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式的教育當中,很多父母都喜歡給孩子"擦屁股",還是來源於對孩子的寵愛。閨蜜就是一個,"寧願自己動手,也捨不得孩子動彈"的溺愛性母親,她平時還總喜歡給孩子"擦屁股"。記得有一次閨蜜帶孩子出去玩的時候,閨蜜的小丫頭,看上了其他小朋友的水彩泥,並悄悄地佔為己有。當閨蜜突然發現"不速之客"的彩泥,從孩子處的詢問得知,原來孩子是偷悄悄從別人購物車"順手摸魚"得來的。
了解事情原委之後,閨蜜首先是要歸還水彩泥,讓孩子把彩泥"從哪裡拿的,還到哪裡去",孩子卻一直僵持著不願意行動。最後,閨蜜不得不自己去歸還彩泥,還不停地向丟失彩泥家長道歉。而閨蜜在還彩泥的時候,也沒有刻意地要求孩子對這件事承擔責任,自己選擇給孩子收拾"爛攤子"。對於這件事情,從始至終也未見到孩子說一句"對不起"。
其實,閨蜜這種替孩子收拾"爛攤子"行為,對孩子的教育實在是不妥。孩子做錯事情,一定要讓他知道錯誤並且糾正。如果沒有針對性地教育,等到事後再怎麼苦口婆心也是徒勞無功。並且總是替孩子"擦屁股"收拾爛攤子,都會讓孩子在無形當中形成這些"缺陷",每一樣缺陷都不利於孩子的成長。
平時孩子一遇到事情,總是喜歡幫其"擦屁股"收拾爛攤子的父母,會在無形當中養成孩子推卸責任的習慣。因為犯了錯,有人處理接下來的事情,沒有了自己什麼事情,自然而然地,就會形成推卸責任的不負責行為。這類孩子不僅不負責,還特別依賴於父母,一遇到事情都要父母出來解決問題,小時候如此,長大之後更是一個"啃老族"的蛀蟲。
總是給孩子"擦屁股",還會讓孩子對自己沒有自信,遇到困難和搞不定的事情充滿了不自信,總想著搬救兵來幫忙解決。久而久之,一遇到困難的事情,就想著逃避和懦弱。有時候明明在課堂上,對老師的提問有著正確性的答案,但是因為自己的不自信,選著閉口不說地沉默著。失去了老師發掘的機會,還讓同學們嘲笑,讓自己內心充滿自卑感。
其實,父母幫孩子收拾爛攤子"擦屁股"的行為,不僅不會引起孩子的感激,還會滋生無理取鬧的討厭情緒。一次沒有按照孩子的需求去照辦,就會讓孩子以哭鬧的形式來威脅父母。這類孩子在長大之後,都不會抱有對父母的感激之心,每一次和父母都是有所需、有所求的聯繫。
可能很多父母都發現了,平時一手包辦的生長環境,雖然看起來平坦簡單,但是孩子走在其中卻並不快樂。在他們的童年裡,缺少了朋友陪伴的熱鬧感,喜歡推卸責任,沒有安全感、又愛無理取鬧的缺陷,讓他在夥伴當中特別受排擠,很多人都不喜歡這樣的孩子做朋友。
正確幫孩子"擦屁股"的行為,是在孩子做錯事情的時候,引導孩子去承擔責任而不是逃避。比如上文提到閨蜜家小丫頭,順手牽羊水彩泥的事件,閨蜜就應該引導孩子去主動承擔錯誤。在承認錯誤的同時,不僅讓孩子學會去承擔和認錯,還會杜絕此類事件再次發生。
當孩子遇到一些困難的時候,父母要學會適當去"觀望",當孩子沒有盼頭的時候,就會激發潛意識的自我保護。也會想出一些解決困難的辦法,如果孩子一遇到困難,就跳出去幫助孩子,也不會激發孩子潛在的能力,更是沒有發揮的餘地。
當孩子無理取鬧的時候,要學會如何引導孩子去遵守秩序。比如說,在帶著孩子在公共廁所排隊,孩子等不及無理取鬧的時候,我們可以這樣說"這裡的阿姨,都是等不及要上廁所的,如果你實在憋不住的話,需要自己去和阿姨商量,看看阿姨能不能通融插個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