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存在「有效期」?一旦錯過,父母權限失效,且難以彌補

2020-10-03 育兒知事匯


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機會,且是不可逆的,父母的教育時間是有期限的。

生活中,經常聽到有家長抱怨孩子越長大越難管,殊不知,有些東西一旦錯過,就很難彌補,每個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性格塑造一旦定型,後期真的很難更改,每位父母都應該在「有效期」內盡全力對孩子進行教育。

錯過孩子的成長,父母的權限也就此失效

在生命的最初階段,孩子對世界充滿不安全感,此時父母的擁抱、撫摸、陪伴等都是他們獲得安全感、信任感和依賴感的來源,那些從小沒有陪伴在孩子身邊的父母,明顯感覺到孩子與自己之間隔著一道看不見的牆,想要靠近,卻又總感覺少點什麼。

文中配圖均源於網絡,圖文均無關


當父母錯過與孩子建立親密關係的關鍵期,那麼這則意味著父母的權限就此失效,你在孩子面前的影響力和威懾力就會變弱,此時你想要以長輩的身份管教孩子,讓孩子絕對服從於你,是難於上青天的一件事。

有教育家曾說,父母錯誤的教育方式,有可能毀掉孩子的努力與潛力。部分家長完全沒有意識到自己的教育方式不對,經常採用暴力、脅迫、體罰、語言攻擊等方式對待犯錯的孩子,殊不知,這是在激化矛盾,將親子關係往死路上推,孩子的創造力和發展潛力都會受到扼制。

有些家長儘管陪在孩子身邊,可是卻是一種「無效陪伴」,如果只是單純地守在孩子旁邊,缺乏愛的表達和情感的交流以及教育的引導,那麼這種陪伴是毫無意義的。

我們常聽到孩子對父母抱怨:「從來沒有感受到你們的關心!」其實,就是父母忽視了孩子精神層面的需求,作為父母,要給予她們足夠的陪伴和教育,多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尊重他們的想法,學著和孩子做朋友。

父母的「有效期」到底是多久呢?頂多只有10~12年的時間,在孩子最依賴父母的12年裡,家長必須要用心教養,要知道優秀的孩子是優質教育的成果,當你錯過這段黃金期,再想教育孩子,花再多的時間和心力,也很難有實質性的改變,做的多半是無用功,只剩下嘆息、後悔的份兒。

總而言之,想要讓孩子沿著正確的人生軌跡前進,父母應該從娃出生的那一刻起,用心撫養、用愛澆灌孩子成長,在有效期內認真履行父母應盡的責任。

現代父母管孩子,常犯的幾種錯

1、只管學習,不管品行

多數父母過於在意孩子的成績,而忽視他們的身心發展,最終的結果是孩子厭煩學習,還與你的關係不好。因為你只是在關注孩子的智力與技能提升,從來沒有關注孩子的內在品行與德行!

