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論壇】講好思政課要有「術」、「學」、「道」

2020-12-12 人民論壇網

作者:田建軍 西安交通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金秋時節又是一個開學季,《求是》雜誌以《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為題,首次發表了習近平總書記去年3月18日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講話的主要內容,再次引起思想理論界的高度關注。作為高校思政課教師,儘管此前已經學習過相關報導、聆聽過專家學者們的精彩解讀、參與過相關的大型學術研討,但都不如此時此刻讀到原文後所產生的震撼之強烈。習近平總書記對思政課建設重要意義、時代價值、關鍵環節、主要問題、應對方略、具體措施等方面內容的論述,精準到位,擺事實、講道理,語言平實、邏輯清晰。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必須旗幟鮮明講清楚:講好思政課不僅有『術』,也有『學』,更有『道』。」正確處理術、學、道三者之間的關係,是講好思政課的重要基石。

第一,講好思政課要有「術」。思政課與專業課存在較大差別,專業課重點是知識傳授,內容對學生來說是「從無到有」,學習之前,學生在相關領域的認知幾乎為零;而思政課重點是素質提升,內容對學生來說是「由淺入深」,課程開設之前,學生已經通過自身體悟、父母家人、同學朋友、影視作品、大眾傳媒等有了基本判斷。不同的課程特點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學生的學習態度,如果不能在有「術」上下功夫,「學生的『到課率』、『抬頭率』勢必大打折扣」。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肯定了「很多學校在思政課上積極採用案例式教學、探究式教學、體驗式教學、互動式教學、專題式教學、分眾式教學等,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等手段建設智慧課堂等,取得了積極成效。」,進一步提出八個相統一的觀點,即政治性和學理性、價值性和知識性、建設性和批判性、理論性和實踐性、統一性和多樣性、主導性和主體性、灌輸性和啟發性、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相統一,為新時代思政課建設提供了方法論指導。

第二,講好思政課要有「學」。習近平總書記說:「思政課的政治性、思想性、學術性、專業性是緊密聯繫在一起的,其學術深度廣度和學術含金量不亞於任何一門哲學社會科學!」思政課不是簡單的政治宣傳,不能通過喊口號的方式獲得學生認同,必須以理服人、以情動人,要有學術支撐。有些高校教師經常會將學術研究與課程教學對立起來,覺得授課會耽誤自己科研,這種認識顯然是不正確的。在思政課建設領域應該把教學實踐與學術研究高度統一起來,教學活動為科學研究提供靈感和需求,科學研究應該注重解決教學中的理論和實踐問題。「思政課教學涉及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涉及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和黨的建設,涉及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涉及黨史、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涉及世界史、國際共運史,涉及世情、國情、黨情、民情,等等。」只有不斷加強學術研究,善於搞懂弄通自己不熟悉的領域,才能講好思政課。

第三,講好思政課要有「道」。「道可道,非常道」。「大道之行,天下為公」。在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中,「道」最核心的解釋就是客觀規律。講好思政課,一定要分析矛盾、把握規律,既要用變化發展的眼光看待思政課建設,又要始終把握持之以恆的內在因素,把立德樹人作為總攬全局的根本目標。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針對不同學段,根據思想政治理論教育規律和學生成長規律科學設置具體教學目標,抓好教學目標設計、課程設置、教材編寫、教學改革、教師培養、考核評價等環節,既不能揠苗助長、操之過急,又不能刻舟求劍、故步自封。課程設置要相對穩定,堅持大中小學縱向主線貫穿、循序漸進,各類課程橫向結構合理、功能互補的原則,確保教材的政治性、科學性、時代性、可讀性。」這一論述準確定位了思政課建設中的「變」與「不變」,為我們正確理解思政課建設規律提供了全新視角、根本遵循和主要依據。

當然,「術」、「學」、「道」三者並不是孤立存在的三個方面,而是講好思政課的三大重要依託,相互滲透、相互作用、有機統一、不可或缺。習近平總書記3·18講話,是學校思政課建設的綱領性文獻,對於新時代思政課建設產生了積極而深遠的影響,必將極大推動思政課理論和實踐的創新發展。

