幾年也提出要提升經濟首位度。綜合這些發展目標考慮,通過吸引人口、人才來做大城市平臺,無疑是相當迫切的。
另外像蘇州,幾乎是缺席了近幾年的搶人大戰。2019年的常住人口增長只有2.82萬人,扣除出生人口減死亡人口的自然增長部分,相較於前一年應該是處於人口流失狀態,因此放開放寬落戶限制,也可以說是形勢所迫。
部分大城市在放開放寬落戶問題上有矛盾心理
2019年,《關於培育發展現代化都市圈的指導意見》發布,這是都市圈主題的首份文件。近兩年來,各大都市圈不斷打破邊界,完善各項基礎設施,實現內部的融合發展。
但須看到,都市圈內部的交通連接越來越暢通,但在最關鍵的人口流動上,依然是存在著很大的壁壘。原因很簡單,這些都市圈的中心城市,基本都是一二線頭部城市,而它們正是戶籍改革的難點所在,戶口上附著的醫療、教育等公共服務資源,和周邊落差太大。
所以對這些大城市來說,在放開放寬落戶的問題上,是有些矛盾的。它們需要源源不斷的人口、人才流入,來做大做強城市平臺。但人口大量流入,對於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務供應,會造成較大的挑戰。
但現在,在戶籍改革政策壓力,以及城市化進入下半場、產業轉型升級等因素疊加下,一二線頭部城市也開始打破堅冰,降低落戶門檻,為人口的自由流動創造條件。
比如蘇州,和落戶積分、年限互認的南京,雖然不在一個都市圈內,但接下來將和無錫、常州實現戶籍準入年限同城化積分互認,相當於打通蘇錫常戶籍通遷壁壘。
當然,作為戶籍改革的難點地區,這些城市放開放寬落戶的進程,未必會一步到位,要麼像廣州那樣,在部分外圍的行政區開放,要麼先面向重點人群,再普惠到所有人。
但不管怎麼說,人口更自由的流動,是未來經濟發展的大勢所趨。而這種自由流動,也將開啟都市圈甚至城市群建設的新篇章。
□ 熊志(媒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