2、什麼事情都要管

管孩子要有分寸,原則性問題不能不管,非原則性問題可以選擇性忽視,所謂原則性就是涉及到品德、行為習慣,而非原則性問題就是穿衣、吃飯之類的生活瑣事。

3、只養孩子,不教孩子

俗話說:子不教父之過,孩子的成長離不開父母的教育,如果小時候不管,長大後想改就難了。獨立、規則、責任等品質,是從小貫徹學習的,並不是長大後就會了。

4、只管吃穿,不管內心

父母愛孩子,卻幾乎少有能愛對孩子的!多數父母關注孩子的衣食住行,卻忽視其內心的真實需求,總是將你以為的好強加給孩子,其實他們內心可能是拒絕的。

每位父母都應該珍惜和孩子相處的每一段時光,內心充滿愛和希望,用陪伴、教育作為孩子成長路上的陽光和雨露,讓他們可以茁壯長大。

相關焦點

  • 父母的有效期只有十年,家庭教育一旦過期,很難再彌補
    68位高考狀元真實身份曝光,他們的家庭教育都有這3個特徵:父母重視孩子的教育,從小幫助孩子養成各種良好習慣。父母及時表揚或督促孩子,讓孩子發揚長處,彌補短處。教育是個很複雜的概念,父母在孩子身邊,更重要的是了解孩子在想什麼,需要什麼,害怕什麼。只有深入地參與到孩子的成長中,父母的存在,才是有效的教育。
  • 孩子一旦錯過,就終身難以彌補的教育「關鍵期」到底是什麼
    在兒童成長過程中,某種關鍵期應視每個兒童的實際情況而定,有的孩子可能出現的早些,另外有些孩子可能出現的晚一些,所以應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來進行教育。相關研究表明,兒童的智能發育至少存在著九大關鍵期,如語言關鍵期(0-6歲)、秩序敏感期(2-4歲)、感官關鍵期(0-6歲)、對細微事物感興趣的關鍵期(1.5-4歲)、動作關鍵期(0-6歲)、社會規範關鍵期(2.5-6歲)、書寫關鍵期(3.5-4.5歲)、閱讀關鍵期(4.5-5.5歲)、文化關鍵期(6-9歲)等。
  • 抓好父母的有效期:教育孩子得從小抓起,錯過了後悔莫及
    題中的這位小女孩,踢屏幕,踹影視,就是父母在毀滅孩子。想幹什麼就讓她幹,隨心所欲,父母視而不見。前兩天,我看了一個報導,在一輛公交車上,一位母親帶著個孩子,讓孩子握著車上的把柄,腳踩坐背,蕩鞦韆,做勻體向上,公交車司機勸阻這位母親,這位母親不但認識不到自己的錯,還謾罵司機,多管閒事,惹起眾恕,她卻振振有詞:說孩子有毛病,得活動鍛鍊,豈有此理。這不就是往孩子邪路上引嗎?不講社會公德,為所欲為,毀壞公共設施,隨心所欲。
  • 孩子教育的關鍵期,錯過了就很難彌補
    所謂教育的「關鍵期」(也叫關鍵年齡、最佳年齡、臨界期、敏感期),是指人生學習的最佳時期。在這個年齡段培養孩子的行為習慣成效最大。 如果在這個年齡段對孩子實施某種教育,可以事半功倍,而一旦錯過了這個年齡段,再進行這種教育,效果就明顯差多了,有時不只是事倍功半的問題,甚至終身難以彌補。
  • 父母的有效期只有10年:教育一旦過期,就會成為孩子終身的遺憾
    父母的有效期很短,只有10年「你說,是不是孩子16歲之後就基本定型了?不僅僅是孩子的成績,作為有擔當的父母,最關心的是孩子整體的人格發展。他能明顯感覺到孩子的成長出了問題,並在努力彌補曾經缺失的陪伴和教育,但收效甚微。
  • 幼兒早教一旦錯過,無法彌補,提高孩子的認知能力,值得父母學習
    幼兒早教是在關鍵期的一種教育,一旦錯過,是無法彌補的。嬰幼兒時期,孩子神經系統發育快、有各種潛在的能力需要去開發,比如、語言、繪畫、認知、視覺、聽覺等等。俗話說「三歲看老」也說明孩子的性格、認知水平、腦力發育在三歲之前是一個關鍵期,父母可以利用一切條件刺激孩子多看、多聽、多用手感知觸摸、用牙咬等來感知世界,多方面多角度讓孩子接觸各類事物,刺激啟蒙孩子的大腦發育。很多父母問早教有必要上嗎?
  • 如何教育好孩子是父母一生要學的必修課
    教育家馬卡連柯說過:「一切都讓給孩子,為了他犧牲一切,甚至犧牲自己的幸福。這是父母送給孩子的最可怕的禮物了。」在每個家庭裡,孩子都是全家的中心,一家大小都圍著孩子轉。現在家庭裡,孩子的教育支出成為大部分家庭最大的開支,孩子的成長、升學也牽動著每一位父母的每一根心弦。如何教育好孩子?
  • 最可悲的父母,莫過於錯過了「父母的有效期」
    其中有一個小女孩的爸媽竟然說了這樣一句話:「可以讓她奶奶一起過來不?娃兒認不到我。」原來女兒出生沒多久就交由爺爺奶奶撫養,他們夫妻倆繼續在杭州務工,因為各種原因,居然六年沒能回來與女兒團聚。後來,航空公司了解了情況後,願意免費為小女孩的奶奶多提供一張往返機票陪同女孩前往。
  • 媽媽陪伴孩子的時間只有10年?爸爸更短,錯過孩子成長期沒法彌補
    龍應臺說,父母也是有有效期的,而且很短,我們能陪伴孩子的時間只有十年。孩子十歲以後,任憑父母百般努力、拼命補償,也無濟於事,因為孩子有了更獨立的想法和意志,他已經不是那麼依賴父母的陪伴了。尤其是父親,陪伴的時間更短,現在所謂的喪偶式育兒,便是很多爸爸對孩子的成長不聞不問。有的甚至連孩子上幾年級,在哪個班,孩子的生日都不知道。
  • 鍛鍊孩子專注力的最佳時期,父母需要抓緊,錯過將很難彌補