【註:本文是教育部高校示範馬克思主義學院和優秀教學科研團隊建設項目(19JDSZK111)階段性成果】

相關焦點

  • 堅持「八個統一」講好思政課
    思政課是對大學生系統進行馬克思主義教育,進行思想政治理論教育的主陣地和主渠道,根本解決「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的問題。在堅持思政課政治性和學理性相統一的過程中,首先就要講政治。講政治是思政課的首要要求,政治性是課程的根本屬性,政治認同是思政學科的首要核心素養,對思政課教師的第一要求是政治要強,「在馬言馬、在馬信馬」。
  • 生動講好思政課,北京探討建設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
    新京報訊(記者 戚望)「過去,學生提起思政課,會覺得枯燥、沒有新意,但今天不一樣了。」9月14日,北京市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現場會在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舉行。王瑩瑩表示,講好思政課,要儘量避免翻來覆去地舉一些老例子,而要舉一些學生平時耳聞目睹的事例,增強親近感和現實感,讓學生真學、真懂、真信、真用。「思政課教師要有家國情懷。在與學生溝通的情感共鳴的基礎上,逐漸引導學生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引導他們樹立擔當意識,做合格接班人。」「什麼是國家?用列寧的著作來說,國家是一個階級壓迫另一個階級的機器,是迫使一切從屬的階級服從於一個階級的機器。
  • 講好思政課 守好責任田 育好接班人
    (程傳忠 報導 通訊員:魏英傑 李曉帆)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是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陣地,如何教給他們正確的思想,引導他們走正路。9月4日,鄭州市上街實驗初級中學在黨團活動室召開思政課工作推進會,學校黨總支書記戚潤軒,常務副校長梁紅玉,副校長魏英傑及全體思政課教師參加了此次會議。
  • 為思政課一體化建設添磚加瓦
    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張金嶺)2020年7月26日,由上海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上海德育課程研究基地主辦的大中小幼思政課一體化建設高層論壇通過線上舉辦,來自四十餘家高校和中小學的百餘名專家學者參加了會議。本次論壇圍繞大中小幼思政課一體化的整體思維、目標、內容、方法、實踐等問題展開了深入討論。
  • 聚焦「多維度思政課章丘模式」 探秘思政課「正確打開方式」
    同課異構、多元創新尋找思政課的「正確打開方式」緊扣時代,貼近現實,是思政課的特點。教師對時政資源進行了深度挖掘和重點破題,以「講好新時代的故事」為切入,通過故事形式提升學生境界、涵養氣概、激勵擔當。將課標學習案例化,教學設計科學化,在思政課堂上用多元化策略開展含有創設情境、時政論壇、遷移運用等八大板塊在內的教學策略。章丘實驗中學在《建設法治中國》一課中,老師以社會熱點《民法典》切入,為學生講解直播間刷禮物、遊戲充值等行為中存在的法律關係。「讓思政知識內化於心,外化於形是我們的目標。」
  • 發揮教師主體作用,講好思政課
    2020年 9月1日出版的第17期《求是》雜誌將發表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的重要文章《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它指明了新時代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方向,為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提供了行動遵循,令人振奮鼓舞。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
  • 高校思政大課 講好戰「疫」故事
    廈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黨委副書記、副教授原宗麗認為,作為一名思政課教師,更有責任通過專的業視角,進一步指導學生更好地認識疫情、了解疫情、解讀疫情,同時,透過疫情去講好「中國故事」。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士諤書院聯合高等理工學院,與馬克思主義學院思政導師就如何加強疫情期間的思政教育進行研討,確定了「以愛黨愛國為主題,講好防疫抗疫故事」的「大國戰疫」系列專題思政課程建設目標,旨在弘揚正能量,回答真問題,激發同學們的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使廣大同學特別是學生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堅定「四個自信」、樹立「四個意識」、做到「兩個維護」,並將課程作為疫情防控時期書院學生「學習日
  • 辦教師樂教學生樂學的新時代思政課
    「『思政大課』讓我們更真實地感受到了疫情中『逆行者』的奉獻精神,老師們變著法兒地讓我們不落課、辛苦錄製手語的行為,本身就是思政教育的好故事,這樣的思政教育不生硬、不空洞,更有感染力、說服力。」綏化學院環境設計專業的聽障學生小何用手語表達自己的心聲。「推進思政課實踐教學,把思政課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結合起來,積極探索多種形式實踐教學。
  • 瓊湖中學:講好思政課 築牢學生思想意識形態
    紅網沅江市分站9月2日訊(通訊員 張勁楊)習近平總書記的《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他們紛紛表示,將認真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精神,將之引入實際教學當中,講好思政課,築牢學生思想意識形態。在沅江市瓊湖中學,思政老師陳代美正在給自己的學生講授新學期的第一堂思政課。她認為,思政課是學生成長成才的「關鍵一課」,它能給學生心靈埋下真善美的種子,引導學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作為一個年輕的思政課老師,只有信仰堅定、理論功底深厚,教學方式生動,才能讓學生真心喜愛、終身受益。
  • 湖北工業大學:用故事講「活」《追夢》思政課
    今年6月30日,站在湖工大《追夢》思政課講臺上,「00後」秦媛媛收穫了全場的掌聲。2019年5月16日以來,湖北工業大學創新思政課教育教學方法,開設了《追夢》系列思政通識課,把最新時政熱點引進課堂,聚合校內外優質資源,邀請身邊人講好親身故事,用榜樣的力量影響學生,打造引導學生成長的思政「金課」。
  • 汪啟學:講好思政課,育好下一代
    今天播出第一篇《講好思政課,育好下一代》,講述保康一中政教處主任汪啟學立德樹人的故事……汪啟學是保康一中的政教主任,也是一名思政課教師。28年來,他恪盡職守,甘於奉獻,以滿腔熱血為每一位學子講好立德樹人這門主課程,踐行著講好思政課、做合格教師的初心和使命。
  • 【新學年】 一堂特殊而難忘的思政課
    有了這些基礎和條件,有了我們這支可信、可敬、可靠,樂為、敢為、有為的思政課教師隊伍,我們完全有信心有能力把思政課辦得越來越好。辦好思政課,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解決好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
  • 「思政論壇」讓思政課成為一門有溫度的課
    習近平總書記在《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文章中強調,「要有仁愛情懷,把對家國的愛、對教育的愛、對學生的愛融為一體,心中始終裝著學生,讓思政課成為一門有溫度的課。」在新時代背景下,如何提升思政課質量,實現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對於落實好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意義重大。
  • 鄔小撐:從「易」著手,結合個人實際生動講好思政故事
    在日前舉辦的「2020·CIP教育創新大會」高等教育專場的圓桌論壇環節中,浙江大學黨委副書記鄔小撐圍繞《共建課程思政育人大格局》這一主題闡述了自己的看法。發言中,鄔小撐分析了「課程」與「思政」之間的關係,他認為:「『課程』是主渠道,『思政』既是世界觀又是方法論,教師可以通過講好故事的方法在課程中融入思政,實現課程和思政的有機統一。」專業課程如何融入思政?鄔小撐認為,教師講授課程思政的素材來源廣泛,包括教師的自身經歷、學科歷史、為國家做的貢獻及人文故事等,教師需要將素材和不同類型的課程內容相互搭配起來。
  • 抓好思政教育,落實立德樹人——開封高中召開思政課研討會
    思政課教師承擔著給學生心靈埋下真善美的種子,扣好學生人生第一粒扣子的艱巨責任和重要使命。落實立德樹人,開封高中9月3日下午在會議室召開思政課研討會。校長顧伯宇、副校長喬國穎、李振華,學生處主任苗森、師訓處主任毛廣文和全體思政課教師參加了研討會。會議由學生處主任苗森主持。
  • 思政+音樂二期論壇,抗疫歌曲與思政課教學,線上研討會
    近日,由中國音樂學院思想政治理論教學部、武漢音樂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星海音樂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共同主辦的「思政+音樂論壇第二期暨『抗疫歌曲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線上研討會成功舉辦。在主旨報告環節中央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與建設工程專家組成員、教育部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北京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博士生導師熊曉琳教授以「藉助音符的魅力,講好戰疫故事」為題進行了分享。她從對思想政治理論課和音樂作品的功能定位入手,分析了如何運用歌曲在講好「戰疫」故事。
  • 生動詮釋偉大抗疫精神 用最鮮活的事例講好思政課
    偉大抗疫精神是中國精神的生動詮釋,為不斷增強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針對性提供了豐富資源。我們要用最鮮活的抗疫事例講好思政課,更好發揮思政課在立德樹人中的重要作用。    引導學生堅定永遠跟黨走的信念。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青少年處在人生「拔節孕穗期」,心智逐漸健全,思維也進入活躍狀態,最需要精心引導和栽培。
  • 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
    有了這些基礎和條件,有了我們這支可信、可敬、可靠,樂為、敢為、有為的思政課教師隊伍,我們完全有信心有能力把思政課辦得越來越好。辦好思政課,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解決好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
  • 三大創新讓學生愛上思政課
    教育專家認為,要講好思政課,就要選好思政課教師,要注重數量,更要注重質量。有人形象地打了個比方:思政課教師配備,要「留得住親兒子」「招得來好女婿」「引得來金鳳凰」。「留得住親兒子」,就是要把馬克思主義學院優秀畢業生留下來,還要吸引最優秀的人才來就讀馬克思主義專業,讓最優秀的馬克思主義專業學生留下來做思政課教師。
  • 課程思政要實現專業課程與思政元素有機融合
    中國教育新聞網訊 由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創新發展中心(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主辦的首屆全國高校課程育人高端論壇在京舉行。來自各地高校的學者60餘人參加了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