    雖然,不是所有孩子都是天才,但是專注力的重要性卻是非常重要的,可是,當孩子在鍛鍊專注力最佳時期裡,父母若是錯過或者沒重視,那麼錯過將很難彌補。案例1爽爽是一家早教中心的老師,她會專門準備出一節課,給孩子講繪本,而每次這節課也是孩子們最乖巧的時候。
  • 曼且思普通話漫談:普通話證書有效期是多久?是否會失效?
    普通話證書作為教師資格認定必不可少的要件,很多考生早就考取但是又有一些疑惑,普通話證書有沒有有效期,幾年過去了我的普通話證書會不會已經失效了?普通話證書曼且思普通話根據國家語委相關規定了解到2003年6月是一個普通話證書是否長期有效的分水嶺,2003年5月以前考取的普通話證書,有效期是五年,2003年6月之後考取的普通話證書沒有有效期的相關規定
  • 致家長:任何事業的成功,都無法彌補孩子教育的失敗
    優秀學生之所以自覺主動地學習,少不了家長一路以來的培養和老師的指導。自覺性的養成,源於孩子對自我的約束及對學習的責任感。發現孩子拖拉偷懶時,絕對不能慣著他,必須幫助孩子改正壞習慣,並做好榜樣。小學階段的孩子是縱容不得的,越早管越好,特別是自覺性。
  • 孩子跟誰睡就會跟誰親,不管是不是親媽,一旦錯過難以彌補
    或許未來孩子會知道媽媽是自己最親的人,可在孩子最需要的時間裡如果缺席,就算未來花再多的時間給孩子,也無法彌補缺席的那段時間。每次看到這句話內心都會很難受,如果可以,誰不想陪在孩子身邊呢?然而現實卻很殘酷,更有一些父母外出打工的,孩子留給老人帶,孩子就成了留守兒童。那麼針對不同的群體,棉媽給出不同的意見。一、白天上班,晚上可以見到孩子的家庭可以從這幾個方面去培養親子關係:抽出時間給孩子:很多父母白天工作一天,回家之後只想坐在沙發上看電視、刷手機。
  • 任何事業的成功,都無法彌補孩子教育的失敗!
    孩子剛出生時是一張白紙,孩子本身是沒有問題的,一旦教育出現了問題,根源一定在大人身上。好成績不止靠老師,孩子的問題其實是父母的映射。可教育應該親力親為,你現在在孩子身上偷的懶,有可能會成為孩子一生的遺憾。哪怕現在賺再多的錢,一旦教育失敗了,你辛辛苦苦掙一輩子的錢,都抵不過孩子敗家一年。孩子的教育一生只有一次,沒辦法撤回,也沒辦法重來。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是有有效期的,錯過最關鍵的十年,不管之後如何彌補,都無濟於事。
  • 錯過親子陪伴「關鍵期」,再彌補也白搭
    自古以來,孩子都是家庭的核心、紐帶,時間轉瞬即逝,許多90後、00後已經結婚生子,但是由於種種原因,他們無法時刻地陪著孩子,也因此父母與孩子之間會產生一種無法言明的隔閡。「關鍵期」帶來的三大影響:第一點:感情難以維持父母沒有和寶寶一起渡過「關鍵期」,那寶寶之後恐怕就很難和父母親近起來,就像大山中的留守兒童,即便是思念父母,但真正見面卻如同陌生人一般。
  • 相對於孩子,有的父母更需要接受教育.
    相對於孩子,有的父母更需要接受教育。無論你面對的是什麼樣的孩子,你都沒辦法反悔或者"退貨"。農民種莊稼,光靠愛,不行,只有懂種莊稼之道才有好收成;教育孩子,僅有愛,不夠,只有懂孩子的成長規律,孩子才有好未來。發展的關鍵期是指人類的某種行為、技能和知識的掌握,人的成長、發展,在某個時期發展最快,最容易受影響。
  • 湖南父母課堂|選擇努力掙錢為孩子買房?還是花錢教育輔導孩子?
    精神層面不重要,父母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對孩子的素質、品格教育當然很重要。因為就算父母錢掙的再多,也只是物質的生活,永遠彌補不了孩子內心的缺口。話是這樣說的,但是那是在父母有錢的基調上,現如今,中國的留守兒童有很多,很多父母的現狀是,拿起磚頭陪不了孩子,而放下磚頭養不起孩子。
  • 父母千萬別錯過孩子成長關鍵期,這8點建議幫你培養優秀孩子!
    除了孩子,其實父母也需要教育和成長。為了把孩子培養得越來越優秀,這8條建議,每一位家長都該了解。如果在發展關鍵期對孩子施以正確的教育,他學習起來既快又好,往往能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旦錯過關鍵期,學習就需要花費幾倍的努力才能彌補,甚至將永遠無法彌補。
  • 為何孩子難以管教?歸根結底是沒有了解孩子,父母要贏得孩子信任
    其實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在教育中,沒有贏得孩子的心,相信教育中親子間肯定出現過很多分歧。只是有些父母為了所謂的威嚴,經常會用錯了方式,甚至一度把孩子當做競爭對手去教育,所以孩子肯定會各種反抗。因此教育是要學會技巧的,最起碼得要贏得孩子的心。
  • 相對於孩子,有的父母更需要接受教育。
    相對於孩子,有的父母更需要接受教育。 01.生了孩子,你就不能"退貨" 無論你面對的是什麼樣的孩子,你都沒辦法反悔或者"退貨"。 農民種莊稼,光靠愛,不行,只有懂種莊稼之道才有好收成;教育孩子,僅有愛,不夠,只有懂孩子的成長規律,孩子才有好未來。